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刘宝厚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验介绍

杨扬;甘培尚

关键词:刘宝厚, 中西医结合, 原发性肾病结合征, 治疗
摘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表现复杂,治疗棘手.刘宝厚教授是全国著名肾病专家<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编委,擅长治疗各种肾脏疾病.尤其在肾病综合征治疗方面有独到的经验.笔者跟师临床证期间,收集刘教授门诊病历,将2000~2003年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132例的疗效,报道如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刘宝厚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验介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表现复杂,治疗棘手.刘宝厚教授是全国著名肾病专家<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编委,擅长治疗各种肾脏疾病.尤其在肾病综合征治疗方面有独到的经验.笔者跟师临床证期间,收集刘教授门诊病历,将2000~2003年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132例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杨扬;甘培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雪里见胶囊治疗痹证60例分析

    雪里见胶囊是治疗风寒湿痹的科研新药.我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02年3月~2003年9月,对其治疗60例痹证(风湿性疾病)进行了临床验证,观察了该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表明,雪里见治疗该病证的显效率为80%,有效率为95%,临床观察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东初;蔡国伟;袁德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补气活血健脾软肝汤治疗肝硬化3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健脾软肝汤治疗肝硬化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以自拟补气活血健脾软肝汤治疗;对照组30例,以大唐肝泰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腹部B超复查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好转9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82.9%;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13例,未愈¨例,总有效率63.3%;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补气活血健脾软肝汤对肝硬化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疗效优于大唐肝泰.

    作者:黄洪沛;黄艺;陈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前庭神经炎26例

    前庭神经炎临床上相对少见,多因劳累、感冒或睡眠不足而诱发.起病形式不一,以眩晕、呕吐等症为主,不伴听觉障碍.目前西医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笔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理治疗此病2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秀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稳心颗粒心律平合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84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突然发作,突然终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不同性别与年龄均可发生.采用心律平(普罗帕酮)结合稳心颗粒(山东步长恩奇制药生产)长期治疗室上速,心律失常终止快,不易复发.

    作者:丁怀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刮痧疗法治疗失眠28例分析

    失眠指的是持续相当长时间对睡眠的数量(时间)或质量(深度)不满意状态或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以失眠为唯一的主诉,又不是由脑、躯体、精神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由于找不到原因故又称之为原发性失眠.常由心理的、生理的或环境的因素引起.临床表现难以入眠,睡而易醒,睡眠不稳,重者彻夜不眠,常伴有眩晕、心悸等.

    作者:杨现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穿琥宁雾化吸入并用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30例

    笔者于2003年3~12月,对3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采用穿琥宁静脉用药合雾化吸入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50例

    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机理主要是免疫复合物引起肾脏实质性损害.临床表现可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浮肿、高血压、贫血等.严重者可有发展为慢性功能衰竭.西医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近几年来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慢性肾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药小梅;郑殿君;于跃飞;牟晓红;荣文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4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名萎缩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未肯定、具有关节炎变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早期为游走性关节肿痛和运动障碍,晚期则关节肿硬畸型,并有骨骼肌萎缩.笔者以当归羌活汤加减,辨证分型治疗不同阶段的类风湿性关节炎74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罗映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加味麻仁润肠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40例

    目的:观察和评估中药加味麻仁润肠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组40例在内科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服中药加味麻仁润肠丸.对照组40例在内科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用西沙比利、二甲基硅油.结果:半年后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0%.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加味麻仁润肠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富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复方半边莲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98例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多以病毒感染为主,在治疗上目前大多基层单位还不能根据病原学检查,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治疗.我院儿科近2年来,采用复方半边莲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98例,现将临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建国;许志强;侯云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100例分析

    消化性溃疡是指消化道管腔内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相接触的部位所发生的边缘整齐的组织缺损,其发生部位包括食管下端、胃、十二指肠、胃和肠吻合术吻合口附近的小肠以及含有胃腺组织的Meckel室.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十二指肠球部和胃.

    作者:梁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阻肺述要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阻肺),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采用活血化瘀主治收效满意,现予报道如下:1应用活血化瘀的根据中医认为,肺主气而朝百脉,其功能主宣发、输布.肺又为娇脏,不论是外邪犯肺,还是内脏的病变影响到肺,均能使肺的功能失调,造成肺气不利,宣发、输布失职、致肺津失布、停而为痰,痰又作为病邪阻碍肺气,使肺气不通,久之必然导致肺络瘀滞.

    作者:黄文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伴面部痤疮36例

    用中药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伴面部痤疮36例,总有效率86.11%.面部痤疮与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中药以内养外调节内分泌并可达到祛除痤疮的效果.

    作者:孙维峰;刘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三七胃痛丸治疗慢性胃炎122例分析

    研究三七胃痛丸治疗慢性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5例均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根据来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中、西药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口服三七胃痛丸;中药对照组口服胃苏冲剂;西药对照组口服雷尼替丁片,疗程均为4周.观察4周后的临床疗效及1年后的复发率;并观察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及分类,测定用药后幽门螺杆菌(HP)的清除率,结果:三七胃痛丸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高于中药对照组(P<0.01)和西药对照组(P<0.05);止痛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与二个对照组比较,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性(P<0.01,P<0.05);治愈后的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二个对照组(P<0.01);治疗组胃粘膜的肠化检出率,特别是完全型小化生检出率治疗后较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治疗组的HP清除率明显高于中药对照组(P<0.05)和西药对照组(P<0.01).结论:三七胃痛丸对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高社干;王立东;冯笑山;马宝根;齐义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儒家思想在护理管理中的体现

    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儒家的传统思想仍对我国的现代文明和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着积极影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护理文化也无例外地受到儒家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本文试将儒家思想在护理管理中的体现做以浅显探讨.

    作者:何健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辨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00例

    自1987年以来,笔者采用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00例,其中,住院40例,门诊160例,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能缓解症状,使病情好转或治愈,现总结如下:

    作者:廖素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药制剂与临床药学研究述评

    临床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以病人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安全用药的学科,指导临床正确选择和合理应用药物疗法,并作出相应的临床评价,及时反馈到制药生产厂家,用以选择佳配方,工艺和剂型,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目前,我国的中药剂型与临床治疗要求有互相脱节现象,药厂与医院两者之间没有密切配合,造成治疗效果不显著,也使厂家无法选定佳工艺和剂型.

    作者:鲁桂芬;赵纯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呕吐32例

    笔者自1999年至今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呕吐3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皆为我院门诊病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大者62岁,小者17岁;病程长者7年,短者15天.其中,慢性胃炎10例,胃神经官能症15例,胆囊炎3例,其它4例(贲门、幽门痉挛).

    作者:宋建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下法在内科急症中的应用

    下法属八法之一,是以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或荡涤实热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笔者将下法辨证的应用于内科急症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兴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