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
为了观察益寿调脂片抗衰老的作用,采用果蝇自然寿命法及持续注射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法,观察果蝇半数死亡时间、平均寿命、高寿命时间以及实验致衰老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睾酮(T)含量、大脑B型单胺氧化酶(MAO-B)、Na+-K+-ATP酶活性,睾丸、精囊腺重量指数。结果,益寿调脂片可显著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并能延长半数死亡时间及高寿命时间;可升高衰老动物的平均体重;提高衰老动物血清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衰老动物大脑Na+-K+-ATP酶活性,并抑制大脑MAO-B活性的异常增高;可以升高血清T水平,改善附性器官重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果表明,益寿调脂片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钟毅;孙立;朱秉匡;郑仕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春温是感受温热时邪,发于春季的伏气温病。其发病险急,里热炽盛,易化燥伤阴,内陷生变,笔者临证常用自拟大黄石膏汤加减治疗而获效,介绍于下。1 病毒性脑炎 张某,男,8岁。1995年4月22日初诊。患儿持续稽留热4天(体温39.5~40.5℃),间歇性头痛伴喷射性呕吐数次;自发病第4天出现嗜睡、呓语、吼叫、无故哭吵,时有不自主口角抽动、眨眼。查体:体温40.6℃,颈部稍抵抗,咽充血著,扁桃体中度肿大,呼吸28次/分,两肺未闻及罗音,心率124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皮肤弹性佳,未见皮疹及出血斑点。吻膝试验阳性,布氏征可疑。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2.7×109/L,中性0.22,淋巴0.76,单核0.02。多次动员腰穿未能配合,脑电图提示:高度异常(支持病毒性脑炎)。西医诊断:急性散在性病毒性脑炎(精神型)。中医辨证:壮热无汗,烦躁项强,口渴引饮,腑气不畅,咽红,舌红绛、苔薄干,脉弦洪数。证属春温,阳明经腑皆热,上蒸包络欲致痉,急予大黄石膏汤清热解毒,增液透邪。药用:生石膏、鲜芦根各30g,生地黄、金银花、连翘各12g,大青叶、玄参、焦栀子各10g,郁金、薄荷、生甘草各6g,生大黄3g,每日2剂,分煎4次昼夜服;另紫雪散1支(1.5g/支),每日2次。次日微汗热降,体温38.8℃,尚有烦躁梦魇,口渴喜饮,大便已解,舌红绛、苔薄黄,脉弦数,继予清热凉血,安神透邪。药用:生石膏30g,金银花、连翘、麦冬、知母、淡竹叶、焦栀子各10g,石菖蒲、郁金、远志、生甘草各6g,制大黄3g,每日1剂,分煎2次早晚服。3剂毕,热退身凉,神清脉静,能食便畅,继予养阴清营以善后。半月后复查脑电图:临界状态,乃痊愈出院。
作者:楮东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是各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CRF发展到终末期即尿毒症期可并发多系统异常,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延长了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期,而尿毒症皮肤瘙痒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我们对CRF瘙痒症患者68例分别行针灸及药物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68例为1998年6月~2000年10月在我院血液透析的尿毒症伴有皮肤瘙痒症患者,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22~72岁,平均43.6岁。1.2 病例标准:(1)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肾脏病所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2)在我院透析中心行血液透析治疗;(3)伴有皮肤瘙痒>1个月,无皮疹,无皮损;(4)患尿毒症前无皮肤病。
作者:高红梅;张万祥;王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95年6月~1999年12月,我们应用中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86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恶急性甲状腺炎患者140例,均符合《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之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年龄20~45岁,平均29岁。对照组54例,年龄19~48岁,平均28.76岁,临床表现:70%的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起病,首先出现发热,肌痛,全身乏力,后发现颈部肿物而就诊。30%的患者无明显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而以首发颈部肿物而就诊,早期患者伴发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中后期有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状。临床查体: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叶增大,质硬,表面光滑,压痛明显,随吞咽上下移动。实验室检查:早期(急性期),95%的患者伴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血清甲状腺素(T4)增高,蛋白结合碘升高,游离T3指数增高,甲状腺摄碘131I率减低甚至为0,促甲状腺素(TSH)减低,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试验无(低)反应。
作者:李建华;张学东;许金刚;王新杰;韩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前影响中药配方质量的因素仍然较多,它直接关系到中药的疗效。影响中药配方质量的因素除管理方面的问题和从业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临床配方常常需要炮制后的中药,然而,一部分生品在中药房(店)虽然进行了炮制,但未按中药传统方法进行。操作人员不按炮制规范行事,添加辅料比例失调,缺斤短两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中药质量下降,严重地影响了中药配方质量,进而影响疗效。 中药配方受临床中医师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以及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水平所限,有的组方出现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相恶、相杀以及其它不合理组方,直接影响着中药的配方质量和疗效。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确保中药配方质量,应加强对中药房(店)的管理,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人人责任明确,个个工作量化,单位领导对从业人员定期予以考核、考评、奖勤罚懒。从业人员平时要加强业务学习,注意培养业务技术骨干,定期组织全员进行业务学习和知识讲座活动,通过自学、互学等多途径多方式来提高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努力改善中药房的工作条件,防止中药虫蛀、霉变等现象出现。需炮制的中药要严格按《药典》和《炮制规范》操作,使传统的中药保持特色,具有固有的形色、气味、碴口(内部组织),以很好地发挥配方中药固有的疗效作用。加强对临床中医师业务技术的培训,使其达到对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理法方药一条龙合理组方的水平,避免不合理组方的现象出现。
作者:王信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观察中药补肾固髓片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动物的发病及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兔脊髓匀浆和完全福氏佐剂制成的抗原-佐剂乳化液诱导豚鼠EAE动物模型,应用中药补肾固髓片作为治疗药物,以醋酸泼尼松作为对照药物,经口灌药。结果,大剂量补肾固髓片能明显抑制EAE发病,减轻其病情,对脑和脊髓的炎症反应和脱髓鞘改变亦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药醋酸泼尼松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剂量补肾固髓片在某些方面有效,小剂量组则无明显疗效。表明大剂量补肾固髓片能抑制EAE动物发病,并能明显改善其病情及病理改变,提示中药补肾固髓片有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而且其治疗作用与给药剂量相关。
作者:刘晓艳;孙怡;王岚芬;王安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胃溃疡在近几年治疗上发展较快,特别是质子泵抑制剂的问世,使胃溃疡的近期愈合率达90%,但仍有部分病人经服药治疗疗效不佳,甚至需手术治疗。2年来,我院用自制胃疡涂剂,在胃镜直视下涂于溃疡面,用医用胃胶覆盖固定,治疗难治性胃溃疡52例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21~58岁,平均42岁,皆为经胃镜检查或钡餐透视明确的胃溃疡患者,且经正规系统服药治疗4~8周仍未愈合。胃泌素瘤所致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及合并其他脏器疾病不能耐受胃镜治疗者,予以排除。经涂药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2 治疗方法 第1组24例,单纯运用电子胃镜,找到溃疡面后,直视下用细胞刷清创溃疡面,继用1%H2O2 5~10ml及高渗盐水冲洗,然后经镜活检通道用胶导管根据溃疡面大小向溃疡处喷涂适量的胃疡涂剂(黄芪、大黄、枯矾、海螵蛸等组成),后用1~2mlV2医用胃胶将溃疡面及其周边覆盖严密。第2组28例,在胃镜下涂药的基础上,口服胃疡汤,每日1剂,连服2周。胃疡涂剂和胃疡汤组方相同。
作者:宋星宏;陈志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笔者20年前曾师于江苏省中医院俞青石教授,先生善用莶草治疗疾病,有独到之处,现介绍如下。 降脂作用优于山楂、决明子:山楂虽有降脂作用,但服药后患者常有嘈杂饥饿感,有增进食欲作用,而不利于高血脂患者节制饮食的原则。决明子有润肠作用,而高血脂患者往往饮食失节,胃肠功能欠佳,故多用决明子常常会致大便稀薄,便次增多等副作用,而莶草降脂兼有补虚、安五脏、强筋骨作用,既可达到降脂效果,又符合高血脂患者本虚标实的病机,降脂、补虚、化痰,故认为其降脂效果优于山楂、决明子。 有润肺、止咳、解痉作用:感受风寒之邪,肺卫失宣而致咳逆嗽痰,咯吐风沫痰,喉中吼声等支气管痉挛性咳嗽,用莶草效果特佳,因其具有润肺、止咳、解痉、化痰功效,可以解除支气管的平滑肌痉挛而止咳,常与半夏、射干、川贝母、鹅管石等药合用。 止眩治内耳眩晕症:俞老认为内耳眩晕症与风、湿、瘀有关,莶草具有祛风、除湿、兼活血的功效,用其治内耳眩晕症,药证相符,其常用量为30~60g。 此外,俞老认为莶草还兼有明目、黑发、滋阴养血的功效,如与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等配伍有乌须黑发,补益气血的作用,常治气血不足之证。还兼有清热退黄,行大肠气的作用,与垂盆草、田基黄、虎杖等配伍,治疗急性黄疸肝炎。
作者:倪方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帕金森病(PD)是一种锥体外系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大多在中年以上发病,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减少及姿势调节障碍为特征。我院应用纯中药制剂抗震止痉灵Ⅰ号冲剂治疗PD3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同时采用治疗前后对比方法,观察了该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PD病人均为我科住院病人。根据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及姿势异常4大主症并结合Webster评分法诊断PD,且通过询问病史,作脑电图、头颅CT、头颅MRI及必要的生化检查排除帕金森综合征。进行血清SOD、MDA检测前排除服用维生素E、维生素C、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等对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有影响的药物的情况。30例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4~78岁,平均63.5岁;病程0.5~11年,平均5.4年。根据Webster评分标准,轻度17例,中度10例,重度3例。3例重度患者中有2例伴有轻度痴呆。接受本药治疗患者均系因服用左旋多巴、美多巴、金刚烷胺等药物疗效不佳或因药物副反应过大而被迫停药者,该组病例Webster评分为14.4±3.1。
作者:鲍远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莶草临应上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等症。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偶然发现用其可治疗急性肠炎,并经验证,确实有涩肠止泻之功效。现举病例如下。 患者刘某,男,49岁。1997年8月2日初诊。病人食用冰镇西瓜3小时后出现腹痛肠鸣,泄泻清稀如水状,无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感。伴有恶寒发热,肢体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濡缓。查体:体温39℃,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0.85。大便常规:白细胞(+++)。病人要求中医药治疗。诊断:寒湿泄泻(急性肠炎),治以解表散寒、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加减。处方:藿香12g,白术15g,茯苓15g,厚朴10g,大腹皮6g,紫苏12g,白芷15g,苍术12g,半夏10g,陈皮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2剂后,大便仍为水样,每日7~8次,肢体酸痛较重,体温波动在38℃左右。上方加莶草20g,又服用2剂,腹痛及肢体酸痛缓解,大便每日1~2次,为稀便,体温在36.5℃左右。原方续服2剂,大便每日1次,为软便。化验血常规及大便常规均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以后每遇急性肠炎均配以莶草治疗,且用量在15~30g之间,疗效可靠。现代药理研究,莶草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敏感,故临床可用于治疗急性肠炎。
作者:王爱蓉;潘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温州地处浙南沿海,气候温暖潮湿,湿病极为常见。姜明高副主任医师认为凡治湿,宜守忌补。宜守:因湿性粘滞,难求速效,故取效后宜守法再进,不宜频频更方。忌补:是指湿邪未清时,禁用滋腻碍胃之品及助湿生热之物。现结合病证介绍体会如下。1 湿与感冒 姜师治外感病,强调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季节气候不同,感冒的临床表现则各有不同。如夏季多风热或夹暑湿,临床常见发热,恶风、头晕或痛,咽红,有汗不解,恶心纳呆,周身酸倦,口渴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指纹紫红。治拟解表祛暑,芳香化湿。宜用发表之法,汗出勿止,使暑湿从汗而解。方以甘露消毒丹或达原饮加减,常用柴胡、大青叶、藿香、佩兰、茵陈、蒲公英、连翘、淡竹叶、半夏、厚朴、滑石等。
作者:李雯;吴伟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医证的现代医学属性和概念是什么?中医的证与西医病的联系和区别在哪里?这些问题在中西医结合学术界探讨、争论了几十年,但至今仍未能达到共识。根据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疾病发病学的一般规律等现代医学理论,深入探讨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不仅有助于中医学理论的科学定性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正确定位,使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和发展,而且对于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具有指导作用,本文拟就有关的问题作一讨论。
作者:申维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笔者根据面色无华,晦滞不润,甚则出现瘀斑、痤疮等,多缘于心肝血虚,阴虚血燥,热毒湿盛所致的机理,以莶草为主药,配生地黄、麦冬、赤芍、牡丹皮、天花粉等治之,每获良效,兹介绍如下。 陈某,女,28岁,1997年7月12日诊。患者3年前面部开始出现暗黑色瘀斑,甚觉不雅,选用多种美容护肤用品外搽,并屡服维生素E及补肾类中药治疗不瘥。近2年来更因痤疮频发令瘀斑加重,伴夜寐欠佳、梦多。刻诊:舌质编红,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略数。证属阴虚血燥,瘀热互结。处方:莶草20g,生地黄15g,麦冬15g,赤芍15g,牡丹皮12g,天花粉12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月后,睡眠正常,痤疮大为减少,瘀斑亦渐消退。为巩固疗效,嘱其之后2个月内于经期前再服上药10剂。半年后随访,面泽斑消。 心主血,肝藏血,血运全身,润肤养颜。心肝血虚,脉络失充,瘀热内蕴,则面晦瘀黑、痤疮缠绵。治宜养血通络祛斑,凉血清热消疮。《本草纲目》谓莶草“治肝肾风气……风湿诸疮。”《景岳全书》立莶丸治疗白驳风。因此,笔者认为莶草能祛斑除疮,养血华色,在临证组方时重用莶草美容消斑,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杨小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病历摘要 朱某某,女,5岁,住院号82091。 缘于重度烧伤(总面积27%,Ⅱ度7%,Ⅲ度20%)合并休克入院。入院后,经西医抢救,休克纠正。后因创面严重感染,引起败血症,继而体温降至37℃以下,伴神志不清,手足抽搐,血压升高。1周后体温续降至35℃以下,呼吸严重困难,被迫行气管切开术,术后自主呼吸停止,采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同时给氧。烧伤科诊断为低温败血症、中毒性脑病。由于创面感染严重,植入皮片大部分未成活,血白细胞20.4×109/L,中性0.74,淋巴0.26,中毒性颗粒细胞占10%,虽经用西药抗感染,但病情未见改善,陷入危境,乃于1983年3月17日邀中医科紧急会诊。
作者:洪广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煤工尘肺是煤矿工人在工作过程中长期大量吸收含有游离二氧化矽的粉尘所引起的一种肺部职业病,发病一般缓慢,主要是肺组织发生广泛的纤维化变化和形成矽结节,后局部组织变硬使呼吸功能减退,并引起全身衰弱症状。煤工尘肺的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咳嗽、咯痰等,胸部X线检查出现结节阴影,大块融合病灶,肺门增大的淋巴结阴影,晚期可见胸膜肥厚与粘连,患者常因合并症而死亡。中医文献对该病无专论,其病机与“肺痿”类似。笔者在煤矿职业病防治院工作期间,在老年煤工尘肺患者中观察,煤工尘肺晚期以虚寒肺痿证候为多见,在其合并症及兼证的治疗中,以温肺益气法为施治基本大法,常收显效。现将临床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煤工尘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感染
作者:冯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探讨针刺加熄风胶囊治疗小儿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的临床价值,选60例本病患儿,随机分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针刺加熄风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用熄风胶囊治疗。以患儿临床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症状及脑电图为观测项目,进行疗效评价。总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76.7%和50%,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及脑电图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说明针刺加熄风胶囊治疗本病,疗效高且无毒副作用。
作者:马融;张喜莲;刘玉珍;李新民;杨常泉;熊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研究大蒜素对急性心肌缺血兔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3组健康家兔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加消心痛,生理盐水加大蒜素片灌胃10天,然后结扎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于不同时相同步采血测量其ET和NO水平变化。结果结扎前消心痛组和大蒜素片组家兔的ET水平均低于空白组(P<0.01和P<0.001),而NO水平则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01),在结扎后和再灌注后的各时相,两组的ET升高的差值和NO下降的差值均小于空白组。表明家兔心肌缺血时和缺血再灌注后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此时ET增多,NO减少,而大蒜素片能通过调整ET和NO的平衡而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李海聪;张卫军;任在方;秦林林;程兰英;史载祥;木拉迪·玉赛音;陈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魏品康教授从医30余年,学验俱丰,在胃癌辨治方面尤有心得。笔者有幸师从魏教授1年余,将侍诊所得总结如下。1 注重消痰散结,解毒祛瘀 魏师认为肿瘤为有形之邪,多系痰瘀夹杂相互搏结而成,自古以来历代医家多倡痰瘀致瘤论,如《疡科心得集》有载:“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丹溪心法》亦云:“人上中下有结块者,多属痰”。癌肿一旦形成,更阻滞气血,致痰瘀毒结,故治疗多应用解毒散结、化痰消瘀之品,注重攻逐驱邪,如半夏、胆南星、壁虎、地龙、七叶一枝花、夏枯草、薏苡仁、川贝母等。经过几十年的临床摸索与现代实验研究,已证明消痰散结法治疗肿瘤有很好的疗效,并且将其经验方制成金龙蛇口服液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对肿瘤组织中的PCNA、EGFR等肿瘤增殖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李相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探讨加味猪苓汤作用机理,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方法,将23例系膜增殖性肾炎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以加味猪苓汤治疗,另一组以肝素及西医对症治疗。结果,两组尿红细胞、尿蛋白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血肌酐(Cr)、尿素氮(BUN)虽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加味猪苓汤组白介素6(IL-6)活性降低(P<0.01),外周血白介素6基因表达(IL-6mRNA)也减弱(P<0.05)。西医组IL-6活性降低(P<0.05)),IL-6mRNA则降低不明显(P>0.05)。提示加味猪苓汤可能从基因调控层次起作用。
作者:全世建;连美莲;熊曼琪;陈瑞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非炎症性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其慢性或复发性腹痛或大便习惯的改变,常发生在生活中遭遇应激情况、膳食改变、月经来潮及情绪激动时。中医学列入“泄泻”、“便秘”、“痢疾”范畴。蔡淦教授认为本病为肝旺脾虚,故从肝脾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肝郁不达,脾虚失运 蔡老认为人体消化系统在正常的情况下,脾的运化功能有赖于肝的疏泄。肝疏泄有度,则营养物质输布全身,残余的糟粕下传大肠,排出体外。若情志抑郁或情绪紧张,肝的疏泄失常,脾的运化失职,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并走大肠而成泄泻。
作者:陆木兴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