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扁平疣有哪些外治方法?

吴震西

关键词:扁平疣, 中医外治法, 慢性皮肤病, 椭圆形, 扁平丘疹, 青少年, 针头, 选择, 手背, 乳头, 前臂, 皮损, 疗效, 空泡, 黄豆, 褐色, 方法, 病毒
摘要:答:扁平疣是由乳头多瘤空泡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好发于颜面、手背和前臂等处,皮损呈针头至黄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淡褐色,质坚的扁平丘疹,多发于青少年.中医外治法有较好疗效,兹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供选择使用.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何首乌有降血糖作用

    近些年笔者在治疗糖尿病时,凡遇到属气阴两虚证型者,常用张锡纯的滋脾饮加何首乌治疗,每每取得较好效果.为了进一步验证何首乌降血糖的作用,将4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进行观察,现介绍如下.

    作者:牛治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药配方颗粒辨证治疗糖尿病耳聋32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配方颗粒辨证治疗糖尿病耳聋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选择糖尿病耳聋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中药配方颗粒组(治疗组)和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在口服西药降糖药基础上,治疗组32例(49只耳)予以中药配方颗粒辨证治疗,对照组31例(48只耳)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并观察治疗前后听力改善情况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和显效13例(20只耳),总有效率为40.63%.对照组有效和显效8例(11只耳),总有效率为25.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听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降血脂、血糖也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耳聋患者血浆ET、NO水平升高(P<0.01),治疗后ET可下降,NO有升高趋势,ET/NO下降,而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耳聋的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作者:郭宏;崔景朝;李爱华;陈洁珠;彭解人;陈秋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吴良村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经验

    吴良村教授行医38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肿瘤,临床经验丰富.现将吴师对一些常见肿瘤治疗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王琦;郭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田德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表现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热疼痛、口苦、呕吐苦水,以及嗳气、上腹饱胀、咽部不适等.与中医学之吐酸、吞酸、呕胆、胆瘅、结胸、呕吐、嘈杂、梅核等相当.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田德禄教授临床治疗本病有良好疗效,现总结介绍于下.

    作者:吴娟;金基成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与胃粘膜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蛋白Bax、Fas、p16在慢性胃炎脾气虚证患者胃粘膜的表达及其表达特征.方法:胃镜病理确诊和辨证设慢性胃炎脾气虚证、胃阴虚证、脾胃湿热证3组和正常对照组.胃粘膜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Bax、Fas、p16表达水平.结果:脾气虚证等3组Bax、Fas的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16的表达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脾气虚证组与胃阴虚证组和脾胃湿热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标记指数结果亦与其相符.结论:慢性胃炎脾气虚证胃粘膜细胞增殖与凋亡平衡紊乱,细胞凋亡相对亢进,Bax、Fas、p16与慢性胃炎脾气虚证有很强的相关性.

    作者:徐珊;石君杰;杨季国;朱曙东;倪桂宝;聂红明;夏小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牛蒡根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牛蒡根的抗衰老作用及其机理.方法:牛蒡根水煎大鼠给药30天后,观察肝组织、脑组织、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脂褐质含量.结果:牛蒡根组肝组织、血清中SOD活力明显提高(P<0.05或P<0.01);脑组织、血清中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中脂褐质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牛蒡根抗衰老作用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及脂褐质含量.

    作者:刘树民;李玉洁;李淑莲;罗明媚;柳新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痔洗液治疗嵌顿痔62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观察病例104例,均系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痔洗液坐浴),对照组(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治疗组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20~70岁,平均42岁;病程0.5~20年.对照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20~66岁,平均38岁;病程4个月~25年.两组年龄、病程之间具有可比性.

    作者:邱丽婵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黄连解毒汤辨析

    黄连解毒汤出自<外台秘要>,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4味药组成,是清热解毒类的代表方剂.笔者对时下中医学院的方剂学教材、教学参考书等的某些观点不尽赞同,故提请同道讨论.

    作者:邢斌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活血化痰汤治疗肺血栓栓塞症24例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呼吸科常见病之一,病情重,预后差,临床上目前缺少成熟的诊治常规.笔者自2001年6月~2003年6月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自拟活血化痰汤治疗PTE24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24例作对照,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孔缓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利坤冲剂治疗小子宫76例

    从1998~2002年我们用自制利坤冲剂治疗小子宫90例,剔除了不达诊断标准和中断治疗病例共14例,剩余76例.现将此76例小子宫的治疗结果报道于下.

    作者:张成桂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30例

    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发病急,致残率及致死率高.为了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自1996年11月以来用血塞通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华英;姜岚;许鲁平;陈劲松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99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舌苔与血白细胞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舌苔与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发病中的相关性.方法:对170人次SARS患者舌象进行系统观察及拍摄照片,结合外周血WBC计数及分类检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WBC总数升高时多见舌苔厚而腐腻;中性粒细胞(N)升高和淋巴细胞(L)降低时多见腐腻苔;单核细胞(M)升高时多见燥苔和剥落苔.结论:SARS患者不同舌苔与血WBC及分类中的WBC、N、L、M系数有明显相关性,差异具有显著性.

    作者:孙淑玲;李宗信;黄小波;陈文强;李斌;王明越;刘桂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3例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为伤寒少阳病误下致痞而设.方由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等7味组成.方中半夏、干姜温里散寒,和胃止呕;黄芩、黄连清热泄痞;人参、甘草、大枣补中和营.合而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功.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到本方对寒热互结、升降失常、虚实夹杂所致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均有良好疗效.

    作者:周玉和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乳平汤治疗高泌乳素血症致阳痿60例

    性功能障碍是男科常见病,病因复杂.因高泌乳素血症而致阳痿是原因之一.我们采用乳平汤治疗60例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其龙;艾绍军;李光成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何首乌生熟功能各异

    生何首乌北方药店不备,因之用者甚少,我在江南药店见不仅有生者,且有鲜者,此与古意相合.今知何首乌含蒽醌衍生物类成分,很多具泻下作用的中药多含此类成分,如大黄、番泻叶等.

    作者:谢海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扁平疣有哪些外治方法?

    答:扁平疣是由乳头多瘤空泡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好发于颜面、手背和前臂等处,皮损呈针头至黄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淡褐色,质坚的扁平丘疹,多发于青少年.中医外治法有较好疗效,兹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供选择使用.

    作者:吴震西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酒精性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病案

    薄某,男,40岁,病案号C309666.因反复腹胀、黄疸、双下肢水肿3年;体重下降、多饮、多尿3个月,于2003年9月25日入院.患者20年来大量饮酒,每餐平均400g.2000年开始间断出现进食后腹胀、巩膜轻度黄染,无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等症状,查体肝脏增大,查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一),诊断为酒精性肝病,予保肝治疗后好转.

    作者:张孟仁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周亨德辨治嗳气经验

    周亨德教授是浙江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擅长脾胃病的诊治.现将周师辨治嗳气病证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钟继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张发荣治疗脑血管病性精神障碍经验

    脑血管病性精神障碍主要包括情绪不稳、认知减退、焦虑、抑郁、精神分裂或妄想状态和血管性痴呆等.脑血管病性精神障碍有急性起病者,也有亚急性或慢性发病者,多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脑血管病的康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导师张发荣教授对脑病有深入的研究,现就导师论治脑血管病性精神障碍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陈忠义;张效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医药治疗肾病蛋白尿的思路与方法

    肾病蛋白尿既是肾脏疾病较常见的病理变化漏出物,也是一组肾脏发病过程中的微观证候.其病因复杂,伴随出现的证候变化多端,病情顽固,辨治颇为棘手.中医文献虽无蛋白尿的记载,但根据其伴随相关证候表现,可归属水肿、腰痛、虚劳范畴.

    作者:蒙木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