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钱正明
典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疼痛部位大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不典型者可表现为腹痛、上肢疼痛或为牙痛[1]等.但是以颈痛为主要表现的心肌梗死罕见,现报告2例.
作者:潘海元;陈礼平;韦铁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巨大心脏(心胸比例即CTR》0.70)者,因心功能差(常为Ⅲ级以下),并发症多,围手术期死亡率一般高达13~41%,随着近年来围手术期处理经验的积累,该类病人的外科治疗效果已有所改善.我院自1994年4月至2004年4月共对53例巨大心脏瓣膜病人施行了外科治疗,死亡率为5.66%,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月燕;谢屹红;薛美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心脑血管疾病已严重地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和医疗费过度增长的主要原因.为探索丽水社区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我们分别于1999年5月和2003年10月在丽水城关镇社区8万人群中进行了二次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抽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苏英;李珊;邱伟文;陈伟伟;韦铁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重症心肌炎常常因心肌损害严重短时间内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如:Ⅲ°房室传导阻滞(AVB),血流动力学影响过大而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1].我院1999年8月至2003年12月为重症心肌炎伴Ⅱ°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的21例患者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汤秋芳;芦宝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好发于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当前世界上危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对8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与CT的表现及各自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惠娟;张耀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颅内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分析、探讨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2003年收治的26例颅内血管网织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肿瘤大部分发生于后颅窝、可分为囊性和实质性两种,26例均行头颅CT检查,其中20例行MRI检查、2例行DSA检查.本组肿瘤全切除22例,部分切除4例.有遗传家族史者5例占19%.结论诊断该疾病强调影像学与临床相结合,较大实质性血网必需行DSA检查,必要时先栓塞供血动脉,再行切除,可降低手术风险和提高全切率.手术全切除是降低复发的关键.
作者:吾太华;余国峰;范晓峰;周荣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素(BNP)浓度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心功能Ⅱ级)、B组(心功能Ⅲ级)及C组(心功能Ⅳ级),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及超声心动图,于入院后即刻、治疗7~10天后、出院前进行血浆脑钠素水平检测,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和36例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1、BNP水平与心功能(NYHA分级)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52、P<0.001),随着心功能的好转,BNP明显下降,治疗前后BNP浓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2、与LVEDD呈正相关(r=0.651、P<0.01),当LVEDD≥60mm时,BNP,浓度迅速升高,与LVEDD<60mm时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3、与LVEF呈负相关,当LVEF<40%时,BNP浓度迅速升高,与LVEF≥40%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BNP浓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YHA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预示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以及用银杏叶提取物(EGb)治疗后血浆、睾丸和脑组织中内皮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EGb治疗组三组,在EGb治疗5周后,用放射免疫法同时测定各组大鼠血浆、睾丸和脑组织中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脑组织及血浆中ET含量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睾丸组织中ET含量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与EGb治疗组比较各种组织ET含量有下降倾向,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睾丸组织中ET含量增高,可能造成睾丸组织损害;EGb治疗可能有利于降低大鼠血液、睾丸和脑组织中的ET含量,但需进一步试验证实.
作者:黄斌伦;李旭升;陈国荣;周标;陈筱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不同时期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采用非创伤性心电监测及心电图检查,对38例AMI发生AVB病例,根据心电图分期,分为超急性期、演变期和恢复期三组,对AVB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程度,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7.5%房室传导阻滞在急性心梗起病后12小时内出现.超急性期发生AVB较演变期、恢复期发生AVB的时间早,持续时间短、程度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阿托品类药或异丙肾上腺素治疗的病人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预后良好.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超急性期发生AVB较演变期和恢复期发生AVB的病情重,并发症多而严重,用阿托品类药或异丙肾上腺素治疗的病人,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大多数AMI合并AVB不用起搏器治疗.
作者:滕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按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的ACS.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非Q波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大类.
作者:陈纪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经皮冠脉方法,对29例冠心病病人进行31例次介入治疗.术后随访采用临床观察及冠脉造影评价其近期疗效.结果 29例冠心病中不稳定性心绞痛17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冠脉支架内再狭窄3例,共植入药物洗脱支架33只,其中CypherTM支架26只,TAXUS支架7只.全部病例随访3~14个月,除一例术后死亡外,无一例发现胸痛及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表现.3例随访中作冠脉造影,显示DES内无再狭窄征象.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病变的近期疗效肯定,且无不良事件增加,对具有高度再狭窄可能的复杂病变,亦可获益.
作者:程典陞;王胜煌;陈晓敏;叶红华;潘伟民;王荣;居洁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急性心肌梗死(AMl)的早期诊断和处理,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现就我院28例发生AMI延迟诊断的原因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林治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随机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分为治疗组(麝香保心丸)40例和对照组(消心痛)36例,作疗效比较,疗程为8周.结果麝香保心丸能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显效率30%,总有效率70%),改善心电图表现(显效率15%,总有效率55%),减少心绞痛发作频次,硝酸甘油消耗量(p均<0.05);与消心痛比较虽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头痛发生率麝香保心丸组(2.5%)明显低于消心痛组(27.8%).结论麝香保心丸有良好的抗心绞痛作用,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马建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索白蛋白-钴结合试验在急性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急性心肌缺血病人与对照组无心肌缺血病人分别测定CK-MB、肌钙蛋白I并行白蛋白-钴结合(ACB)试验,通过ROC曲线分析ACB试验在心肌缺血病人检测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非心肌缺血病人与急性心肌缺血病人在470nm处ACB的平均吸光度单位值(ABSU)为:0.455±0.09,0.503±0.08,ROC曲线下面积为0.945[95%可信区间(CI):0.903~0.987],Cutoff值在0.5时其灵敏度为91.9%,特异性为90.9%.结论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是急性心肌缺血的一个新的有用的诊断指标.
作者:徐广平;肖于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估支架置放术治疗肾动脉狭窄(RA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18例(19例次)伴有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的RAS≥50%患者(动脉粥样硬化7例,大动脉炎4例,纤维肌性结构不良8例次)进行肾动脉支架置放术(PTRAS),采用门诊方式随访3~41个月(平均14.5个月),观察手术对患者血压、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未发生并发症;术后第2天疗效:治愈6例,改善13例次;3个月疗效:治愈6例,改善11例次,无效2例;≥12个月疗效:共12例,治愈3例,改善9例.结论 RAS≥50%者用PTRAS治疗安全、有效,对纤维肌性结构不良及大动脉炎患者的疗效较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好.
作者:吴高俊;黄伟剑;林捷;张怀勤;李上共;计光;李海鹰;卢颖如;胡开宇;李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新一代的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是一种同时有α1和β受体阻滞作用而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药物.本文通过自身前后对照,测定24小时动态血压以观察其降压效果并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
作者:叶子青;郑宇;符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多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高血压患者中血小板聚集功能较健康人群明显增强[1].应用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ASA)作为预防血栓性疾病的一线用药,确实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ASA抗血小板作用缺乏一致性,人群中ASA抵抗发生率在8%~40%[2].本文于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来我心脑血管门诊就诊的126例患者进行ASA抵抗现象分析,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张思潮;崔明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同时随着病程的发展必然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CHF)是冠心病的主要死亡原因.CHF的发生机制在不断深入研究,已知细胞因子的异常改变在促进CHF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本题用中成药--参麦注射液治疗CHF患者,并对其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进行了观察.
作者:王钦贤;刘春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判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37例ACS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组血CRP浓度.结果 ACS组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ACS出现心脏事件CRP浓度显著高于同组无并发症者.结论 ACS患者血清CRP显著升高,CRP水平与ACS临床过程的严重性显著相关,可以作为评判ACS预后的指标.
作者:汤蓓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及其引起的心血管事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汀类药物可以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合成后期阶段的限速酶,从而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降低TC或LDL-C,对降低冠心病患病率、病死率及粥样斑块的回缩有肯定疗效.[1-2]本文主要观察国产辛伐他汀对高危心血管病患者的降脂作用.
作者:阮志敏;文艺;张戈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