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畸病超声早期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胡新娥;莫清清

关键词:川畸病, 超声, 全身性血管炎, 天性心脏病, 诊断价值, 婴幼儿期, 急性发热, 冠状动脉, 性疾病, 多脏器, 损害, 儿童, 病因, 病变
摘要:川畸病(Kawasakj disease 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好发于婴幼儿期的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主要病变为全身性血管炎,累及多脏器血管,以冠状动脉(CA)损害为严重,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作者回顾性分析40例川畸病以探讨超声对本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CU重症病人腹泻应用气囊导管引流大便的效果观察

    ICU中的危重病人常因胃肠营养给予不当,广谱抗生素使用致肠道内微生态变化及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可引起重症腹泻[1],临床表现为大便呈稀水样,每天十数次不等,甚至不能自控,肛周皮肤因分泌物刺激及反复的机械擦拭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急性炎症反应.局部皮肤表现为红、肿、糜烂、渗液甚至溃疡,或原有褥疮加重,不仅病人痛苦,而且增加护理工作量.本院ICU科自2000年1月~2002年11月,利用一次性气囊导管代替肛管引流大便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晓君;方堃;夏延;龚丽燕;郁国芬;郑慧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恩丹西酮联合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

    妇科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日益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但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作者在2000年2月~2003年7月将恩丹西酮联合地塞米松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芬叶;王霞民;袁力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超声心动图对乏氏窦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乏氏窦瘤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手术诊断为乏氏窦瘤的患者,并与术前超声诊断结果对照.结果46例中超声明确诊断乏氏窦瘤43例,诊断符合率93.5%.结论超声诊断乏氏窦瘤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瑛;陈剑;徐启彬;郑哲岚;姚磊;牟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脑膜炎分类诊断及治疗

    上接2004年第7期刊登近来报告PCR试验阳性率达70%~80%,如神经梅毒引起CSF蛋白很高,血清和CSF梅毒诊断试验,VDRL试验70%阳性,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98%阳性.

    作者:徐姜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肺隐球菌病临床病理分析(附5例报告)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一种少见的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肺真菌病.国内少见报道,临床难于诊断,易误诊为肺癌、肺转移性肿瘤或结核等.现对本院1992年1月~2002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PC进行病理学分析,以增加对该病的认识和利于正确治疗.

    作者:王伟;刘芳;金燕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病期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病期的免疫功能状态,为COPD增强免疫功能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测60例COPD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和对照组60例健康体检者的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NK细胞、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CD+3、CD+4、CD+4/CD+8、NK细胞、免疫球蛋白IgG、IgA、IgM降低,CD+8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OPD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不同病期免疫功能均降低,注重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治疗非常必要.

    作者:黄美健;冷报浪;梁斌;马步青;李利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恶性肿瘤患者配偶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恶性肿瘤因预后差,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创伤和经济压力.而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通常需由其配偶来照顾及给予精神上的支持,所以改善患者配偶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缓解焦虑、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康复不无裨益.

    作者:张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颅内室管膜瘤的CT诊断

    室管膜瘤发生在幕上和幕下其影像表现有所不同,作者分析了1995年3月~2002年6月收集的颅内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室管膜瘤,着重探讨其CT特征及鉴别诊断.

    作者:陈竹青;韩本谊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骨髓增生性疾病引起门脉高压症2例报告

    门脉高压常见病因为肝硬化,但临床上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目前日益受到重视[1].骨髓增生性疾病(MLD)包括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可引起门脉高压.本院2002年7月~10月收治骨髓增生性疾病引起门脉高压症2例,报道如下.

    作者:贾国葆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205例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

    高血压病(指原发性高血压)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高达1.1亿;高血压的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令世人瞩目,但全球范围高血压的总体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很低,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1].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探索高血压的社区防治,本院在2000年12月开始对社区205例高血压患者实施系统的综合防治措施,经3年连续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基本医疗保险机构与定点医院关系的探索

    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化,医、保、患三者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如何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确保参保职工医疗需求的基础上,保证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在有限的医保基金与患者的医疗需求及医院供给医疗服务三者之间寻求平衡的支点,这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工作的重点在医院,而三者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医、保关系.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为改革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弊端,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低水平,广覆盖,通帐结合的医疗保障体系.通过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使需方(参保职工)可自主择医,打破了供方的主导地位,进一步促进医疗机构和药店之间某些方面的竞争,以利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双方的管理,优化医保基金支出结构是促进基金平稳运行的主要举措.

    作者:邵伟彪;章岚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意义和初步经验.方法从2002年6月~2003年6月作者共完成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8例23侧,其中单侧13例,即左侧9例,右侧4例;双侧5例;上段结石15侧(例),中段结石8侧(例).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为55~156min,平均84min,失血20~50ML,术后住院时间为3~5d(带导尿管出院),无尿漏,随访2月至1年,输尿管无狭窄.结论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创伤轻、痛苦少、恢复快,是治疗输尿管结石有效、可行的微创技术,可望替代开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作者:朱军华;宋伟勇;张大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B超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B超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03年2月住院分娩的6978例产妇中77例畸形儿产前B超检查情况.结果严重畸形儿产前诊断率为82.2%.指、趾、口、耳等小畸形的产前诊断率仅7.4%,二者差异显著.胎儿各系统畸形中以神经系统畸形多见,占62%;其B超产前诊断率也高,达93.5%.无脑儿、脊柱裂诊断早,多数在孕16~20周便能确诊.肾缺如、胸腹水、短肢畸形、脐膨出等异常图像明显的畸形都能在产前作出诊断.食道、肛门、十二指肠闭锁等消化道畸形产前诊断率仅16.7%.复杂先心、先天愚型的产前诊断比较困难.羊水量异常及孕妇合并癫痫、梅毒,胎儿致畸率高.结论B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产前诊断胎儿畸形方法.从孕中后期开始,特别在剖宫产前,B超检查时须顺序观察胎儿各个器官以提高畸形检出率.对高危孕妇的胎儿更要注意畸形检查.B超产前诊断率与B超医生的工作态度、业务技能密切相关.

    作者:许川一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参麦注射液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收缩反应的影响

    目的了解参麦注射液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收缩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方法,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血管环的直接作用;对苯肾上腺素(PE)或氯化钾(KCL)所引发收缩作用的影响;对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所引发收缩作用的影响.结果参麦注射液对血管环无明显的直接作用;对PE和KCL引发的收缩均有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0.01);对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所引发收缩作用均有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抑制PE和KCL对血管环所引起的收缩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外钙流入细胞内和抑制细胞内钙的释放而抑制血管的收缩.

    作者:钱健;朱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右半结肠癌10例误诊分析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国内发病率占常见的恶性肿瘤前三位.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而且有直肠癌发病率下降、结肠癌发病率上升的趋势.结肠癌中主要以右半结肠癌增长较快,原因可能与人口老龄化有关[1].特别是位于结肠肝曲的右半结肠癌因具隐匿性,又易发生闭袢性肠梗阻,临床常易误诊.现对本院1990年1月~2003年10月误诊的10例右半结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坚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老年人回盲部肿瘤26例误诊分析

    回盲部肿瘤多见于老年人,临床上易漏诊或误诊为阑尾病变,从而延误治疗.我院自1994年2月~2002年2月收治误诊为阑尾炎或阑尾脓肿的回盲部肿瘤患者2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徐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川畸病超声早期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川畸病(Kawasakj disease 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好发于婴幼儿期的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主要病变为全身性血管炎,累及多脏器血管,以冠状动脉(CA)损害为严重,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作者回顾性分析40例川畸病以探讨超声对本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胡新娥;莫清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

    CT具有优良的密度分辨率,已成为肾上腺疾病首选的诊断方法.本文收集了1999年8月~2003年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7例肾上腺肿瘤,分析其CT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要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绍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气管插管抢救蛇毒性呼吸肌麻痹28例分析

    蛇伤中毒性呼吸肌麻痹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是蛇伤中毒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院自1998年7月~2003年7月收治毒蛇咬伤病人325例,其中28例出现呼吸肌麻痹,经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小兰;潘学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缺血预处理加川芎嗪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加用川芎嗪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中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SC)组、肠缺血再灌注(IIR)组、川芎嗪治疗(LGT)组、缺血预处理(IPC)组和川芎嗪+缺血预处理(LGT+IPC)组.取血液测定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LGT、IPC和IIR组比较,肠缺血再灌注大鼠在缺血预处理时加用川芎嗪注射液,血清SOD和GSH-PX活性明显增高,XOD活性降低,血清MDA和NO含量降低.结论缺血预处理加用川芎嗪能有效地提高肠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抗氧化能力.

    作者:金可可;王青;潘景业;王卫;王万铁;陈雷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