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生长激素、瘦素和胰岛素的测定及其意义

卢益中;季乃军;陈东海;梅益斌;童丽军;胡昌盛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 血清生长激素, 瘦素, 胰岛素, 内分泌激素, 血流动力学改变, 重构过程, 现代医学, 体液因子, 神经, 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 症状群, 心脏病, 生存率, 发生率, 中部, 心室, 机体
摘要: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生率高,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仿[1].现代医学揭示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机体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体液因子及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的心室重构过程,其中部分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改变直接影响着 CHF患者的进展和预后.作者测定132例 CHF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瘦素(LEP)和胰岛素(IS)水平,探讨其在 CHF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辅佐治疗水痘疗效观察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为全身成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呈现向心性分布.多数健康儿童患水痘后表现为轻症,但少数免疫力低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儿童患水痘后病情较重.为了研究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简称丙球) 作为治疗病情较重水痘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作者于2004至2005年对病情较重的水痘患儿采用丙球加阿昔洛韦治疗,并与单用阿昔洛韦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贝国平;蔡锡顶;李艳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辛伐他汀治疗早期心肾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慢性心功能衰竭(CHF)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即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的问题,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基础和临床证据均支持他汀类药物具有肾脏保护作用[1].本文探讨辛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早期心肾综合征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心肾综合征提供依据.

    作者:杨维亮;邹新年;李宏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医院感染中常见革兰阴性细菌的耐药性分析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于临床,细菌耐药性是当前感染领域的一大难题,由于革兰阴性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长,影响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治疗.因此,连续监测耐药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对控制感染性疾病、合理应用抗生素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科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对于住院的各种感染患者分离的革兰阴性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舒建胜;孙蕾;陆书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创伤后手术的麻醉处理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常因处于应急状态、记忆力差、自控力丧失、动作不协调等,且合并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易出现意外伤害,需手术处理.分析本院3年来,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创伤后需手术治疗患者31例的麻醉,探讨其特点.

    作者:周其富;楼静芝;俞渭生;单立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胆囊腺瘤及腺瘤癌变中P53 VEGF Ki-67的表达及意义

    胆囊腺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但其上皮发生异型增生及早期癌变远较消化道其他腺瘤多见.为探讨胆囊腺瘤伴发异型增生及癌变的组织学形态以及免疫组化P53蛋白、VEGF及Ki-67的表达及意义,将本院手术切除的胆囊腺瘤及其癌变的组织学形态进行相关性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叶琼;涂小平;陈建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内窥镜辅助方型脸改型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手术视野过小是方型脸改型术口内径路下颌骨截骨的立体空间位置,本院自2004年1月至12月对23例方脸改型术采用内窥镜辅助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金新红;魏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应用于全麻的临床观察

    瑞芬太尼具有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短、可控性好和长时间输注无蓄积等特点,且不影响肝、肾功能,近年来在临床麻醉中被迅速推广应用.本科采用瑞芬太尼静脉复合芬太尼或硬膜外麻醉用于胆道手术,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沈颖彦;周清河;肖旺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Ommaya在侧脑室出血铸型治疗中的应用

    脑室出血铸型是危害性较大的急症之一,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如何安全有效地治疗此病,已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作者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其中一侧为Ommaya)并用尿激酶冲洗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利群;张志杰;徐伟;陈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全麻术毕时吸痰、拔管等刺激常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甚至脑血管意外.为防止副反应发生,目前多主张使用静脉催眠药、镇痛药及降压药物如艾司洛尔等[1],但这延长了麻醉恢复期,且增加治疗费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患者术毕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评价其减轻应激反应的效果.

    作者:邵雪泉;杨淑芬;殷萍;郑丽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布托啡诺预防阑尾术中牵拉反应的临床观察

    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中牵拉阑尾时,患者常出现牵拉反应,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和疼痛等症状.本院2005年5月至11月,将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医药公司生产)用于辅助麻醉,预防阑尾手术中的牵拉反应,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史思仁;胡燕;卢水娟;梁效安;周海芳;徐丽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赛治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出现呼吸困难3例报告

    甲巯咪唑是临床常用的抗甲亢药物,常见副作用有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及皮疹,少见的副作用有关节痛、血小板减少、脱发等.赛治系德国默克医药公司生产的抗甲亢药物甲巯咪唑(商品名:赛治,5mg/片,50片/盒),在本院投入使用近二年,常见副作用与国产的甲巯咪唑相似,但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等临床症状未见有报道.现将赛治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出现呼吸困难3例作一报道.

    作者:章海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毒性急性肾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中毒性急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急性肾衰竭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静脉滴注,1次/d,共用14~30d.结果 治疗组患者少尿期、多尿期的持续时间、血肌酐恢复时间、尿渗透压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增加(P<0.05),尿NAG 酶明显降低(P<0.05),组间对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毒性急性肾衰竭疗效更好.

    作者:孟小芹;陈德君;沈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处理动脉导管未闭100例

    目的 探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CPB)下处理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3年10月至2005年2月正中切口下处理100例PDA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其转归.结果 术后除右心功能不全2例及术后早期出现声音嘶哑3例外, 无其他重大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各种心内畸形经常合并PDA,术前诊断及术中探查,意义重大;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提高CPB技术,对降低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经肺动脉切口缝闭PDA是CPB下处理PDA的主要方法,术中应用Foley导尿管阻断动脉导管血流,有利于术野显露、缩短CPB时间,可降低肺部、脑部并发症.

    作者:毛争春;张志梁;邵国丰;史信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甲磺酸罗哌卡因联合曲马多对瑞芬太尼麻醉下LC术的超前镇痛作用

    目的 观察局部浸润甲磺酸罗哌卡因联合静注曲马多于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超前镇痛效应.方法 对60例LC术患者,使用不同药物超前镇痛.60例随机分成局部浸润甲磺酸罗哌卡因(R)、静脉注射曲马多(T)、甲磺酸罗哌卡因联合曲马多(R+T)三组,各20例,观察三组术后2、4、6、8、12、24、48h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不良反应及不同时段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结果 术后2、4、6h内R+T组VAS评分低于R、T组(P<0.05).Ramsay评分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术后恶心呕吐(PONV)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0~6h内R+T组术后患者使用镇痛药物次数少于R、T组(P<0.05).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联合曲马多可有效用于靶控瑞芬太尼下LC术患者的超前镇痛.

    作者:吴城;肖旺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低血压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因透析引发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0%~40%[1].透析低血压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胸闷不适、恶心呕吐、出冷汗,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个别患者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等,常导致患者透析不能顺利进行,故加强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现对此一些初步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菊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康惠尔溃疡贴和聚维酮碘及百多邦软膏治疗Ⅲ-Ⅳ期压疮的疗效观察

    脑血管意外所致瘫痪、昏迷以及肿瘤晚期、老年性痴呆等患者,由于生活自理能力低下、长期卧床或长期处于某一被动体位,常导致压疮的发生.自2001年6月以来,本科采用康惠尔溃疡贴、聚维酮碘和百多邦软膏治疗、护理压疮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翠仙;应敏娟;俞雪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主要有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外科手术等方法,对于不稳定性气胸、反复发作性气胸以及张力性交通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常常是首选的治疗措施之一,而且常采用专用的硅胶管或外科胸腔引流管[1].胸腔闭式引流尽管疗效高,但是用硅胶管引流创伤较大,易于发生切口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为此,作者自2004年3月起探索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已治疗自发性气胸22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秋雁;舒彩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反应停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观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引起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在我国联合化疗仍然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尽管化疗方案多种多样,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无效或初治疗有效,随后无效,称之为难治性或复发性MM.1999年singhal等首先报道用反应停治疗难治、复发性MM,并取得较好疗效.作者采用反应停治疗了26例难治、复发性MM患者,现将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马俊霞;裴仁治;刘旭辉;张丕胜;杜小红;曹俊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P21、P53、PCN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膀胱癌是泌尿系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单个癌基因蛋白产物或抗癌基因蛋白产物与膀胱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已有报道,而有关同一浸润性膀胱癌标本多个癌基因蛋白产物或抗癌基因蛋白产物表达规律的研究报道较少.作者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浸润性膀胱癌中P21、P53、PCNA的表达水平,以探讨膀胱癌发病机制,找出癌基因蛋白产物、抗癌基因蛋白产物和PCNA表达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作者:郭瑞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自体骨膜移植治疗髌骨软化症

    1994年至2004年,本科采用骨膜移植手术治疗髌骨软化症3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4例共38膝,其中男6例7膝,女28例31膝;4例系髌骨骨折后关节面不平整,形成软骨的缺损与退变.均有膝关节疼痛,一般平地走路症状不明显,上下楼、下蹲起立或走远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气候变化可加重病情;膝关节可有肿胀积液、髌骨研磨痛、磨擦音、磨擦感,压痛点多在髌骨下及髌韧带两侧.X线片上一般无明显改变,屈膝30°~35°膝关节轴位片显示髌骨半脱位或倾斜18°,晚期可见髌骨退行性改变.

    作者:张宏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