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七一;文宗振;袁经阳;林光琪;刘靖;阮萍;黎强;覃学流;滕居赞;容向宾;韩杰;覃杰;王雄;吴兆沛
目的:通过回顾本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患者住院的诊治信息整理,探寻DPN的中医证型规律,为前瞻性的临床路径方案证型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住院病历资料调查统计方法,将各病历西医诊断、中医辨证、性别、年龄、病程逐项登记,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DPN的患者年龄多为58~65岁,其性别存在显著差别(P<0.05);病程6~10年者发生率(35.29%)居首位;从各组中医证型的频次演变趋势来看,主证以气阴两虚型的频次高(75.63%),兼证以血瘀的频次高(91.60%),证型遵循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肾阳亏虚规律演变,血瘀几乎贯穿病程始终.结论:DPN多发生在老龄患者;其多见于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
作者:范冠杰;王映璇;熊莉华;罗广波;李秀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AMI患者分为丹红注射液组(n=30)和对照组(n=30),丹红注射液组给予PCI+常规药物+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PCI+常规药物治疗.检测PCI后6h、PCI后12h、PCI后24h血中CK-MB值并分析其峰值.在PCI术后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利用IBS技术检测受累心肌的IBS%,IBS周期变化幅度(cycle variation of IBS,CVIB),N-延迟相比较.结果:丹红组出现的再灌注心律失常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有显著差异(P<0.01);PCI术前两组的CK-MB值没有明显差异,而术后观察到丹红组CK-MB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与丹红组梗死区比较,生理盐水组梗死区心肌心肌IBS增大,CVIB减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抑制PCI后炎症、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心肌重塑的作用.
作者:贺晓楠;孙婷婷;张城;陈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建立腹泻动物模型是研究腹泻发病机制及研发有效药物的重要手段,不同类型的腹泻需要建立相应的腹泻模型,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建立动物腹泻模型的方法有较大进展,但与临床疾病特点仍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文章就目前常用于建立动物腹泻模型的药物及其方法进行了总结.
作者:梁莉婕;焦立波;高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吴鞠通撰写的《温病条辨》是一部全面、系统集大成,有创新、切实用的温病学专著.书中创立温病三焦辨证纲领,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结合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形成了温病学的辨治体系.在三焦辨证理论指导下,吴鞠通在温病传变中善用苦法,并开展性运用在上中下三焦中.本文试对《条辨》中苦法在三焦的运用作一概述.
作者:王东;梁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通过对风药的两种认识分析,认为风药是以辛散祛风解表达邪为主要功效的一类药物,能较好地指导临床;风药能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原因是重症肌无力为虚邪致病,其机理是托邪外出.
作者:苏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通过综合阐述中药归经传统研究原理和方法的现状以及对其内涵的理解、分析,进而对归经原理提出主要是药物临床疗效,次为药物自然特性.研究方法有脏腑归经法、经络归经法、卫气营血归经法、三焦归经法.存在的问题是确定归经标准不统一与自然特性认识归经带有片面性.意在能为同道更好地研究归经理论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作者:徐伟超;李佃贵;于丽;王洪博;贾蕊;李渡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赵文霞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学科带头人.尤其擅长治疗慢性肝病,精于用药,师古而不泥占.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用温阳法纠误黄疸的验案总结如下.黄疸多由外感寒湿、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它病继发等所致,病机关键为湿邪困阻中焦.常用治法多为清热化湿解毒,茵陈蒿汤是常用方药,由此生产的静脉制剂有苦黄针、茵栀黄注射液,对于此类患者,导师多采用温阳化湿益气健脾之法,认为黄疽有阴阳之分,需辨证用药,方可获效.温阳药多性燥,易伤阴助热,临床上只可投一二味,且用量宜小,中病即止.
作者:张彦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筛选出能明显影响肿瘤标志物CEA表达的清热解毒中药,指导临床应用.方法:用亚细胞毒浓度的药物作用于肠癌细胞一定时间后分别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和细胞,分别采用夹心ELJ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肠癌细胞培养上清CEA的表达.结果:所选取的清热解毒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肠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并且随着中药浓度的递减,抑制率也相应的减低;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夜CEA的表达在24h时,蚤休及黄连对CEA的浓度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CEA的表达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黄连对CEA表达的阳性染色率低,蛇莓、蚤休阳性染色率相当,夏枯草、连翘阳性染色率强.结论:清热解毒中药对肠癌细胞株CEA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邹玺;胡玥;戴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郑钦安强调:“外感内伤,皆本此一元有损耳.”治疗就应从扶助元阳着眼,“治之但扶其真元”,举名家案例证明.
作者:张存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补肝肾健脾温针灸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骨量减少的作用.方法:分别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63例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32例和药物治疗组31例,骨量减少患者40例随机分为针灸防治组20例和药物防治组20例,针灸治疗组和防治组均选取大杼、肝俞、肾俞、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悬钟、关元,予针灸治疗,隔日1次,治疗45天次;药物组口服维丁钙片,4片/次,3次/d,连续3个月.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BMD)、骨钙素(BGP)、骨痛积分、衰老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针灸治疗组的L<,2>-L<,4>、左股骨Neck、ward区及GT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P<0.01,或P<0.05);药物治疗组左股骨ward区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P<0.01),左股骨L<,2>-L<,4>、Neck骨、GT部位的密度较治疗前轻微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意义,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量减少防治结束后3个月,针灸防治组L<,2>-L<,4>、股骨Neck、ward区及GT骨密度值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和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及针灸和药物防治骨量减少患者3个月后,BGP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且针灸组与药物组BG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和药物治疗组、针灸和药物防治组治疗后骨痛积分和衰老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针灸治疗、防治组与药物组治疗、药物防治组治疗前后骨痛积分、衰老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针灸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为25.0%、药物治疗组为3.25%,针灸防治组的临床控制率为35%,药防治物组为10%,针灸治疗、防治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防治组(P<0.01,P<0.05).结论:补肝肾健脾针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及防治骨量减少在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降低骨痛积分,改善衰老症状,改善临床症状上优于口服维丁钙片.该针灸疗法对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骨量减少,延缓衰老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农泽宁;赵利华;韦良玉;庞勇;梁劲松;钟旋;叶仿武;栗晓东;张家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固本和胃方对糖尿病胃轻瘫脾胃虚弱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例30例,给予健脾固本和胃方,每次20mL,早晚各1次,每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胃排空试验,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通过临床观察表明,健脾固本和胃方对糖尿病胃轻瘫脾胃虚弱型总有效率为91.33%,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影响.结论:健脾固本和胃方对糖尿病胃轻瘫脾胃虚弱型患者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作者:黄天生;尚莹莹;肖定洪;严军;张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黄帝内经》中与厥字相关的病名有多种,部分名称所指的疾病与今天中医内科学的厥证相同或相近,而也有多数疾病并不属于今之厥证,这些名称在后世疾病正名过程中不断被定正.文章将对《黄帝内经》中与厥相关的病名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厥字在名称中的含义及其所指的具体疾病.
作者:陈士玉;王彩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暖心胶囊对实验性大鼠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暖心胶囊组(低剂量、高剂量)、地高辛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用狭窄腹主动脉方法造模,成功模型灌胃给药,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LVSP、LVDP、LV+dp/dt、LV-dp/dt和血浆BNP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暖心胶囊高、低剂量组和地高辛组,均能降低SBP(P<0.05),降低LVDP,暖心胶囊高剂量组和地高辛组均能提高LVSP,提高+dp/dtmax,暖心胶囊高剂量组能降低LV-dp/dtmax(P<0.05).暖心胶囊高剂量组、地高辛组均能减低血浆BNP水平(P<0.05).结论:暖心胶囊能改善实验性心衰大鼠模型的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和降低血浆BNP水平.
作者:潘光明;林晓忠;张磊;盛小刚;邹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3种针刺时间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与皮肤表面呈平行方向按压扳机点(条索状硬结),病患感疼痛的方向定义为痛点方向.将90例确诊为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5min组、针刺15min组与针刺25min组等3组,每一组有30例患者.远离痛点方向平刺(15°),并进行疗效比较.按压力量值之测定:采用指针式拉压力计规范所有之按压力量,每一次试验前后,试验者使用指针式拉压力计之按压方式,包括按压位置、方向、力量等,必须严格规定其一致性.本试验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之数字量表评订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5min组、针刺15min组与针刺25min组等3组针刺时间对肌筋膜疼痛之治疗前后疼痛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后留针时间越久完全缓解率增加.针刺5min组、针刺15min组与针剌25min组等3组针刺时间之总有效率均相同,可达100%.针刺后留针时间越久平均减分率仅略为增加.3种针剌时间比较,疼痛缓解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得宜,针刺5min即有很好的疼痛缓解效果;针刺时间延长,疼痛再缓解有限.
作者:傅俊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问题,中医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眠”<'[1]>.以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或睡眠时间不足,严重时则以彻夜不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笔者自2009年7月-2010年5月,采用电针安眠2为主配合耳压治疗失眠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为本科门诊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小20岁,大65岁;病程短1周,长10年;30例患者都间断或每日服用镇静安眠药物维持睡眠.
作者:相永梅;郝长宏;王健;侯志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崔公让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多因外感风寒湿邪,内有痰瘀阻滞脉络,外邪与痰浊瘀血互为影响,使筋骨、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关节疼痛、肌肉酸胀、筋脉挛急.治疗时注重“通”、“补”二字,始终贯穿益肾活血通络的原则.崔老总结近50年临床经验,自拟祛痹通络方,辨证加减用于此病治疗,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崔炎;张榜;韩丽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1.1 化湿渗湿类具有芳香化湿、利水渗湿作用的一类药物.1.1.1化湿用芳香药以宣化湿邪的作用.1.1.1.1芳香化湿芳香化浊芳香药祛除上焦或中焦湿浊邪气的作用.1.1.1.2化湿和中祛除中焦湿浊邪气以调和脾胃的作用.1.1.1.2.1 化湿止呕祛除中焦湿浊邪气以降逆止呕的作用.1.1.1.2.2化湿止泻祛除中焦湿浊邪气以消除泄泻的作用.1.1.1.3化湿解暑祛除暑湿邪气的作用.1.1.1.4化湿行气祛除湿邪以调畅气机的作用.
作者:崔家鹏;王彩霞;李德新;吕爱平;朱鹏举;林大勇;易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薏苡利浊清毒方合并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组、对照2组,治疗组用薏苡利浊清毒方合并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对照1组用三联杀菌药物1周后单独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对照2组单纯服用薏苡利浊清毒方,每日2次,各组均治疗4周.观察各组胃镜、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及溃疡复发率等,评价其效果.结果:治疗组、对照1组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作用及Hp根除作用优于对照2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1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对复发溃疡的抑制作用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薏苡利浊清毒方合并奥美拉唑对Hp相关性十二指肠渍疡有治疗作用,且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少于三联杀菌药物.
作者:王志坤;刘启泉;靳凌瑜;王维;苏芳;张晓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体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通过MTT法检测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BMSCs活性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Fow Cytometry FCM)检测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EX)诱导的BMSCs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金匮肾气丸各组光吸收值(OD)高于空白对照组.金匮肾气丸各组与模型组比较,Go/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升高,凋亡率降低,并呈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结论: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体外能够提高兔BMSCs的活性,促进G<,0>/G<,1>期的BMSCs向S期和G<,2>/M期转化,促进BMSCs的增殖,降低地塞米松所致的兔BMSCs的凋亡率.
作者:张文信;刘金文;曹学伟;叶青合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炎立消胶囊为丁香叶经提取而制成的胶囊剂,原标准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我们采用准确度高、重现好的HPLC法测定其含量.能更好的控制制剂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以水-乙腈-冰醋酸(90:9: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结果:原儿茶醛在0.144~0.336μg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100.0%(n=9),RSD为1.8%.结论:原儿茶醛峰与其他杂质峰能够有效分离,其方法准确度高、灵敏,重现性和稳定性好,能够满足控制本品质量的要求.
作者:刘颖;王凤秋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