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文兵;王煜;雷霆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整合素αvβ3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7例正常脑组织和65例不同病理级别的人脑胶质瘤标本中整合素αvβ3与VEGF、PCNA表达水平,并分析整合素αvβ3与VEGF、PC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整合素αvβ3、VEGF、PCNA在正常脑组织的表达均为阴性,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均为阳性,且三者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级别密切相关;人脑胶质瘤中整合素αvβ3与VEGF、PCNA的表达水平明显正相关(r=0.817和r=0.835,P<0.05).结论 整合素αvβ3在人脑胶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中可能起重要的正性调节作用,可能成为人脑胶质瘤治疗的一个很有前途的靶点.
作者:艾文兵;王煜;雷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脑室镜辅助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0例中,应用脑室镜辅助手术治疗18例,常规开颅手术治疗22例.术后6个月以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疗效.结果 常规开颅组22例,其中ADL 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Ⅳ级3例,死亡10例(45.5%).脑室镜组18例,其中ADL Ⅰ级6例,Ⅱ级7例,Ⅲ级2例,Ⅳ级1例,死亡2例(11.1%).两组死亡率相差显著(P<0.05).结论 脑室镜辅助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均有一定的疗效.脑室镜辅助手术创伤小,提示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但对出血量较大者,仍以开颅清除血肿为宜.
作者:潘仁龙;张晓峰;郑春华;杜卫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区的内镜解剖研究,为临床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测量10例成人干颅骨标本的解剖数据;在10例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上模拟经鼻蝶手术入路,用内镜对斜坡区进行解剖观察.结果 前鼻棘至蝶窦口、鞍底、鞍结节中心、鞍背中心、颈动脉管、视神经管颅口和枕骨大孔前端的距离分别为(55.62±4.23)mm、(71.50±6.21)mm、(79.02±4.97)mm、(81.04±8.02)mm、(68.39±6.42)mm、(67.96±6.45)mm、(91.08±5.20)mm;以鼻腔底平面为基线,与上述结构之间矢状面夹角分别为(32.09±3.90)°、(31.34±6.02)°、(35.02±4.03)°、(34.65±3.23)°、(32.01±3.02)°、(36.55±5.20)°、(39.04±8.02)°;卵圆孔、破裂孔、颈内动脉管外口、舌下神经管外口内侧缘距正中线的距离分别为(23.30±1.97)mm、(10.56±2.39)mm、(25.07±2.77)mm、(16.98±1.99)mm.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区在内镜下硬膜外可显露从鞍底到斜坡、枕骨大孔的中线附近结构.在硬膜下可显露基底动脉分叉、动眼神经、脑于腹侧等结构.结论 内镜下行经蝶入路可良好显露鞍后-斜坡解剖结构,适用于鞍后-斜坡区病变的手术.
作者:秦军;雷霆;舒凯;李龄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是指侧脑室内的液体压力,即脑室内脑脊液的静水压.正常颅内压力是在人侧卧位、平静呼吸的情况下,从腰椎穿刺测得的压力(与脑室内的压力大体相当),为70~180 mm H2O,女性稍低,儿童为40~100 mm H2O.
作者:马廉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头痛、右侧偏瘫伴失语1 d入院.入院检查:昏迷、失语,GCS10分,双侧视乳头水肿,右侧肢体肌力0~1级,左侧正常,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既往有头痛史近3年.头颅CT示左顶叶脑出血,实验室检查:RBC 5.2×1012/L,WBC 13.8×109/L,Hgb 158 g/L,血小板418.00×109/L,纤维蛋白原4.48 g/L,雌二醇12.63 pg/L,睾丸酮33.26 ng/L.
作者:黄小平;陈建良;赵永阳;向进;张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按GOS标准,恢复良好19例,中残1例,重残1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早期诊断,及时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积极进行综合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国平;詹荣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1年至2005年间我们共收治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 injury,DAI)4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2例,男39例,女3例,年龄19~55岁,平均39岁.车祸34人,坠落摔伤3人,顶煤砸伤2人,不明原因3人.
作者:金虎祥;周留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提高颅底脑膜瘤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 本组61例颅底脑膜瘤,根据肿瘤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手术,手术入路包括双(单)侧额下入路,翼点或改良及扩大翼点入路,幕上枕下、幕下小脑上或幕上下联合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枕下入路,远外侧入路等.结果 肿瘤切除达到Simpson Ⅰ-Ⅱ级全切除54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早期发生颅神经麻痹1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通过合适的手术入路,依靠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和先进手术设备,积极而谨慎地切除颅底脑膜瘤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充分暴露,严密止血,正确处理肿瘤与重要组织的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孙荣君;王焕明;王少兵;张志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锁孔手术用于颅内深部肿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锁孔显微手术切除202例颅内深部肿瘤,包括脑桥小脑角、小脑肿瘤、岩斜区肿瘤、颅前窝脑膜瘤、鞍区肿瘤及镰旁和镰幕区脑膜瘤等.结果 202例中无1例死亡,肿瘤全切167例,次全切除22例,大部分切除13例.结论 锁孔手术是治疗颅内深部肿瘤的良好方法,具有损伤少、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薛洪利;于春泳;熊剑;宋守智;王丹玲;赵丽萍;曲虹;魏学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脑胶质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培养GL15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接种到裸鼠皮下形成脑胶质瘤模型,分别运用内皮抑素、环磷酰胺以及两者联合治疗,比较各组之间的肿瘤大小、β-catenin和cyclin D1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结果 内皮抑素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可以明显抑制皮下肿瘤的生长(P<0.01);内皮抑素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β-catenin和cyclin D1的光密度值均与对照组和单纯化疗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内皮抑素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之间的cvclin D1光密度值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内皮抑素可以有效抑制脑胶质瘤的生长,与环磷酰胺的联合运用可以增强其治疗效果.
作者:杨珉;牛洪泉;郭东升;席桂发;雷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闭孔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患者大腿内收肌群痉挛状态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采用选择性闭孔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的38例脑瘫性大腿内收肌群痉挛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人平均随访7个月.100%的病人术后立即感大腿内收肌群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100%,运动功能改善率为78.9%(30/38),生活质量提高率92.1%(35/38).术后无下肢感觉障碍发生;出现大腿内收肌无力49侧,随访期间均见好转.痉挛状态无复发.结论 选择性闭孔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是治疗脑瘫性大腿内收肌群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作者:于炎冰;张黎;徐晓利;刘江;许骏;李放;马延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4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例,死亡3例.结论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与血液流变学改变、血管内膜损伤及治疗措施不当等有关.根据病情合理治疗,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针对性的积极预防脑梗塞.早期诊断治疗,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作者:孙晓峰;王洪生;刘洪泉;赵佩林;孙印臣;王立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锥颅双孔置管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 2000年2月至2006年4月我科对52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采用经皮颅内血肿前上部和后下部锥颅置管、注入尿激酶液化血肿,辅以促进受压脑组织复位等措施,术后观察受压脑组织复位时间、引流时间、Barthel指数评分、CT复查结果.结果 本组52例术后血肿清除或基本清除.受压脑组织复位时间、引流时间、Barthel指数评分及CT复查结果显示,病人预后良好,无复发.结论 锥颅双孔置管尿激酶引流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方法简单,时间短,创伤小,不易感染,能较彻底地清除血肿,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作者:程谦;方好;易智峰;丁斌;刘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我院在2006年1月至5月收治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例中,3例开颅手术中出现脑膨出,术中判断对侧出现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继续行对侧血肿清除手术,判断准确,效果良好.
作者:刘华明;刘家东;李会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治疗新生儿脊膜膨出症的手术方法和结果.方法 对18例脊膜膨出的新生儿采用椎管扩大探查、脊髓栓系松解、脊膜修补治疗,其中腰骶部膨出13例,颈部4例,胸背部1例.单纯脊膜膨出12例,脊髓脊膜膨出6例.结果 18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0.5~9年,大小便失禁2例,下肢运动障碍并畸形1例,死亡1例,其余均正常,未见膨出复发.结论 早期行椎管扩大探查、脊髓栓系松解、脊膜修补术是治疗脊髓脊膜膨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虎威;王更新;蒲晓莉;刘哈平;高国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30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显微手术治疗234例,GOS评分5分204例,4分16例,3分10例,1分4例(均死亡).血管内栓塞治疗41例,GOS评分均为5分.30例确诊后转院或放弃治疗.130例随访3月~2年,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 对于颅内动脉瘤应根据动脉瘤的大小、部位和患者自身情况及手术者的经验,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和时机,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义松;罗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胶质瘤侵袭性生长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脑胶质瘤和5例正常脑组织中NF-κB和uPA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 NF-κB及uPA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未见表达;在52例脑胶质瘤中NF-κB有41例表达,其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uPA在52例胶质瘤中则全部表达,其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NF-κB和uPA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42,P<0.01).结论 在脑胶质瘤中,活化的NF-κB可促进uPA的表达,从而促进胶质瘤的侵袭性和恶性进展.
作者:陈伟;陈谦学;王军民;郭熙雄;吴立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手术治疗方法的改进.方法 经头颅CT确诊的112例CSDH患者,其中49例行传统钻孔引流术治疗,63例行BrandenTM导管连接三通装置引流治疗.结果 传统钻孔引流治愈42例,血肿复发再次手术3例,脑挫裂伤4例;BrandenTM导管连接三通装置引流治愈60例,血肿复发需再次手术3例,所有病例均无诸如张力性气颅、低颅内压、脑挫裂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采用BrandenTM导管连接三通装置引流CSDH,并发症少,且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广韬;周敬安;赵亚群;周青;吴玉鹏;杨亚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后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GCS 3~8分)患者和25例轻-中型颅脑损伤(GCS 9~15分)患者伤后12、24、48、72和96 h的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进行测定,伤后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分析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同时测定20例健康人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伤后12和24 h也明显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组(P<0.05).伤后12 h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60 μg/L的病人预后明显不良(P<0.05).结论 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在颅脑损伤后明显升高,而且与预后相关.
作者:王向东;张建生;丁永忠;袁治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 injury,DAI)属原发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其临床特点为病情危重,昏迷时间长,伤残死亡率高,其中重型DAI更显著.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重型DAI病人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栾国平;陶春潮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