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在胃十二指肠穿孔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汪慧访;钱海鑫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穿孔, 诊断, 膈下游离气体,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腹部平片, 保守治疗, 检查, 腹腔内, 发现率, 成功率, 资料, 症状, 患者, 病人
摘要:近年来,随着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保守治疗成功率的提高,对早期胃、十二指肠穿孔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典型病史、症状及体征特点,诊断一般不难,X线腹部平片检查有膈下游离气体时则可确诊,但有20%~30%溃疡穿孔病人发现不了膈下游离气体[1].作者发现CT对腹腔内游离气体有更高的发现率.本文对2003年1个月至2006年6月在本院治疗并同时行X线腹部平片及CT检查的45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runnstrom理论在脑卒中后肩痛预防中的使用研究

    肩关节疼痛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严重的疼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功能的恢复,也是康复治疗的一大障碍.作者对32例患者通过Brunnstrom理论指导下的功能训练进行康复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育新;陈晓顶;杨晓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T在胃十二指肠穿孔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近年来,随着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保守治疗成功率的提高,对早期胃、十二指肠穿孔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典型病史、症状及体征特点,诊断一般不难,X线腹部平片检查有膈下游离气体时则可确诊,但有20%~30%溃疡穿孔病人发现不了膈下游离气体[1].作者发现CT对腹腔内游离气体有更高的发现率.本文对2003年1个月至2006年6月在本院治疗并同时行X线腹部平片及CT检查的45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汪慧访;钱海鑫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乳酸测定在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及时准确地评估危重病情变化和预后,不仅对疾病的及时干预治疗有益,也对于能及时与患方沟通,避免医疗纠纷很有帮助.目前使用广泛的APACHE Ⅱ评分系统,虽然准确性及预测性很高,但由于过于繁琐,不便于临床使用.而危重病的临床诊疗迫切要求有简单实用,能准确反映病情变化和预后的预测系统.血乳酸反映了组织血液灌注水平,反映了细胞水平能量的代谢及各脏器功能状态.使用血乳酸来评估危重病预后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血乳酸评估休克预后方面的作用.

    作者:黄朝宗;郑思光;卢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观察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晚期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干扰素(IFN)是目前惟一相对有效的抗HCV治疗药物,但单用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应答率低且复发率高,如与病毒唑(RBV)联用可提高疗效.本研究旨在观察IFNα联合RBV治疗CHC的疗效.

    作者:陈年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肿瘤细胞周期中Cyclin E的失调节

    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紊乱是细胞增生失控从而导致癌变的重要原因.Cyclin E作为CDK2的一个正向的调节亚单位,它在正常细胞的S期(S phase)有着重要的启动作用.曾经认为cyclin E的过度表达可以加速细胞周期,异常提高的细胞增殖能力而造成肿瘤发生.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cyclin E及CDK2有了新的认识,并认为是cyclin E的失调节(Deregulation of cyclin E)导致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不稳定性(chromosome instability,CIN),从而造成肿瘤发生.

    作者:周江;姜智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大肠腺瘤及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为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大肠癌组织发生、发展的关系,作者用免疫组化SABC 法检测13例正常大肠黏膜、26 例大肠腺瘤和50 例大肠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大肠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转移等的联系.

    作者:程胜平;刘南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XCR4/CXCL12在肺癌转移中的初步研究

    肿瘤转移是一个具有高度组织性和器官选择性的复杂连续过程, 虽然已证明很多因素参与肿瘤的转移,但是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到特定部位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趋化因子是一组结构相关的小分子,具有调节各种类型的白细胞迁移、吸引具有特定的趋化因子受体的炎症细胞浸润到炎症部位参与炎症反应的作用. 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细胞常见的转移部位不同,趋化因子及受体是否如趋化炎症细胞的定向移动一样来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定向迁移与转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近来的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受体及配体与肿瘤细胞的定向迁移、侵袭和转移有密切关系[1,2].为探索趋化因子受体及配体CXCR4/CXCL12 在肺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作者检测肺癌组织、肺癌细胞系A549、血管内皮细胞系VEC 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 以及肺癌患者胸水与淋巴组织中趋化因子CXCL12 的表达,并对其趋化活性进行相应分析,以期为趋化因子受体及配体CXCR4/CXCL12 诱导肺癌细胞的定向迁移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石新云;童永清;孙小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探讨

    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抽胸水加抗痨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大多数学者主张在抗痨前提下同时加用激素[1],但治疗中起始剂量、减量时间、副反应等详细报道较少.本文收集近几年治疗中用激素与不用激素的胸膜炎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作者:焦小玲;刘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儿童肾癌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原发肾肿瘤以肾母细胞瘤常见,肾癌较少见,约占儿童肾恶性肿瘤7%以下[1].本院1982年至2002年2月共收治14岁以下儿童肾肿瘤66例.其中肾母细胞瘤51例,肾癌8例,现对这肾癌8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王爱和;张浩川;陈聪德;陈肖鸣;李仲荣;刘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2例临床分析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实体瘤.胃肠道是淋巴结外淋巴瘤常见的部位,是胃壁黏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3%[1],临床上较少见,术前确诊困难,大多被误诊为胃癌.恶性淋巴瘤与胃癌不同,手术切除率高,外科治疗是主要方法.现回顾分析本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2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作者:王德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先天性髌骨脱位1例报告

    先天性髌骨脱位少见,本科诊治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13岁.行走或跑步时膝部不稳定且经常跌倒已一年,跌倒后双膝部酸痛经休息能缓解.平时上楼梯困难.家属中无类似疾病.查体:身材矮小,高120cm,心肺及其它脏器未见异常,双膝无明显肿胀,髌骨滑向外侧,髌骨内侧较松弛,屈曲时股骨髁间沟空虚,膝关节能伸屈,内侧应力试验、前后抽屉试验阴性,趾端血运及活动好.

    作者:陆雪华;楼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超声晶氧联合碳酸氢钠治疗胎儿窘迫的疗效观察

    胎儿窘迫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死胎或发生严重的新生儿并发症,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1],是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有些胎儿虽然经抢救存活但遗留严重脑损害症状.急性胎儿窘迫74.9%~98.2%发生在分娩期[2],因此,及时诊治胎儿窘迫也是围产保健的重要一环.本科采用内给氧剂超声晶氧联合碳酸氢钠治疗胎儿窘迫,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云华;费小阳;应红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幼儿急疹51例临床分析

    幼儿急疹可引起腹泻、肺炎、良性颅内压增高、惊厥等并发症.本科2003年8月至2004年12月收治51例幼儿急疹病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顾建月;姚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十二指肠损伤的CT表现(附12例报告)

    在腹部损伤中,十二指肠损伤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危重,往往伴有肾脏、胰腺等脏器的损伤,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现将本院1999年9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12例十二指肠损伤病例的CT表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风云;刘回耀;林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脏器损害52例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MP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可引起肺外脏器损害,导致心、肝、肾、皮肤等多系统受损[1].本科近2年来共收治MP肺炎121例,其中伴肺外脏器损害52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慧玲;吴芝兰;陈仁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治疗前后肾活检的临床意义

    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在控制狼疮性肾炎(LN)活动和防止进入肾功能衰竭治疗中虽然有效,但只能是部分患者,而且缓解后经常有复发,另一些患者无效,后仍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为狼疮性肾炎死亡的主要原因.现回顾性分析22例复发性或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狼疮性肾炎在治疗前后两次肾活检的病理类型及相关因素,试探讨其内在的病理机制和预后.

    作者:李涯松;杨程德;马红珍;宋欣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处理动脉导管未闭100例

    目的 探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CPB)下处理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3年10月至2005年2月正中切口下处理100例PDA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其转归.结果 术后除右心功能不全2例及术后早期出现声音嘶哑3例外, 无其他重大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各种心内畸形经常合并PDA,术前诊断及术中探查,意义重大;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提高CPB技术,对降低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经肺动脉切口缝闭PDA是CPB下处理PDA的主要方法,术中应用Foley导尿管阻断动脉导管血流,有利于术野显露、缩短CPB时间,可降低肺部、脑部并发症.

    作者:毛争春;张志梁;邵国丰;史信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强负压吸引在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治疗中的应用

    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易发生乳糜漏,其发生率约占颈淋巴结清扫术的1%~2.5%[1].量较少时的乳糜漏容易处理,较多的乳糜漏处理比较困难.本科近7年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乳糜漏11例,经采用强负压吸引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余文杰;曹飞麟;王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延长老年患者内瘘成熟期及其护理措施

    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也日趋增加.老年人血管条件差和术后配合不当是造成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本院1997年8月至2005年8月,对老年血透患者21例采用延长内瘘成熟期12~16周,期间可以使用长期血透置管过渡,效果满意.现重点就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作者:寿棘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常见致病菌,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由于对三代头孢等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1],常导致严重的医院感染,使抗感染治疗相当困难.研究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是早期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作者对一组呼吸系统感染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病例作一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赛军;沈慧;李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