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国
运用云南省名中医孟如教授经验,将西医确诊的1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辨为3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75%.
作者:李广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46例为治疗组,设单纯西药治疗46例为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心电图以及心肌酶改变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作者:崔春霞;魏淑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本组11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45例,女65例;年龄小35岁,大61岁;病程短15天,长2个月.
作者:张成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薛盟老师,系浙江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年逾耄耋,坚持应诊,声誉久盛不衰,驰誉于海内外.在医疗实践中擅治疑难重证,用药灵活,制订验方,得心应手,多获良效.现将薛师运用愈痫散治疗痫证的经验,择其一二,以示全貌.
作者:储水鑫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纵观治疗阳萎多以温肾壮阳之品治之,临床对某些患者疗效不佳,李师根据肝主筋,阴茎为宗筋之首的理论,治萎从肝论治,收益匪浅,可提高疗效.
作者:韩松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原因未明,以侵犯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自免疫性疾病.笔者自1976年8月以来,用三仁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文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消化性溃疡(PU),是临床上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病.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获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世雄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的研究提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ALI的发生密切相关,ALI是机体炎症反应在肺部的表现.根据中医整体辨证观,从中医肺脏之生理病理联系ALI的发病特点,探讨ALI的发病机理,认为肺失宣降是ALI发生的病理基础,痰热瘀闭是ALI发展的病理因素,肺不主气是ALI转危之病理关键.提出尽可能早期消除或终止多种病理因素对肺脏的损害,纠正内环境紊乱,才能有效截断和扭转病情的恶性发展.
作者:丁慧芬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于经前3天开始空腹口服血府逐瘀胶囊,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3个疗程).结果:气滞血瘀证,寒凝气滞证,显效率分别为90.77%,68.57%.证型间疗效以气滞血瘀证显著优于寒凝气滞证(P<0.01).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在缓解痛经症状上作用迅速,显效快,对气滞血瘀所致的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对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有助于揭示其证的实质,指导临床治疗.是中医治疗EH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兹就近年来有关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作者:王庆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止嗽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喉源性咳嗽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治疗组,以止嗽散加味治疗;对照组,以罗红霉素、联邦止咳露治疗.观察两组总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84.62%),对照组治愈23例(58.97%).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止嗽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颇佳.
作者:陈雪梅;刘小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采用江苏省名中医胥京生的经验方--壮精合剂对261例精液异常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应用精液常规分析综合积分法对其疗效作定量评价与分析比较.本组患者经过1~3个疗程治疗,精液质量明显改善,精液常规分析综合积分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配偶怀孕率为48.66%(127/261),总有效率为91.57%(239/261).结果:壮精合剂能促使精子质量和精浆明显改善和提高.
作者:解月波;张保国;胥京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补气口服液对气虚诸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并与补中益气丸对照,了解其优缺点.方法:280例气虚诸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0例,补气口服液治疗)与对照组(90例,补中益气丸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5%,对照组总有效率84.44%,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值显著下降(P<0.01).安全性指标检测,无异常变化,亦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气口服液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之功效,是治疗气虚诸证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王翼洲;高福安;钱天雷;张琳;高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因其反复发作,病程长,不容易根治,给病者带来很大痛苦,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各家阐述莫衷一是.笔者在专科门诊中应用苍龙汤治疗本病,获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丽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SSTF(17.5mg/kg、35mg/kg、70mg/kg)3个剂量保护组,采用四氯化碳(CCL 4)皮下注射8周制备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用SSTF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8周末处死全部大鼠.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肝功能和肝组织Hyp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H.E染色和Van-Gie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SSTF保护组肝纤维化程度显著低于模型组,血清ALT活性和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减少(P<0.05);CCL 4诱导肝纤维化肝组织中TGF-β 1、α-SMA表达增加,给予SSTF保护后可明显抑制肝组织中TGF-β 1、α-SMA蛋白的表达.结论:SSTF能有效减轻大鼠肝脏损伤和肝纤维化的形成,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 1在肝内的表达和星形细胞的活化,从而抑制了细胞外基质在肝脏的分泌和沉积,达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李素婷;梅立新;杨鹤梅;佟继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通过对部分病例治验的总结、分析,明确满意迅速的临床疗效提示从湿论治疑难杂症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但从湿论治是否与从痰论治、从瘀论治一样成为治疗杂症的重要治则仍待临床验证.
作者:丁敬远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是患侧面部表情肌麻痹,如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健侧歪斜等.面瘫的病因,中医理论认为是外感风寒之邪气侵袭阳明、少阳经脉,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筋脉失于气血濡养,纵缓不收而发病;现代医学理论认为[1]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吹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迫而致病,或因风湿性神经炎,茎乳突孔内的骨膜炎产生面神经肿胀、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致神经麻痹.
作者:于跃飞;牟晓虹;崔玉琴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从文献考证入手,以唐、宋、明、清四个朝代之炭药应用为主线,详述了炭药的发展特点,考稽探讨了炭药的发展源流.
作者:崔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为探讨儿童偏心注视弱视治疗中年龄与疗效,偏心度数与视力的关系,分析其间的规律,现将本院1993年以来治疗偏心注视弱视儿童中随诊3年以上,资料完整的123例观察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洪德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芒硝腹部外敷配合胰酶抑制剂(加贝酯)与单用胰酶抑制剂(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胰腺炎5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7例.除常规禁食、补液、解痉、止痛、预防感染等治疗外,治疗组,用芒硝100g分作两包,分别置于左上腹和左腰背部.另予胰酶抑制剂加贝酯静滴.对照组,单用胰酶抑制剂(加贝酯)静滴.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94,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3.04,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芒硝外敷配合胰酶抑制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优于单用胰酶抑制剂,且缩短病程,降低住院经费.
作者:吴玉芳;时昭红;江必武;周晓黎;高晓阳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