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库肯勃瘤诊断中的应用

沈丽君;张升芳;诸纪明;鲁红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库肯勃瘤, 诊断, 卵巢肿瘤, 转移性肿瘤, 现报道如下, 多普勒频谱, 二维图像, 恶性肿瘤, 对比分析, 病理证实, 月经, 手术, 收集
摘要:库肯勃(Krukenberg)瘤系卵巢的转移性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0.3%~5%[1].作者收集1990年4月~2003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Krukenberg瘤41例及同期卵巢其它恶性肿瘤96例,对它们的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频谱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肿瘤患者配偶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恶性肿瘤因预后差,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创伤和经济压力.而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通常需由其配偶来照顾及给予精神上的支持,所以改善患者配偶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缓解焦虑、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康复不无裨益.

    作者:张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肝切除术中不阻断肝门血流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肝切除术中第一肝门血流阻断与否对肝功能的影响,同时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可能的机理;方法2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肝门阻断组和不阻断肝门组.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60min抽血检测血清谷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氨酸转氨酶(AST)、总抗氧化(TAX)能力、超氧化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第一肝门阻断组较不阻断组手术后60min ALT、AST明显增高(p<0.01),MDA也明显增高(p<0.05),SOD、TAX减低(P<0.05).结论肝切除术时第一肝门血流阻断对肝细胞有较明显的损伤,其可能的机制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在肝切除术中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第一肝门血流的阻断.

    作者:李春明;李向阳;赵亚新;许家榕;李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鞍旁病变的MRI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对鞍旁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10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旁病变的MRI征象.结果垂体瘤42例,脑膜瘤19例,颅咽管瘤7例,神经性肿瘤12例,胆脂瘤3例,转移瘤2例,鼻咽癌6例,脊索瘤3例,血管性病变8例.结论MRI能正确显示鞍旁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范围及周围结构的受累情况,且鞍旁病变具有各自的特征,因此,MRI对鞍旁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史佩芝;李宏;陈文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

    CT具有优良的密度分辨率,已成为肾上腺疾病首选的诊断方法.本文收集了1999年8月~2003年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7例肾上腺肿瘤,分析其CT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要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绍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B超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B超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03年2月住院分娩的6978例产妇中77例畸形儿产前B超检查情况.结果严重畸形儿产前诊断率为82.2%.指、趾、口、耳等小畸形的产前诊断率仅7.4%,二者差异显著.胎儿各系统畸形中以神经系统畸形多见,占62%;其B超产前诊断率也高,达93.5%.无脑儿、脊柱裂诊断早,多数在孕16~20周便能确诊.肾缺如、胸腹水、短肢畸形、脐膨出等异常图像明显的畸形都能在产前作出诊断.食道、肛门、十二指肠闭锁等消化道畸形产前诊断率仅16.7%.复杂先心、先天愚型的产前诊断比较困难.羊水量异常及孕妇合并癫痫、梅毒,胎儿致畸率高.结论B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产前诊断胎儿畸形方法.从孕中后期开始,特别在剖宫产前,B超检查时须顺序观察胎儿各个器官以提高畸形检出率.对高危孕妇的胎儿更要注意畸形检查.B超产前诊断率与B超医生的工作态度、业务技能密切相关.

    作者:许川一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气管插管抢救蛇毒性呼吸肌麻痹28例分析

    蛇伤中毒性呼吸肌麻痹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是蛇伤中毒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院自1998年7月~2003年7月收治毒蛇咬伤病人325例,其中28例出现呼吸肌麻痹,经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小兰;潘学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血清胆汁酸水平与妊娠高血压关系的初探

    妊高征是产科常见病,以血压升高和蛋白尿为特征,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发现一些物质如甘草酸、胆汁酸,可以通过对11β羟固醇脱氢酶的抑制作用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1],为研究胆汁酸对妊娠高血压是否具有这一作用,作者通过观察妊娠性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孕妇的TBA水平,及分娩前后血压及TBA水平的变化,探讨TBA是否可能参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军;曾艳;凌勇;姚焕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肺咯血介入治疗护理

    本院自1996年11月~2001年11月对10例非癌性咯血采用介入治疗,疗效满意,现就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黎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脑膜炎分类诊断及治疗

    上接2004年第7期刊登近来报告PCR试验阳性率达70%~80%,如神经梅毒引起CSF蛋白很高,血清和CSF梅毒诊断试验,VDRL试验70%阳性,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98%阳性.

    作者:徐姜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RB)的菌群变迁及药敏情况.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2003年3月发生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65例病人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CRB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和念珠菌,大多数细菌均有较高的耐药性,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去甲万古霉索的敏感率达100%,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泰能、头孢他啶、丁胺卡那的敏感率依次为88.5%、84.6%、61.5%、53.8%,真菌对二性霉素B和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5.0%和85.0%.结论CRB的有效处理方法是早期诊断和拔除感染的导管.去甲万古霉素、二性霉素B或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治疗CRB的首选药物,但药敏试验后调整用药十分重要.

    作者:朱红阳;许健波;徐晓;芦宝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1278例乳腺肿块患者的年龄分析

    乳房肿块是女性常见的疾病,近年来乳房肿块的发病率似有升高,乳腺癌发病年龄有下降的趋势.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性病变都有其相应的好发年龄,本文旨在将1278例上述疾病患者的年龄作一比较,观其规律和特征,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提供有用的信息.

    作者:陈立红;俞公煌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18例子宫肌瘤患者,用PVA阻断瘤体血供.结果血管造影可见肌瘤血供阻断.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肌瘤瘤体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的新方法.

    作者:张世伟;徐晨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老年人回盲部肿瘤26例误诊分析

    回盲部肿瘤多见于老年人,临床上易漏诊或误诊为阑尾病变,从而延误治疗.我院自1994年2月~2002年2月收治误诊为阑尾炎或阑尾脓肿的回盲部肿瘤患者2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徐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反应停皮肤毒副反应并文献复习

    近年来,反应停(Thalidomide,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简称MM)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该药也有副反应,常见有嗜睡、便秘、疲乏、口干、头昏、白细胞降低、周围神经病、肝功能异常、致畸、血栓形成、水肿等.但对皮肤的毒副反应报道不多,作者遇见1例反应停治疗MM发生剥脱性皮炎,现将本病例结合有关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陈霄峰;杨清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子宫颈鳞癌E-cad和CD44V6的表达及意义

    子宫颈癌主要为子宫颈鳞癌,其播散方式大多为向邻近组织直接侵袭蔓延和经淋巴道转移.转移机制涉及肿瘤细胞与宿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受多种相关基因的调控,近来研究表明E-cad、CD44与肿瘤的转移、预后有关[1].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及CD44V6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作者:薛洪燕;杜月光;王瑞权;陈志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肺隐球菌病临床病理分析(附5例报告)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一种少见的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肺真菌病.国内少见报道,临床难于诊断,易误诊为肺癌、肺转移性肿瘤或结核等.现对本院1992年1月~2002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PC进行病理学分析,以增加对该病的认识和利于正确治疗.

    作者:王伟;刘芳;金燕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意义和初步经验.方法从2002年6月~2003年6月作者共完成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8例23侧,其中单侧13例,即左侧9例,右侧4例;双侧5例;上段结石15侧(例),中段结石8侧(例).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为55~156min,平均84min,失血20~50ML,术后住院时间为3~5d(带导尿管出院),无尿漏,随访2月至1年,输尿管无狭窄.结论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创伤轻、痛苦少、恢复快,是治疗输尿管结石有效、可行的微创技术,可望替代开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作者:朱军华;宋伟勇;张大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病期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病期的免疫功能状态,为COPD增强免疫功能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测60例COPD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和对照组60例健康体检者的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NK细胞、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CD+3、CD+4、CD+4/CD+8、NK细胞、免疫球蛋白IgG、IgA、IgM降低,CD+8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OPD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不同病期免疫功能均降低,注重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治疗非常必要.

    作者:黄美健;冷报浪;梁斌;马步青;李利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颅内室管膜瘤的CT诊断

    室管膜瘤发生在幕上和幕下其影像表现有所不同,作者分析了1995年3月~2002年6月收集的颅内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室管膜瘤,着重探讨其CT特征及鉴别诊断.

    作者:陈竹青;韩本谊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库肯勃瘤诊断中的应用

    库肯勃(Krukenberg)瘤系卵巢的转移性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0.3%~5%[1].作者收集1990年4月~2003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Krukenberg瘤41例及同期卵巢其它恶性肿瘤96例,对它们的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频谱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丽君;张升芳;诸纪明;鲁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