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处理动脉导管未闭100例

毛争春;张志梁;邵国丰;史信宝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 外科治疗, 体外循环, 正中切口
摘要:目的 探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CPB)下处理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3年10月至2005年2月正中切口下处理100例PDA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其转归.结果 术后除右心功能不全2例及术后早期出现声音嘶哑3例外, 无其他重大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各种心内畸形经常合并PDA,术前诊断及术中探查,意义重大;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提高CPB技术,对降低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经肺动脉切口缝闭PDA是CPB下处理PDA的主要方法,术中应用Foley导尿管阻断动脉导管血流,有利于术野显露、缩短CPB时间,可降低肺部、脑部并发症.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真空采血常见问题及其处理

    真空采血因其操作简便、安全准确、标本不易溶血等多种优点,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本院自2000年开始使用真空采血器进行血标本采集,在使用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现将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一分析报告.

    作者:刘水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临床观察

    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而垂直传播在代-代相传的恶性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虽然1977年Blumberg[1]家系调查时就推测HBV可能整合入宿主生殖细胞基因后在子代中传播,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母-婴垂直传播、家庭内部接触传播研究较多,而对父-婴垂直传播没有足够重视.近年来,本院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ALS)法检测母亲、父亲血清HBV标志物(乙肝三系),同样采用EIALS方法检测新生儿血清中的HBV表面抗原(HBsAg),以探讨HBV阳性父亲与胎儿间发生宫内感染的关系.

    作者:周群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医院感染中常见革兰阴性细菌的耐药性分析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于临床,细菌耐药性是当前感染领域的一大难题,由于革兰阴性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长,影响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治疗.因此,连续监测耐药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对控制感染性疾病、合理应用抗生素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科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对于住院的各种感染患者分离的革兰阴性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舒建胜;孙蕾;陆书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乳酸测定在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及时准确地评估危重病情变化和预后,不仅对疾病的及时干预治疗有益,也对于能及时与患方沟通,避免医疗纠纷很有帮助.目前使用广泛的APACHE Ⅱ评分系统,虽然准确性及预测性很高,但由于过于繁琐,不便于临床使用.而危重病的临床诊疗迫切要求有简单实用,能准确反映病情变化和预后的预测系统.血乳酸反映了组织血液灌注水平,反映了细胞水平能量的代谢及各脏器功能状态.使用血乳酸来评估危重病预后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血乳酸评估休克预后方面的作用.

    作者:黄朝宗;郑思光;卢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人食管异物取出术采用全麻与表面麻醉的比较

    目的 探讨老年人食管异物取出术麻醉方法选择,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对1986年至2003年采用表面麻醉或全麻食管镜下取老年人食管异物81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 对危险异物,全麻组食管损伤小于表面麻醉组(p<0.01);表面麻醉组2例食管镜下取异物失败.结论 老年人食管镜下取异物,术前需全面分析,针对危险异物应采用全麻,以减少潜在危险性.

    作者:朱洪源;吴国民;张金兰;陈敏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布托啡诺预防阑尾术中牵拉反应的临床观察

    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中牵拉阑尾时,患者常出现牵拉反应,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和疼痛等症状.本院2005年5月至11月,将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医药公司生产)用于辅助麻醉,预防阑尾手术中的牵拉反应,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史思仁;胡燕;卢水娟;梁效安;周海芳;徐丽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脏器损害52例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MP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可引起肺外脏器损害,导致心、肝、肾、皮肤等多系统受损[1].本科近2年来共收治MP肺炎121例,其中伴肺外脏器损害52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慧玲;吴芝兰;陈仁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农村地区X线立体定位活检对不可触及乳腺病变的意义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但国内大多数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对乳腺癌的诊断仍主要依靠临床医师触诊、红外线及超声探测或X线摄片发现肿块,然后手术切除活检.这些方法难以发现亚临床的早期癌灶,特别对于临床上触不到的乳腺癌无从着手,往往造成漏诊及延迟诊断,失去保乳手术的时机.本院从2000年11月至2005年10月应用高频钼靶X线摄片辅以电子计算机立体定位,对乳腺可疑病灶穿刺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现就其特点与意义作一探讨.

    作者:胡建英;陈卫宇;徐建峰;徐建萍;童振江;谢潇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常见致病菌,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由于对三代头孢等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1],常导致严重的医院感染,使抗感染治疗相当困难.研究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是早期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作者对一组呼吸系统感染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病例作一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赛军;沈慧;李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盆腔包裹性积液治疗方法探讨

    盆腔包裹性积液亦称盆腔炎性包裹性囊肿或盆腔腹膜囊肿,多继发于盆腹部手术或盆腔炎症[1].除妇科检查发现盆腔肿块外,超声检查是盆腔包裹性积液佳诊断方法.目前随着妇女盆腔炎的急剧上升及妇科外科手术的进一步增加,本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病具有病程迁延难愈、治愈难度大的特点.现将本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于B超引导穿刺下治疗21例,行剖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治疗33例,和中药保守治疗30例的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金小英;周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Ⅲ、Ⅳ期乳腺癌

    晚期乳腺癌目前多主张采用系统的综合治疗[1],本院对不能根治的晚期乳腺癌57例采取Halsted手术或姑息性手术+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少沛;施勇;黄路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原分析因和预防措施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本院1988年至2002年行甲状腺手术432例,损伤喉返神经7例(单侧6例,双侧1例),损伤率1.85%.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全;杨俊杰;唐卫华;张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生长激素、瘦素和胰岛素的测定及其意义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生率高,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仿[1].现代医学揭示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机体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体液因子及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的心室重构过程,其中部分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改变直接影响着 CHF患者的进展和预后.作者测定132例 CHF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瘦素(LEP)和胰岛素(IS)水平,探讨其在 CHF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作者:卢益中;季乃军;陈东海;梅益斌;童丽军;胡昌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高龄患者存在体弱多病特点,围手术期易发生并发症.现总结分析本院1999年10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86例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作者:徐敏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氟比洛芬酯防治丙泊酚注射痛临床探索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防治丙泊酚注射液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90例ASA Ⅰ~Ⅱ级采用丙泊酚注射液诱导全麻病人,随机分成六组,各15例.A组静推氟比洛芬酯5ml(含量50mg),60min后开始丙泊酚注射液诱导麻醉;B组静推氟比洛芬酯5ml,30min后开始丙泊酚注射液诱导麻醉;C组静推氟比洛芬酯5ml,10min后开始丙泊酚注射液诱导麻醉;D组静推氟比洛芬酯5ml后用压脉带扎于肘部60秒后开始静推丙泊酚注射液麻醉诱导;E组静推氟比洛芬酯60s后开始静推丙泊酚注射液麻醉诱导;F组静推氟比洛芬酯5ml后即刻开始丙泊酚注射液麻醉诱导.结果 疼痛发生率及疼痛评分: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组、F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组或F组与A组或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对预防丙泊酚注射液注射痛有效,用药后即刻予丙泊酚注射液时对注射痛预防效果好.

    作者:斯小龙;鲍红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阴道镜诊断宫颈疾病的应用价值

    为评价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价值,本科对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的682例,同时行宫颈常规四点活检及阴道镜下定位活检,作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施宝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XCR4/CXCL12在肺癌转移中的初步研究

    肿瘤转移是一个具有高度组织性和器官选择性的复杂连续过程, 虽然已证明很多因素参与肿瘤的转移,但是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到特定部位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趋化因子是一组结构相关的小分子,具有调节各种类型的白细胞迁移、吸引具有特定的趋化因子受体的炎症细胞浸润到炎症部位参与炎症反应的作用. 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细胞常见的转移部位不同,趋化因子及受体是否如趋化炎症细胞的定向移动一样来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定向迁移与转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近来的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受体及配体与肿瘤细胞的定向迁移、侵袭和转移有密切关系[1,2].为探索趋化因子受体及配体CXCR4/CXCL12 在肺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作者检测肺癌组织、肺癌细胞系A549、血管内皮细胞系VEC 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 以及肺癌患者胸水与淋巴组织中趋化因子CXCL12 的表达,并对其趋化活性进行相应分析,以期为趋化因子受体及配体CXCR4/CXCL12 诱导肺癌细胞的定向迁移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石新云;童永清;孙小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附30例报告)

    肩锁关节脱位在骨科急诊中较多见,约占肩部损伤的12%左右.临床上肩锁关节脱位常用的分类法为Allman分类法,通常对于Ⅰ、Ⅱ度损伤,采用非手术治疗,Ⅲ度肩锁关节完全脱位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法较多,2002年5月至2006年3月,作者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30例,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吴智敏;沈国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和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治疗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VI)的重要病理变化是静脉反流即下肢静脉有异常的血液倒流现象,进而引起下肢远端静脉高压,形成以静脉曲张、水肿、皮肤溃疡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涉及的范围可以是浅静脉、交通静脉、深静脉之一或整个下肢静脉网络.

    作者:谢树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细胞毒性药物配制的安全管理

    将静脉输液药物集中配制、管理,是我国目前医院管理的一项新举措,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细胞毒性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的配制,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用药,同时可以减轻细胞毒性药物对护理人员的危害,是现代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内容.2004年6月,本院按国际标准建立了建筑面积605m2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目前日均配制药物约2000组,其中细胞毒药物约65组.现将管理情况作一介绍.

    作者:张天华;徐军;周华;王杏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