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耳鼻咽喉结核58例诊治分析

朱永杰

关键词:咽喉结核, 现报告如下, 中毒症状, 增长趋势, 并非罕见, 结核病, 肺结核, 发病率, 误诊, 临床
摘要: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有明显增长趋势.耳、鼻、咽喉结核在临床上并非罕见.然而由于缺乏肺结核典型表现和全身中毒症状而易被误诊[1,2].本院1991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住耳鼻咽喉结核58例,现报告如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用来解除颅外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卒中已有50余年的历史.

    作者:张亚忠;倪信乐;陈秀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轻度铅中毒对儿童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环境中对儿童威胁大的是铅,铅污染对儿童智能、体格和心理方面的发育有着极其严重的危害,近年来了解和控制铅污染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1].

    作者:陈克;陈均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未积极治疗的DN终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ESRD).因此,也是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蓝建华;侯格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26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病因尚未明确,推测与感染有关.部分患儿可侵犯冠状动脉(冠脉),形成冠脉瘤(CAA),导致冠脉狭窄、血栓,甚至心肌梗死[1].

    作者:姜志强;郎妍;谭稼荣;郁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腰硬联合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比较

    本院自2000年3至7月将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孕产妇280例,年龄21~39岁;体重54~90kg.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40例,两组孕产妇年龄、孕周、体重等相关因素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戴罗勇;程爱花;张先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大鼠糖尿病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讨链霉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DM)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以便找到一种发病机制与临床接近的疾病模型.方法 模型组雄性大鼠,腹腔注射STZ;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枸椽酸钠液.4d后,快速法测定血糖;10周后,分别测定2组大鼠阴茎海绵体内压(ICP).结果 动物模型血糖浓度:实验组(335.8±62.8)mg/dl显著高于对照组(99.4±24.4)mg/dl(p<0.01).DM大鼠基础ICP和刺激勃起神经ICP均明显低于正常大鼠(p<0.01).结论 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出现典型的糖尿病临床症状,血糖明显增高,ICP下降,勃起功能明显受损.

    作者:王华;唐正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冲吸钝性解剖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在临床广泛开展.作者自2003年8月至2007年9月采用冲吸钝性解剖法[1]连续对985例有手术指征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胆管损伤及术中大出血,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张晖;高勇;周伟;扬帆;樊少华;赵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自体微粒皮移植结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探讨

    目的 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非功能部位应用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术后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的优势.方法 以异体皮为载体,将自体刃厚皮片制作成微粒皮后均匀地移植于创面,术后结合rhGH治疗,观察烧伤非功能部位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修复质量.结果 14例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3.0±5.2)d,其中8例随访2年,移植区皮肤较平整、颜色呈灰褐或淡红色,质软、收缩少.结论 大面积深度烧伤非功能部位应用自体微粒皮移植异体皮覆盖结合术后rhGH治疗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作者:罗旭;林才;陈更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不同移位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探讨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在不同移位下行后环骶髂关节螺钉和前环钢板螺钉固定的稳定性差异.方法 将12具尸体骨盆随机取3具做压力测试为正常组,然后制成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模型,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在移位0mm、4mm(低度移位组)、8mm、12mm(高度移位组)行后环骶髂关节螺钉和前环钢板螺钉固定,压力下测量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的垂直和水平移位.结果 在不同移位下的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行前后环内固定,低度移位组骶髂关节垂直稳定性显著高于高度移位组.结论 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尽量取得解剖复位固定,确保骶髂关节移位<4mm,以提高骨盆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有利于功能康复.

    作者:金建华;郭晓山;万曲桥;王向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临床较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0%.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此类骨折有上升趋势.大多数肱骨干骨折可通过非手术方法或通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获得治愈,但易造成骨折的移位、骨不连及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作者:王慧;程鹏;朱珉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的静脉麻醉在老年人肠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本研究旨在观察将异丙酚持续输注(TIA)与脑电双频指数(BIs)联合用于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人工输注方法相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傅爱丽;吴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胃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和VEGF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1997年O'Reilly等[1]发现内皮抑素可有效地抑制血管形成,使原发肿瘤缩小到<1 mm×1mm×1mm,肿瘤凋亡速度比治疗前快7倍.

    作者:丁红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特发性角膜内皮炎继发性青光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Acute idiopathic comea endothlitis,AICE)自1982年Khodadoust首次报道2例以来[1],国内外陆续有人报道[2,3],虽然报道不多,却也并非罕见.

    作者:周小玲;章剑东;应佳;陈珍;施天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

    目的 总结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998年7月至2007年4月51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人实施换瓣术.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34例,双瓣置换术17例;同时行左房折叠术12例,三尖瓣成形术17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8例(占15.7%),晚期死亡6例(占11.8%).影响瓣膜置换术早期疗效及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严重左室扩大,舒张末直径(LVEDD)>8.5cm;严重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分数(EF)<0.40;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和严重低心排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室颤和术前严重室扩大伴收缩功能下降也是导致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对心脏左室功能的正确评估、手术适应证和时机的选择、围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治疗关键.

    作者:罗凡砚;蒋海河;林国强;雷凯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用于静脉全麻患者的临床观察

    非插管的全凭静脉麻醉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特别适用于需时较短,体表的小手术.但在麻醉过程中易致呼吸抑制,因此呼吸道的管理成为麻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吴军明;杜炎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剂量强的松治疗老年脑中风患者脑性盐耗综合征分析

    脑性盐耗综合征(cerebral salt wasting syndrome,CSWS)为描述一组由颅内疾病引起的,以低钠血症、尿钠增高和低血容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作者:曹春宇;汤武亨;单友娟;金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斜疝手术

    基础麻醉加骶管阻滞在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已较普遍,其有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止痛彻底,肌松良好等优点.但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报道较少.

    作者:伍伟明;叶小亚;王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胸腔脏器严重损伤16例报告

    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胸腔脏器严重损伤16例,单个脏器伤7例,多发伤9例,伴有连枷胸3例.胸腔脏器严重损伤多伴有大出血(本组病例出血均>2500ml),同时并有呼吸循环功能的严重障碍,故病情危急,应及时抢救,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应用

    本院引进高频电波刀(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治疗宫颈疾病已数年,疗效肯定.作者对2006年6月至2007年3月430例宫颈疾病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闵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五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血糖及血脂水平影响的对照研究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l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疗效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相当,且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尤其是严重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少,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者:方泽忠;连国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