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玑
患儿:女,13岁.1995年1月5日入院.生后24小时之内排胎便,第3天排黄便.患儿于1年前,无明显诱冈出现腹胀,腹部起包块,便秘,每7~8天一次,大便干硬呈球状,伴呕吐.
作者:李龙;罗宇;张金哲;罗平风;曾津津 刊期: 1997年第02期
急性胰腺炎在儿童中并不少见,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临床表现以急性腹痛或间断性腹痛为主,病程初常易被忽视或误诊.所幸的是除发生严重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外,绝大多数儿童急性胰腺炎预后十分良好.
作者:施诚仁 刊期: 1997年第02期
诊断胰腺疾病是个难题,以往仅能通过X线征象间接地显示胰腺病变,并无特殊性.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经内镜作胰胆管造影(ERCP)的应用,提高了诊断水平,但方法是侵入性的,且未能全面直接地显示胰腺的整体解剖结构.
作者:金百祥 刊期: 1997年第02期
患儿:男,12岁.因间断腹痛9天,伴呕吐低热就诊,以阑尾炎收入院.入院前曾在外院行B超及肝功能检查无异常.
作者:牛军;房志勤;肖东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目的:确认阴茎皮肤血液供应模式,提出新的尿道下裂治疗术式.方法:灌注解剖8例男性尸体.应用阴茎腹侧皮肤岛状瓣再造尿道,以阴囊中隔皮瓣覆盖阴茎腹侧创面的新方法治疗10例尿道下裂患儿.结果:临床应用10例,仅1例发生尿瘘,经过良好.结论:本法使再造尿道的血运有了保证,亦避免了在阴茎皮肤不足时,在阴茎背侧作松弛切口,或是将阴茎埋入阴囊内的二期术式.
作者:张金明;陈宗基;李森恺;吴念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目的:为了测量肛门直肠高压区的长度,不同断面上各方向的压力及其压力容积,得到一个三维空间数据,对52例儿童进行测压检查,其中正常儿奄30例,未手术的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6例,肛门直肠畸形术后伴不同程度失禁的患儿10例,特发性慢性便秘患儿6例.方法:采用8根头端封闭并开有一侧孔的细软管组成测压管进行测定,测压管经过肛门直肠高压区时,可测到圆周上8个不同方向的连续压力曲线,经计算机处理可得出直肠高压区的压力容积.结果:正常小儿在静息时为225.4±17.2 cm~3,收紧时为584.8±25.2 cm~3(x-±s),并可绘出某一剖面的压力向量图及立体向量容积图.从而了解直肠肛门不同断面360°圆周上每隔45°的8个不同方向的压力,了解各方向肌肉活动情况,提示临床需切开的部位及范围,指导外括约肌替代术式的选择,指导术后的功能锻炼,评价手术效果及肌群恢复情况.结沦:该测压法对评估肛门功能,了解病理状态及指导治疗提供了立体、动态、准确、具体的指标.
作者:陈其民;吴燕;施诚仁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SIL-2R与小儿畸胎瘤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对10例恶性畸胎瘤,12例良性畸胎瘤和24例正常儿童进行测定.监测SIL-2R与恶性畸胎瘤的预后关系.结果:恶性畸胎瘤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值分别小于0.05和0.001,恶性畸胎瘤SIL-2R越高预后越差.结论:SIL-2R对小儿恶性畸胎瘤的诊断、预后估计有参考价值.
作者:毕迅;杨启政;许华峰;陈琦;贾莉婷;刘东峰;徐尚恩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目的;总结11年来先天性食管闭锁17例手术治疗的经验,介绍经胸膜外手术技术及其优点.方法:经胸膜外入路法即切开4/5肋间,小心分离肋间肌,先以小蚊式钳小心分开肋骨,再用食指剥离胸膜,注意操作轻柔,仔细剥离胸膜顶及肺门处.胸膜有少许破损可继续完成剥离.术后胸膜外间隙不需引流,食管内亦不留置支架.结果:17例中5例经胸食管吻合仅存活1例,11例胸膜外吻合存活8例(72.7%).1例Ⅰ型结肠代食管成功.结论:通过17例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治疗,体会到经胸膜外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少,及早正确的诊治,熟练的手术技巧,减少食管吻合的张力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马汝柏;叶蓁蓁;马继东;赵英敏 刊期: 1997年第02期
先证者(Ⅲ1),男,11岁.患儿因反复性腹痛、呕吐26天收住院.入院检查:全身皮肤呈暗黄色,口唇粘膜及双手双足掌面有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点,直径从1mm至5 mm,呈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状.腹稍胀,右中上腹部有触痛,肛查为黄软便,Hb 16.4g/L.
作者:孙琳;姚慧筠;周红 刊期: 1997年第02期
新生儿心脏移植发展较慢.但近5年来,新生儿、婴幼儿心脏移植的观点发生了显著变化,对一些不能手术或手术纠治不理想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和不可逆性心肌病变进行心脏移植,显示出乐观的前景.
作者:邢泉生;张善通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目的;介绍10年间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儿童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14例,年龄4~14岁,平均9岁,接Gustilo骨折分类,Ⅱ°1例,Ⅲ°_A 2例,Ⅲ°_B 8例,陈旧性骨折伴伤口感染,骨及软组织缺损3例.对不同骨折类型的固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结果:术后随访11例,随访时间20个月至9年,无骨不连、再骨折及骨骺早闭,关节活动满意.功能恢复好.6例发生伤肢过度生长,但均<1.4 cm.结论:骨外固定于骨折区外穿针固定,不干扰骨折端的血循环;无内固定物的置入,减少了感染机率;其固定强度的可调性及稳固的固定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严重开放性骨折,脑外伤肌张力升高及多发伤者更为适用.
作者:许建中;李起鸿;张怀芳 刊期: 1997年第02期
应用自制的云纹照相仪对上海市徐汇区7所小学7 157名6~13岁的小学生进行脊柱侧凸患病率调查.方法采用目测试验、云纹照相术,阅片阳性者由专业医师行前弯试验.
作者:田纪伟;邬学群;赵光复;严勇;贾华倩;葛京化 刊期: 1997年第02期
1993年以来,我院产科B超产前诊断2例胎儿肝内占位性病变,分别于孕38、39周检查时发现,2例胎儿均于右肝叶有占位性病变.
作者:刘唐彬;李穗生;黄结夫 刊期: 1997年第02期
例1 男,6岁.因腹胀、反复尿路感染入院.IVU示双肾功能存在,肾盂肾盏不清.MCU诊断:巨大膀胱,左输尿管返流Ⅲ度.血BUN正常.尿培养大肠杆菌阳性.
作者:李穗生;刘唐彬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目的:使阴茎充分伸直和延长为尿道上裂矫正术的重要目的.方法:采用了将尿道沟粘膜瓣从阴茎海绵体完全剥离,使阴茎充分伸直,再用游离膀胱粘膜成形缺损的尿道的术式.11例中,同时完成阴茎及尿道成形5例,先行阴茎整形及尿道造口,半年后再行尿道成形6例.结果:术后阴茎延长、上曲矫正满意.无尿道狭窄,1例出现尿瘘.4例尿失禁中,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1例.获随访7例,阴茎外观均满意,排尿畅顺.结论:本术式能充分矫正阴茎上曲,延长阴茎,且并发症少.
作者:刘文旭;谢家伦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肠闭锁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及其对肠道功能的影响,以探讨肠闭锁手术的切除范围.方法:对16例先天性肠闭锁手术切除之远近端肠管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肠壁各层厚度及神经组织的改变及其范围.结果:在各型肠闭锁中,远近端肠管除肠壁厚度有改变外,各层神经丛及神经节细胞数均较正常明显减少,近端改变范围大于10 cm,远端改变局限于2cm内.在此范围内,随着远离闭锁盲端,上述指标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本组结果从病理角度上对肠闭锁手术切除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缓慢的现象给予解释.提出肠闭锁术后应依据具体情况合理延长TPN时间,以期患儿安全度过肠道功能自我逆转期.
作者:付军;王练英;李正 刊期: 1997年第02期
患儿:男,10岁.间断肉眼无痛性血尿2月余.尿中可见血丝及血凝块.无腰痛、发热、尿路感染症状.在当地按肾炎治疗无效,后应用泼尼松治疗1周后血尿控制.
作者:高艳华;刘贵麟;张克伟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解决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大便失禁的问题.方法:对7例患儿行两侧臀大肌瓣移植括约肌重建术,其中高位畸形4例,中位畸形3例,年龄6~14岁.入院时有肛门口哆开、粘膜外翻、肛门收缩无力.根据便意的有无和大便失禁程度进行肛门功能临床评定,1分者3例,2分者4例.结果:无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明显改善,肛门口闭合或明显缩小,粘膜外翻消失或缩小,肛门收缩力增强,便意恢复正常,干便能控制,肛门功能临床评定为4~5分.6例获随访、短3个月,长7年半.除2例肛门口轻度哆开,粘膜部分外翻外,其余肛门外观基本正常.3例偶有污粪或稀便时失禁,临床评分5分,另3例肛门功能正常(6分).其中4例进行肛门功能综合评定,均为优.结论:本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方法.
作者:李正;王练英;王伟;王慧贞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目的:为了提高治疗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2例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患儿采用显微神经束膜松解进行治疗.结果:其中9例得到随诊.神经损伤症状完全好转者4例,部分好转者4例,无明显好转者1例,有效率为89%.术中发现,病程3个月以内者神经束连续性存在,3个月以上者神经束瘢痕化逐渐加重.结论: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经保守治疗1个月未见恢复者应及早手术松解,显微神经束膜松解是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许瑞江;赫荣国;王雅琴;马承宣 刊期: 1997年第02期
新生儿烧伤不甚多见,但治疗难度较大.我院自1980年5月~1994年3月,共收治新生儿烧伤8例,全部治愈.
作者:陈延生 刊期: 199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