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

许川一

关键词:B超, 产前诊断, 畸形
摘要:目的探讨B超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03年2月住院分娩的6978例产妇中77例畸形儿产前B超检查情况.结果严重畸形儿产前诊断率为82.2%.指、趾、口、耳等小畸形的产前诊断率仅7.4%,二者差异显著.胎儿各系统畸形中以神经系统畸形多见,占62%;其B超产前诊断率也高,达93.5%.无脑儿、脊柱裂诊断早,多数在孕16~20周便能确诊.肾缺如、胸腹水、短肢畸形、脐膨出等异常图像明显的畸形都能在产前作出诊断.食道、肛门、十二指肠闭锁等消化道畸形产前诊断率仅16.7%.复杂先心、先天愚型的产前诊断比较困难.羊水量异常及孕妇合并癫痫、梅毒,胎儿致畸率高.结论B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产前诊断胎儿畸形方法.从孕中后期开始,特别在剖宫产前,B超检查时须顺序观察胎儿各个器官以提高畸形检出率.对高危孕妇的胎儿更要注意畸形检查.B超产前诊断率与B超医生的工作态度、业务技能密切相关.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参麦注射液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收缩反应的影响

    目的了解参麦注射液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收缩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方法,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血管环的直接作用;对苯肾上腺素(PE)或氯化钾(KCL)所引发收缩作用的影响;对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所引发收缩作用的影响.结果参麦注射液对血管环无明显的直接作用;对PE和KCL引发的收缩均有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0.01);对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所引发收缩作用均有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抑制PE和KCL对血管环所引起的收缩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外钙流入细胞内和抑制细胞内钙的释放而抑制血管的收缩.

    作者:钱健;朱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RB)的菌群变迁及药敏情况.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2003年3月发生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65例病人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CRB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和念珠菌,大多数细菌均有较高的耐药性,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去甲万古霉索的敏感率达100%,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泰能、头孢他啶、丁胺卡那的敏感率依次为88.5%、84.6%、61.5%、53.8%,真菌对二性霉素B和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5.0%和85.0%.结论CRB的有效处理方法是早期诊断和拔除感染的导管.去甲万古霉素、二性霉素B或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治疗CRB的首选药物,但药敏试验后调整用药十分重要.

    作者:朱红阳;许健波;徐晓;芦宝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c-erbB-2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并分析c-erbB-2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新辅助化疗患者中c-erbB-2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c-erbB-2在125例新辅助化疗及56例未化疗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分析c-erbB-2表达与化疗及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新辅助化疗组c-erbB-2表达低于未化疗组;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c-erbB-2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浸润性特殊型.结论c-erbB-2可能成为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中一个指导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康旭;谢尚闹;杨红健;俞洋;邹德宏;孟旭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鞍旁病变的MRI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对鞍旁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10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旁病变的MRI征象.结果垂体瘤42例,脑膜瘤19例,颅咽管瘤7例,神经性肿瘤12例,胆脂瘤3例,转移瘤2例,鼻咽癌6例,脊索瘤3例,血管性病变8例.结论MRI能正确显示鞍旁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范围及周围结构的受累情况,且鞍旁病变具有各自的特征,因此,MRI对鞍旁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史佩芝;李宏;陈文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反应停皮肤毒副反应并文献复习

    近年来,反应停(Thalidomide,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简称MM)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该药也有副反应,常见有嗜睡、便秘、疲乏、口干、头昏、白细胞降低、周围神经病、肝功能异常、致畸、血栓形成、水肿等.但对皮肤的毒副反应报道不多,作者遇见1例反应停治疗MM发生剥脱性皮炎,现将本病例结合有关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陈霄峰;杨清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肝切除术中不阻断肝门血流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肝切除术中第一肝门血流阻断与否对肝功能的影响,同时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可能的机理;方法2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肝门阻断组和不阻断肝门组.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60min抽血检测血清谷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氨酸转氨酶(AST)、总抗氧化(TAX)能力、超氧化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第一肝门阻断组较不阻断组手术后60min ALT、AST明显增高(p<0.01),MDA也明显增高(p<0.05),SOD、TAX减低(P<0.05).结论肝切除术时第一肝门血流阻断对肝细胞有较明显的损伤,其可能的机制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在肝切除术中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第一肝门血流的阻断.

    作者:李春明;李向阳;赵亚新;许家榕;李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ICU重症病人腹泻应用气囊导管引流大便的效果观察

    ICU中的危重病人常因胃肠营养给予不当,广谱抗生素使用致肠道内微生态变化及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可引起重症腹泻[1],临床表现为大便呈稀水样,每天十数次不等,甚至不能自控,肛周皮肤因分泌物刺激及反复的机械擦拭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急性炎症反应.局部皮肤表现为红、肿、糜烂、渗液甚至溃疡,或原有褥疮加重,不仅病人痛苦,而且增加护理工作量.本院ICU科自2000年1月~2002年11月,利用一次性气囊导管代替肛管引流大便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晓君;方堃;夏延;龚丽燕;郁国芬;郑慧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

    CT具有优良的密度分辨率,已成为肾上腺疾病首选的诊断方法.本文收集了1999年8月~2003年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7例肾上腺肿瘤,分析其CT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要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绍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病期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病期的免疫功能状态,为COPD增强免疫功能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测60例COPD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和对照组60例健康体检者的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NK细胞、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CD+3、CD+4、CD+4/CD+8、NK细胞、免疫球蛋白IgG、IgA、IgM降低,CD+8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OPD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不同病期免疫功能均降低,注重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治疗非常必要.

    作者:黄美健;冷报浪;梁斌;马步青;李利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恶性肿瘤患者配偶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恶性肿瘤因预后差,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创伤和经济压力.而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通常需由其配偶来照顾及给予精神上的支持,所以改善患者配偶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缓解焦虑、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康复不无裨益.

    作者:张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普贝生促临产妇宫颈成熟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普贝生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57例妊娠足月、宫颈Bishop评分≤5分、有阴道分娩适应证、无引产禁忌证的单胎头位孕妇分为两组:78例给予普贝生一枚(10mg)塞阴道促宫颈成熟作为实验组;79例给予美利斯200mg/d静推促宫颈成熟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用药后宫缩、胎心、宫颈成熟度改变、用药至临产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及新生儿情况等进行观察.结果用药12h后,实验组宫颈Bishop评分平均提高(3.17±1.38)分,对照组平均提高(0.52±0.13)分,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24h内实验组64.1%(50/78)的孕妇临产,对照组5.1%(4/79)的孕妇临产,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69.2%(54/78)的孕妇经阴道分娩,用药至胎儿娩出平均时间(25.73±18.22)h,对照组29.1%(23/79)的孕妇经阴道分娩,用药至胎儿娩出平均时间(77.72±54.86)h,阴道分娩率、用药至胎儿娩出时间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普贝生能够有效促进宫颈成熟,可以较安全用于临床.

    作者:钟汉威;张秀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活性炭血液灌流法抢救毒鼠强中毒1例报告

    毒鼠强中毒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救药,病死率高.活性炭血液灌流法(charcoal hemoperfusion,CHP)是一种血液净化技术,主要用于药物中毒时的毒物清除.被认为是去除某些毒物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血液、腹膜透析和换血.但此法目前国内尚未普及,用于毒鼠强中毒治疗的疗效也未定论.作者报道1例用CHP抢救严重毒鼠强中毒成功病例.

    作者:朱海峤;孙仁华;张志芳;王欣欣;周馥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气管插管抢救蛇毒性呼吸肌麻痹28例分析

    蛇伤中毒性呼吸肌麻痹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是蛇伤中毒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院自1998年7月~2003年7月收治毒蛇咬伤病人325例,其中28例出现呼吸肌麻痹,经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小兰;潘学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18例子宫肌瘤患者,用PVA阻断瘤体血供.结果血管造影可见肌瘤血供阻断.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肌瘤瘤体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的新方法.

    作者:张世伟;徐晨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子宫颈鳞癌E-cad和CD44V6的表达及意义

    子宫颈癌主要为子宫颈鳞癌,其播散方式大多为向邻近组织直接侵袭蔓延和经淋巴道转移.转移机制涉及肿瘤细胞与宿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受多种相关基因的调控,近来研究表明E-cad、CD44与肿瘤的转移、预后有关[1].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及CD44V6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作者:薛洪燕;杜月光;王瑞权;陈志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B超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B超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03年2月住院分娩的6978例产妇中77例畸形儿产前B超检查情况.结果严重畸形儿产前诊断率为82.2%.指、趾、口、耳等小畸形的产前诊断率仅7.4%,二者差异显著.胎儿各系统畸形中以神经系统畸形多见,占62%;其B超产前诊断率也高,达93.5%.无脑儿、脊柱裂诊断早,多数在孕16~20周便能确诊.肾缺如、胸腹水、短肢畸形、脐膨出等异常图像明显的畸形都能在产前作出诊断.食道、肛门、十二指肠闭锁等消化道畸形产前诊断率仅16.7%.复杂先心、先天愚型的产前诊断比较困难.羊水量异常及孕妇合并癫痫、梅毒,胎儿致畸率高.结论B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产前诊断胎儿畸形方法.从孕中后期开始,特别在剖宫产前,B超检查时须顺序观察胎儿各个器官以提高畸形检出率.对高危孕妇的胎儿更要注意畸形检查.B超产前诊断率与B超医生的工作态度、业务技能密切相关.

    作者:许川一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MR脊髓造影(MRM)的成像技术及应用

    MR脊髓造影主要是利用脂肪抑制加重T2 FSE造影术在增强脑脊液信号强度的同时,抑制了周围组织的背景信号,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椎管影像.由于MR脊髓造影具有不需要造影剂,又安全可靠、无任何伤痛,已有替代普通X线椎管造影及CT椎管造影的趋势.本文主要对本院2000年10月~2002年10月MRM检查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雪委;泮智勇;许茂盛;喻迎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右半结肠癌10例误诊分析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国内发病率占常见的恶性肿瘤前三位.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而且有直肠癌发病率下降、结肠癌发病率上升的趋势.结肠癌中主要以右半结肠癌增长较快,原因可能与人口老龄化有关[1].特别是位于结肠肝曲的右半结肠癌因具隐匿性,又易发生闭袢性肠梗阻,临床常易误诊.现对本院1990年1月~2003年10月误诊的10例右半结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坚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库肯勃瘤诊断中的应用

    库肯勃(Krukenberg)瘤系卵巢的转移性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0.3%~5%[1].作者收集1990年4月~2003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Krukenberg瘤41例及同期卵巢其它恶性肿瘤96例,对它们的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频谱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丽君;张升芳;诸纪明;鲁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205例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

    高血压病(指原发性高血压)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高达1.1亿;高血压的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令世人瞩目,但全球范围高血压的总体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很低,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1].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探索高血压的社区防治,本院在2000年12月开始对社区205例高血压患者实施系统的综合防治措施,经3年连续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