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健;费绍华;丁珺;贺玉洁
目的 观察ERCC1、P27kip1、CyclinE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liVisionTM二步法)检测手术切除的45例胃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胃组织中ERCC1、P27kip1、CyclinE的表达情况,并采用χ2检验和Pearson列联相关方法,分析ERCC1、P27kip1、CyclinE这三个指标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三个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ERCC1、P27kip1、CyclinE阳性率分别为31.1%、35.6%、55.6%,ERCC1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27kip1在正常胃组织表达高于胃癌组、CyclinE在胃癌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中ERCC1、P27kip1、CyclinE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无关(P>0.05);P27kip1、CyclinE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 ERCC1、P27kip1的低表达、CyclinE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RCC1、P27kip1,CyclinE的表达水平可用于胃癌的诊断、鉴别及预后的判断;P27kip1与CyclinE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成负相关,ERCC1与P27kip1、CyclinE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
作者:刘娟妮;张中冕;陈琛;王宪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0引言CA19-9等对胰腺癌诊断的研究颇多,但对于胰腺良恶性占位研究至今较少.而精确判断胰腺占位的良恶性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之一,不仅对于胰腺癌要尽可能尽早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低度恶性占位比如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等亦要首选手术治疗,故精确区分炎症性占位及恶性占位不仅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尤其对于恶性占位选择及早手术至关重要,深入研究血清诊断良恶性占位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齐晓光;王立夫;孙罡;林晓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0引言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以往认为是非肿瘤性增生,命名相当混乱,如炎性假瘤、浆细胞肉芽肿、纤维黄色瘤等.新的WHO软组织肿瘤分类[1]将其归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中间性、少数可转移.目前对于该病的病理特点已经有了全新的认知,临床医生在治疗观念上也得到了更新.本文拟通过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伴发脑转移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探讨其组织学诊断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赵树鹏;齐凤杰;杨立;杨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体内人巨噬细胞金属弹性蛋白酶(HME)对人胃癌细胞环氧合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BALB/c nu/nu裸鼠24只构建人胃癌细胞SCG-7901裸鼠皮下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ME干预组,其中HME干预剂量分别为0.2mg/kg、0.4 mg/kg、0.8mg/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干预6周后处死动物,测量鼠重、瘤重、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HME均能明显抑制皮下移植瘤生长(P<0.05);且在HME各剂量组中0.8mg/kg组抑瘤作用明显.HME能明显抑制移植瘤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并明显降低肿瘤MVD值(P<0.05).结论 HME通过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来抑制肿瘤的生长;HME抑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作者:刘衡;石海;胡乃中;鲍德明;王黎明;许建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0引言细胞因子受体-JAK-STAT通路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增殖信号转导通路,该通路的激活对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具有重要作用.上述信号通路中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JAK激酶突变的发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等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JAK2V617F组成性激活活性需要Ⅰ型细胞因子受体的参与才能发挥作用.细胞冈子受体突变亦可引起某些MPD的发生,如MPLW515L.下面对细胞因子受体-JAK信号转导通路在MPD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成志勇;牛志云;王素云;杨琳;潘峻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炎性介质(CRP、SAA)和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在术前评估结直肠癌分期的价值.方法 178例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均于术前3天测定FIB、CRP、SAA、CEA、CA19-9和CA72-4的水平,并与术后病理分期相比较.结果 FIB与CRP、SAA、CEA和CA19-9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P=0.000)、0.547(P=0.000)、0.168(P=0.025)、0.231(P=0.002),FIB(P=0.000)、CRP(P=0.004)、SAA(P=0.046)、CEA(P=0.001)、CA19-9(P=0.000)和CA724(P=0.040)的值在不同的TNM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立诊断转移性结直肠癌的ROC曲线,FIB的ROC曲线下面积Az=0.728(P=0.000),CRP的Az=0.646(P=0.001),SAA的Az=0.658(P=0.042),CA19-9的Az=0.665(P=0.000),CA72-4的Az=0.586(P=0.049)有统计学意义;当取FIB=3.715 g/L为分界点时,FIB诊断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为65.8%,特异性为66.6%,准确性为66.3%.结论 FIB、炎性介质和肿瘤标志物有相关性,运用FIB术前评估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汪晓东;刘丹;吕东昊;李臻辉;刘磊;秦昌龙;李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对颈及胸上段食管癌实施同时整和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mion therapy,SIB-IMRT)计划,并分析急性放射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 对27例颈及胸上段食管癌的原发灶和预防照射区进行SIB-IMRT计划设计.定义2个靶区:PTV1为需要加量照射的原发灶靶区,给予66 Gy(2.2 Gy×30次);PIV2为预防照射区,给予54 Gy(1.8 Gy×30次)的剂量,设计等角度5野调强计划.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6周内完成治疗计划,治疗中仅1例发生3级放射性气管炎,但未有因放疗反应而中断治疗患者.近期疗效:食管病灶CR者达85.2%(23/27),PR达14.8%,总有效率达100%.淋巴结病灶CR者迭70.6%(12/17),PR者达29.4%(5/17).结论 5野调强照射野即可使上段食管癌的同时整和加量(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SIB)治疗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尤其对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克服了既往治疗的不足,近期治疗效果满意,急性放射反应可耐受,远期治疗效果及组织损伤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作者:于长华;王万伟;朱卫国;韩济华;李涛;陶光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及抑癌基因甲基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了93例肺癌患者及106例对照的MTHFR C677T基因型;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血清中p16及MGMT基因的甲基化.结果 MTHFR C677T C/C,C/T,T/T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病例组中分别为:29%、49.5%、21.5%,在对照组中分别为:36%、51%、19%,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p16甲基化检出率为68%(63/93),MGMT甲基化检出率为52%(48/93).各基因型之间的p16与MGM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HFR基因C577T多态性与肺癌发生之间未发现相关,MTHFR变异基因型(C/T,T/T)并非导致p16与MGMT基因甲基化的直接原因.
作者:姚群峰;陈馨;薛津若;罗敏;肖凌;杨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信号转导分子TCRζ基因的表达特点.方法 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RT-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17例B-NH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CRζ基因的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采用相对定量公式:2-△Ct×100%,计算TCRζ基因的相对mRNA表达量,17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结果 全部B-NHL样本均全部表达TCRζ基因,但其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时照组(P=0.000),健康人PBMCs的TCR ζ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为B-NHL患者的3.26倍.B-NHL患者TCRζ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无相关性.结论 B-NHL患者中TCRζ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可能是其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菊香;陈少华;杨力建;林春兰;李扬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0引言巨噬细胞以未成熟的单核细胞从骨髓释放,经血循环,通过细胞因子招募进入组织并分化成为成熟的巨噬细胞.位于恶性肿瘤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被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肿瘤基质的重要组分,近来许多研究表明其可诱导免疫抑制,加速肿瘤细胞生长和播散、促进肿瘤血管的发生和稳定,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吴昀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放射性肺损伤情况,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合理的预测性指标.方法 47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及同期化疗.处方剂量为60Gy常规放疗,同期化疗方案为NP方案,对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及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价肺损伤情况.结果 (1)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42例,总有效率为95.74%,1年生存率75.78%.全组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0级2例,1级20例,2级17例,3级8例,无4级放射性肺炎发生.(2)与严重放射性肺炎发生呈正相关的剂量学因素为MLD、肺NTCP,肺V5、V15、V20.临床资料中仅发现肿瘤(GTV与严重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全肺平均剂量为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剂量学因素(MLD、肺NTCP,肺V5、V15、V20)可以较好地预测严重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全肺平均剂量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张彬;乔田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0引言人肿瘤细胞重要特征是永生化生长,永生化生长与端粒酶维持端粒长度密切相关.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体,能介导端粒重复序列(TTAGGG)n的合成并维持其稳定,具有逆转录酶的活性.人端粒酶有3个主要的组成成分: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端粒酶相关蛋白(TEP1)和端粒酶RNA模板(TR).hTERT除了在干细胞、生殖细胞和活化的淋巴细胞中表达外,超过85%的肿瘤细胞表达hTERT.hTERT是端粒酶活性和肿瘤发展的限速步骤.端粒酶主要是通过hTERT转录机制而严格调控的,而hTERT基因的转录又受控于hTERT启动子的调控.
作者:印安宁;江应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p16、Cyclin D1及COX-2蛋白在子宫内膜的癌前病变及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31例不同增生性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p16、Cyclin D1及COX-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病新模式的不同阶段3种蛋白的表达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1)根据EIN组织学诊断及分类标准,在94例子宫内膜增生病例中共检出EIN病例26例,其余68例为良性子宫内膜增生病例.(2)p16和Cyclin D1蛋白在增殖期子宫内膜、良性子宫内膜增生、EIN及子宫内膜样腺癌4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及高表达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3)COX-2蛋白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不表达;在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阳性表达率及高表达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和良性子宫内膜增生组(P均<0.01),而两组间在阳性表达率和高表达率上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与p16、CyclinDl蛋白表达相比,COX-2蛋白的高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是一种早期分子事件.其表达在鉴剐良性子宫内膜增生和EIN、子宫内膜样腺癌方面可能是一种有用的肿瘤性标志物.
作者:熊艳;熊永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rhCD40L联合化疗药Docetaxel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测定CD40+的乳腺癌细胞株M231、M435细胞经rhCD40L+Docetaxel处理后的增殖状况;采用碘化丙啶(PI)掺入法测定细胞周期;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细胞膜分子CD54、CD95及CD95L表达变化.结果 rhCD40L可抑制M231、M435增殖,合用Docetaxel时M231、M435的增殖受到进一步抑制,G1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S期细胞数量下降(P<0.05).CD95表达上调(P<0.05),CD54、CD95L表达下调(P<0.05).结论 rhCD40L可提高Docetaxel对乳腺癌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rhCD40L将乳腺癌细胞增殖阻滞在G1期、上调CD95、下调CD54、CD95L表达有关.
作者:李洪胜;杨波;何伟星;彭俊琴;卢敏莹;钱朋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中差异表达蛋白质,筛选新的肿瘤标志物,进而探讨其与TCC发病机制的相关性,以及蛋白质组学法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无创诊断方面的研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TCC住院病人尿液标本24例.另外选取12例TCC术后病人、12例健康志愿者的尿液标本作为时照.采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各组尿液标本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然后到蛋白数据库中鉴定筛选肿瘤标志物.结果 TCC组与对照组尿液标本的蛋白质存在差异表达.IMAC-Cu-3蛋白质芯片共发现6个蛋白及2个蛋白簇表达水平发生变化.联合检测3438Da及8002Da蛋白可使诊断TCC的敏感度达83.3%,特异性达75.0%.3438Da蛋白已被鉴定为α-defensin蛋白;搜索SWISS-PRO蛋白数据库,4310Da-5150Da蛋白簇为gp40蛋白.结论 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易行、用量少和高通量分析方法,能直接筛选出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中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为蛋白组学方法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无创诊断、判断预后及探讨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应用开拓了广阔前景.
作者:荆涛;董胜国;孙立江;刘勇;李延江;杨晓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aveolin-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意义,同时探讨caveolin-1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方法(SP法)检测43例肾透明细胞癌caveolin-1的表达,同时通过标记CD34的表达来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 肾透明细胞癌caveolin-1表达的阳性率为67.4%(29/43),caveolin-1表达与性别和年龄无关,但是与肿块大小、临床TNM分期、病理核分级和生存时间有关(P<0.05);caveolin-1表达阳性组MVD明显高于caveolin-1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 caveolin-1的表达有助于肾癌预后的评价,且caveolin-1可能参与调节肿瘤血管的形成.
作者:伍健;费绍华;丁珺;贺玉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CD34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PowerVision两步法检测survivin和CD34在胃癌和胃黏膜异型增生中的表达,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survivin阳性表达进行图像分析,对CD34的表达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MVD).结果 survivin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未见表达,在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和胃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积分吸光度在轻、中度异型增生与胃癌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度异型增生与胃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以上四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survivin和CD34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胃癌浸润深度等病理特征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 用吸光度参数定量分析胃癌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可以更客观地反映胃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survivin蛋白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检测survivin和MVD有助于对胃癌的病理分级、恶性程度进行判定以及预后判断.
作者:李宏;惠起源;田正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我科肿瘤患者贫血的发生情况及化疗相关性贫血的药物干预治疗,及对癌因性疲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科2007年8月~2008年11月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贫血的发生率,贫血的程度,与化疗的关系等,对于化疗相关性贫血患者,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或合并静脉补充铁剂,8周后复查血常规,评价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对癌因性疲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84例肿瘤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为83.33%,其中轻度贫血26人(30.95%),中度贫血26人(30.95%),重度贫血13人(15.48%),危及生命的贫血5人(5.95%),无贫血14人(16.67%),对于化疗相关性贫血患者经治疗后血红蛋白平均升高(21.2±3.3)g/L.皮下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合并静脉补充铁剂组血红蛋白增高与单纯皮下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疲劳症状量表及生活质量自评量表表明患者癌因性疲劳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肿瘤患者合并贫血发生率高,尤其合并化疗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时发现并纠正化疗相关性贫血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皮下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合并静脉补充铁剂能有效改善化疗相关性贫血.
作者:张瑞萍;王社论;高云阁;周学慧;李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0引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通过抑制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s),特别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抗原呈递作用来逃避宿主对其进行的免疫攻击.进行APC的研究,尤其是DCs来源的肿瘤疫苗的研究对肿瘤的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DC/肿瘤细胞融合疫苗因其独特的抗原呈递特点,已成为目前以DCS为基础的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1].本文将对近年来DC/肿瘤细胞疫苗与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邓勇军;戎铁华;夏建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鼻咽癌IMRT初治患者128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Ⅰ期2例,Ⅱ期19例,Ⅲ期58例,Ⅳa期49例.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处方剂量为(70-74)Gy分30次,颈部淋巴结(GTVnd)处方剂量为(68~70)Gy分30次,临床靶体积1(CTV1)(60~64)Gy分30次,临床靶体积2(CTV2)(50~54)Gy分30次.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和局部控制率计算,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结果 中住随访时间12月(6~24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6.9%,1、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2.2%、88.3%,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1%和93.8%.N分期是影响有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重要预后因素(P=0.04).严重的急性不良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Ⅰ~Ⅳ级分别为38.8%、48.4%、7.8%、0.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Ⅰ级67.2%,Ⅱ级19.5%.结论 鼻咽癌IMRT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不良反应轻,是一种治疗鼻咽癌的有效方法.治疗失败主要的原因是远处转移,其发生率与颈淋巴结转密切相关.
作者:王仁生;韦波;黄素宁;阮长利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