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辅佐治疗水痘疗效观察

贝国平;蔡锡顶;李艳华

关键词: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辅佐治疗, 水痘, 阿昔洛韦, 免疫抑制剂治疗, 疱疹病毒感染, 疗效及安全性, 急性传染病, 健康儿童, 患儿, 丙球, 向心性, 水疱疹, 免疫力, 斑丘疹, 分布, 带状
摘要: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为全身成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呈现向心性分布.多数健康儿童患水痘后表现为轻症,但少数免疫力低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儿童患水痘后病情较重.为了研究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简称丙球) 作为治疗病情较重水痘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作者于2004至2005年对病情较重的水痘患儿采用丙球加阿昔洛韦治疗,并与单用阿昔洛韦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采用肱三头肌止点剥离暴露法作肱骨髁间骨折治疗31例

    肱骨髁间骨折是指肱骨远端2cm以内的骨折,累及关节面,常呈粉碎性,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临床上复位较困难,固定后容易发生再移位和后期关节粘连,对肘关节功能将有严重影响[1].以往的处理多采用保守治疗,疗效欠佳.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手术治疗[2].本院1998年至2005年间采用肱三头肌止点剥离暴露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1例,效果比较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徐冬青;吕一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酒精性肝病伴发戊型肝炎60例临床分析

    本科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戊型肝炎186例,其中合并其他病毒性肝炎37例,单纯戊型肝炎89例,戊型肝炎合并慢性酒精性肝病60例,现将后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孔荣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脏器损害52例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MP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可引起肺外脏器损害,导致心、肝、肾、皮肤等多系统受损[1].本科近2年来共收治MP肺炎121例,其中伴肺外脏器损害52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慧玲;吴芝兰;陈仁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T在胃十二指肠穿孔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近年来,随着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保守治疗成功率的提高,对早期胃、十二指肠穿孔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典型病史、症状及体征特点,诊断一般不难,X线腹部平片检查有膈下游离气体时则可确诊,但有20%~30%溃疡穿孔病人发现不了膈下游离气体[1].作者发现CT对腹腔内游离气体有更高的发现率.本文对2003年1个月至2006年6月在本院治疗并同时行X线腹部平片及CT检查的45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汪慧访;钱海鑫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托烷司琼预防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止痛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托烷司琼(赛格恩)是一种外周神经源及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3受体(5-HT3)强效高选择性的竞争拮抗剂,对放化疗及外科手术等因素引起的恶心呕吐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用法的托烷司琼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止痛恶心呕吐的效果.

    作者:吕昌成;陈新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

    为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B)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作者2003年1月至2004年11月行超声内镜引导下消化道穿刺活检23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肖招英;邹晓平;任于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奈替米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于生育年龄,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病情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选用抗菌活性强、作用迅速、副作用少的抗菌药物十分必要.本院于2003至2004年,应用奈替米星治疗慢性盆腔炎3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吴莲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内窥镜辅助方型脸改型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手术视野过小是方型脸改型术口内径路下颌骨截骨的立体空间位置,本院自2004年1月至12月对23例方脸改型术采用内窥镜辅助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金新红;魏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探讨

    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抽胸水加抗痨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大多数学者主张在抗痨前提下同时加用激素[1],但治疗中起始剂量、减量时间、副反应等详细报道较少.本文收集近几年治疗中用激素与不用激素的胸膜炎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作者:焦小玲;刘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他莫西芬结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观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表现为月经不规律、多毛、肥胖、高脂血症、高雄激素、胰岛素抵抗及不孕等,是无排卵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1].二甲双胍联合氯米芬(CC)治疗胰岛素抵抗的PCOS不孕患者已取得良好效果,但临床上仍有相当部分的患者表现为CC治疗无反应.本观察在于为探讨他莫西芬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伴CC抵抗PCOS的作用.

    作者:李彩球;周毅;周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T检查胸膜增厚对胸腔积液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意义

    胸腔积液发生率高,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关注的课题,取得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的金标准,但临床上阳性率低.本科对134例胸腔积液作了CT扫描检查,测量胸膜厚度,现分析探讨其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周阿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先天性髌骨脱位1例报告

    先天性髌骨脱位少见,本科诊治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13岁.行走或跑步时膝部不稳定且经常跌倒已一年,跌倒后双膝部酸痛经休息能缓解.平时上楼梯困难.家属中无类似疾病.查体:身材矮小,高120cm,心肺及其它脏器未见异常,双膝无明显肿胀,髌骨滑向外侧,髌骨内侧较松弛,屈曲时股骨髁间沟空虚,膝关节能伸屈,内侧应力试验、前后抽屉试验阴性,趾端血运及活动好.

    作者:陆雪华;楼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双排CT三维成像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

    作者对45例骨关节创伤患者,除常规的CT二维重建外,还采用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多层面重建(MPR)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以探讨三维成像在骨关节创伤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文锡;林全任;章锦相;林秀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超声检查在腹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涸诟共克鹕说牧俅舱锪浦?超声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它能迅速准确地显示损伤的腹腔脏器位置、范围和程度及出血量.现对本院428例腹部损伤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董霏;吴顺营;董晓兰;陈松英;王新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2例临床分析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实体瘤.胃肠道是淋巴结外淋巴瘤常见的部位,是胃壁黏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3%[1],临床上较少见,术前确诊困难,大多被误诊为胃癌.恶性淋巴瘤与胃癌不同,手术切除率高,外科治疗是主要方法.现回顾分析本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2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作者:王德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曲马多联合0.25%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曲马多是阿片类中枢镇痛药,主要通过静脉给药缓解中重度疼痛,但是静脉用药常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曲马多具有局部麻醉药的特性[1].本文旨在通过了解曲马多联合局麻药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观察,来评价曲马多对外周神经的阻滞作用.

    作者:陆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58例临床分析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老龄化已日益加重,相应老年尿毒症患者也逐渐增多.本院2000年以前和2000年至今,60岁以上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分别占同期总透析人数约30%和45%.本文总结分析本院2000年以来58例60岁以上老年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透析急性并发症、慢性远期并发症、存活率等临床特点,旨在探讨预防和处理方法,以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

    作者:林向东;高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乳酸测定在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及时准确地评估危重病情变化和预后,不仅对疾病的及时干预治疗有益,也对于能及时与患方沟通,避免医疗纠纷很有帮助.目前使用广泛的APACHE Ⅱ评分系统,虽然准确性及预测性很高,但由于过于繁琐,不便于临床使用.而危重病的临床诊疗迫切要求有简单实用,能准确反映病情变化和预后的预测系统.血乳酸反映了组织血液灌注水平,反映了细胞水平能量的代谢及各脏器功能状态.使用血乳酸来评估危重病预后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血乳酸评估休克预后方面的作用.

    作者:黄朝宗;郑思光;卢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6例报告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肾上腺疾病,随着医学影象技术的不断发展,此病的检出率也逐渐增高.本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育忠;顾海青;杨跃峰;殳家跃;阮礼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大肠腺瘤及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为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大肠癌组织发生、发展的关系,作者用免疫组化SABC 法检测13例正常大肠黏膜、26 例大肠腺瘤和50 例大肠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大肠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转移等的联系.

    作者:程胜平;刘南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