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庆林;陈星义
先天性髋关节前脱位较少见.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82年12月,三年间仅收治7例(共9侧).因对先天性髋关节前脱位的认识不足,初的病例在手术后才明确诊断.
作者:王继孟;季海萍 刊期: 1983年第03期
我院采用小夹板加超髋石膏夹板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取得一定疗效.现将1976年8月~1982年6月收治的63例作一临床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年龄;63例中,男48例,女15例.其中年龄小为6个月;大为12周岁.3岁以下22人;4~8岁32人;9~12岁9人.
作者:桑贤祥;褚大由;宋炎;许忠凤;郭春生 刊期: 1983年第03期
材料和方法任选18只杂种犬,性别、年龄不限,体重为7~23kg,应用异戊巴比妥钠作静脉麻醉,剖腹探查胆总管并测量其外径.分两组进行手术,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
作者:张文同;张学衡 刊期: 1983年第03期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四肢中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国外许多学者通过对胎儿、小儿髋关节形态观察,对本病在不同人种的不同发病率、脱位发生时间以及有关因素作了研究,得到了一定价值的结论(2、3、6、7、11、12、13、14、17).
作者:吴守义;陈振海 刊期: 1983年第03期
吕建军大夫的<与〈儿童通髁骨折〉一文命名的商榷>一文,将通髁骨折命名为肱骨远端骨骺不全分离,不无道理,因为此种骨折的折线大都通过肱骨远端骨骺,但此种命名也有以下几点欠妥之处.
作者:王智良 刊期: 1983年第03期
患儿:女,8岁,1月前家长无意中发现上腹部有1包块,平素无不适.1月来包块无明显增大.既往有食生柿子、消化不良及嗜食毛发史.
作者:王学文 刊期: 1983年第03期
胸腺瘤一般成人多见,儿童少见.我院收治1例幼儿巨大胸腺瘤,报告如下:患儿:男,2岁半.因发热、咳嗽、气急反复发作年余,加重三个月,于1982年5月22日入院.患儿生后10个月起病,多以发热,咳嗽为主,一般按感冒治疗可好转.但上述症状反复出现,有时持续不规则发热月余不退,但无盗汗现象.
作者:肖庆林;陈星义 刊期: 1983年第03期
编辑同志:读贵刊1982年第3期王智良等同志所著<儿童通髁骨折>一文,收益非浅.作者通过对25例这类骨折的处理,提出了自己的命名,实为可贵.临床这类损伤并非少见,且处理也较困难,正如作者所述这类骨折与一般肱骨髁上骨折有所不同,治疗和预后均有差别.本人也有同感.为使该类骨折命名更为合理,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想与作者、编者商榷.
作者:吕建军 刊期: 1983年第03期
化脓性海绵窦栓塞是海绵窦及其周围静脉的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常常是鼻面部化脓性感染处理不当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自抗生素问世以来,本病虽已减少,但其死亡率仍高,且幸存者往往有各种后遗症.
作者:任德胜;邹大卫 刊期: 1983年第03期
脊髓中央管积水是一种脊髓的先天性畸形,临床比较少见.我们治疗了1例自上颈到下胸段,引起四肢瘫的小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仲;赵孟尧;过宗南 刊期: 1983年第03期
骨囊肿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骨病.我院从1972年~1982年共诊治儿童骨肿瘤48例,其中骨囊肿13例.
作者:夏榕圻;黄禄基 刊期: 1983年第03期
过敏性紫癜是三岁以上小儿常见的内科疾病.但偶尔也会合并外科情况,据文献报导(1、2、3)以合并肠套迭为多见,而合并肠坏死、肠穿孔则较罕见.我院于1979年11月~1980年2月先后遇到3例,病情十分凶险,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后不久死亡,1例治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谷兴琳 刊期: 1983年第03期
松果体瘤比较少见,我院自1958~1981年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松果体瘤49例,年龄皆在15岁以下,占同期儿童颅内肿瘤发生率的3.5%.肿瘤位于松果体区(第三脑室后部)者23例,异位松果体瘤(指非生长在松果体区者)占26例,后者中发生在鞍部者竟占24例(92.3%).由于本病诊断困难,多数病例在确诊前有不同程度的延误,故我们将其临床特点加以总结,期望能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所帮助.
作者:罗世祺 刊期: 1983年第03期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少见疾病,国内有关儿童病例的专论,迄今为止仅见汪氏报导4例(1).我院自1961-1982年,共收治18例,其中14例得到病理诊断,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昌祺;宣桂林 刊期: 1983年第03期
1975年,我们收治两例结肠重复畸形,在诊断和治疗上情况特殊,现报告于下:例1:男,10个月.出生后进行性排便困难并肛门内肿物半年,于1975年9月24日入院.
作者:胡荫浩;高骏华 刊期: 1983年第03期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e Cholangiography简称PTC),自1952年由Carter和Saypol(1)倡用于临床以来,对肝内、肝外阻塞所引起的黄疸,可提供确切的病因和定位诊断.我院于1983年元月起,对10例疑有先天性胆道闭锁婴儿,施行了侧径路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冠文;赵同生;俞学明;厉申儿;韩修岑;赵志泉 刊期: 1983年第03期
新生儿晚期及婴儿期可由维生素K缺乏引起出血性疾病,往往伴有颅内出血,造成严重后遗症,总结我院23例新生儿及婴儿因维生素K缺乏所致硬脑膜下血肿病因,提出预防性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沈玉成;金惠明 刊期: 1983年第03期
患儿,女,生后发现三条腿,二个女性外生殖器,先在婴儿室护养1个月,于1980年7月10日转入外科治疗.
作者:朱旭天;刘兴华;李正 刊期: 1983年第03期
隐睾的外科治疗包括睾丸固定术、睾丸切除术和使用睾丸假体的整形手术.手术指征为(1):1.筋膜前或会阴部异位睾;2.伴斜疝;3.疝修补术后疤痕固定;4.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二疗程无效,5.已进入青春期.
作者:曾灏 刊期: 1983年第03期
脾动脉结扎术是保留脾脏的手术方法之一,应用于脾外伤的止血和保留脾脏已有不少报告,而应用于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报告不多.本院近三年中,对小儿脾功能亢进作脾动脉结扎术4例,3例疗效满意.
作者:伏文钧;成志芳;孙玉振 刊期: 198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