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生
患者男性,50岁,因心悸、气短、乏力半年就诊,无其它不适.体检:BP140/90 mmHg,P65次/min,听诊心律不齐,双肺呼吸音稍弱.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双心房增大,左心室壁对称性增厚,右心室增大,心室壁运动普遍减弱,肺动脉高压,少量心包及胸腔积液.病人一般情况尚可,心功能Ⅲ级.临床诊断:心悸原因待查,心肌病待除外.
作者:王志毅;薛丽晶;李琼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一例患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68岁老年妇女施行了肺静脉隔离(术).
作者:鲁端;王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心室节律的固有频率为30~40次/min,称为心室自搏性心律(idioventricular rhythm).如频率超过上述范围,则属于心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entncular tachycaidia,VT),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VF)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3种.
作者:赵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窦性心率震荡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与对照组30例、急性脑梗死存活组75例与死亡组23例的24h动态心电图,比较各组间HRT的TO和TS. 结果 (1)与对照组TO、TS(-6.1±3.7%、13.1±5.6 ms/R-R间期)比较,急性脑梗死组TO高(-3.2%±6.3%)、TS低(6.1±6.0 ms/R-R间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2)与急性脑梗死存活组TO、TS(-5.2±5.7%、7.0±2.1 ms/R-R间期)比较,死亡组TO值高(-2.2±4.3%)、TS低(5.4±4.0 ms/R-R间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HRT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及预后有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
作者:孙小平;黄玥;唐继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性,75岁.因双下肢活动不利1月入院.临床诊断:脑梗死?体检:BP120/70 mmHg.心界无扩大,心率82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图1A)示逆行P波规则出现,Ⅱ、Ⅲ、aVF导联P波倒置,aVR导联P波直立,P--P-间期0.88~0.90s,P-波频率67~68次/min,P--R间期0.20s,考虑为心房下部心律.
作者:楼鸿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性,17岁.因活动后气喘1年入院.既往体质尚可,未作特殊治疗.体检:P100次/min,BP120/84 mmHg.发育稍差,营养中等,口唇、指甲未见发绀.心率100次/min,可闻及期前收缩9次/min,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可见卵圆孔未闭,肺动脉瓣重度狭窄,右心增大,右心室肥大.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法洛三联症,心功能Ⅱ级.
作者:耿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女性,74岁.因胸痛、气促伴大汗淋漓2h入院.体检:T36.5℃,P106次/min,R30次/min,BP70/50 mmHg.口唇发绀.心界略向左扩大,心率150次/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湿性啰音.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图1)示: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期不规则,V1呈rsR'型,V5呈RS型,Ⅰ呈rs型,Ⅲ呈Qr型伴T波倒置,所有导联QRS时间0.12s,Ⅰ、V5 S波粗钝.
作者:张滢;龚祝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性,37岁.因吸入沼气后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困难2h入院.既往无心脏疾病病史.体检:T35.5℃,P120次/min,R35次/min,BP113/72 mmHg.深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张渊;贺亚玲;汪海英;张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右胸导联正常QRS波群的内在规律.方法 观察220例健康大学生常规12导联和V3R~V6R导联心电图,分析V1QRS波群呈不同形态时V3R~V6R导联QRS形态和q波时间、电压及q/R比值.结果 V3R~V6R与V1QRS形态相似率逐导联降低;V3R~V6R q及QS波出现率逐导联增高(1.82%、6.82%、23.64%、47.27%);V1呈Rs时V3R、V4R无q或QS波,V1呈QS时V3R、V4R均呈QS型;V3R、V4R或V5R出现q或QS波,则其右侧导联也出现q或QS波(即不会单个导联出现q或QS波);V3R~V6Rq波时间<0.04s,q/R比值可>1/4.结论 正常人右胸导联可出现q或QS波,孤立导联的q或QS波有临床意义.
作者:江雪玲;潘大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性,94岁.因咳嗽、咯痰1周、加重伴嗜睡1天入院.体检:BP100/60 mmHg.一般情况较差,慢性病容.心界不大,心率40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中下部可闻散在中细湿性啰音.
作者:李志勤;张丽萍;戴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对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4例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4例手术均成功,术后Q-TC间期(0.562±0.052 s)较术前(0.578±0.039 s)略缩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T波由切迹、双峰变为光滑.随访24~30个月仅1例晕厥复发.结论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药物不能控制的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是有效的,但发病机制不同者疗效不一.
作者:孙华群;袁晓虹;方永生;郑新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女性,70岁.因夜间频发心前区痛5天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体检:BP120/72 mmHg.心率76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无殊.心电图(图1)示:心率81次/min,P-R间期0.18s,Q-T间期0.39s,Ⅱ、aVF导联见QRS-ST-T的电压不同,呈2:2交替.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复合性2:2电交替.
作者:于伟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女性,52岁.因持续性心前区疼痛7h伴晕厥1次入院.体检:BP130/80 mmHg.心率68次/min,似有期前收缩,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急诊心电图同步记录(图1示):窦性心律不齐,心率58~73次/min,显性P-R间期有两种,P5~R6间期为380ms,其余均为600ms.
作者:杨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性,44岁,因活动时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右侧肢体无自主活动、两便失禁10天入院.有吸烟史20年,20支/天.有高血压病史5年,未接受正规降压及扩血管治疗.体检:浅昏迷.BP200~70/100~40 mmHg.心界不大,心率115次/min,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及湿性啰音.颈软,双眼球向右侧凝视,右侧肢体肌张力低,巴宾斯基征(+).
作者:谢红莉;汪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QRS形态与心脏电张调整性T波的相关性.方法 对35例右心室心尖部临时或永久性起搏患者起搏时QRS形态与恢复室上性心律时心脏电张调整性T波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比较其同导联T/QRS比值.结果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后电张调整性T波分布广,除下壁导联(Ⅱ、Ⅲ、aVF)外,胸导联亦广泛存在(V1~V4占100.0%,V1~V6占76.7%),倒置深的T波常分布在V4(深度-0.71±0.27 mV);心室起搏时大负相QRS波群常出现在Ⅲ(深度-2.16±0.39 mV);多数导联起搏时负相QRS波群深度与恢复室上性心律时同导联心脏电张调整性T波的深度呈正相关(r=0.3454~0.4804,P<0.05),T/QRS比值在胸导联(0.324±0.105~0.407±0.166)明显高于下壁导联(0.177±0.041~0.216±0.078,P<0.01).结论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负相QRS波群深度与同导联心脏电张调整性T波的深度呈正相关,胸导联负相QRS波群所致电张调整性T波的深度约为下壁导联的2倍.
作者:林加锋;杨鹏麟;胡君佶;陈晓曙;张建华;王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单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双向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8例单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双向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表现为单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其顺传完全受阻,无心室夺获发生,房室交接区性或室性逸搏心律伴有间歇性室房传导(心房夺获);另4例表现为不完全性双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其顺传呈不完全性阻滞,适时的窦性激动可夺获心室,同时伴有心房夺获.结论 心电图确诊单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双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对患者起搏方式的选择及临床预后估计有一定实用价值.
作者:时志城;张会;龚仁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女性,52岁,反复心悸半年、再次发作持续6h来诊.体检:BP135/95 mmHg,HR 216次/min.神志清,精神可.心脏听诊无杂音.心电图(图1A)示各导联QRS时间0.12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伴心电轴极度右偏,且所有胸导联QRS波群均不呈RS型,R-R间期匀齐,心率216次/min,aVR、V2等导联QRS波群后似可见逆行P波.
作者:杨清波;张晓萍;焦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性,64岁,因夜间阵发性胸闷、胸痛3天就诊.高血压病史10余年,间断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不稳定(130~150/85~100 mmHg).体检:T36,P50次/min,R18次/min,BP115/70 mmHg.颈动脉无怒张.
作者:王跃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性,43岁.因在矿井下吸入瓦斯气体昏迷后7h入院.无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既往体健.入院体检:神志不清,急性面容,无发绀.心率12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两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电图示:P波Ⅱ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立,P-R间期0.13s,ST段Ⅰ、Ⅱ、Ⅲ、aVF、aVL、V5~V6导联呈弓背向上抬高0.1~0.3 mV,aVR导联压低0.3mV.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损伤.
作者:马艳红;曹淑芳;席丽丽;候普娟;肖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性,82岁.因胸闷、呼吸困难1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7年.体检:神志清,口唇发绀.体温:36.5℃,BP 150/70 mm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率56次/min,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患者入院当日19:00饱餐后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体检:神志清,口唇发绀.BP 180/100 mmHg.平卧位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双下肢轻度水肿.心电图(图略)示心房颤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心室率46次/min,心房率约312次/min.
作者:黄波;孙秋;柳顺熙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