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艳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方法]将90例按辨证诊断分为普通型,风寒湿型,瘀血型.取坐位,医者以手托起患肢,从肩部到肘部往返行滚法、按揉法.再行肩外侧至腋后同样手法.点按相应穴位;同时轻微旋转、抬举上肢.松解粘连,施以拖肘摇法及大摇法.拿三角肌及肩井穴施理筋法.并拔火罐、红外线辅助治疗.不同分型加重相应手法.[结果]治疗10次后,痊愈37例,显效4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5.34%.[结论]辨证分型推拿治疗肩周炎,审证求因,据因施法,不同手法,操之有道、治之有法,疗效确切.
作者:翁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冠心病静息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随机将110例冠心病静息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西药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血府逐瘀汤加减.连续治疗14d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硝酸甘油用量变化、血脂变化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冠心病静息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彭小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针药并举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方法]对62例血管神经性头痛使用针灸配合中药自拟通络祛风止痛汤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治疗4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愈31例,有效2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7%.[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头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兵;侯媛媛;李国威;肖红根;夏厚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将神经衰弱分为肝气郁结、阴虚阳亢、心脾两虚、痰热内扰、肾阳不足等五种证型进行辨证施治,并分别介绍理法方药.
作者:王小峰;徐虎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导痰汤临床应用病机为痰邪,审证求因,谨守病机,临证以导痰汤加减脑供血不足、脂肪肝、帕金森病疗效满意.
作者:王颖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青蒿鳖甲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方法]将155例轻中度S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给予泼尼松口服或相当剂量皮质激素常规治疗,治疗组8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青蒿鳖甲汤.治疗60d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缓解26例,显效28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6.59%.对照组临床缓解17例,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73.97%.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狼疮活动积分改善治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蒿鳖甲汤加减配合激素治疗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可减少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西药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游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联合散凝汤治疗肩周炎疗效.[方法]对54例肩周炎使用针刺合谷穴联合散凝汤,针药并用,连续治疗10d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痊愈16例,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74%.[结论]针刺合谷穴联合散凝汤针药并用治疗肩周炎,见效快,收效好,利于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治愈率.
作者:包秀梅;张子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疗效.[方法]对27例创伤性肘关节骨化性肌炎中药汤剂内服并熏洗配合口服美洛昔康片、局部封闭以及功能锻炼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治疗30d后停药,随访(6~18个月,平均10.3月)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临床治愈13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5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疗效满意.
作者:夏厚纲;祝永卿;杨清远;李国威;张洪磊;肖红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脓耳、脱发、神经性耳聋等疾病,精确辩证,药到病除,疗效满意.
作者:田树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桂枝在《伤寒论》中应用十分灵活,不拘一方一法,非单解肌发表、温经通阳,关键在于配伍,配伍不同则具解肌发表、平冲降逆、温经活血、化气行水、通阳化饮、温通心阳、温中健脾、散寒止痛之功,必须掌握其处方原理及药物间的配伍关系,不可只看单味药的功效.
作者:宋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益气和胃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方法]对42例糖尿病胃轻瘫在西药降糖或(和)胰岛素控制血糖、糖尿病饮食基础上,使用益气和胃中药进行治疗,治疗30d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痊愈19例,显效21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00%.[结论]益气和胃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满意.
作者:李冠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润肠通便汤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疗效.[方法]将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使用自拟润肠通便汤,对照组55例口服酚酞片.[结果]治疗组痊愈28例,显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55%.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29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9.09%.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润肠通便汤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具有良好疗效,功效持久,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孙书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强化护理措施对针灸配合西药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效果.[方法]将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口服谷维素、整肠生;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并配合健康宣教、避免诱因影响、调节排便习惯等强化护理措施.[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4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措施对针灸配合西药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具有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及降低复发率等优点.
作者:陈玉勤;林玉华;庄适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合血府逐瘀汤配合西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将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2例加用通阳活血方剂苓桂术甘汤合血府逐瘀汤,使用中药浓缩颗粒剂组方开水冲服,日1剂,1w为1疗程,两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4.1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合血府逐瘀汤配合西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中药浓缩颗粒剂组方开水冲服方法简便,易于推广.
作者:陈一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连建伟临证多从脾胃、调补气血着手治疗黄褐斑.妇人罹患黄褐斑多由饮食劳倦失常、产后将息不当、流产过多致使脾胃损伤,气血匮乏,又常兼夹肝郁、血瘀.虚与邪相间为患,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部,故面生黑斑.善用八珍汤,兼瘀则加丹参、桃仁、红花等化瘀通络、调和气血;气血虚弱较甚且阳气亦有不足见畏寒者,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心脾气血俱虚,则用归脾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减;中气下陷,则用李东垣补中益气汤加味;肝郁较重,则用逍遥散加减;补益气血、调补脾胃的基础上,并常加入薏仁等化湿健脾之品.循守岳美中所云“治疗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作者:张卓文;LIAN Jian-wei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张仲景称便秘为“大便难”、“大便坚”、“脾约”、“不更衣”、“阴结”、“阳结”等,多与外感、津亏肠燥、阳虚寒凝、阴血亏虚等有关.临证治疗也有侧重.仲景治疗便秘,泻有轻重缓急,三承气汤主之;素体赢弱有别,抵当汤、麻仁丸及大黄附子汤区别应对;局部灌肠通导,蜜煎导、土瓜根及大猪胆汁通之.诸法中尤重大黄配伍灵活运用,以达精准把握病机,求本为上.
作者:吴至久;代渊;王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治疗肝性不寐应着重调治肝的功能为基础,“补其不足,泻其有余,镇静安神”.珍珠母可“平肝潜阳,安神魂,定惊痫,消热痞,眼翳”,为安神镇静之效药,被众医家广泛用于治疗肝性不寐,且疗效显著.将肝性不寐辨证分为肝郁化火、阴虚火旺、阳亢血虚三型,重用珍珠母组方进行辨证治疗.珍珠母炮制方法不完善,用量仍待进一步规范,配伍中如何运用其他安神药物来提升珍珠母的功效,多数报道仅限于经验总结,缺少对珍珠母作用机理等具体研究.
作者:田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温心增率汤治疗病窦综合征疗效.[方法]将5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温心增率汤,每日l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对照组20例口服阿托品0.3mg,氨茶碱0.1g,均每日3次.10日为1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心率、心电图指标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温心增率汤治疗病窦综合征疗效满意.
作者:张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发展过程中成因各异,究其根本,一方面源其脾肾两虚,生血乏源;另一方面为邪浊壅滞,耗气伤血,二者并重.前者常贯穿痰病始末,后者常出现慢性肾脏病中、晚期.临床治疗当根据各期病因病机特点,扶正、泄浊各予侧重,辨证施治.
作者:梁亮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临证灵活运用真武汤加减化裁治疗浮肿、哮喘、狐疝等疑难杂症.加倍附子用量并与甘草同用,既可使其回阳制水之力倍增,又可降低附子之毒性.凡水肿、哮喘、疝气等病症,但见脉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苔白多津或黑而滑润,心悸气短或呕逆巅眩,腹满或痛,小便不利或清利等阳盛阴衰,寒水失制之象,均可用真武汤温阳化气而消阴,益火生土而制水.针对病情,灵活加减,方能切中病机.
作者:张富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