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DR逆转因子筛选技术P-gp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评价

单保恩;张静

关键词:多药耐药, P-糖蛋白, 基因转导, P-gp细胞系
摘要:目的通过基因转导和药物诱导,建立稳定表达P-gp的细胞系,用于筛选特异性逆转P-gp的药物.方法 经RT-PCR反应得到小鼠肿瘤细胞P-gp DNA,转化大肠杆菌,构建并将质粒DNA转导逆转录病毒载体中,进而感染B-MD-C1细胞.采用Northern印迹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P-gp mRNA和P-gp分子的表达;以MTT法分析细胞的增殖活性;应用药物聚集和排放实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特异性P-gp基因和P-gp分子的B-MD-C1(ADR+/+)细胞系.经阿霉素诱导,B-MD-C1(ADR+/+)细胞P-gp的表达明显增高,在阿霉素增加至12 000ng/mL时,仍有80%的细胞保持良好增殖状态,而B-MD-C1(wt)细胞在1 000ng/mL时100%细胞死亡.B-MD-C1(ADR+/+)较(wt)细胞对MD-123有较低的聚集量和较高的排放量,加入P-gp逆转剂Verapamil后,B-MD-C1(ADR+/+)细胞MD-123聚集量增加,药物外排作用消失.结论 B-MD-C1(ADR+/+)细胞系具有较强的药物耐受性,可用于筛选特异性逆转P-gp的药物,Verapamil可逆转P-gp耐药性,具有Verapamil特性者可视为具有逆转P-gp耐药性.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Skp2和p27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Skp2与p27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0例乳腺癌和12例正常乳腺组织中Skp2与p27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乳腺癌中Skp2和p27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kp2与p27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腋淋巴结受累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肿瘤大小,c-erbB-2表达,局部复发与p2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相关,与Skp2表达无显著相关.Skp2与p27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Skp2与p27蛋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对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孙立春;隋广杰;于雁;庞慧;王艳颖;程慧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STAT-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膀胱癌发病机制中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TAT-1在88例膀胱癌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膀胱癌中STAT-1表达阳性率为78.4%,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41.7%.STAT-1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及复发之间密切相关.结论 STAT-1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而且是肿瘤生物学行为较有价值的标记物.

    作者:谢庆祥;林吓聪;张闽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地榆生白片在肿瘤化疗中对骨髓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地榆生白片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预防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 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1例)采用地榆生白片加PC(Paclitaxel+Carboplatin)方案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PC方案化疗,观察二者骨髓抑制程度及集落刺激因子用量.结果观察组Ⅲ度及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47.6%、显著低于对照组90.5%(P<0.05);应用集落刺激因子均能使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患者白细胞上升至正常范围(>4×109/L).但观察组和对照组白细胞升至正常范围的时间平均为(3.47±0.38)天和(5.29±1.10)天,观察组、对照组人均集落刺激因子(150μg)用量分别为(3.62±1.09)支和(6.90±0.62)支,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地榆生白片可减轻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骨髓抑制作用,加速外周血白细胞的恢复,减轻化疗风险,有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且价格低廉,效果好,故可配合集落刺激因子广泛应用.

    作者:赵光日;王远东;陈永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0 引言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简称EC)是女性生殖器官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1].虽然子宫内膜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低于西方国家,但是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上海市区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子宫内膜癌已超出宫颈癌位居女性肿瘤发病的第十位[2].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明确,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我们能够从基因水平进一步的探寻.

    作者:高静;项永兵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低级别脑胶质瘤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手术后低级别脑胶质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98例有完整回访资料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小于40岁者,五年生存率高于年龄大于40岁者;仅有癫痫症状者,五年生存率高于有其他临床表现者;肿瘤体积小于20cm3者,五年生存率高于肿瘤体积大于20cm3者;肿瘤完全切除或次全切除的患者五年生存率没有差别.结论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与年龄、临床表现、肿瘤体积大小有关.

    作者:葛培林;钟云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MDR逆转因子筛选技术P-gp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评价

    目的通过基因转导和药物诱导,建立稳定表达P-gp的细胞系,用于筛选特异性逆转P-gp的药物.方法 经RT-PCR反应得到小鼠肿瘤细胞P-gp DNA,转化大肠杆菌,构建并将质粒DNA转导逆转录病毒载体中,进而感染B-MD-C1细胞.采用Northern印迹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P-gp mRNA和P-gp分子的表达;以MTT法分析细胞的增殖活性;应用药物聚集和排放实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特异性P-gp基因和P-gp分子的B-MD-C1(ADR+/+)细胞系.经阿霉素诱导,B-MD-C1(ADR+/+)细胞P-gp的表达明显增高,在阿霉素增加至12 000ng/mL时,仍有80%的细胞保持良好增殖状态,而B-MD-C1(wt)细胞在1 000ng/mL时100%细胞死亡.B-MD-C1(ADR+/+)较(wt)细胞对MD-123有较低的聚集量和较高的排放量,加入P-gp逆转剂Verapamil后,B-MD-C1(ADR+/+)细胞MD-123聚集量增加,药物外排作用消失.结论 B-MD-C1(ADR+/+)细胞系具有较强的药物耐受性,可用于筛选特异性逆转P-gp的药物,Verapamil可逆转P-gp耐药性,具有Verapamil特性者可视为具有逆转P-gp耐药性.

    作者:单保恩;张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低位直肠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评价

    目的比较保肛与非保肛的几种低位直肠癌手术术后局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的差异,探讨术式的选择.方法 收集我院1994-2000收治254例低位直肠癌病例资料,按局部切除术、TME+Dixon术、TME+Miles术分成三组,对其术后局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切除组32例,行TME+Dixon术192例,TME+Miles术30例,总手术保肛率88.2%(224/254).其中局部切除术组2年内局部复发5例,复发率15.6%,5年生成率100%;TME+Dixon术组2年内局部复发32例,复发率16.7%,5年生成率75.5%(145/192);TME +Miles术组2年内局部复发6例,复发率20%,5年生存率46.7%(14/30).三组病例的2年局部复发率接近,统计学数据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病例下缘距肛缘3-7cm的低位直肠癌可根据病灶大小、病理类型及Dukes分期等把握术式选择的适应症,保肛术式为首选,Miles术应视为后的选择.

    作者:熊治国;张克亮;夏和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bcl-xl、bcl-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bcl-xl和bcl-2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肺组织,49例NSCLC组织和9例配对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bcl-xl及bcl-2表达强度.结果 NSCLC组织中,bcl-xl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bcl-xl和bcl-2表达强度均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P<0.01).NSCLC中bcl-xl与bcl-2表达强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bcl-xl表达增强可能与NSCLC发生有关.bcl-xl和bcl-2表达增强在NSCLC的淋巴结转移方面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在NSCLC组织中,bcl-xl与bcl-2表达无相关性.

    作者:李娜;刁路明;李蓓芸;夏东;邹祖玉;刘铭球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PNP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并鉴定一种新型的PNP自杀基因表达载体.方法 将PNP基因插入到pcDNA3.0中,构建PNP基因表达载体pcDNA3.0/PNP;通过酶切、PCR及测序鉴定重组体.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cDNA3.0/PNP转染三种肿瘤细胞株,RT-PCR检测PNP基因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目的片段均成功插入相应的载体中, CMV启动子调控下的PNP基因在不同的肿瘤细胞株中实现了表达.结论 CMV启动子调控的PNP基因表达载体是肿瘤基因治疗中一种新型、高效的治疗载体.

    作者:蔡晓坤;刘址忠;林菊生;马昕;梁扩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FOLFOX4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脲嘧啶组成的FOLFOX 4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4例经过紫杉类药物为主方案治疗后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后按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全组34例,可评价疗效的有33例,其中CR 1例,PR 6例,SD 14例,PD 12例,RR率为21.2%,中位缓解时间5个月,中位TTP4.2个月,中位生存期6个月;可评价毒性的有34例,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及外周感觉神经毒性,经对症处理,可以逆转.结论 FOLFOX4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梅静峰;秦叔逵;钱军;何泽明;吴成利;黄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三氧化二砷对人宫颈癌细胞Fas表达和钙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宫颈癌Hela细胞经三氧化二砷(As2O3)处理后的Fas表达和钙含量变化.方法利用MTT法观察As2O3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双参数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测定As2O3处理后Hela细胞Fas阳性百分率及胞内钙离子(IECa2+)含量变化.结果 (1) As2O3可显著抑制Hela细胞生长,且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显著(P<0.05),其24h、48h和72h的IC50值分别为8.62μmol/L、6.77μmol/L和4.89μmol/L.(2)As2O3处理后Hela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3)As2O3能显著增加Fas蛋白表达和IECa2+含量(P<0.01).结论 As2O3在体外可显著抑制Hela细胞生长并引起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as表达和IECa2+含量有关.

    作者:魏玲;王兴武;宋现让;左文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香菇多糖腹腔灌注联合射频热疗对癌性腹水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针剂香菇多糖腹腔灌注联合射频热疗对癌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69例癌性腹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香菇多糖腹腔灌注联合射频热疗;对照组34例单用香菇多糖腹腔灌注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及KP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香菇多糖腹腔灌注联合射频热疗能显著提高癌性腹水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副作用可以耐受.

    作者:欧阳学农;余宗阳;王文武;张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肠道手术在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的地位

    为探讨肠道手术在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的地位和对预后的影响.我们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了1996~2002年80例晚期卵巢癌接受肠切除、肠吻合术或肠造瘘术患者,共98次肠道手术,其中47例在初次缩瘤术中接受肠道手术,33例为二次缩瘤术中接受肠道手术,18例在缩瘤术中接受了两次肠道手术.

    作者:蔡红兵;陈惠祯;侯汉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实验性大鼠胸膜恶性间皮瘤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目的研究建立实验性大鼠胸膜恶性间皮瘤模型,旨在为临床胸膜恶性间皮瘤的诊治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12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注入云南大姚产石棉纤维溶液染尘组(实验组)及注入灭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死亡及垂死动物尸解并取肿瘤组织及相关脏器做病理学检查,15例肿瘤免疫组化检测EMA和Vim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发生胸膜间皮瘤66例,诱发率71.74%,大体形态肉眼结节型间皮瘤较多见(72.73%)组织形态可见上皮型、梭形细胞型及混合型双向多潜能分化,13例免疫组化EMA及Vim双向阳性,并可见12例胸膜间皮细胞增生性病变,诱发瘤在病因,发病部位,组织形态学以及浸润转移的生物学行为方面与人体间皮瘤极为相似.结论云南大姚产青石棉诱发大鼠胸膜恶性间皮瘤,很有价值作为一种实验性肿瘤模型,研究防治措施,指导临床诊治.

    作者:赵川;韩丹;普苹;温成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神经内镜在脑室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在脑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单纯内窥镜手术(EN)、内窥镜辅助的显微外科(EAM)治疗脑室内疾病39例.其中脑室内各类囊肿11例,透明隔囊肿4例,阻塞性脑积水10例(其中4例合并脑室内囊肿),实质性肿瘤18例.结果对颅内囊肿、透明隔囊肿和脑积水用EN治疗,20例获得成功,1例半年后复发.18例实质性肿瘤,全切除 16例,次全切除 2例.结论脑室病变是神经内窥镜手术的好适应证,包括EN、 EAM、ECM(内窥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而且,神经内窥镜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

    作者:胡学斌;赵洪洋;林洪;张方成;林敏华;朱贤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外照射加锎-252中子腔内照射治疗直肠癌30例临床报告

    目的观察外照射加锎-252(252Cf)中子腔内照射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2001年5月~2004年5月,30例直肠癌首先用252Cf中子腔内照射,5Gy/次/周,总剂量20Gy/4次;中子治疗后第二天用60Co盆腔外照射,4次/周,总剂量45~50Gy.结果① 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血便完全消失87.5%,明显减少12.5%;腹痛完全缓解76.5%,明显减轻17.6%,减轻5.9%;② 近期疗效:CR26.7%,PR36.6%,SD 30%,PD6.6%;③ 生存率:1年生存率100%,2年生存率71.4%,3年生存率46.6%,4年生存率7.78%;④ 并发症:直肠急性放射损伤1级60%,2级20%,膀胱急性放射损伤1级10%;直肠晚期放射损伤1级20%. 结论外照射加252Cf中子腔内照射治疗直肠癌症状改善明显,放疗反应不严重,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赵环宇;王科明;孙坚;徐慧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EPO-R和CD3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EPO-R和CD31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51例前列腺癌手术标本及10例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进行标记及分析.结果显示EPO-R和CD31表达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Gleason评分及转移密切相关,并具有显著性差异,但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无关.结论 EPO-R和CD31的表达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晓毅;洪宝发;陈光富;吕亚莉;钟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喉鳞状细胞癌伴扁桃体恶性淋巴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因声嘶2年余、吞咽梗阻3月入院.入院后纤维喉镜检查:右喉室声带前部新生物,触之易出血.咽喉CT:双侧口咽部实质占位,侵犯左侧颈大肌、左侧舌根、左侧喉咽部;右侧声门区实质占位,破坏右侧甲状软骨,侵犯右侧胸骨甲状肌;双侧颈动脉鞘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喉癌累及扁桃体.行左扁桃体摘除,左颈部淋巴结选择性清扫和全喉切除术.

    作者:李敏;朱琰;朱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蛋白(rhTRAIL)逆转人肺腺癌细胞A549/CDDP耐顺铂效应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配体蛋白(rhTRAIL)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CDDP耐顺铂的逆转效应.方法 以顺铂(CDDP)联合不同浓度的rhTRAIL处理A549/CDDP,以四氮唑噻蓝盐(MTT)比色法检测顺铂的半效抑制浓度IC50,并计算耐药逆转倍数RI.结果 rhTRAIL体外可明显降低A549/CDDP对CDDP的IC50, 提高耐药逆转倍数.结论 rhTRAIL体外可较大程度逆转A549/CDDP细胞对CDDP的耐药性,有望成为抗耐药性肺癌的一种新的生物制剂.

    作者:张梅春;胡成平;陈琼;杨红忠;刘洪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抑制NF-κB对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对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人肺癌A549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和PDTC组,比较移植瘤重量,计算抑瘤率;RT-PCR检测移植瘤环氧化酶-2(COX-2)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FⅧ蛋白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PDTC组移植瘤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抑瘤率为41.03%;COX-2、VEGF表达及MVD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1,P<0.05).结论 PDTC可抑制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OX-2、VEGF表达,从而抑制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邢丽华;刘剑波;张惠兰;张珍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