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万华;谢宝珊;李毓秀;童鹤翔;马书进;方中南
目的:提出小儿肠霞复畸形的病理分型,以利于了解各型的临床特点.临床资料:本组84例,肠内膈膜型2例,肠肇囊肿型9例,肠外管状型31例,肠外囊肿型35例,孤立型1例.以腹块就诊的24例,肠梗阻41例,消化道出血15例,肠穿孔腹膜炎2例,其他手术意外发现2例.结果:本组皆采用手术治疗,82例痊愈.2例新生儿分别死于中毒性休克和肠瘘败血症.结论:熟知本病的各种病理类型,利于判断分析复杂的临床表现,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韩福友;于泓;孙岩;梁久文;姬舒荣;陶文芳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SIL-2R与小儿畸胎瘤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对10例恶性畸胎瘤,12例良性畸胎瘤和24例正常儿童进行测定.监测SIL-2R与恶性畸胎瘤的预后关系.结果:恶性畸胎瘤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值分别小于0.05和0.001,恶性畸胎瘤SIL-2R越高预后越差.结论:SIL-2R对小儿恶性畸胎瘤的诊断、预后估计有参考价值.
作者:毕迅;杨启政;许华峰;陈琦;贾莉婷;刘东峰;徐尚恩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目的:为了提高治疗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2例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患儿采用显微神经束膜松解进行治疗.结果:其中9例得到随诊.神经损伤症状完全好转者4例,部分好转者4例,无明显好转者1例,有效率为89%.术中发现,病程3个月以内者神经束连续性存在,3个月以上者神经束瘢痕化逐渐加重.结论: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经保守治疗1个月未见恢复者应及早手术松解,显微神经束膜松解是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许瑞江;赫荣国;王雅琴;马承宣 刊期: 1997年第02期
新生儿烧伤不甚多见,但治疗难度较大.我院自1980年5月~1994年3月,共收治新生儿烧伤8例,全部治愈.
作者:陈延生 刊期: 1997年第02期
患儿:男,1岁2个月.因阵发性哭闹.呕吐1天,血便2次来院.门诊以肠套叠收入院.患儿一日来无明显原因烦躁不安、阵发哭闹、呕吐频繁,吐物为所进食物及水,血性大便2次,小便少.病前几日家长曾给小儿增加辅食.既往史无血便史,无大小便困难史.
作者:王学文;刘延黎 刊期: 1997年第02期
应用自制的云纹照相仪对上海市徐汇区7所小学7 157名6~13岁的小学生进行脊柱侧凸患病率调查.方法采用目测试验、云纹照相术,阅片阳性者由专业医师行前弯试验.
作者:田纪伟;邬学群;赵光复;严勇;贾华倩;葛京化 刊期: 1997年第02期
小儿胰岛细胞增殖症(nesidioblastosis)又称婴儿、儿童高胰岛素血症.特点是高胰岛素血症所致低血糖,延误治疗可导致严重的脑组织损害.及早手术是治疗本症的关键.
作者:刘润玑 刊期: 1997年第02期
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是感染性休克的主要死因之一.本研究利用幼猪制备感染性休克实验动物模型,借助光镜和电镜观察感染性休克晚期肺的显微和超微结构,旨在从形态学方面探讨感染性休克引起急性呼吸哀竭的发病机理.
作者:张建平;朱锦祥;张锡庆;吴嘉伟;朱雪明;郭玉华 刊期: 1997年第02期
胰腺为人体重要的实质器官之一,解剖位置处于腹膜后深处,具有很大潜在功能.以往对胰腺疾病缺乏特异性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现代检验技术、影像学、免疫学等方面的发展,已有可能对胰腺疾病作出早期诊断及正确的冶疗.
作者:朱锦祥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肠闭锁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及其对肠道功能的影响,以探讨肠闭锁手术的切除范围.方法:对16例先天性肠闭锁手术切除之远近端肠管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肠壁各层厚度及神经组织的改变及其范围.结果:在各型肠闭锁中,远近端肠管除肠壁厚度有改变外,各层神经丛及神经节细胞数均较正常明显减少,近端改变范围大于10 cm,远端改变局限于2cm内.在此范围内,随着远离闭锁盲端,上述指标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本组结果从病理角度上对肠闭锁手术切除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缓慢的现象给予解释.提出肠闭锁术后应依据具体情况合理延长TPN时间,以期患儿安全度过肠道功能自我逆转期.
作者:付军;王练英;李正 刊期: 1997年第02期
患儿:男,12岁.因间断腹痛9天,伴呕吐低热就诊,以阑尾炎收入院.入院前曾在外院行B超及肝功能检查无异常.
作者:牛军;房志勤;肖东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目的:介绍新生儿周围静脉用全营养混合液的配制和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1993~1995年58例新生儿和未成熟儿围手术期用全营养混合液(TNA)行静脉营养支持.介绍TNA的配方设计,配制步骤,应用方法,监测指标,溶液稳定性和治疗效果.本配方含总热量74~83kcal 309~347kJ(74~83kcal)·kg~(-1)·d~(-1),氮热比(N/Q)=1:197~220,脂肪供热占非蛋白热量42%~49%.结果:本配方使用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新生儿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和氨基酸代谢.治疗后一周体重、淋巴细胞总数、血清总必需氨基酸和总非必需氨基酸明显升高(P<0.01,t检验).结论:本配方TNA的优点是配制方便,使用安全、有效,适用于新生儿和未成熟儿围手术期经周围静脉的胃肠外营养支持.
作者:李民驹;唐达星;吴德华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神经性下尿路功能障碍引起的问题,据估计可占当今小儿泌尿临床的25%,因此,近年来倍受临床关注.
作者:陈雨历 刊期: 1997年第02期
临床上应用脂肪乳剂作为全胃肠道外营养(TPN)中的主要能源,起源于70年代初期.但脂肪乳剂中的长链甘油三酯(LCT)对肝脏的毒副作用及其并发症也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中/长链甘油三酯(MCT/LCT)的产生为小儿,尤其是新生儿TPN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营养配方.
作者:李昊;郑珊 刊期: 1997年第02期
先证者(Ⅲ1),男,11岁.患儿因反复性腹痛、呕吐26天收住院.入院检查:全身皮肤呈暗黄色,口唇粘膜及双手双足掌面有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点,直径从1mm至5 mm,呈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状.腹稍胀,右中上腹部有触痛,肛查为黄软便,Hb 16.4g/L.
作者:孙琳;姚慧筠;周红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解决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大便失禁的问题.方法:对7例患儿行两侧臀大肌瓣移植括约肌重建术,其中高位畸形4例,中位畸形3例,年龄6~14岁.入院时有肛门口哆开、粘膜外翻、肛门收缩无力.根据便意的有无和大便失禁程度进行肛门功能临床评定,1分者3例,2分者4例.结果:无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明显改善,肛门口闭合或明显缩小,粘膜外翻消失或缩小,肛门收缩力增强,便意恢复正常,干便能控制,肛门功能临床评定为4~5分.6例获随访、短3个月,长7年半.除2例肛门口轻度哆开,粘膜部分外翻外,其余肛门外观基本正常.3例偶有污粪或稀便时失禁,临床评分5分,另3例肛门功能正常(6分).其中4例进行肛门功能综合评定,均为优.结论:本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方法.
作者:李正;王练英;王伟;王慧贞 刊期: 1997年第02期
患儿:女,13岁.1995年1月5日入院.生后24小时之内排胎便,第3天排黄便.患儿于1年前,无明显诱冈出现腹胀,腹部起包块,便秘,每7~8天一次,大便干硬呈球状,伴呕吐.
作者:李龙;罗宇;张金哲;罗平风;曾津津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目的:使阴茎充分伸直和延长为尿道上裂矫正术的重要目的.方法:采用了将尿道沟粘膜瓣从阴茎海绵体完全剥离,使阴茎充分伸直,再用游离膀胱粘膜成形缺损的尿道的术式.11例中,同时完成阴茎及尿道成形5例,先行阴茎整形及尿道造口,半年后再行尿道成形6例.结果:术后阴茎延长、上曲矫正满意.无尿道狭窄,1例出现尿瘘.4例尿失禁中,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1例.获随访7例,阴茎外观均满意,排尿畅顺.结论:本术式能充分矫正阴茎上曲,延长阴茎,且并发症少.
作者:刘文旭;谢家伦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目的;总结11年来先天性食管闭锁17例手术治疗的经验,介绍经胸膜外手术技术及其优点.方法:经胸膜外入路法即切开4/5肋间,小心分离肋间肌,先以小蚊式钳小心分开肋骨,再用食指剥离胸膜,注意操作轻柔,仔细剥离胸膜顶及肺门处.胸膜有少许破损可继续完成剥离.术后胸膜外间隙不需引流,食管内亦不留置支架.结果:17例中5例经胸食管吻合仅存活1例,11例胸膜外吻合存活8例(72.7%).1例Ⅰ型结肠代食管成功.结论:通过17例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治疗,体会到经胸膜外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少,及早正确的诊治,熟练的手术技巧,减少食管吻合的张力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马汝柏;叶蓁蓁;马继东;赵英敏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目的:确认阴茎皮肤血液供应模式,提出新的尿道下裂治疗术式.方法:灌注解剖8例男性尸体.应用阴茎腹侧皮肤岛状瓣再造尿道,以阴囊中隔皮瓣覆盖阴茎腹侧创面的新方法治疗10例尿道下裂患儿.结果:临床应用10例,仅1例发生尿瘘,经过良好.结论:本法使再造尿道的血运有了保证,亦避免了在阴茎皮肤不足时,在阴茎背侧作松弛切口,或是将阴茎埋入阴囊内的二期术式.
作者:张金明;陈宗基;李森恺;吴念 刊期: 199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