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春祥
大凡认为穿山甲走窜善行,功在通泻,能消肿排脓,通经下乳,活络散风.常用于瘰疬结核,肿疡初起或脓成不溃,以及妇女瘀血闭经,乳汁不下等症.笔者临床中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颇佳.
作者:马建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在跟师期间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陆家龙导师的指导下对46例肺心病病人进行治疗,现总结如下。
作者:金良昆;戴晓艳;陆家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效果.方法:以常规西药治疗为对照,观察活血化 瘀方药对患者意识状态、运动功能的影响,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45例,有 效率82.2%,对照组40例,有效率6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 <0.05).治疗组治疗后意识状态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P<0 .01).结论:活血化瘀方药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作者:孙国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寓意草》是明代名医喻嘉言所著。喻氏长期从事临床,研究医学,医名卓著,冠绝一时。考症用药,有独到之处。《寓意草》通过大量医案,阐明用药特点。
作者:于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患肢局部肿痛,皮下可扪及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或伴有病变远端浅表静脉曲张等静脉回流受阻现象.笔者临床采用以炮穿山甲配伍金银花、玄参、川牛膝、生甘草,治疗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形成,获良好效果.
作者:范东明;程俊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常见的以阵发性剧烈瘙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较为顽固难治.临证所见,患者多有风湿热瘀错杂,加之患者不自觉地搔抓,而致病情缠绵不愈.鉴于神经性皮炎病机的复杂性,欧阳恒老师认为治疗上不宜仅见其瘙痒症状而片面强调祛风利湿,杂投风药,而应注重整体论治,抓住病机的主要矛盾,灵活运用清热活血、祛风除湿法,精当用药,以求达到药简力宏、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欧阳老治疗经验介绍于下.
作者:刘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性银屑病的临床疗 效及机理.方法: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寻常性银屑病40例,观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 群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CD4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CD4/CD8显著升 高;全血比高切、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结论:益气活血法有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作者:刘洪普;谭奇纹;刘华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从方剂气味配伍的内涵、规律、具体运用3个方面探讨了叶天士方剂气味配伍的规律及实践价值。认为在研究方剂配伍理论或规律时,应当高度重视气味配伍理论。
作者:程昭寰;王永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吞酸证患者食管动力的病理变化及中医证型 特点.方法:将72例患者吞酸证进行辨证分型,有61例作食管3小时pH监测,43例作食管压力测定 .结果:实证肝胃不和型的胃食管反流程度大于虚实夹杂证的肝郁脾虚型.食管动力异常以 低动力出现率高;高动力出现率低,且都出现在肝胃不和型;动力不协调主 要出现在有脾虚的证型.结论:反流程度可能是衡量吞酸证邪实轻重的指标之一;脾虚可能是动力不协调产生的原因之一.动力学参考文献
作者:李茹柳;陈蔚文;潘怀耿;徐颂芬;叶富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治法的协同作用,观察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药 解毒通络调肝方合足部洗浴治法,随机设治疗组200例与对照组(乙肝灵浓缩丸合用鸡骨草胶 囊)100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肝功能及HBV5项指标和HBV-DNA的变化,进行药效比较.结果 :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 P <0.01),HBeAg转阴效果、HBV-DNA转阴效果及肝功能恢复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0.01).结论:提示本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沛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张景岳在“新方八略”之“和略”卷首即明确指出:“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强调了应用和方旨在调平元气,使之恢复中和之高目的。但同时也强调,和法范围虽广,亦当和而有据,勿使之过泛,以免贻误病机。并进而提出用和有七忌。
作者:刘盛斯;喻德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吾师向国鼎教授,擅长诊治疑难杂病。现将其运用温阳敛阴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点滴,介绍如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以女性居多。皮肤和粘膜的瘀点,瘀斑,或内脏出血,血小板数减少,为本病主要特点。
作者:杨迎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儿童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马在山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儿童股骨头骨骺缺?性坏死也有深入的研究,现就马老治疗儿童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23例疗效观察整理总结如下。
作者:杨康;马在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生化颗粒是根据古代验方生化汤,采用先进工艺研制而成的一种纯中药制剂,有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的功效,经临床应用该药能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宫缩痛,且效果良好[1,2],为进一步探讨生化颗粒的作用机制,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吕春英;梁秉文;陈新国;邓青林;方泰惠;许惠琴;金胜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穿山甲,咸、微寒.归肝、胃经.且有通经下乳,消肿排脓等功效.临床多用于出血瘀经闭,乳脉不通,痈疽肿毒,风湿痹痛,肢体拘挛或强直等症.笔者临床以穿山甲为主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晓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以自行研制的降压口服液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42例(治疗组),并与牛黄降压丸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均配合口服尼莫地平,连续用药8周,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其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降压疗效为83.3%,优于对照组73.4%,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观察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治疗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肥厚改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
作者:庄宏;周仪洁;李秋艳;闫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们于1995年3月~1998年6月间, 对4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发渭;陈利平;仝战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对比观察温针灸阴经、阳经穴为主治疗中风后关节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取30例中风患 者作治疗组,以其痉挛的肘、腕、膝和踝关节周围的阴经穴位为主,施以温针灸疗法;同时设3 0例患者作对照组,以其痉挛的肘、腕、膝和踝关节周围的阳经穴位为主,施以温针灸疗法. 设计评定方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4个关节痉挛度的改变,并作t检验 .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关节痉挛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 1).结论: 温针灸痉挛关节周围的阴经穴位能有效地柔筋舒经、活血通络、缓除 关节部的肌腱、韧带的痉挛, 从而改善关节活动度.
作者:刘傲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探讨补肾中药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腺垂体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成骨细胞骨钙素(BGP)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定量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的RT-PCR)方法,观察青春期大白鼠喂饲滋阴泻火或益肾填精中药后,下丘脑GnRH、腺垂体FSH、LH及成骨细胞BGP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滋阴泻火药可使下丘脑GnRH、腺垂体FSH、LH及成骨细胞BGP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益肾填精药可使下丘脑GnRH、腺垂体FSH、LH及成骨细胞BGP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说明补肾中药可在转录水平调节下丘脑GnRH、腺垂体FSH、LH及成骨细胞BGP基因表达,这可能是补肾中药调整性早熟患儿青春发育进程和改善骨骼发育的主要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蔡德培;张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且进行性加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 属中医老年颤证的范畴[1], 至今尚未找到一种肯定的方法或药物能够根治此病.因此, 笔者认为, 采用多方法、多途径的治疗思路, 是临床上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赵国华;李彦杰;王育勤;王震宇;牛青蔚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