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雄;孔棣
崔公让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多因外感风寒湿邪,内有痰瘀阻滞脉络,外邪与痰浊瘀血互为影响,使筋骨、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关节疼痛、肌肉酸胀、筋脉挛急.治疗时注重“通”、“补”二字,始终贯穿益肾活血通络的原则.崔老总结近50年临床经验,自拟祛痹通络方,辨证加减用于此病治疗,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崔炎;张榜;韩丽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筛选出能明显影响肿瘤标志物CEA表达的清热解毒中药,指导临床应用.方法:用亚细胞毒浓度的药物作用于肠癌细胞一定时间后分别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和细胞,分别采用夹心ELJ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肠癌细胞培养上清CEA的表达.结果:所选取的清热解毒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肠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并且随着中药浓度的递减,抑制率也相应的减低;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夜CEA的表达在24h时,蚤休及黄连对CEA的浓度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CEA的表达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黄连对CEA表达的阳性染色率低,蛇莓、蚤休阳性染色率相当,夏枯草、连翘阳性染色率强.结论:清热解毒中药对肠癌细胞株CEA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邹玺;胡玥;戴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探索出更为优越的模型复制方案.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A)、单纯手术组(B)、手术+STZ组(C)、高糖高脂+STZ组(D)、高糖高脂+手术+STZ组(E),分别给予不同处理.监测大鼠血糖、血胰岛素、血脂、尿蛋白、肾脏肥大指数,通过PAS及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形态学变化.结果:C、D、E组血糖、血胰岛素均明显高于A、B组(P<0.01),D、E组血脂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C、E组尿蛋白、肾脏肥大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组,E组差异更为显著.E组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变化明显.结论:高糖高脂+手术+STZ组的模型复制方法更能够贴切地模拟人类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是糖尿病肾病模型复制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丽;于世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郑钦安强调:“外感内伤,皆本此一元有损耳.”治疗就应从扶助元阳着眼,“治之但扶其真元”,举名家案例证明.
作者:张存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回顾本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患者住院的诊治信息整理,探寻DPN的中医证型规律,为前瞻性的临床路径方案证型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住院病历资料调查统计方法,将各病历西医诊断、中医辨证、性别、年龄、病程逐项登记,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DPN的患者年龄多为58~65岁,其性别存在显著差别(P<0.05);病程6~10年者发生率(35.29%)居首位;从各组中医证型的频次演变趋势来看,主证以气阴两虚型的频次高(75.63%),兼证以血瘀的频次高(91.60%),证型遵循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肾阳亏虚规律演变,血瘀几乎贯穿病程始终.结论:DPN多发生在老龄患者;其多见于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
作者:范冠杰;王映璇;熊莉华;罗广波;李秀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达生篇》为清代中医产科名著,内容有原生、临产、保胎、小产、产后、真诀条辨等14篇及格言、方药等,节次清晰,要于的当,验用多效.《达生篇》的作者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署名亟斋居士,又自志为守恒山人.亟斋居士,是作者为藏名而用的笔名.书中主旨是针对几千年来的民间对于胎孕、分娩、产后等过程中的诸多鄙俗和错误认识提出深刻的批判,并指出相应的科学措施和方法.书中的许多观点与现代妇产医学中的许多理论相一致.文章主要探讨《达生篇》的主要学术思想及其与现代妇产科医学理论的一致之处.
作者:董蕊;祁冰;侯丽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用中药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30例,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疗效指数为74.83%,对照组疗效指数为62.58%.治疗组痤疮患者疗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愈显率为56.66%,总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愈显率为46.47%,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
作者:谢骏逸;陈力;徐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对比研究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八珍汤防治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应用中药八珍汤口服;对照组予利血生、鲨肝醇口服.两组化疗前、化疗第3和第5天分别检查血常规,记录两组白细胞减少患者数量和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达72.5%,明显好于对照组47.5%,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结合口服中药八珍汤有助于预防及治疗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
作者:姜民;王约青;朱炯;高瑛;沈承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从中西医学角度,从脑的物质和功能、中风病病因病机、中风病的病症,以及中风病的预后方面,论述中风病应从脏腑论治.
作者:张云云;徐敏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滋阴补阳中药序贯联合来曲唑(LE)、尿促性素(HM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刺激周期的促排效应,为PCOS的中西医结合助孕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将拟行促排卵治疗的47例PC0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滋阴补阳中药序贯联合LE/HMG组(治疗组,26例,34个周期)和LE/HMG组(对照组,21例,30个周期),观察HCG日天数、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个数、HMG周期应用支数,比较两组在排卵率、周期妊娠率等方面的效果.结果:(1)治疗组治愈率35.3%,总有效率82.4%;对照组治愈率13.3%,总有效率60.0%(P<0.05).(2)治疗组HCG日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单卵泡发育周期70.6%与对照组单卵泡发育周期23.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HCG日直径≥14mm卵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HCG日直径≥18mm卵泡数也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HMG周期应用支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组排卵率82.4%(28/34),周期妊娠率35.3%(12/34);对照组排卵率60.0%(18/30),周期妊娠率13.3%(4/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0HSS发生率5.9%;对照组发生率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阴补阳中药序贯联合LE/HMG对PCOS的刺激周期有较好的促排效应.
作者:赵娟;谈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和多穴治疗中度、重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中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每组各观察57人次,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每组各观察15人次.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 min、10 min、20 min、30 min及起针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VAS读值.结果:针刺后,各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留针30min内,各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针刺止痛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各组P<0.01);两组中度疼痛患者、两组重度疼痛患者针刺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二者的交互效应P>0.05);针刺单穴组的止痛效应不及多穴组(综合指标均P<0.05).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中度疼痛患者、两组重度疼痛患者针刺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针刺十七椎单穴组.
作者:陈少宗;卜彦青;郭珊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AMI患者分为丹红注射液组(n=30)和对照组(n=30),丹红注射液组给予PCI+常规药物+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PCI+常规药物治疗.检测PCI后6h、PCI后12h、PCI后24h血中CK-MB值并分析其峰值.在PCI术后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利用IBS技术检测受累心肌的IBS%,IBS周期变化幅度(cycle variation of IBS,CVIB),N-延迟相比较.结果:丹红组出现的再灌注心律失常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有显著差异(P<0.01);PCI术前两组的CK-MB值没有明显差异,而术后观察到丹红组CK-MB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与丹红组梗死区比较,生理盐水组梗死区心肌心肌IBS增大,CVIB减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抑制PCI后炎症、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心肌重塑的作用.
作者:贺晓楠;孙婷婷;张城;陈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3种针刺时间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与皮肤表面呈平行方向按压扳机点(条索状硬结),病患感疼痛的方向定义为痛点方向.将90例确诊为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5min组、针刺15min组与针刺25min组等3组,每一组有30例患者.远离痛点方向平刺(15°),并进行疗效比较.按压力量值之测定:采用指针式拉压力计规范所有之按压力量,每一次试验前后,试验者使用指针式拉压力计之按压方式,包括按压位置、方向、力量等,必须严格规定其一致性.本试验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之数字量表评订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5min组、针刺15min组与针刺25min组等3组针刺时间对肌筋膜疼痛之治疗前后疼痛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后留针时间越久完全缓解率增加.针刺5min组、针刺15min组与针剌25min组等3组针刺时间之总有效率均相同,可达100%.针刺后留针时间越久平均减分率仅略为增加.3种针剌时间比较,疼痛缓解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得宜,针刺5min即有很好的疼痛缓解效果;针刺时间延长,疼痛再缓解有限.
作者:傅俊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历代医家及现代教材多认为《金匮要略》麦门冬汤是治疗虚热肺痿,作者认为该方原治上气,即哮喘,可移用于虚热肺痿.其病位在于肺而关于胃,病性乃气阴两虚,痰火搏结.临床上只要谨守肺胃气阴两虚,痰火搏结的病机特征,可将该方灵活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五官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多个方面.
作者:郭军;赵国平;梁雪冰;蔡川;胡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体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通过MTT法检测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BMSCs活性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Fow Cytometry FCM)检测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EX)诱导的BMSCs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金匮肾气丸各组光吸收值(OD)高于空白对照组.金匮肾气丸各组与模型组比较,Go/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升高,凋亡率降低,并呈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结论: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体外能够提高兔BMSCs的活性,促进G<,0>/G<,1>期的BMSCs向S期和G<,2>/M期转化,促进BMSCs的增殖,降低地塞米松所致的兔BMSCs的凋亡率.
作者:张文信;刘金文;曹学伟;叶青合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运用三伏三九穴位贴敷配合冬令内服消咳喘膏治疗过敏性哮喘、气管炎200例,其中显效120例,有效7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9.8%.
作者:修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吴鞠通撰写的《温病条辨》是一部全面、系统集大成,有创新、切实用的温病学专著.书中创立温病三焦辨证纲领,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结合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形成了温病学的辨治体系.在三焦辨证理论指导下,吴鞠通在温病传变中善用苦法,并开展性运用在上中下三焦中.本文试对《条辨》中苦法在三焦的运用作一概述.
作者:王东;梁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炎立消胶囊为丁香叶经提取而制成的胶囊剂,原标准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我们采用准确度高、重现好的HPLC法测定其含量.能更好的控制制剂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以水-乙腈-冰醋酸(90:9: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结果:原儿茶醛在0.144~0.336μg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100.0%(n=9),RSD为1.8%.结论:原儿茶醛峰与其他杂质峰能够有效分离,其方法准确度高、灵敏,重现性和稳定性好,能够满足控制本品质量的要求.
作者:刘颖;王凤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艾滋病是人体感染HIV而致的一种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征,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强弱在艾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金代名医李东垣倡导“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人以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观点,强调疾病的防治以调理脾胃为要,时刻注意顾护胃气,对艾滋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永亮;邓鑫;张亚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对瘀血痹片治疗血瘀型膝骨关节炎(KOA)的治疗效果进行量化、客观化评定,以观察瘀血痹片治疗血瘀型KOA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血瘀型KOA患者81例(共112膝),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瘀血痹片口服,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g/d,1次顿服,连服20天.对治疗前后膝关节的症状、体征进行评分比较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综合疗效和远期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瘀血痹片治疗血瘀型KOA疗效确切,综合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西药治疗,是一种防治KOA的有效疗法.
作者:覃剑;程维;罗锟;周文明;奚海翔;李冬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