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膀胱粘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上裂

刘文旭;谢家伦

关键词:尿道上裂, 膀胱粘膜, 成形术
摘要:目的:使阴茎充分伸直和延长为尿道上裂矫正术的重要目的.方法:采用了将尿道沟粘膜瓣从阴茎海绵体完全剥离,使阴茎充分伸直,再用游离膀胱粘膜成形缺损的尿道的术式.11例中,同时完成阴茎及尿道成形5例,先行阴茎整形及尿道造口,半年后再行尿道成形6例.结果:术后阴茎延长、上曲矫正满意.无尿道狭窄,1例出现尿瘘.4例尿失禁中,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1例.获随访7例,阴茎外观均满意,排尿畅顺.结论:本术式能充分矫正阴茎上曲,延长阴茎,且并发症少.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收缩性肠系膜炎1例

    患儿:男,12岁.因间断腹痛9天,伴呕吐低热就诊,以阑尾炎收入院.入院前曾在外院行B超及肝功能检查无异常.

    作者:牛军;房志勤;肖东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先天性肠闭锁病理组织学研究

    目的:分析先天性肠闭锁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及其对肠道功能的影响,以探讨肠闭锁手术的切除范围.方法:对16例先天性肠闭锁手术切除之远近端肠管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肠壁各层厚度及神经组织的改变及其范围.结果:在各型肠闭锁中,远近端肠管除肠壁厚度有改变外,各层神经丛及神经节细胞数均较正常明显减少,近端改变范围大于10 cm,远端改变局限于2cm内.在此范围内,随着远离闭锁盲端,上述指标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本组结果从病理角度上对肠闭锁手术切除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缓慢的现象给予解释.提出肠闭锁术后应依据具体情况合理延长TPN时间,以期患儿安全度过肠道功能自我逆转期.

    作者:付军;王练英;李正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第19届日本胰管胆管合流异常研究会简介

    1996年9月笔者应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小儿外科土田嘉昭教授的邀请,参加了在东京召开的第19届日本胰管胆管合流异常研究会,并在会上作了<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研究>的报告,介绍了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外科近10年来对胰管胆管合流异常的诊治经验和基础研究,与日本同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作者:王慧贞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应用阴茎腹侧皮肤岛状瓣一期尿道下裂修复术

    目的:确认阴茎皮肤血液供应模式,提出新的尿道下裂治疗术式.方法:灌注解剖8例男性尸体.应用阴茎腹侧皮肤岛状瓣再造尿道,以阴囊中隔皮瓣覆盖阴茎腹侧创面的新方法治疗10例尿道下裂患儿.结果:临床应用10例,仅1例发生尿瘘,经过良好.结论:本法使再造尿道的血运有了保证,亦避免了在阴茎皮肤不足时,在阴茎背侧作松弛切口,或是将阴茎埋入阴囊内的二期术式.

    作者:张金明;陈宗基;李森恺;吴念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先天性食管闭锁17例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11年来先天性食管闭锁17例手术治疗的经验,介绍经胸膜外手术技术及其优点.方法:经胸膜外入路法即切开4/5肋间,小心分离肋间肌,先以小蚊式钳小心分开肋骨,再用食指剥离胸膜,注意操作轻柔,仔细剥离胸膜顶及肺门处.胸膜有少许破损可继续完成剥离.术后胸膜外间隙不需引流,食管内亦不留置支架.结果:17例中5例经胸食管吻合仅存活1例,11例胸膜外吻合存活8例(72.7%).1例Ⅰ型结肠代食管成功.结论:通过17例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治疗,体会到经胸膜外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少,及早正确的诊治,熟练的手术技巧,减少食管吻合的张力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马汝柏;叶蓁蓁;马继东;赵英敏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11例尸检分析

    目的:研究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DH)的死亡原因及病理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大体观察,各重要器官作组织切片后镜检,结合临床资料对1 080例死亡新生儿进行尸检分析.结果:检出CDH11例(1%).其中1987~1996年内约300例中检出9例.左8例,右3例,均为巨型Bochdalek疝.疝入器官多寡不一.患侧伴或不伴有对侧肺明显受压,萎陷,心纵隔移位5例.各重要脏器严重淤血.此外,伴有心血管畸形5例,左肺上下叶倒置1例,肝左叶扭转伴胆囊缺如1例,双侧并指并趾畸形1例.结论:近年来新生儿CDH检出率有所增加,不容忽视.多发生于左侧.多伴有其它器官畸形,但未发现明显遗传倾向.肺受压萎缩及心纵隔移位为主要死亡原因.

    作者:陈宗雄;杨筱菊;张卉萍;林富林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全营养混合液静脉营养支持在新生儿外科的应用

    目的:介绍新生儿周围静脉用全营养混合液的配制和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1993~1995年58例新生儿和未成熟儿围手术期用全营养混合液(TNA)行静脉营养支持.介绍TNA的配方设计,配制步骤,应用方法,监测指标,溶液稳定性和治疗效果.本配方含总热量74~83kcal 309~347kJ(74~83kcal)·kg~(-1)·d~(-1),氮热比(N/Q)=1:197~220,脂肪供热占非蛋白热量42%~49%.结果:本配方使用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新生儿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和氨基酸代谢.治疗后一周体重、淋巴细胞总数、血清总必需氨基酸和总非必需氨基酸明显升高(P<0.01,t检验).结论:本配方TNA的优点是配制方便,使用安全、有效,适用于新生儿和未成熟儿围手术期经周围静脉的胃肠外营养支持.

    作者:李民驹;唐达星;吴德华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小儿肾海绵状血管瘤1例

    患儿:男,10岁.间断肉眼无痛性血尿2月余.尿中可见血丝及血凝块.无腰痛、发热、尿路感染症状.在当地按肾炎治疗无效,后应用泼尼松治疗1周后血尿控制.

    作者:高艳华;刘贵麟;张克伟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儿童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骨外固定治疗

    目的;介绍10年间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儿童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14例,年龄4~14岁,平均9岁,接Gustilo骨折分类,Ⅱ°1例,Ⅲ°_A 2例,Ⅲ°_B 8例,陈旧性骨折伴伤口感染,骨及软组织缺损3例.对不同骨折类型的固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结果:术后随访11例,随访时间20个月至9年,无骨不连、再骨折及骨骺早闭,关节活动满意.功能恢复好.6例发生伤肢过度生长,但均<1.4 cm.结论:骨外固定于骨折区外穿针固定,不干扰骨折端的血循环;无内固定物的置入,减少了感染机率;其固定强度的可调性及稳固的固定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严重开放性骨折,脑外伤肌张力升高及多发伤者更为适用.

    作者:许建中;李起鸿;张怀芳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显微神经束膜松解治疗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

    目的:为了提高治疗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2例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患儿采用显微神经束膜松解进行治疗.结果:其中9例得到随诊.神经损伤症状完全好转者4例,部分好转者4例,无明显好转者1例,有效率为89%.术中发现,病程3个月以内者神经束连续性存在,3个月以上者神经束瘢痕化逐渐加重.结论: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经保守治疗1个月未见恢复者应及早手术松解,显微神经束膜松解是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许瑞江;赫荣国;王雅琴;马承宣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小儿肠重复畸形的分型与诊断

    目的:提出小儿肠霞复畸形的病理分型,以利于了解各型的临床特点.临床资料:本组84例,肠内膈膜型2例,肠肇囊肿型9例,肠外管状型31例,肠外囊肿型35例,孤立型1例.以腹块就诊的24例,肠梗阻41例,消化道出血15例,肠穿孔腹膜炎2例,其他手术意外发现2例.结果:本组皆采用手术治疗,82例痊愈.2例新生儿分别死于中毒性休克和肠瘘败血症.结论:熟知本病的各种病理类型,利于判断分析复杂的临床表现,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韩福友;于泓;孙岩;梁久文;姬舒荣;陶文芳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儿童创伤肉芽创面中厚植皮术

    目的:采用中厚植皮术治疗创伤肉芽创面,评价其可行性.方法:12例儿童创伤肉芽创面施行大张开洞中厚植皮移植术.结果:12例皮片完全存活.随诊皮片柔软耐磨、无瘢痕增生挛缩,除外1例左睑及下唇轻度外翻畸形,其余11例无功能障碍.该术式能有效避免刃厚邮票植皮术后的局部瘢痕增生、挛缩畸形而影响外观、功能及生长发育,常需Ⅱ期多次整形的缺点.结论:笔者建议对于儿童创伤肉芽创面,尤其对于功能部位、环形创面部位及面、会阴等特殊部位的肉芽创面首选中厚植皮术为宜.

    作者:王珊;向代理;张显文;刘正全;傅跃先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中/长链甘油三酯在小儿全胃肠道外营养中的应用

    临床上应用脂肪乳剂作为全胃肠道外营养(TPN)中的主要能源,起源于70年代初期.但脂肪乳剂中的长链甘油三酯(LCT)对肝脏的毒副作用及其并发症也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中/长链甘油三酯(MCT/LCT)的产生为小儿,尤其是新生儿TPN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营养配方.

    作者:李昊;郑珊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小儿胰腺疾病的临床问题

    诊断胰腺疾病是个难题,以往仅能通过X线征象间接地显示胰腺病变,并无特殊性.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经内镜作胰胆管造影(ERCP)的应用,提高了诊断水平,但方法是侵入性的,且未能全面直接地显示胰腺的整体解剖结构.

    作者:金百祥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小儿双反方向复杂性结肠套叠1例

    患儿:男,1岁2个月.因阵发性哭闹.呕吐1天,血便2次来院.门诊以肠套叠收入院.患儿一日来无明显原因烦躁不安、阵发哭闹、呕吐频繁,吐物为所进食物及水,血性大便2次,小便少.病前几日家长曾给小儿增加辅食.既往史无血便史,无大小便困难史.

    作者:王学文;刘延黎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带蒂臀大肌瓣移植括约肌重建术治疗小儿大便失禁

    目的:为了解决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大便失禁的问题.方法:对7例患儿行两侧臀大肌瓣移植括约肌重建术,其中高位畸形4例,中位畸形3例,年龄6~14岁.入院时有肛门口哆开、粘膜外翻、肛门收缩无力.根据便意的有无和大便失禁程度进行肛门功能临床评定,1分者3例,2分者4例.结果:无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明显改善,肛门口闭合或明显缩小,粘膜外翻消失或缩小,肛门收缩力增强,便意恢复正常,干便能控制,肛门功能临床评定为4~5分.6例获随访、短3个月,长7年半.除2例肛门口轻度哆开,粘膜部分外翻外,其余肛门外观基本正常.3例偶有污粪或稀便时失禁,临床评分5分,另3例肛门功能正常(6分).其中4例进行肛门功能综合评定,均为优.结论:本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方法.

    作者:李正;王练英;王伟;王慧贞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小儿胰腺肿瘤的发病特点与诊疗原则

    小儿胰腺肿瘤较为少见,仅占儿童肿瘤的0.6%~0.8%.发病率位于胰管畸形引起的胰腺炎和胰腺外伤之后,居小儿胰腺疾病的第二三位.肿瘤多发生于学龄期或青春前期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作者:高解春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小儿血管瘤性激素受体检测

    目的:检测小儿血管瘤组织中是否存在雌激素受体和其它性激素受体.方法:检测标本取自52例血管瘤组织,标本经HE染色后再用酶联组化法复染.将制成的组织切片于显微镜下检测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结果:在不同类型的血管瘤组织中均检测到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并且在不同组织中的每一种性激素受体的平均阳性细胞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瘤是雌激素的靶组织之一,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及雄激素与雄激素受体在血管瘤的生长发展中可能产生重要作用.

    作者:刘文英;张尚福;胡廷泽;韦福康;高艳;成娘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先天性腹壁肌肉发育不良综合征2例

    例1 男,6岁.因腹胀、反复尿路感染入院.IVU示双肾功能存在,肾盂肾盏不清.MCU诊断:巨大膀胱,左输尿管返流Ⅲ度.血BUN正常.尿培养大肠杆菌阳性.

    作者:李穗生;刘唐彬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新生儿烧伤的治疗

    新生儿烧伤不甚多见,但治疗难度较大.我院自1980年5月~1994年3月,共收治新生儿烧伤8例,全部治愈.

    作者:陈延生 刊期: 1997年第02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