学术投稿

化痰泻浊法治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高脂血症临床分析

李强;翟春苗

关键词: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 高脂血症, 中医
摘要:目的:评价化痰泻浊法治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辨证属痰浊瘀阻,采用实用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试验方法,给予化痰泻浊治疗,同时测定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化痰泻浊法治疗可以显著降低TC和LDL -C水平,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痰泻浊法治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高脂血症,可以改善脂代谢异常,提高HAART的依从性和临床疗效.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灸丹田与火神派灸药结合从扶阳学说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理论探讨

    灸法与火神派用药皆以扶阳见长.经络刺激能为药物引经报使,增效减毒;药物可为之协同内应,相得益彰.该文以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为例,初探具体结合两者.

    作者:赵奕;臧天霞;张存悌;葛春阳;王琦;陈践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附子干姜不同药对配伍提取物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四逆汤组方附子和干姜的不同药对配伍提取物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附子(F)分别与葱白(B)、甘草(C)、猪胆汁(D)、干姜(G)、人参(R)配伍和G分别与B、C、D、R配伍的乙醚、氯仿、水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小鼠脾细胞为实验模型,MTT法测定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乙醚提取物中与附子配伍的FB、FC、FD、FG、FR组均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P<0.01),与干姜配伍中只有GR组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氯仿提取物中FG、FR组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P<0.01)且刺激作用强于F组(P<0.05).水提取物中与附子配伍的各组均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 <0.05,P<0.01),与干姜配伍各组刺激作用较弱(P<0.05),且FB、FC、FG、FR组刺激作用强于F组(P<0.05,P<0.01).结论:与附子配伍的药对提取物活性较强,与干姜配伍活性较弱,体现出附子配伍的君药作用.与附子配伍的氯仿、水提取物活性强于附子,揭示药对配伍增效作用.

    作者:马天舒;葛迎春;贾玉红;刘平;徐雅娟;徐东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新冠心苏合滴丸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新冠心苏合滴丸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①用异丙肾上腺素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新冠心苏合滴丸对心电图(ECG)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心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②摘取大鼠心脏,分离并截取相连的左右心房,悬挂、固定,维持在34.5~ 35.5℃左右;用MS4000U - 1C生物信号定量记录分析系统采集不同浓度新冠心苏合滴丸对离体心房肌张力和心搏频率的影响.结果:①新冠心苏合滴丸能明显改善大鼠ECG;提高大鼠心肌组织中NO含量、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与模型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有降低离体心房肌张力和减慢心房心搏频率作用;其中200~250mg/L浓度范围作用明显(P<0.05,P<0.01).结论:新冠心苏合滴丸对大鼠离体心房心肌张力和心搏频率有明显降低作用,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春香;丁芳;王亮;丁里玉;孙琦;侯小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宫腔镜插管通液术配合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插管通液术配合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0年4月收治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181例,行宫腔镜插管疏通通液术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共观察3个疗程.结果:181例患者输卵管复通成功率80.2%;随诊3~6个自然周期或药物促排卵周期,宫内妊娠率达25.4%.结论:宫腔镜插管通液结合中药可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治愈率,无损伤,远期疗效及病人依从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秋霞;王庆;韩献琴;李永乐;张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胃痛的临床治验举隅

    文章列举了5个“胃痛”病案,认为“胃痛”病因多由饮食不节,外感寒、湿,情志失调,劳倦等导致中焦脾胃受损,水谷运化失司,气机升降失调,寒热错杂,久病则夹湿、夹瘀,病性多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阴虚为主,标实以痰湿、气滞、瘀血多见.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日久及肾.故临床上辨证多从疏肝健脾,理气和胃,温肾暖肝等治疗.病案1用四逆汤加味治验气虚累及阳虚,脾肾阳虚证;病案2与四逆散加味疏肝健脾,调和脾胃治疗肝郁脾虚,肝脾不调证;病案3用桂枝人参汤加味治验脾胃虚寒,瘀血阻络证;病案4与吴萸四逆汤加花椒合二陈汤为主方暖肝理气,温化寒湿治验肝寒气滞,寒湿内阻证;病案5用大回阳饮合积术丸加减治验脾肾阳虚,气滞血瘀证.

    作者:姜莉芸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风醒脑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和治疗时间窗

    目的:研究中风醒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治疗时间窗.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前给予中风醒脑液(25/60)×大鼠体重×6,25,每日1次,给药7天.末次给药1h制备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评价神经功能状态、脑梗死范围;放免法测定血清白介素-8(IL -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中风醒脑液的治疗时间窗研究:采用MCAO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分别在缺血开始2、3、4、5、6、12、24h再灌注并继续灌胃,每6h给药1次,再灌注24h,评价神经功能状态、脑梗死范围.结果:中风醒脑液能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减少脑梗死范围,降低血清IL-8、TNF-α,提高血清中BDNF的含量;在缺血后2h治疗用药,能有效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脑水肿和减少脑梗死范围,并明显优于依达拉奉组,12h开始用药,疗效下降,24h开始用药,上述各指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风醒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有效治疗时机在缺血2~6h内.

    作者:谢荃;李艳青;张晓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地域性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的意义和思考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是其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成功结合的体现,是中医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源泉,目前已引起广泛关注,成为中医研究的热点之一[1-2].见于中医发展存在的地域性特点,使得名老中医诊疗疾病的宝贵经验和学术思想存在明显的地域相关性,对该地区常见、多发、重大疾病的防治和当地居民的健康调护具有更为确切和现实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作者:刘敬霞;姚乃礼;张润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二黄糖肾康治疗糖尿病肾病80例

    目的:观察二黄糖肾康对2型糖尿病肾病脾肾气虚,瘀浊内停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常规糖尿病饮食,并配合运动、降糖及降压等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二黄糖肾康治疗.8周后观察血脂、血液流变、24h尿蛋白、空腹血糖、中医证候疗效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能明显降低甘油三酯(TG)(P<0.01)、总胆固醇(TC)(P<0.01)、血黏度(P<0.01)、24h尿蛋白排出量(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5%,对照组87.5%(P<0.01),其中面色黧黑或晦黯、疲倦乏力、身重困倦症状的改善情况为显著.结论:二黄糖肾康具有降低血黏度、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保护肾脏及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伊春花;张霞;王艳霞;潘莉;常风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浅议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采取内科抗高血压治疗后进行护理干预,主要进行心理护理、观察护理、运动护理和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结果:血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血压控制良好.无近期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人员与患者有良好的沟通,建立抵抗疾病的信心,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能控制血压和体重,增强身体免疫力,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能够使患者自觉配合治疗,减少高血压病人的并发症,使血压稳定.

    作者:刘红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消痞通降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消痞通降汤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观察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消痞通降汤,对照组采用吗丁啉治疗.经过4周治疗,采用临床症状积分法,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上腹饱胀、早饱、嗳气、上腹疼痛等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中药消痞通降汤可以明显改善上腹饱胀、早饱、嗳气、上腹疼痛、恶心、厌食、烧心、泛酸症状(P<0.01),尤其是早饱感、上腹痛、烧心、泛酸、嗳气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总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辛开苦降法为组方原则的消痞通降汤对FD的临床症状评分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吗丁啉对照组,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来要良;魏玮;刘永;史海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效果.方法:检索中国数字医院图书馆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中单用中医中药或中医中药联合西药与单用相同西药对照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并以Revman4.2软件做Meta分析.结果:纳入17篇文献,其中4篇为B级,余为C级.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医中药在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总体疗效(OR =2.63;95% CI(1.99,3.47);P<0.00001)与减轻患者症状(OR =4.55;95% CI(2.79,7.42);P <0.00001)方面均与单用西药组有非常显著差异,对脉压的降低作用也优于单用西医西药(WMD=-8.34;95% CI( - 16.23,-0.45);P =0.04).结论:中医中药在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减轻症状、降低脉压方面有一定疗效.

    作者:李东娜;杨传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冠心康对镉染毒大鼠镉蓄积和锌、钙浓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冠心康颗粒剂对镉染毒大鼠镉蓄积及脏器钙、锌稳态变化的影响,分析中药对镉染毒大鼠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镉染毒大鼠补锌及中药干预60天,处死后对心、肝和肾中镉、锌、钙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染镉组大鼠心、肝、肾中镉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伴钙含量升高和锌含量下降(P<0.01);补锌组及冠心康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心、肝、肾镉蓄积量明显减少(P<0.01),钙、锌含量变化亦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镉可在体内蓄积并引起钙、锌稳态失调,锌和冠心康颗粒剂可以减少镉蓄积,并拮抗镉对机体锌、钙稳态的干扰.

    作者:詹杰;刘永林;柳承希;魏树和;张静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浅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

    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机特点,提出热毒血瘀的发病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希望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有所裨益.

    作者:佟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64例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湿热瘀结证的疗效.方法:将64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用自制中药口服加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口服抗妇炎胶囊加康妇消炎栓纳肛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口服加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有良好的疗效,并能明显改善症状体征.

    作者:邢玉霞;姚红梅;万贵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的疗效评价研究

    目的:分析针灸从心肾论治90例颈椎病颈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从心肾论治方案及常规方案针灸治疗,疗程共5周要求完成10次治疗.以两组治愈天数、复发次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NPQ颈痛量表评分、McGil疼痛作为次要评价指标,评价两组近期及远期疗效优劣势.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多时点测量变量采用重复测量多元方差分析.结果:(1)经过5周治疗,从心肾论治组痊愈41例,未愈4例;常规方案组痊愈38例,未愈7例.两组痊愈天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PQ得分、MPQ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3个月的随访,从心肾论治组41例痊愈病例复发23例;常规治疗组38例痊愈病例亦复发23例.两组复发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NPQ得分、MPQ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心肾论治组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对比常规针灸方案,能更好地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低远期复发率.

    作者:于鹏;王谦;狄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沈丕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介绍

    总结沈丕安教授以养阴清热法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文章从沈老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思路、辨证分型以及用药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作者:赵凯;钱月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消化性溃疡中医治疗评价分析

    汇总了全国10家不同地区中医院的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并从中医治疗方案、中西医治疗优势比较、治疗难点、应对思路及措施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以期对临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作者:李岩;王垂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曹式丽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经验述要

    介绍曹式丽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生以肾虚为内在基础,热毒为重要诱因,湿热与瘀血贯穿于整个病程,是病情发展演变的关键因素.临床应辨证施治,重视感染的控制,主张从络论治,治宜分清层次.

    作者:黄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王成荣诊治妇科腹痛经验总结

    妇科腹痛具有临床常见、容易误诊、暗藏不测风险等特点,王成荣研究员是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治疗本病疗效较好.文章将王老对本病的诊治特点介绍于下,以促进名医经验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曹亚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扶阳派医家运用姜桂附的特点探讨

    从5位扶阳派医家的医案入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伤寒论》理论对扶阳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遗一步证实了《伤寒论》与扶阳派之间既一脉相承又发展创新的关系;并对扶阳派医家运用姜、桂、附的用量、用法、使用比例、配伍、加减变化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即对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作出探讨.

    作者:徐姗姗;叶俏波;赖宇;郑丰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