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生理试验结果测量软件EMGLAB

邹琳;张长杰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分析, MATLAB软件, 静息期, 表面肌电图, 长潜伏期反射, H反射衰减试验
摘要:EMGLAB这套软件已应用于Medtronic Counterpoint、Medelec/Teca Mystro和BTS Telemg的肌电图仪中,它可用于静息期、表面肌电图、长潜伏期反射、H反射交互抑制、H反射恢复曲线和衰减试验的客观测量和结果分析.实践证明这套软件是一种快速、客观的工具,能够标准化不同神经生理试验结果,减少人为偏倚,减少每个患者的研究时间,间接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客观依据.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相关文献
  • 腕管正中神经压迫试验对正中神经传导的作用

    评价应用正中神经压迫试验(the median never compression test,MNCT)提高潜伏期诊断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的作用.将18例受试者分为CTS组和对照组各9例.在MNCT前后分别测量3次远端感觉潜伏期和1次远端运动潜伏期.结果表明应用MNCT后潜伏期在组间(P=0.76)和个体间(P=0.74)差异均无显著性,且潜伏期灵敏性的增加不足10%,提示MNCT不能提高潜伏期诊断CTS的灵敏性或特异性,MNCT作为延长标准潜伏期的方法不值得提倡.

    作者:徐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肌肉无力患者的电诊断方法

    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都会出现肌肉无力的症状.本文阐述了如何利用电诊断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判断引起广泛肌肉无力的病因.

    作者:谢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体废用性肌萎缩的肌电图改变

    作者:张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经臂丛高电压刺激的正常值

    作者:李支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单纤维肌电图

    单纤维肌电图是一项重要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用于研究同一运动单位内肌纤维的分布和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功能.本文综述了单纤维肌电图的主要检测参数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许涛;徐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轻症糖尿病性神经病的F波参数和F波速度离散度

    作者:张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闭孔神经和股神经的近远端运动传导

    作者:刘晶瑶;娄军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皮肤电刺激促进慢性脑卒中患者的感觉运动恢复

    作者:赵冬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前臂外侧皮神经10cm距离的电诊断价值

    作者:许红力;胡利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motor unit number estimate,MUNE)是一种测定有功能的运动单位数目的神经电生理方法,可定量研究神经肌肉病变.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MUNE技术并讨论了其临床应用.

    作者:徐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用H反射和M波评价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神经元群的兴奋性

    用H反射和M波的发展斜率比较偏瘫患者恢复期痉挛侧和未受累侧运动神经元群的兴奋性.记录15例偏瘫患者双侧比目鱼肌的H反射和M波,计算其阈值和大值(Hth、Hmax、Mth、Mmax),并运用线性回归计算其发展斜率(Hslp和Mslp).比较偏瘫患者两侧Hmax/Mmax、Hth/Mth和Hslp/Mslp,及其与Brunnstrom分期的关系.偏瘫患者痉挛侧Hslp/Mslp明显高于未受累侧(P=0.021),且与Brunnstrom分期相关性好.Hslp/Mslp是评价恢复期偏瘫患者痉挛侧运动神经元群兴奋性的很好的指标.

    作者:秦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常规检查时定量运动单位电位分析

    本文较详尽地描述了运动单位的生成及其定量的现代技术.分析是以神经源性疾病和肌病的肌电图表现为基础的.详细列举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多发性肌炎的肌电图表现.阐述了各定量参数值、离散度与平均值.这是一份对肌电图工作者有价值的参考材料.

    作者:胡庆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亚临床周围神经病

    作者:任少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脊柱侧凸患者脊柱融合术后脊旁肌的肌电活动

    研究脊柱侧凸患者脊柱融合术前后脊旁肌功能的变化.记录1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脊柱融合术前后和15例健康受试者行3个动作(前屈、左右侧屈)的8个导联的肌电图信号,计算均数的平方根(RMS)和中位频率(MF).结果脊柱侧凸患者的胸段RMS术前增高、术后降低,腰段RMS术后增高;术前胸段MF降低、腰段MF增高,术后这一趋势减弱.这些提示脊柱融合术使患者的胸段脊旁肌活动减少,腰段脊旁肌活动增加,两侧脊旁肌活动不平衡减弱,但未回到正常水平,这些可用于指导物理治疗师对脊柱侧凸患者脊柱融合术后制定康复计划.

    作者:单述刚;邢翠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通过记录大脑拟稳定电位的工作增益测定人的脑力劳动能力

    本文介绍一种能简便客观地评价人的脑力劳动能力的方法及其原理和注意事项.

    作者:孙星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体经皮神经电刺激的神经机制

    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的效应并确定哪组传入神经起重要作用.43例健康人分为3组:腓总神经组(CPN组)19例、腓总神经皮支组(CBPN组)16例及对照组8例.CPN组中8例接受0.9×MT电刺激,11例接受1.2×MT电刺激;CBPN组中8例接受1.5 ×PT电刺激,8例接受3.0×PT电刺激;对照组接受安慰电刺激.除对照组外,另两组Hmax/Mmax比值均降低;除0.9×MTCPN组和对照组外,其他组的H反射潜伏期延长.不同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产生不同的抑制效应,其中腓总神经皮支的传入纤维中Ia类和Ⅱ类纤维在比目鱼肌运动中介导抑制效应,并且后者起重要作用.

    作者:罗毅玲;蒋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感觉定量检测

    感觉定量检测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用于定量评价感觉神经功能的方法.本文对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学、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李志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对无症状人群尺神经背侧皮支传导的研究

    作者:刘晶瑶;苗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蛋白多糖与椎间盘退变

    本文介绍了椎间盘蛋白多糖的结构、种类与功能,及其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变化与影响因素,认为蛋白多糖的含量和成分变化是诱发椎间盘退变并导致其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陈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应用不同强度电刺激区别麻痹肌肉的疲劳

    探讨麻痹肌肉易疲劳的发生机制.应用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电刺激,刺激8例颈髓损伤后大鱼际肌完全麻痹患者的正中神经,观察其张力、电位幅度、峰时、半松弛时间、积分改变,分析麻痹肌肉易疲劳的原因.结果肌肉麻痹后运动单位激活和募集顺序改变、运动单位的同步激活、选择性运动单位的死亡、血流的改变以及麻痹肌纤维向疲劳特性的变化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使麻痹肌肉对电刺激产生易疲劳性,应用次强刺激可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本文结果有助于电刺激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鹿红芹;陈亚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