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东
目的 探讨Apollon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DN)对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特异性的Apollon硫代磷酸ASODN及其对照错义寡核苷酸(missense oligonucleotide,MSODN),脂质体介导转染K562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K562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 Apollon反义寡核苷酸对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呈浓度-时间依赖性.Apollon ASODN在终浓度为600 nmol/L作用K562细胞时,能明显抑制其增殖,K562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 Apollon反义寡核苷酸可下调Apollon基因表达,有效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并促进K562细胞凋亡.
作者:刘媛媛;贾秀红;李建厂;韩兆东;谢绍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寻找在膀胱癌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探讨VM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对8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存档石蜡标本采用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eriodic acid schiff,PAS)和CD131双重染色,寻找血管生成拟态,分析VM存在的临床意义.结果 在85例膀胱癌组织中有8例存在血管生成拟态,这些管道呈现PAS阳性、CD31阴性,其中2例为中分化膀胱癌,6例为低分化膀胱癌,包括T2期1例,T3期4例,T4期3例.8例中有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VM存在与否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 中低分化膀胱癌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可作为判定膀胱癌恶性程度的一个指标和膀胱癌治疗的新靶向.
作者:李清;杨金瑞;李解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8q24染色体rs1447295A/C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检索在2009年底前在PubMed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发表的中英文文献.用RevMan4.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评估异质性和发表偏倚.结果 4篇文献共3组不同种族人群纳入分析,前列腺癌组1 391例,对照组1 274例.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rs1447295A/C多态性现象中AA+CA 基因型频率与常见的纯合子CC基因型频率的合并比值比(OR)值为1.50,95%可信区间值为1.28~1.77,Z=4.92,P<0.00001.结论 8q24染色体rs1447295A/C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前列腺癌发病风险显著相关.
作者:杨震宇;张旭;盛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0 引言重症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erdysis,TEN)属重症药疹,虽临床发病率低,但致死率高.由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商品名:美罗华)引起的SJS尤为罕见.近我科使用R-CHOP方案治疗淋巴瘤出现SJS 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抗人肝癌干细胞鼠单抗15B7的生物学特征、体内外功能,探讨靶向肝癌干细胞是否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移植瘤复发、自发性肺转移以及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方法 采用双色免疫荧光、双色流式细胞技术、皮下成瘤实验,检测、鉴定15B7单克隆抗体能够识别肝癌干细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ancer stem cells,HCC-CSC).从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中以流式细胞仪分选具有CD133+或ESA+表型的细胞.在此基础上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侵袭实验、迁移实验等检测分析15B7单抗对CD133+表型的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作用以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裸鼠体内治疗实验研究15B7单抗对BEL7402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该功能性单抗的抗原.结果 双色 免疫荧光和双色流式检测显示15B7单抗能与HCC-CSC的标志物ESA、CD133共染;流式分选15B7+或ESA+或CD133+的细胞在体外无血清培养条件下有良好的成球生长能力;流式分选的15B7+细胞裸鼠皮下接种1×104个/只,2月可形成肿瘤,以上实验证明15B7单抗是抗肝癌干细胞的单抗.体外功能实验结果显示15B7单抗能够抑制CD133+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抑制率分别达13.8%、15.7%和30.9%,同时还能诱导CD133+细胞发生G1期阻滞.体内治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5B7单抗能明显抑制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抑制率可达60.5%.Western blot显示15B7单抗识别HCC-CSC表达的抗原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50 kD.结论 15B7单抗能明显抑制裸鼠体内人肝移植瘤的生长,为肝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候选抗体药物.
作者:孙力超;赵璇;孙立新;遇珑;杨治华;冉宇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及As2O3与放射线联合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分析二者联合对Eca109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为As2O3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MTT法观察放射线及As2O3单独及二者联合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利用直线相关及直线回归拟合出照射组、As2O3组及联合组的直线,计算增敏比(sensitizing enhancement ratio,SER);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3联合放射线对Eca109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印记技术观察As2O3联合放射线对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As2O3能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As2O3对食管癌Eca109细胞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AS2O3与放射线联合作用于Eca109细胞后,G2/M期细胞比例及凋亡率明显增加,MnSOD蛋白表达下降,而cyt-C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As2O3可能通过G2/M期阻滞,降低MnSOD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来增强放射线对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景绍武;王雅棣;吴凤鹏;卢付河;韩春;刘青;程云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0 引言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不同亚型的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预后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各异.Perou等[1]首次提出乳腺癌的一种新亚型一基底细胞样亚型(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该亚型约占乳腺癌总数的16%[2]~37%[3].其特点是ER与Her-2表达均为阴性,高表达基底上皮细胞所表达的标志,如CK5/6、CK17、EGFR、P-cadherin、vimentin、p63等[2,4-7].基底细胞样亚型乳腺癌恶性度高、侵袭性强,患者容易出现术后复发或转移[8],生存期较短、预后差[3-5,9].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乳腺癌术后标本的CK5/6及EGF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周围围;任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的MRI表现特点,研究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要点与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 Ⅲ级)的MRI影像特点.结果 肿瘤多位于额叶(50%),可呈多发病灶表现(1例);肿瘤多呈囊实性改变(83.33%),实性部分与灰质信号相比呈等T1、稍长T2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环形明显强化;主要累及皮层,相邻白质受累,病变大者占位效应重、水肿重,内有坏死或钙化,边界不清,周围组织受压明显,中线结构偏移,但病变很少向对侧大脑半球侵犯;多发病灶病例表现缺乏特异性.结论 MRI能清楚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特点,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陈耿;韩立新;曹慧霞;王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0 引言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后基因组时代出现的新兴研究领域之一,其研究目标是对生物体的所有蛋白质进行定位、鉴定和结构功能分析,探索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依赖三大技术:蛋白质分离技术、蛋白质鉴定技术和生物信息学.
作者:甘嘉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survinvin基因对人喉癌细胞系HEP2的凋亡抑制作用及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重组survivin腺病毒感染喉癌细胞系后分别用MTT法、FACS、Western法检测转染细胞生长情况,并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分析蛋白质谱的变化.结果 重组survivin腺病毒感染人喉癌Hep2细胞48h后,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细胞生长旺盛;FACS检测见G1/S和G2/M期的细胞明显增多;Western法见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10和CASPASE-11在病毒感染后表达减少;SELDI检测可见质荷比(m/z)分别为M4924_02、M8518_09和M2454_31的3个蛋白质峰在腺病毒感染组的峰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重组survivin腺病毒在体外能够有效地抑制人喉癌Hep2细胞凋亡,并且其作用与Caspase-3、Caspase-10和Caspase-11有相关性.
作者:吕元景;苗素生;贾深汕;项丞;何洪江;刘伟松;何国庆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单药吉西他滨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Ⅲ~Ⅳ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4例,根据是否应用吉西他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患者应用单药吉西他滨800~1 00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21天为1周期,至少2周期;对照组给予佳支持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9例,有效率为30.0%(9/3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4.9月,中位生存期为6.5月.主要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骨髓抑制及皮疹.结论 单药吉西他滨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亚帝;哈敏文;安煜致;王月;成健;刘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江苏省通州地区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采用EORTC QLQ-C30量表测评该地区的2 810名不同癌症生存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总体生存质量除CF、SF、NV、FI外,其余指标均较参考值好.乳腺癌生存质量好,肺癌差.患病时间越长,生存质量越好,患病时间大于5年的生存质量好.已转移患者生存质量差.不同治疗措施组当中,手术治疗者生存质量较好,采用中医药治疗组次之.其中,是否转移、患病时间是整体生存质量GQL得分的独立预测变量.结论 该地区肿瘤患者表现出一定的社会属性和地区属性;疾病所处的状态和治疗措施的选择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癌症生存者的生存质量,对于癌症治疗疗效的评估以及临床医生治疗措施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李中平;何裕民;沈红艺;徐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文殊兰叶氯仿提取物(CE)对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MTT法检测CE对NCI-H4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CE作用后凋亡细胞形态的变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E作用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CE抑制NCI-H460细胞增殖,其24、48、72 h的IC50分别为:(36.22±3.04)、(41.21±2.50)、(62.55±3.47)mg/L;荧光染色显示,经CE作用后的细胞出现细胞核裂解,染色质浓缩,产生凋亡小体;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CE能增强促进凋亡蛋白Bax 和降低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FCM检测表明CE作用后的细胞被阻滞在G1/S期.结论 CE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NCI-H460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陈建荣;杨扬;杨月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T淋巴瘤浸润转移因子1(T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factor 1,Tiam1)和锌指转录因子(zinc-finger transcription factor)SNAI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137例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Tiam1、SNAI1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Tiam1及SNAI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00;P=0.000),且与分化程度有关(P=0.014;P=0.014),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结直肠癌原发灶(P=0.002;P=0.001);E-cadher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00),且与分化程度有关(P=0.000),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结直肠癌原发灶(P=0.007);Tiam1与SNAI1正相关(r=0.584,P=0.000),Tiam1与E-cadherin、SNAI1与E-cadherin负相关(r=-0.324,P=0.000;r=-0.420,P=0.000).结论 Tiam1与SNAI1可能通过诱导EMT的发生而协同促进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
作者:赵海燕;胡洁;王雅娟;吴共发;韩慧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SFRP1和Wnt-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FRP1和Wnt-1蛋白在20例宫颈正常鳞状上皮、7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50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结果 (1)宫颈正常鳞状上皮、CINⅠ、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 织中,SFRP1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0%、73.5%、67.5%、34%(x2=30.85,P<0.005);Wnt-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5%、60%、82.5%、98%(x2=45.57,P<0.005).(2)SFRP1和Wnt-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两者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均>0.05),而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FRP1和Wnt1参与了宫颈鳞状上皮的恶性转化过程,在由CIN发展到宫颈鳞癌的过程中起了促进作用.
作者:王美红;李兵;张式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LBCL)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治要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9年5月天津市肿瘤医院淋巴肿瘤科收治的25例PMLBCL的临床特点,绘制生存曲线、进行预后相关性分析及探讨不同治疗模式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5年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56.7%和54.7%.18例采用化放疗联合,7例单纯化疗,两组2年PFS分别为57.1%、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高、特别是LDH高于正常值上限的两倍(LDH≥2ULN)为预后不良因素,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IPI评分和LDH≥2ULN与PMLBCL的预后有关,但两者均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本组资料显示化放疗联合较单纯化疗未能改善预后.
作者:于卫卫;王华庆;钱正子;崔秀珍;郝希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2(RBL2/P130)的表达以及与肝癌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癌旁硬化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RBL2/P130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肝癌组织中RBL2/P130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4.1%,显著低于癌旁硬化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x2=11.7,P<0.01),其表达与有无门脉癌栓、肿瘤分化程度及肝癌临床分期有关,与年龄、性别、癌灶个数、肿瘤大小、肿瘤包膜完整与否、AFP值的大小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与否无关,并且RBL2/P130阳性患者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14).结论 RBL2/P130在人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降低,与肝癌的分化程度、疾病的进程及侵袭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刘娟;姚树坤;殷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0 引言目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包括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厄洛替尼(Erlotinb),作为二线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明显疗效.但在临床使用中,EGFR-TKI敏感病人在用药6~8月后部分出现了疾病进展即获得性耐药,获得性耐药的发生使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1].
作者:贾文韫;李宝兰;岳文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3,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法检测62例NSCLC和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1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RUNX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RUNX3甲基化检出率在NSCLC患者为40.32%(25/62),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未检出(Fisher精确检验,P<0.05).NSCLC患者血清RUNX3基因甲基化在腺癌检出率高于鳞癌(51.43%vs.25.93%,x2=4.12,P<0.05),Ⅰ~Ⅱ期甲基化检出率(8/11,72.73%)高于Ⅲ~Ⅳ期(17/51,33.33%),与NSCLC 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指数、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RUNX3异常甲基化可能在NSCL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NSCLC辅助诊断的分子标志.
作者:鲁德玕;姬晓青;刘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胸部肿瘤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8月,62例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全胸腔镜手术57例,中转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5例.其中肺叶切除32例,肺楔形切除21例,胸膜活检加肺固定术2例,纵隔肿瘤切除7例.平均手术时间92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150ml,围手术期均未输血;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2 d;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结论 VATS是一种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应用范围较高的胸外科新技术;完全性肺叶切除在一次性缝合材料的配合下可达到与开胸手术相同的结果,但是手术经验仍需进一步积累.
作者:阿迪力·萨来;高树庚;刘翼;高胜利;庞作良;罗洞波;孙晓宏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