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思思;章军建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和碳酸锂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急性躁狂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儿童和青少年急性躁狂症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划分为治疗组(给予他莫昔芬和碳酸锂治疗,n=40)和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和碳酸锂治疗,n=40),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利用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儿童和青少年抑郁量表(CDI)评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药物疗效,利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结果:2组治疗后1、2、4、6周与治疗前及前一阶段比较,YMRS、CDI评分降分显著(P<0.05);相同时期治疗组YMRS、CDI评分较对照组降分显著(P<0.05);2组均出现恶心、头痛、心动过速、便秘、口干、困倦、头晕、厌食、视觉障碍等不良反应,但2组治疗后1、2、4、6周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莫昔芬联合碳酸锂较碳酸锂单独治疗可有效改善儿童和青少年急性躁狂症状,安全性高.
作者:赵娜;张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9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186例为病例组,按照病因分成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亚组83例和非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n-LAA)亚组103例;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分析(PCR-RFLP)法比较MMP-1 (-1607 1G/2G)和MMP-9(-1562 C/T)基因型多态性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病例组MMP-1和MMP-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A亚组MMP-1基因型2G/2G+ 1G/2G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等位基因2G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LAA亚组MMP-9基因型CT+TT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等位基因T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MP-1和MMP-9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LAA型可能有关.
作者:王娟娟;贾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不同时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基底核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发病-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7 h)、早期组(7~12h)及晚期组(>12 h)各30例,均给予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早期组术后1个月GOS评分较早期组、晚期组高,躯体生活自评量表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较早期组、晚期组低(P<0.05),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高血糖发生率较早期组、晚期组均低(均P<0.05).结论:超早期(<7 h)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疗效显著,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许兰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烟雾病(MMD)患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MMD患者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运用术中IONM者为监测组,其他19例为未监测组.术中IONM包括脑电图(EEG)、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运动诱发电位(MEPs)、体感诱发电位(SSEPs)等.评定并且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损伤,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mRS评分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周和术后3个月监测组优于未监测组(P<0.05).2组患者NIHSS评分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监测组降低较未监测组显著(P<0.05).监测组手术时间多于未监测组,住院时间少于未监测组(P<0.05).结论:术中IONM应用于MMD患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是有意义的.
作者:王志勇;朱耀祖;周有东;张海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均连续治疗14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7、14天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血清NSE及TNF-α水平、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第7、14天与治疗前比较NHISS评分、血清NSE及TNF-α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8.89%、80.00%,观察组分别为77.78%、93.33%.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降低血清NSE及TNF-α水平.
作者:樊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应用高压氧(HBO)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已成功实施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根据HBO实施时间分为早期组(术后<7 d)、中期组(术后7~14 d)、晚期组(术后>14 d)各60例.检测并且比较3组患者HBO治疗前、治疗第14天脑水肿面积,及出血侧经颅多普勒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峰值流速(Vm)、舒张末期峰流速(Vd)、搏动指数(PI)的变化情况;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Fugl-Meyer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缺损;比较3组患者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的预后.结果:治疗后早期组脑水肿面积、PI显著低于另2组(P<0.05),Vs、Vm、Vd显著高于另2组(P<0.05);治疗后中期组、晚期组脑水肿面积、Vs、Vm、Vd、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另2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另2组(均P<0.05);治疗后中期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预后良好率80.00%显著高于中期组的63.00%、晚期组的58.33%(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7d内应用HBO治疗有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恢复,有效促进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仲小玲;肖恺;孙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PDLIM5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正常健康者24例纳入正常组,抑郁症患者27例纳入抑郁组.抑郁组患者接受rTMS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检测外周血中PDLIM5 mRNA转录水平.结果:抑郁组HAMD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TMS治疗后,抑郁组“有效”13例(48.1%),“明显缓解”8例(29.6 %);HAMD总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抑郁组外周血PDLIM5 mRNA转录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抑郁者组外周血PDLIM5 mRNA表达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抑郁组HAMD总分与外周血PDLIM5 mRNA转录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TMS治疗抑郁症有效,对外周血PDLIM5转录水平无影响.
作者:方丽;相丹;付林燕;王迎;刘忠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前庭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PD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给予前庭康复训练加常规护理、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疗程4周.评价2组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计时起立-步行测验(TUGT)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39项帕金森病调查表(PDQ-39)评分、感觉整合和平衡的临床改良测试(mCTSIB)评分,睁眼平地站立(FIRM EO)、闭眼平地站立(FIRM EC)、睁眼站在海绵垫上(FOAM EO)及闭眼站在海绵垫上(FOAM EC)的站立时间.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试验组治疗后UPD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PDQ-39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UG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IRM EO、FIRM EC、FOAM EO、FOAM EC和mCTSIB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有效的物理康复方式,尤其是改善平衡能力,可以成为PD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林碧映;曾艳;唐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影响Moyamoya病(MMD)患者首次卒中发病形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3例确诊的MM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筛选MMD患者首次卒中发病形式的相关因素.结果:首次发病年龄、城乡分布比例、首次发病的粒淋比、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MMD患者的首次卒中发病形式相关,其中城乡分布比例是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城乡分布比例是影响MMD发病形式的独立相关因素,来自于农村的MMD患者首次发病更倾向于表现为出血性卒中.
作者:尚珂;秦川;骆翔;汪明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发生后脑干部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影像特点,结合病理学检测和AQP4免疫组化检测,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对DAI大鼠脑干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急性酒精中毒组、DAI组、急性酒精中毒合并DAI组,模型制作成功后各组分别于致伤后1h、3h、6h、12h、24 h行头颅MRI检查,随即取材行病理学检测和AQP4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急性酒精中毒合并DAI组脑干ADC值于伤后3h开始降低,6h达低点,低于DAI组(P<0.05),此后逐渐升高,24 h达到高,高于DAI组(P<0.05),各项异性FA值持续降低,急性酒精中毒合并DAI组致伤后各时间点FA值低于DAI组(P<0.05).DAI组脑干AQP4表达于致伤后1h开始上升,逐渐升高,于24 h达顶峰,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酒精中毒合并DAI组AQP4表达于各时间点和DA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可于活体水平上无创地观察DAI后脑水肿及轴索损伤情况.大鼠DAI后AQP4表达随时间变化.急性酒精中毒可加重DAI后脑水肿及轴索损伤.
作者:王清涛;史立信;臧颖卓;何斌;马志军;张文超;王传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利脑心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4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和利脑心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均治疗7d.比较2组治疗前后P-选择素(Ps)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面积、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s水平、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及脑梗死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脑心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血浆Ps水平、CRP水平,减轻脑缺血损伤,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陈俊宇;蓝瑞芳;马可;刘秀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新疆地区维、汉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狭窄相关因素及分布差异性.方法:回顾性选择维吾尔族脑梗死患者36例(维吾尔族组)及汉族脑梗死患者92例(汉族组),经DSA证实有血管狭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维吾尔族组比较,汉族组前循环血管病变率显著降低,后循环及前-后循环联合病变率升高(P<0.05).2组均以颅内血管病变多见,与维吾尔族组比较,汉族组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率明显降低,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率及颅内-外联合病变率升高(均P<0.05).与维吾尔族组相比,汉族组颅外血管轻、中度狭窄的比率较低,重度狭窄、闭塞率较高(P<0.05).与维吾尔族组比较,汉族组椎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血管病变率升高,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率降低(P<0.05).与维吾尔族组比较,汉族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体质指数≥25 kg/m2、高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吸烟、饮酒比例升高(P<0.05).结论:维吾尔族与汉族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的分布特点不同,脑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布有民族差异性.
作者:葛晓敏;雷晶;马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横纹肌溶解症(rhabomyolysis,RM)的病理基础是由各种因素导致广泛的横纹肌细胞坏死,使其细胞内容物崩解,如大量肌红蛋白、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进入血液,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常见临床表现为肌肉疼痛、肿胀、肢体乏力、血尿等n捌,重症患者可有急性肾衰竭,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常见原因包括:肌肉损伤、药物及食物中毒等.日前,我市食用小龙虾市民日益增多,由于食用小龙虾引起的横纹肌溶解报告亦不为鲜.现将我院2016年8月收治的2例因食用小龙虾引起的RM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王云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岩静脉暂时阻断试验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提高三叉神经痛(TN)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60例TN患者接受MVD治疗,术中进行岩静脉暂时阻断试验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观察并且比较2组手术情况,于治疗前和治疗第8周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的疼痛程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的抑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的焦虑,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价的生存质量.结果:监测阴性53例为阴性组,另7例为阳性组.阴性组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营养、人际关系、应对压力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NRS评分、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阴性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阳性组中,2例血管破裂而切断静脉、术后发生后颅窝水肿,另5例术后疼痛未能完全缓解.60例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为98.33%.结论:岩静脉暂时阻断试验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能够准确判断岩静脉功能,有助于提高TN患者MVD有效性与安全性.
作者:黄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不同阶段与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T)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妊娠及产后并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妊娠并发CVT的临床特征,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34例患者中,妊娠期20例,产褥期14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6.4±4.1)岁.通常急性起病,数天内达高峰,头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妊娠剧吐、产褥感染、妊高症、剖宫产术并发症、贫血以及低蛋白血症均为妊娠并发CVT的危险因素.D-D二聚体异常及颅内静脉血管造影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及早诊断、尽早抗凝是治疗的关键.结论:妊娠不同时期均可发生CVT.
作者:吴茜;刘娜;潘超;唐洲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孕酮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与孕酮治疗组各18只,每组又分为治疗后12h、24h、36h、48h、72 h和14d6个时间点.假手术组只行腹部切开术但不阻断腹主动脉,脊髓损伤组和孕酮治疗组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后孕酮治疗组注射孕酮治疗,脊髓损伤组在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各时间点不同组兔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情况和神经功能(BBB)评分.结果:电镜结果显示,脊髓损伤组可见神经细胞核固缩,异染色质浓染凝集成块,细胞浆中有大量空泡形成.孕酮治疗组可见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核轻度固缩,染色质浓染、细胞浆空泡化均较脊髓损伤组减轻.脊髓损伤组术后12 h BBB评分为0.6分,随后缓慢升高,术后14d时评分为9.3分.孕酮治疗组BBB评分变化与脊髓损伤组相似,但术后36h开始,各时间点评分均高于相应脊髓损伤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采用孕酮治疗可减轻神经细胞变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靳子娟;李婵;陶柏妮;李云;杨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前再出血的风险概率预测模型.方法:纳入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465例,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来构建概率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法来评价预测模型效果;对概率预测模型进行封装,设计Excel应用小软件.结果:构建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概率预测模型,该模型有11个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明显大于机会线下的面积0.5 (P<0.01).结论:所构建的Logistic 回归概率预测模型预测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前再出血较好;Excel应用软件方便医护人员使用.
作者:邢霞;皮红英;郭晓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精神疾病在癫痫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中癫痫伴抑郁障碍尤为常见.目前很多癫痫患者合并的抑郁障碍未被及时发现、诊断及治疗.由于抑郁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消极影响远远超过对癫痫发作频率的影响,因此癫痫与抑郁障碍共病的发现、诊断及治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癫痫与抑郁障碍之间的联系、其共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郝丽苹;朱雨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接受左旋多巴治疗后视觉诱发电位(VEP)变化.方法:选择原发性PD患者31例,根据患者意愿,选择同意服用左旋多巴17例为PD-T组,不同意服用左旋多巴14例为PD组,分别行VEP检查,比较N75、P100、N135潜伏期及P100波幅变化.结果:治疗前PD-T组与PD组在N75、P100、N135潜伏期及P100波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D-T组在N75、P100、N135潜伏期缩短,P100波幅升高(P<0.05或P<0.01).结论:VEP检查可以用于PD患者的视觉障碍研究;早期PD患者使用小剂量左旋多巴对视觉功能有改善作用.
作者:朱灿敏;肖家平;张弦;张媚;黄天志;胡琴;张细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国产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特发性面肌痉挛的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至少连续注射≥3次肉毒毒素的面肌痉挛患者44例,分析基本数据、起病年龄、病程、注射间隔时间、疗效、不良反应.结果:44例患者共注射241次,每人注射3~14次,随访9~86月,治疗间隔时间3~12月,起效时间3~7d,总体好疗效(好转程度)中位数为80%(75%,90%),总有效率97.7%,前3次间隔时间分别为(6.5±2.4)、(6.4±2.1)、(6.6±2.0)月(P=0.937).结论:国产肉毒毒素A重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肌痉挛长期疗效无减退,副作用小.
作者:邹亚芬;贾晓燕;黄明;唐江威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