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华
笔者自1987年以来,单纯用中药不加西药治疗糖尿病(消渴病)酮症使用其阴转,已观察治疗酮症患者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群;刘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前,化疗仍然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化疗的毒副作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利于患者的继续治疗及康复.因此,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化疗疗效,以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为此,笔者采用中药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并与单纯化疗作对照,观察其对化疗的减毒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宣丽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笔者采用自拟稳心汤加减治疗心脏神经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聂嫦娥;金泓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风也叫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自2002~2003年以来,笔者运用针灸佐以正确、合理的功能锻炼,治疗护理缺血性中风偏瘫的痉挛状态29例取得较好效果,并与常规药物治疗做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育英;杨莉;刘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安络血(肾上腺色素宗)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临床上常将安络血进行口服,肌注及静脉注射,我院观察治疗1例病例,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出现血管性头痛,现报告如下:
作者:傅地;董超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胸腰椎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更易发生.笔者于2000年7月~2004年7月,以中医理论,予补肾壮骨汤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症,并以西药阿法D3作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窦学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手部慢性湿疹多发生于指背及指端掌面,亦可蔓延至手背和手腕部,境界不清或呈小斑片状,或发生于掌侧,其限局性.笔者自2000年8月开始采用口服抗组胺药物及外用中药汤剂祛湿汤熏洗治疗慢性手部湿疹患者5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心肌炎为小儿常见的心脏疾病.笔者自1998年~2003年对6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经中医辨证施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柳月霞;王亚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笔者自1989~2004年运用辨证内外合治的方法治疗颈椎病2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滕杨;陈海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慢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性疾病.吾师石志超教授乃辽宁省名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辽宁省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市中医内科学会会长,出身于五代中医世家,业医30余年,以擅治疑难大症而著称.尤其是对肾炎蛋白尿的治疗,能发前人所未发,屡多新解,值得深刻地领悟,今撷其精粹而论之.
作者:李享辉;张奎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笔者近3年来,采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的方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71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是指症状及体征不明显、病程绵长,有轻度的持续或间断性蛋白尿和或血尿的一类肾小球疾病.隐匿性肾小球疾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根据其病机可分两类:
作者:张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急性脑卒中超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我科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对急性脑卒中病例进行辨证施护,采取超早期康复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宗玉芹;高荣;赵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慢性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病之一,随着人类老龄化的到来,老年慢性腹泻的发病率已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其体外抑菌作用和抗疲劳试验探讨其抗腹泻作用机制,为久泻灵冲剂更广泛地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殷银霞;梁永林;吴玉泓;张延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DN5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晓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胡斌教授从医近40年,擅治内科疑难杂证.对内科疑难杂证的治疗是,在宏观辨证使用经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检测技术及中药药理微观辨病用药,疗效卓著.笔者有幸成为学术继承人,聆受教诲,现撷其临床验案三则:
作者:贾素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单纯胸腰段脊柱骨折无合并脊髓损伤的ⅠⅡ度稳定性骨折患者,由于骨折压缩较少,又无神经损伤,临床大多采用保守治疗,卧平板床制动,轴向翻身,口服活血化瘀中药、腰背肌功能练习等.大多数患者压缩性胸腰椎骨折发生后出现腹胀、腹痛、不排便、排气等症状,虽采用灌肠,外用开塞露等方法,症状不减,常需4~5日,甚至1周左右,方可消减.笔者运用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发腹胀46例,取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仲博;李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古今中医名家无不以诊治疑难病证称誉杏林,多少久病顽疾辗转求医,方药杂投,后取效总是被独具慧眼者命中要点;一举攻破.众所周知,中医临床的焦点在于辨证与用药,其中辨证结论又是立法遣药之本.所以,重视辨证施治的探索,对于提高临床水平无不俾益.
作者:安怀玉;杨存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 梅核气许某某,女,30岁.于1999年5月18日初诊.自述1个月前因工作不顺,心情欠佳而致喉中异物哽阻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伴有两胁胀闷,月经不调,口苦.舌质淡红,苔白略腻,脉沉弦.药用柴胡9g,陈皮10g,川芎15g,香附10g,枳壳10g,赤芍15g,甘草10g.药进12剂后诸症消失.
作者:吴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大黄(遮)虫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笔者在临证中改丸剂为汤剂,并灵活加减治疗闭经、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及一些内科杂病,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择其一二介绍如下:
作者:马忠正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