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云华;李明月;张必翔
目的通过对恶性胸水中内源性白介素-2的水平进行检测及对胸水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观察,了解内源性IL-2水平对胸水TIL细胞体外扩增及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TIL细胞体外杀瘤活性,用ELISA法检测IL-2的水平.将IL-2水平较高的24例患者分为一组,IL-2水平较低的24例患者分为另一组.比较两组患者胸水TIL细胞体外增殖速度及杀瘤活性.结果恶性胸水中内源性IL-2水平较低组,TIL细胞体外扩增倍数明显高于内源性IL-2水平较高组.IL-2水平较低组TIL细胞体外杀瘤率明显高于IL-2水平较高组.结论恶性胸水中内源性IL-2水平高低与TIL细胞体外增殖的速度及其杀瘤活性明显相关,原有IL-2水平较低的患者胸水中TIL细胞体外增殖的速度较快,杀瘤活性较强.胸水中IL-2水平可望作为恶性胸水IL-2/TIL治疗选择的指标.
作者:李爱民;罗荣城;丁雪梅;严晓;石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FNAC的诊断及影响其准确率的因素.方法回顾1115例乳腺肿块FNAC的诊断,分析其特点及诊断要点.结果 1115例乳腺肿块FNAC中,有328例获病理组织学对照,FNAC总正确率96.3%,总误诊率3.7%;假阴性率4.8%,潜在假阳性率1.7%,无1例假阳性.可疑癌占5.65%(63/1115).结论 FNAC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对临床术前判断良恶性具有独特价值.
作者:齐曼丽;陈寿松;任勇;熊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在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用神经内窥镜经单鼻孔-蝶窦切除垂体腺瘤26例,其中泌乳素腺瘤7例,生长激素腺瘤4例,Cushing综合征3例,无功能性腺瘤12例.结果内窥镜下全切除肿瘤22例,近全切除4例,视力、视野均较术前改善;术后9例内分泌化验恢复正常,5例随访激素水平下降; 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脊液鼻漏,1例术后出现尿崩.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内窥镜下切除垂体腺瘤,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疗效可靠.
作者:田道锋;胡学斌;刘仁忠;陈谦学;王国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乌体林斯注射液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乌体林斯注射液配合化疗与单用化疗对照治疗恶性肿瘤病人133例,并对疗效、1年生存率、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及1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的提高也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和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或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而对照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和免疫球蛋白低于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体林斯可通过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从而发挥治疗的协同作用,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官成浓;鲁汉英;银正民;潘达超;梁启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0 引言乳腺癌根治术,既往考虑患肢术后功能活动情况,多强调胸长神经、胸背神经保留,而对纯感觉的肋间臂神经(ICBN)下称ICBN的临床作用未引起足够重视,1999年以来,我们对Ⅰ期、Ⅱ期乳腺癌施行保留ICBN的根治术,术后患肢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明显下降.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俊;潘坤波;付俊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由异环磷酰胺(IFO)、足叶乙甙(VP-16)、顺铂(DDP)和地塞米松(DXM)组成的联合方案(IPED方案)治疗难治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近期效果和毒副作用. 方法 21例难治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均采用IPED方案进行化疗,每28天重复,每例至少进行化疗2个周期,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 CR 5例,PR 10例,SD 3例,PD 3例,总有效率为71.4%,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 IPED方案是治疗难治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效果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的联合化疗方案.
作者:崔建东;韦建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目的研究水杨酸钠对HL-60细胞的促凋亡活性及其与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关系.方法 Annexin-V结合分析检测靶细胞磷脂酰丝氨酸外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断裂DN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变化.结果 HL-60细胞经5mmol/L(IC50)水杨酸钠分别作用10h、16h后,靶细胞的磷脂酰丝氨酸外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24 vs 0.03),其基因组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呈典型的梯状带型;此间,HL-60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进行性升高.结论水杨酸钠触发的HL-60细胞凋亡与胞内游离Ca2+浓度升高密切相关.
作者:万幼峰;陈协群;白庆咸;吴晓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27kip1、cyclinE蛋白和PCNA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2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27kip1、cyclinE蛋白和PC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组织中为56.3%, 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并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yclinE和PCNA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组织中分别为68.8%和71.9%,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 并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0.05).结论 p27kip1、cyclinE和PCNA可能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岳辉;于皆平;李建英;田耕;梅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E-钙粘素和β-连环素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检测51例宫颈癌及其配对淋巴结组织中E-钙粘素和β-连环素产物的表达,同时检测上述病例宫颈分泌物中HPV16、18DNA.结果 E-钙粘素表达阴性31例(60.8%);β-连环素表达阴性23例(45.1%),如任一种基因产物表达阴性即为阴性者37例(76.2%).E-钙粘素和β-连环素表达在无淋巴结转移者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E-钙粘素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呈正相关;E-钙粘素和β-连环素表达与HPV16、18感染无相关性.结论 E-钙粘素和/或β-连环素表达与子宫颈癌分化和转移有关.
作者:贺国丽;黄光琦;梁茱;杨舒盈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再手术的原因和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108例甲状腺癌再手术的的原因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接受再次手术112次,并发症发生率22%,随访期2~13年,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0%(81/108)和37%(40/108).结论及时诊断、选择合理的术式是避免甲状腺癌患者再手术的主要措施,术中漏诊及快速冷冻切片的误诊亦不容忽视,术中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关键是熟悉解剖和仔细操作.
作者:李祥;朱耀明;邱红根;谢莉;王江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60例舌癌采用不同方式治疗的作用,探讨提高疗效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975年6月至1994年6月收治的60例舌癌患者,其中单纯放疗25例,术前放疗10例,术后放疗25例.结果总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8.3%(35/60)和46.7%(28/60).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0.0%、60.0%、45.5%和70.0%、40.0%、46.7%、40.0%.单纯放疗组分别为36.0%和20.0%,术前放疗组分别为80.0%和80.0%,术后放疗组分别为72.0%和60.0%.结论舌癌放疗与手术综合治疗优于单纯外照射(P<0.01),而术前放疗明显优于术后放疗(P<0.01).
作者:俞志英;周菊英;许昌韶;张军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明确MMP-9和MMP-1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方法利用原位杂交法检测MMP-9和MMP-14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 MMP-14在正常内膜中无表达,在异位病灶中阳性表达率为20.0%(P<0.05);(2) MMP-9在正常内膜中仅表达于增殖期内膜,阳性表达率为6.9%,在异位病灶中阳性表达率为43.3%(P<0.01).结论 (1) 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中MMP-14表达率低而MMP-9则高表达;(2) MMP-14和MMP-9与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二者间无相关性.
作者:陈必良;安晓汾;辛晓燕;王德堂;郭会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拮抗剂对卵巢上皮癌细胞系的作用.方法采用多种技术分析了雌、孕激素受体在卵巢上皮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以及雌、孕激素拮抗剂对卵巢上皮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卵巢上皮癌细胞系SKOV3 ER(+)/PR(-);OVCAR-3 ER/PR均阳性;高剂量的他莫昔芬可抑制两种细胞的增殖;而米非司酮仅抑制OVCAR-3细胞生长.结论雌、孕激素拮抗剂可抑制卵巢上皮癌细胞系体外增殖,其作用与受体表达相关.
作者:赵晓东;张毅;汤春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0 引言胸腔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干扰较大,麻醉处理和管理要求高,老年病人常伴有心脏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代偿能力差,麻醉处理较困难,现将1例老年贲门癌手术术中心脏停搏抢救成功的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吴声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0 引言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是花生四烯酸(AA)合成前列腺素(PGs)的限速酶,属于膜结合蛋白,存在于核膜和微粒体膜上[1].目前发现哺乳动物COX至少有两种同工酶,即COX-1和COX-2.虽然两者的基因有部分同源性(约61%),但表达形式和功能却不同.
作者:赵小波;吴凯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资料与方法病例女性,57岁.2001年7月因患食管中段鳞癌在A院经左颈、胸径路行食管切除,左颈食管-胃吻合术.术后进食正常.嗣后接受常规放疗6周,化疗3周.每月随诊作纤维胃镜,对可疑病变区取组织病检.
作者:程邦昌;毛志福;王土生;康敢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抑癌基因p16在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SP法,检测40例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bcl-2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bcl-2在正常食管粘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及鳞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6%、63.3%、46.5%和42.5%,正常粘膜组与其余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bcl-2表达与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16蛋白在正常食管粘膜上皮、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递减的趋势(P<0.01).p16表达与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bcl-2与p16在食管鳞癌发生的不同时期起作用,bcl-2可作为食管癌发生的早期判断指标.p16蛋白的缺失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及恶性进展有关,检测p16蛋白可能成为判断食管鳞癌预后的一个指标.
作者:黄莺;王康敏;何长武;靳耀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治疗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5F Yashiro导管分别超选择插入双侧子宫动脉内,注入真丝粒及明胶海绵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在操作中运用球管倾斜,小焦点,脉冲间断透视,路标等技术配合手术顺利进行.结果在熟练的DSA技术配合下,全部病例均栓塞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操作时间为60.5±15.1min,曝光时间为20.3±5.2min,手术中造影剂用量为50ml,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结论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过程中,合理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操作技术,不仅有利于手术迅速进行,而且减少了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放射损伤.
作者:曾军;柳曦;冯敢生;余建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0 引言肿瘤生长是血管依赖性的,血管生成涉及肿瘤从形成到转移的全过程[1].当前,抗肿瘤血管生成正成为抗肿瘤治疗新的研究热点,已报道的具有血管生成抑制活性的物质有数百种,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令人感兴趣的是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化疗药物也可以成为肿瘤血管床的有效抑制剂,开辟了化疗药物新的应用领域.
作者:尹鸣;陈龙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异丙酚和硫贲妥钠在贲门癌根治术中应用,观察围术期IL-8、IL-10、GST的变化.方法贲门癌根治术患者40例,分异丙酚(P组)和硫贲妥钠(T组),麻醉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IL-8、IL-10、GST.结果术后血清IL-8、IL-10、GST高于麻醉前,P组血清IL-8、GST低于T组,而IL-10高于T组.结论异丙酚能调控贲门癌患者围术期IL-8、IL-10的分泌,有效抑制GST分泌保护肝脏功能.
作者:徐涛;马君志;张卫;韩雪萍;马民玉;孙荣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