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P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涂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沈丹;童向民;宋菊贞;金洁

关键词:MRP, 急性白血病, 骨髓涂片,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liated protien,MRP)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患者骨髓涂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42例AL患者骨髓涂片中MRP的表达.其中初发AL 29例,复发13例.按FAB分类: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LL)1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logenousleukemia AML)31例.结果 初发AL患者MRP的表达阳性率(17.2%)与复发患者(46.2%)有差异.骨髓涂片中MRP表达阳性患者化疗缓解率54.5%低于MRP表达阴性患者9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AL患者骨髓涂片中MRP的检测是判断疗效的一个简便可行的方法,对其疗效有其一定影响关系.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脓肿的CT和MRI诊断(附25例报告)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具有典型症状的脑脓肿已相对减少,而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脑脓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影像学常因缺乏特异性而导致误诊.

    作者:陈淑艳;邹建勋;张晓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告

    血管瘤是少见的肿瘤,占全部骨肿瘤的0.7%,好发于脊椎.颅盖骨血管瘤占全部骨肿瘤的0.2%,好发于顶骨,其次是额骨;多为单发,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病人,病程发展缓慢,呈质硬无活动的非炎性肿块.作者临床上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奕;江国华;邬万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儿童与成人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比较

    作者对本院儿童ICU和成人ICU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指导临床医生的合理用药.

    作者:彭鹏;李向阳;杨锦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早期联用MEP和大剂量rhGH对严重烫伤大鼠肠源性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联用美罗培南(MEP)和大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严重烫伤免疫抑制大鼠肠源性感染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和治疗组(C1组、C2组、C3组),后两大组制成25%总体表面积(TBSA)Ⅲ°烫伤免疫抑制模型,伤后2h给予rhGH 1.33IU/kg、MEP 20 mg/k,伤后8、24h检测门静脉血清内毒素(LPS)、腔静脉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肝功能变化和肠道细菌移位率.结果 C3(MEP+rhGH治疗)组LPS和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3组未发现肠道细菌移位且肝功能检测指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联用MEP和rhGH治疗严重烫伤免疫抑制大鼠能显著减轻或防止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保护脏器功能.

    作者:尚兴红;宋国栋;汤华林;马印东;辛乃军;贾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好发于下肢深静脉,可造成肢体功能不全和并发肺栓塞,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

    作者:郑丽平;姜贤政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益肾蠲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AS)临床发病数量并非少数,且其致残率高,目前国内外尚无根治的有效方法,主要是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作者2004至2006年,采用益肾蠲痹丸结合柳氮磺胺嘧啶治疗肝肾不足兼痰瘀阻络型AS,并追踪随访达1年以上的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建华;黄建武;黄卫;张久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糖耐量减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糖耐量减低(IGT)是处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一种特殊的代谢状态,是发展成糖尿病的一个危险阶段[1].

    作者:朱华;周劲峰;沈俊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曲马多-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的临床观察

    硬膜外麻醉是应用广泛的麻醉方法之一,具有效果确切、易于管理等优点.由于术中病人常处于清醒状态,紧张和焦虑常会使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要达到较满意的麻醉效果常需辅助其他药物.

    作者:张芳芳;邹建玲;张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胃癌组织中Kail、nm23、PCNA表达及其与胃癌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Kail、nm23、PCNA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中Kail、nm23、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Kail、nm23、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9%、53.85%、80.77%.Kail基因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有关,与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无关.nm23在临床分期Ⅰ、Ⅱ期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Ⅲ、Ⅳ期胃癌,在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组.PC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胃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Kail、nm23和PCNA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nm23和Kail的表达在抑制胃癌转移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作者:毛礼蛟;张锐利;胡培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施沛特膝关节腔注射治疗关节病的护理

    骨关节病是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中老年常见的关节疾病.由于膝关节是身体的主要负重关节,故易累及,且症状为突出.

    作者:陈加敏;李明农;孙义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肩难产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肩难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11579例头位分娩的产科临床资料,观察22例肩难产的母体相关因素和围生儿情况.结果 头位阴道分娩肩难产的发生率为0.19%,巨大儿阴道分娩肩难产发生率为3.53%,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的0.047%(P<0.001),产钳分娩的肩难产发生率为0.57%,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的0.14%(P<0.005).新生儿产伤6例,包括锁骨骨折4例和臂丛神经损伤2例,各种娩肩方法均有产伤发生,围生儿病死率为181.82‰.结论 巨大儿、产钳分娩与肩难产发生有关,但肩难产难以预测,处理方法首选屈大腿法,避免暴力牵引有助于改善围生儿预后.

    作者:周春华;华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罗哌卡因芬太尼于开胸术后自控镇痛疗效对比观察

    开胸术后疼痛是导致术后早期肺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1].有效的镇痛对减轻术后肺功能的进一步损害、防止肺部并发症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2].

    作者:任建军;张永春;伍伟明;王欣;叶小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阿扎司琼地塞米松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PONV的临床观察

    妇科腹腔镜手术由于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上开展比较广泛,但其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郑晖;吕晨;邹建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四个月母乳喂养率下降的因素分析

    影响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的因素很多,如母亲的营养饮食、精神因素和某些药物等.但对于一个具体的母亲来说,其母乳喂养能否成功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蒋惠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获得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道

    获得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cquired amegakaryocyt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AATP)是一类因骨髓中巨核细胞缺如或极度减少所致血小板生成不足引起的出血性综合病征.

    作者:谢炳寿;周奇;董宏伟;胡理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ICU床边CR摄片的经验探讨

    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提供优质的床边X片检查,是放射科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放射科接收的常规检查患者,ICU的患者病种复杂,常需呼吸机和心电监护支持其生命体征,而且身上静脉输液及引流管道开通较多.

    作者:岑林;朱剑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的若干研究状况

    (上接第11期)4 基因的变异[2,5~8]每个基因组都可能发生变异.原因是宿主的免疫力、治疗药物、乙型肝炎疫苗或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压迫所致.

    作者:刘水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原发性创伤弧菌脓毒血症3例报道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为非霍乱弧菌,1970年Roland首先报道了由Vv感染引起小腿坏疽和内毒素性休克[1],已引起美国、韩国、日本等沿海国家的重视.

    作者:薛丽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治疗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是颅内常见的动静脉瘘,按病因可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种[1].而外伤性CCF(TCCF)占80%以上.

    作者:陈美蓉;马亚红;陈蕾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搭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98例,女30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示:单支血管病变4例,双支血管病变21例,三支血管病变90例,单纯左主干病变13例.应用心脏停跳体外循环91例,不停跳体外循环2例,非体外循环35例.全组共搭桥410支,平均(3.2±0.8)支.结果 术后125例存活,手术存活率97.7%,围手术期死亡3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9例.术后共113例获得随访,其中晚期死亡1例,另5例术后因心绞痛复发需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其余107例心绞痛消失,占94.7%.结论 CABG能有效地解除或缓解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合理的手术方式,成熟的手术技术,良好的心肌保护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CABG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汪朝阳;邵国丰;史信宝;余凯忠;郑大为;张志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