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术前MRI判断

林富禄;岳志健;周晓平;王来兴

关键词:MRI, 垂体腺瘤, 海绵窦侵袭, 显微神经外科
摘要: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MRI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06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计算分析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结果本组206例垂体腺瘤中,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96例,肿瘤全切26例,部分切除70例;未侵袭海绵窦110例,肿瘤全切94例,部分切除16例.结论海绵窦未受侵袭的MRI标准:①垂体瘤与海绵窦间存在正常垂体(PPV,100%);②海绵窦内侧静脉丛完整(PPV,100%);③海绵窦内颈内动脉被肿瘤包绕低于25%(NPV,100%);④肿瘤未侵越颈内动脉的内侧壁(NPV,100%).海绵窦被侵袭的MRI标准:①颈内动脉被肿瘤包绕高于45%;②3个或3个以上海绵窦静脉丛消失;③海绵窦外侧静脉丛消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椎管内恶性脊膜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椎管内恶性脊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5例椎管内恶性脊膜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病因、术前诊断及外科治疗.结果3例肿瘤全切,2例次全切.随访3月~5年,2例复发再次手术.结论椎管内恶性脊膜瘤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其复发率、生存期与手术切除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封雨;封亚平;刘艳生;王典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无框架定向治疗透明隔囊肿

    目的探讨无框架定向手术治疗透明隔囊肿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术前常规行头颅CT冠状扫描,确定囊肿的中心位置与所定基线的关系,采用无框架定向穿刺透明隔囊肿后行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有症状的透明隔囊肿12例.结果12例病人的头痛、头晕症状均消失;3例有癫痫发作者术后未再复发;2例有意识障碍者术后清醒.全部术后复查CT和/或MRI显示囊肿均缩小,脑积水的病人脑室形态术后有不同程度回缩.术后3月头颅CT和/或MRI均示囊肿消失,脑室形态恢复正常.术后均好转或痊愈出院,无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应用无框架定向行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透明隔囊肿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好.

    作者:周辉;施辉;陈覃;江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科在2004年10月至2005年6月应用美国Stryker神经导航系统辅助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病变104例.结果在85例病灶切除术中,病灶全切除71例(83.53%),次全切除13例(15.29%),部分切除1例(1.18%);侧脑室-腹腔分流术16例,成功15例,1例改常规手术完成;3例脑脓肿穿刺成功率100%.本组术后死亡1例,其余术后恢复良好.104例平均注册误差(1.3±0.7)mm.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提供术中动态跟踪、实时导航,准确、直观,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青;杨卫忠;张国良;石松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脑脊液外引流术方法的改进

    目的探讨改进脑脊液外引流术式在延长引流时间及降低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方面的有效性.方法将脑室外引流管经皮下隧道至颈侧无发区引出,腰池外引流管经皮下隧道至T10平面左右引出,均接闭式引流袋,根据需要常规于无菌条件下进行冲洗、注药、取标本化验等.结果全组病例外引流时间9 d~3月,平均26 d,无引流所致感染、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改进术式能根据需要延长引流时间,有效降低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作者:唐文国;苟章洋;罗仁国;余定庸;漆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甲基强的松龙在神经外科应用进展

    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是一种人工合成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力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和抗过敏作用,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MP更有其独特的作用,本文就其在神经外科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胡学斌;赵洪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丹参注射液可防治甘露醇对肾功能的损害

    目的了解丹参注射对甘露醇所致肾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对于重度颅脑损伤及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组,应用甘露醇加丹参注射液2 ml,对照组同等条件下甘露醇中不加丹参注射液,观察两组病人血肌酣和尿素氮及尿常规、尿量变化,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未加丹参注射液者肾功能损害、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升高.结论甘露醇配丹参注射液可防治其肾功能损害.

    作者:马辉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神经导航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01例颅内肿瘤患者均采用神经导航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结果101例病变显微镜下全切89例(88.1%),次全切9例(8.9%),大部分切除3例(3.0%);注册误差1.2~3.2 mm,平均为(2.3±0.48)mm.术后症状改变或无变化92例(91.1%),9例(8.9%)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未出现术中及术后死亡.结论神经导航提供了实时、准确、可靠的定位,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神经功能损伤,缩短手术时间,使手术更微侵袭化.

    作者:肖顺武;黄光富;廖晓灵;王玉玉;刘同华;犹春跃;张学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经MRI证实的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分析不同的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按Tator的标准进行判定,本组优33例,良8例,差5例.有效率为89.1%.结论后颅窝减压,小脑扁桃体切除和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恢复枕大孔区CSF循环通畅是手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关键.

    作者:梁建峰;曾白云;岑宇翔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单纯钻单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方法3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行单纯引流钻孔术治疗.结果31例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随访6月~1年,仅3例遗留少量硬膜下积液,未行特殊治疗,1年后自愈.其余病人均无明显后遗症,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均恢复到发病前水平.结论这种手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朱明亮;朱云发;阳太利;曾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神经导航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4例病人术前行MRI或CT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学资料输入Brain LAB 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标记出肿瘤及重要结构后,设计佳手术入路,术中在导航的引导下定位蝶窦前壁、鞍底、海绵窦、颈内动脉和斜坡等结构,切除肿瘤.结果24例患者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入路顺利到达肿瘤部位;注册误差0.3~2.0 mm,平均(1.21±0.39)mm;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19例病人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5例无变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等优点,效果良好.

    作者:贾德泽;李刚;李新钢;徐淑军;王建刚;王云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T引导立体定向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局麻下安装ASA601S型立体定向仪,CT扫描选择血肿大层面为中心靶点测量坐标,设计手术切口和入路,全麻下环钻开颅,颅骨钻孔直径3 cm,导针穿刺放置导管引导,沿非功能区皮层径路到达血肿腔,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血肿,电凝出血点.结果按28例脑实质内出血血肿清除50%者3例,50%~70%者12例,70%~90%者13例;5例伴有出血破入脑室内者,清除均在90%以上;术后7 d死亡2例,未发现术后再出血.随访6月显著好转和好转20例,无变化4例,恶化2例.结论应用立体定向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是一种定位精确、微创、安全、血肿清除率较高和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查(韦华)光;付相平;李安民;刘爱军;赵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临床病理(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chordoid glioma of the third ventricle,CGTV)是新近报道的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本文报告1例,结合复习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作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则胜;熊国胜;黎辉;胡虹;尹小旺;陈谦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Dandy-Walker氏囊肿综合征3例报告

    1临床资料例1,男,11岁.因行走不稳,持物颤抖伴头痛、恶心、呕吐2月入院.CT检查示幕上脑室扩大,后颅窝巨大囊肿,与第四脑室相通,小脑扁桃体缺如.入院后行囊肿切除加后颅窝减压术,术中见第四脑室约1/2呈开放状态,未见后髓帆.

    作者:刘伟;贾丽燕;张贺;杨廷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儿童液状硬膜外血肿

    目的探讨儿童液状硬膜外血肿的发生原因和诊治特点.方法骨膜下抽吸2例,钻孔引流2例,锁孔开颅和钻孔后槽状延伸各1例,标准骨瓣开颅2例.结果治愈6例;轻残1例,有轻微感觉障碍;死亡1例,死因为脑疝晚期,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液状硬膜外血肿有其特殊的表现,其处理方法应有别于一般常见硬膜外血肿,方可获得良好预后.

    作者:石小峰;漆松涛;许益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右眼穿通伤致患侧颈内动脉损伤继发大面积脑梗塞1例报告

    1病例资料男性,49岁,2004年11月24日因骑摩托车与一汽车追尾,被汽车上一竹竿刺入右眼而入院,查体:Bp 135/70mmHg,意识清楚,右眼鼻侧可见一竹竿扎入眼眶内,右眼球破裂,左眼无异常.颈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双侧克尼格斯和巴宾斯基征均为阴性.

    作者:刘海滨;王吉锋;白永连;王立有;辛东;张德军;原劲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沙培林瘤腔内注射治疗脑胶质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沙培林瘤腔内注射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对36例脑胶质瘤病人于手术切除肿瘤后,放置Ommava囊,瘤腔内注射沙培林治疗.4次为一疗程,定期复查CT随诊,可重复治疗2~3疗程.结果病人反应轻微,耐受性好.CT复查见残余及复发的肿瘤液化、坏死.随访8月~4.5年,存活29例,术后3年以上者21例,2年以上者26例.结论该疗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应用于脑胶质瘤术后的病人,可延长其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赵长地;聂振明;段德义;程启龙;刘正清;阿不都热合曼;米吉提;阿不都艾尼;阿吉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

    目的探讨采用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对经神经导航及神经内镜辅助的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的3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镜下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6例,无死亡.术后有脑脊液鼻漏2例,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另1例经手术修补治愈.患者术后原有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且并发症少等优点.术中利用神经导航系统和神经内镜辅助手术避免重要结构损伤,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计颖;付先明;姜晓峰;牛朝诗;汪业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神经内镜辅助经翼点入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经翼点入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常规经翼点入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手术中,在显微镜下切除可见部分肿瘤后,应用神经内镜(0°,30°)探查肿瘤腔,在内镜下切除残余肿瘤,并注意保护垂体柄.结果内镜下肿瘤全切率为85.7%(18/21);术后15例病人视力好转,5例无变化,1例恶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内镜辅助经翼点入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可以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明显改善病人预后.

    作者:段波;秦军;李新建;张力;雷军荣;涂汉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特急性活动性硬脑膜外血肿致脑疝30例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对特急性活动性硬脑膜外血肿致脑疝患者的有效救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特急性活动性硬脑膜外大血肿致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其中恢复良好23例(76.7%),中残3例(10%),重残2例(6.67%);死于大面积脑梗塞合并脑干功能衰竭2例(6.67%).结论特急性活动性硬脑膜外大血肿致脑疝患者病情发展急骤,若及时诊断、争分夺秒手术抢救,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林鹏;曹作为;金虎;李钢;王小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诊断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8例脑膜瘤的影像学资料及病理学资料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脑膜瘤的瘤周水肿、肿瘤形态、瘤-脑组织界面、肿瘤钙化及瘤内坏死或出血等影像学特征与脑膜瘤的良恶性有密切关系,并且合体型与纤维型脑膜瘤瘤周水肿率差异具有显著性,合体型与纤维型脑膜瘤中分叶形脑膜瘤所占比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脑膜瘤的影像学与其病理诊断有密切关系,术前可根据肿瘤的影像学对其治疗和预后进行评估.

    作者:夏亮;郭国炳;楚胜华;袁先厚;李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