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海
赵淳教授是云南省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之一,长期从事内科、急诊急救医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血瘀证的临床治疗与研究有较深造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兹将己之管窥浅述于下.
作者:谢健;黄明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及与单独运用穴位注射和西药的疗效 相比较.方法:将门诊收治已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90例患者以观察表序号随机分为观察 组、穴位注射组、对照组各30例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穴位注射组与对照组症状疗效比较差异不明显(P >0.05),但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镜下及组织学变化疗效 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穴位注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穴位注 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西药 治疗本病具有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消除副反应及降低复发率等优点,值得推广运用和深入研究.
作者:缪奇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夜啼多见于初生婴儿,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寒则痛而啼,热则烦而啼, 惊则神不安而啼.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采用炮穿山甲研末冲服治疗小儿夜啼,服用方便,疗效可靠.具体方法:炮穿山甲研极细末,每次0.25g,每日临睡前开水冲服.
作者:梅明;郭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治法的协同作用,观察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药 解毒通络调肝方合足部洗浴治法,随机设治疗组200例与对照组(乙肝灵浓缩丸合用鸡骨草胶 囊)100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肝功能及HBV5项指标和HBV-DNA的变化,进行药效比较.结果 :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 P <0.01),HBeAg转阴效果、HBV-DNA转阴效果及肝功能恢复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0.01).结论:提示本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沛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寓意草》是明代名医喻嘉言所著。喻氏长期从事临床,研究医学,医名卓著,冠绝一时。考症用药,有独到之处。《寓意草》通过大量医案,阐明用药特点。
作者:于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面肌痉挛(又称面神经痉挛)是发生在一侧面部周期性不随意运动性疾病,女性较多见,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探索新的治疗方法,采用中药加面神经阻滞剂治疗面肌痉挛获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贵;林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以自行研制的降压口服液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42例(治疗组),并与牛黄降压丸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均配合口服尼莫地平,连续用药8周,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其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降压疗效为83.3%,优于对照组73.4%,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观察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治疗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肥厚改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
作者:庄宏;周仪洁;李秋艳;闫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常见的以阵发性剧烈瘙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较为顽固难治.临证所见,患者多有风湿热瘀错杂,加之患者不自觉地搔抓,而致病情缠绵不愈.鉴于神经性皮炎病机的复杂性,欧阳恒老师认为治疗上不宜仅见其瘙痒症状而片面强调祛风利湿,杂投风药,而应注重整体论治,抓住病机的主要矛盾,灵活运用清热活血、祛风除湿法,精当用药,以求达到药简力宏、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欧阳老治疗经验介绍于下.
作者:刘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近3年来应用穿山甲为主治疗血管性头痛多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方法: 炮穿山甲、丹参、延胡索按3∶1∶1研成细末. 每次口服6g, 每日2次, 用白开水送服, 疗程4~6周.
作者:周利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大凡认为穿山甲走窜善行,功在通泻,能消肿排脓,通经下乳,活络散风.常用于瘰疬结核,肿疡初起或脓成不溃,以及妇女瘀血闭经,乳汁不下等症.笔者临床中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颇佳.
作者:马建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祛风湿药对偏瘫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1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大秦艽汤加减,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胞二 磷胆碱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 <0.01).而对照组仅个别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 疗组全血粘度低切值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祛风湿药有改善血液循环和祛瘀血作用.
作者:屈家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慢性肾炎蛋白尿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证之一,病机复杂,缠绵难愈,治疗颇为棘手。近年来我们应用自拟降白汤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藏朵;薄丽亚;吴春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吞酸证患者食管动力的病理变化及中医证型 特点.方法:将72例患者吞酸证进行辨证分型,有61例作食管3小时pH监测,43例作食管压力测定 .结果:实证肝胃不和型的胃食管反流程度大于虚实夹杂证的肝郁脾虚型.食管动力异常以 低动力出现率高;高动力出现率低,且都出现在肝胃不和型;动力不协调主 要出现在有脾虚的证型.结论:反流程度可能是衡量吞酸证邪实轻重的指标之一;脾虚可能是动力不协调产生的原因之一.动力学参考文献
作者:李茹柳;陈蔚文;潘怀耿;徐颂芬;叶富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甲,经炮制后研细粉入药.其味咸,性微寒,入肝、胃经.穿山甲具有通经活络,祛瘀生新,健脾助运,消积杀虫,宁神益智,强筋壮骨等功效.穿山甲虽无毒副作用,但易耗气动血,临床应用必须精心辨证,从小剂量开始,视患儿体质恢复情况,稳步递增.笔者几十年来用穿山甲合鸡内金治疗小儿厌食症,以及由厌食症所引起的贫血、营养不良、抗病能力差、易患感冒等症状均有效;对囱门闭合迟缓,语言不清的患儿亦有良效.
作者:李方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脱肛又称肛管直肠脱垂,是肛管、直肠粘膜或直肠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常见疾病。各种年龄的人均可发生,小儿以直肠粘膜脱垂多见。主要表现为肛门直肠粘膜脱出,轻者便后自行回纳,严重时咳嗽、行走、下蹲时即脱出,由于反复发作,可伴有粘液流出、出血、感染,不能自行复位,需卧床或用手托回。我们总结1990~2001年50例脱肛患儿治疗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凤仪;赵党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林宗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从方剂气味配伍的内涵、规律、具体运用3个方面探讨了叶天士方剂气味配伍的规律及实践价值。认为在研究方剂配伍理论或规律时,应当高度重视气味配伍理论。
作者:程昭寰;王永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效果.方 法:将178例HP相关性PU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00例和西医对照组78例,进行比较研 究.结果:治疗组对上腹痛显效率(69.9%)、溃疡愈合率(92%)及总有效率(95%)、HP根除 率(93%)均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44.6%、80.8%、85.9%、82.1%(P<0.05),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25.6%)(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PU具有HP根除率、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 率高,且副作用小,是治疗HP相关性PU的理想方案.
作者:李灵花;马致祥;杨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益智药物是指能促进学习记忆和思维,具有益智作用的中药,其归经范围较广。按归经的含义及药物归经的依据,药物归经应是此药终对所归属的脏腑或经络产生药效作用,如五味子能安心神,其药效部位在心,故归心经;其在安神的基础上又能益智,智慧是脑的功能,此时的药效部位在脑而不是在心,按药物归经的依据应是归经入脑而不再是心。但归经理论中尚无归经入脑之说。
作者:王海东;陈文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性银屑病的临床疗 效及机理.方法: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寻常性银屑病40例,观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 群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CD4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CD4/CD8显著升 高;全血比高切、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结论:益气活血法有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作者:刘洪普;谭奇纹;刘华昌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