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应激损伤对大鼠海马GABRD基因表达的影响及逍遥散干预机制的研究

江东;孙琪;郭维;马榕;陈晓梅;马会明

关键词:逍遥散, 慢性应激, GABRD
摘要:目的:用逍遥散干预慢性应激损伤模型大鼠,观察其海马区GABRD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以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应激模型组、逍遥散治疗组3组,每组15只.造模方法采用Cart多相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并加以改进,逍遥散治疗组在造模同时给予逍遥散2 mL/只·d,连续造模21 d,于第22天处死大鼠并取材.运用Agilent表达谱芯片筛选各组差异基因,并选取GABRD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各组大鼠海马区域GABRD基因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加以验证.结果:Agilent表达谱芯片结果显示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海马GABRD下调,逍遥散干预后有上调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RT-PCR及免疫组化法验证结果显示: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海马GABRD mRNA及其相应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中药复方逍遥散可从蛋白水平纠正这种下调的表达变化.结论:γ-氨基丁酸A受体δ亚型表达变化参与了慢性应激损伤的过程,逍遥散可能通过调控这一基因的表达而发挥对慢性应激损伤所致一系列神经、精神紊乱症状的保护性调节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化瘀清热方及其拆方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损伤小鼠足细胞表达TRPC6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清热方及其拆方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PAN)损伤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表达TRPC6的影响,探讨不同类中药的作用强度.方法:应用PAN(50 μg/mL)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形成PAN足细胞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的足细胞随机分为益气组、化瘀组、清热组、复方组、对照组、模型组、空白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血清对小鼠足细胞表达TRPC6 mRNA及蛋白的影响.结果:①RT-PCR结果显示:空白组与PAN刺激24、48 h的模型组TRPC6mRNA表达差异显著(P<0.05).含药血清作用24h后,化瘀组、清热组、复方组表达TRPC6mRN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和益气组(P<0.05),而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益气组与对照组也无显著差异(P>0.05).含药血清作用48 h后,益气组、化瘀组、清热组及复方组表达TRPC6mRN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4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②Wersten印迹结果显示:空白组与PAN刺激24、48 h的模型组TRPC6蛋白表达差异显著(P<0.05).含药血清作用24h后,益气组、化瘀组TRPC6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清热组、复方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4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各含药血清作用48 h后,益气组、清热组、复方组TRPC6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化瘀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别(P>0.05);复方组、益气组、清热组3者在TRPC6蛋白表达上无差别(P>0.05);化瘀组TRPC6表达水平高于复方组(P =0.008 <0.01),而与益气组、清热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化瘀清热方及其拆方均能抑制造模足细胞TRPC6mRNA和蛋白的表达,但不同药物作用于造模足细胞的时间不同,抑制TRPC6表达的作用强度不同.

    作者:翟文生;杨濛;张建;张霞;张秋月;张茂华;郭庆寅;宋纯东;李广;黄岩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泻火解毒法对竹叶青蛇伤血管内皮细胞NF-k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泻火解毒法对竹叶青蛇伤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kB(NF-k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根据前期研究复制竹叶青蛇伤动物及细胞模型.均设置空白组(KB)、模型组(MX)和低、中、高剂量蛇伤胶囊药液组(DY、ZY、GY)5组,每组10样本.在动物实验中,KB经兔右后腿皮下注射0.75 mL/kg生理盐水,6h后灌胃10 mL/kg生理盐水.MX、DY、ZY和GY经兔右后腿皮下注射0.75 mL/kg竹叶青蛇毒液,6h后分别灌胃10 mL/kg生理盐水及低、中、高剂量药液.各组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1周后采血并分离出血清待测.细胞实验中,KB加入10%正常兔血清培养,MX在KB的基础上加入5μg/mL竹叶青蛇毒液培养,DY、ZY和GY在MX基础上培养6h后分别加入5%、10%和15%的含中药兔血清继续培养.各组培养72 h后,收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及培养液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兔血清中NF-kB、IkBs激酶(IKK)、NF-kB诱导激酶(NIK)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细胞IKK、NIK、NF-kB p65的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NF-kB p65在各组细胞的表达.结果:动物实验中,MX组IKK、NIK和NF-kB p65含量较KB组均出现了显著升高(P<0.01);ZY组和GY组的IKK、NIK和NF-kB p65含量较MX组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细胞实验中,MX组HUVEC中IKK、NIK和NF-kB 165的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DY组和ZY组HUVEC中IKK、NIK和NF-kB p65蛋白表达较MX组显著减少(P<0.05或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MX组HUVEC中NF-kB p65的表达显著高于KB组(P<0.01),而DY组和ZY组HUVEC中NF-kB p65的表达较MX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NF-kB信号通路是竹叶青蛇伤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关键,泻火解毒法可通过调控该信号通路来治疗竹叶青蛇伤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

    作者:何卫东;文丹;吴晖;邵丹;翁淑琴;高芳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pPKCγ和ERK1基因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研究

    目的:基于治疗前、后IBS大鼠pPKCγ和ERK1基因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探讨安肠汤治疗肝郁脾虚型IBS的机制.方法:40只清洁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0只/组,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采用番泻叶+束缚应激法造模.造模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安肠汤煎剂及得舒特片2周,用腹部回缩反射评估大鼠内脏敏感性,用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pPKCγ和ERK1基因与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背根神经节中的pPKCγ和ERK1基因表达与另外3组对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西药组及中药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西药组和中药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pPKCγ和ERK1的基因参与肝郁脾虚型IBS大鼠疼痛信号外周敏化机制;中药安肠汤可以有效调控pPKCγ和ERK1基因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从而达到缓解腹痛的临床效应机制.

    作者:黄适;刘鹏;林春李;林福旭;王松;雷力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金樱通淋汤对老年顽固性尿路感染致膀胱颈挛缩患者T淋巴细胞及尿流率影响

    目的:探讨金樱通淋汤对老年顽固性尿路感染致膀胱颈挛缩患者T淋巴细胞及尿流率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74例老年顽固性尿路感染所致膀胱颈挛缩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7例.均根据尿细菌培养以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对照组予坦索罗辛0.2 mg/次,日1次口服,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再予中药金樱通淋汤口服,均治疗15 d.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球蛋白水平,评估尿动力学变化,行中医主要症状评分,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外周血CD;、CD4以及CD;/CD8水平升高(P<0.05),CD;水平降低(P<0.05),血清IgG、IgM以及IgA水平升高(P<0.05),尿动力学Qm.和Qave升高(P<0.01),PVR降低(P<0.01),夜尿次数、排尿困难、腰膝酸软以及小腹胀满等中医主要症状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D3、CD4以及CD;/CD;水平较高(P<0.05),CD;水平较低(P<0.05),IgG、IgM以及IgA水平较高(P<0.05),尿动力学Qmax和Qave较高(P<0.01),PVR较低(P<0.01),夜尿次数、排尿困难、腰膝酸软以及小腹胀满等中医主要症状评分较低(P<0.01),临床疗效较高(P<0.05).结论:金樱通淋汤能提高顽固性尿路感染所致膀胱颈挛缩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尿液排出.

    作者:古军;胡鑫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针刺对失眠大鼠5-HT及其受体、HPA轴相关激素影响的研究进展

    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或维持发生障碍,如何认识和治疗失眠,改善睡眠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研究表明睡眠与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单胺类神经递质及激素相关.目前,失眠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类方面.针灸是治疗失眠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与药物治疗相比,具有无不良反应、无依赖性、无成瘾性等优点,且研究表明针刺疗法能够调整中枢神经递质,从而全面治疗失眠.近年来,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及HPA轴对睡眠的影响也备受研究学者关注.因此,对针刺治疗失眠大鼠对其5-HT及其受体、HPA轴相关激素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作者:吴雪芬;郑雪娜;郭鑫;谢志强;谢莉娜;岳增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肾主水司二便”探讨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肾脏以及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的影响,从现代医学肾脏调节水液代谢的角度探讨中医“肾主水司二便”的科学内涵,揭示硝菔通结方从肾论治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法分为空白组(8只)和造模组(40只),造模组灌胃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6周复制便秘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FC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苁蓉通便口服液组,简称口服液组).各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的硝菔通结方、阳性药物对照组给予苁蓉通便口服液(后简称口服液组)灌胃1个月.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精氨酸加压素(AVP)、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中AQP2以及AQP3的表达,结肠组织中AQP3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量少、质地干硬,血清中AVP、cAMP的含量升高(P<0.05),肾脏组织中AQP2以及AQP3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AQP3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硝菔通结方组以及口服液组大鼠粪便量增加且质地稀软,血清中AVP、cAMP的含量降低(P<0.05),肾脏组织中AQP2以及AQP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AQP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肾脏能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而影响肠道的水液代谢,这可能是中医“肾主水司二便”的科学内涵之一;硝菔通结方可通过影响肾脏组织的水通道蛋白而纠正肠道水液代谢紊乱,从而对功能性便秘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梁星琛;周永学;张小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半夏3种不同炮制品中β-谷甾醇含量的比较

    目的:建立半夏中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半夏3种不同炮制品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中β-谷甾醇的含量差异.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优选测定波长、显色试剂用量、显色时间及显色温度,建立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半夏3种不同炮制品中β-谷甾醇的含量.结果:确定了β-谷甾醇显色的条件为检测波长为420 nm,加浓H2 SO41.0 mL,并于50℃水浴显色4 min,建立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 =0.010 1x +0.026 1,R2=0.999 3,β-谷甾醇在10 ~ 70 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3种半夏炮制品中β-谷甾醇的含量分别为1.780、1.172、0.844 mg/g.结论:半夏3种炮制品中β-谷甾醇含量清半夏高,法半夏其次,姜半夏低.结果可为半夏炮制品的深入研究,尤其是临床上选用半夏组方提供了较好的实验参考依据.

    作者:张素清;李敏;虞立;范红晶;郑丽萍;张宇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西黄胶囊联合西医治疗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西黄胶囊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65例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化痰,营养支持,必要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西黄胶囊.7d以后评价疗效,并测定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值的变化,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的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1.8%)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部罗音和影像学检查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T,CRP测定值治疗后均有下降,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DP,D-D测定值治疗后均有下降,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黄胶囊联合西医治疗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安全有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马东阳;耿良;崔庆丽;郭选贤;胡彦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间断禁食对神经系统疾病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目的:为开展间断禁食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基础资料,同时为健康饮食方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综述间断禁食对神经系统疾病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间断禁食在某些常见神经损伤与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值得肯定的实验基础,其应用范围及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求证.

    作者:孙年怡;何宇;王文春;柏玲;张安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CXCL12及其受体与肿瘤生物学关系研究

    近年愈多研究表明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R7)在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X-CR4/CXCR7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信号转导通路与密切相关.就CXCL12及其特异性受体在不同恶性肿瘤中激活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生物学特性关系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俊萱;赵川;韦燕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温肾益气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温肾益气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PCNA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肾益气颗粒组、雾化组.以气道滴注LPS联合烟熏方法制备COPD大鼠模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气道PCNA表达,Western Blot观察肺组织中PCNA,p-AKT,T-AKT,p-mTOR,T-mTOR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COPD病理变化,肺组织PCNA表达增强,p-AKT及p-mTOR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温肾组及雾化组大鼠COPD病理变化改善,PC-NA表达降低,p-AKT及p-mTOR表达下降(P<0.05).结论:温肾益气颗粒降低COPD大鼠气道PCNA表达,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PBK/AKT/mTOR信号通路实现.

    作者:陈晔;蔡宛如;董雷;李敏静;何飞;洪辉华;周林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加味小柴胡汤人含药血清对HepG2.2.15细胞的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临床CHB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各30例,分别予加味小柴胡汤、恩替卡韦治疗7d后收集合药血清,另设健康组30例取血清,将上述人血清分别作用于HepG2.2.15细胞中药组(10%中药组、20%中药组)、西药组、对照组,在48、72、144h3个时间节点收集细胞与上清,用EUSA法检测细胞上清HBsA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上清HBV DNA含量及细胞JAK2、STAT3 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过干预,10%中药组、20%中药组HBsAg在干预48、96、144 h后明显下降(P<0.01).干预48 h、96 h后,20%中药组STAT3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西药组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汤可抑制细胞内HBV,上调STAB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CHB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少芳;王章林;万石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临界流体萃取补肾活血方产物GC/MS分析及诱导成骨细胞增殖研究

    目的:研究超临界流体萃取选择性萃取补肾活血方产物的化学组成及体外诱导成骨细胞增殖的活性.方法:采用多元超临界流体萃取补肾活血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表征各萃取产物的化学组成,并以体外培养原代大鼠颅成骨细胞为模型,研究各萃取产物含药血清诱导成骨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补肾活血方经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SFEI和SFEII两个产物,GC/MS分析显示两个萃取产物挥发性组分的化学组成极为相似,为倍半萜和醛类化合物,但组成比例不同;体外研究显示SFEI与SFEII高、中、低剂量组合药血清均可显著诱导成骨细胞增殖(P<0.05),且SFEI中剂量组、SFEII低剂量组促成骨细胞增殖作用显著强于醇-水提取物组和阳性对照药组(P<0.05).结论:超临界流体可萃取选择性萃取补肾活血方中的挥发性和脂溶性成分,且该萃取物具有体外诱导成骨细胞增殖的活性.

    作者:钱亚芳;金红婷;单乐天;谷满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HPLC测定脑得生固体分散体胶囊中山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脑得生固体分散体胶囊中山楂黄酮类成分(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金丝桃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Hyspersil ODS-2(5μm,250 mm×4.6 mm),柱温25℃,流动相乙腈-甲醇-四氢呋喃-0.04%磷酸水(1∶1∶19.4∶78.6),流速0.9 mL·min-1,检测波长370 nm.结果:牡荆素鼠李糖苷在0.167 2 ~1.003 2 iμg(r =0.999 9)范围,牡荆素在0.124 8~0.748 8 μg(r=0.999 9)范围,金丝桃苷在0.276 0 ~1.656 0 μg(r =0.999 9)范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27%,99.12%,99.09%;RSD分别为1.57%,2.15%,2.71%.结论:所建立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罗兰;李明丽;康家珍;王淑美;梁生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电针曲池、足三里对SHR“两峰”血压、血清褪黑素及5-羟色胺的影响

    目的:观察辰时电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两峰”血压和血清褪黑素、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时效规律.方法:24只11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WKY大鼠作为正常组.3组大鼠按时辰分为辰、酉两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针刺组于辰时给予电针干预,留针15 min;模型组与正常组在辰时接受捆绑刺激.干预4周后,按时辰分组测量血压,处死后采血.观察治疗后不同组别两个时辰收缩压、舒张压变化,以及褪黑素、5-羟色胺含量变化.结果:干预前模型组、针刺组大鼠尾动脉血压高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血压和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1)辰时:在血压方面,针刺组和模型组SBP、DBP均高于正常组同期(P<0.05),针刺组低于模型组(P<0.05);在MT含量方面,针刺组、正常组与模型组有差异(P<0.05),针刺组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在5-羟色胺含量方面,针刺组、模型组与正常组有差异(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有差异(P<0.05).(2)酉时:在血压方面,针刺组和模型组SBP均高于正常组同期(P<0.05),针刺组低于模型组(P<0.05);正常组的DBP低于针刺组和模型组同期(P<0.05),针刺组和模型组无差异(P>0.05);在MT含量方面,针刺组与正常组、模型组有差异(P<0.05),正常组和模型组无差异(P>0.05);在5-羟色胺含量方面,3组均无差异(P>0.05).结论:辰时针刺可以降低SHR“双峰”血压,但以辰时降压效果佳,其降压效应可能与调节血清MT、5-羟色胺水平有关.

    作者:王艳君;刘威萍;李红奇;韩一栩;李朋朋;王晔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成熟度预知子种子对人肝癌细胞恶性增殖的影响实验

    目的:观察不同成熟度预知子种子对肝癌SMMC7721细胞恶性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差异.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不同成熟度预知子种子药用成分,MTr检测其对SMMC7721肝癌细胞恶性增殖及观察形态学的影响.结果:不同成熟度预知子种子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恶性增殖均存在抑制作用且存在差异,成熟者强于未成熟者;且成熟者诱导细胞内空泡发生的作用强,提示其诱导内质网应激成分得到富集.结论:随着预知子成熟,其种子中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内质网应激的成分均得到富集,提示应收获成熟的预知子,提高其药用价值.

    作者:卢涛;许群瑶;郝尧;宋艳荣;任红艳;方肇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医精准医疗的智慧

    精准医疗作为一种个性化医疗于近年来受到极大关注.而中医药学凝聚了数千年的的哲学智慧和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它的诊疗全过程无不体现出精准医疗的智慧.从中医辨证、论治、组方、用药以及中药的随证加减、炮制品选用、剂量剂型、煎煮以及治未病等各个方面进行探讨,论述中医诊疗过程中的精准医疗智慧,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临床诊疗的精准性.

    作者:胡昌江;陈志敏;吴珊珊;胡麟;杨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益肾补脾方干预慢性肾脏病3期的疗效观察及对肾功能和TGF-β1指标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和分析益肾补脾方干预慢性肾脏病3期的疗效及对肾功能、TGF-31水平的影响,旨在提高疗效.方法:126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同样的健康宣教和基础治疗干预,观察组加用益肾补脾方.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肾功能和TGF-β1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综合疗效显效率42.86%、总有效率92.06%,高于对照组的15.87%、68.2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尿素氮、血肌酐、尿酸、24h尿蛋白和TGF-31水平低于对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和TGF-β1水平差值,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补脾方干预慢性肾脏病3期疗效确切,能显著保护肾功能、调节TGF-β1水平,具有标本兼治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刘书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HBV感染患者穴位贴敷肝脏门静脉血液动力学响应效应的研究

    目的:通过期门、肝俞、中都穴位贴敷对肝脏门静脉血液动力学参数影响效应的比较研究,探讨穴位贴敷的科学性.方法:以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就诊时间为标准分为穴位贴敷组和空白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进行抗病毒和其他药物治疗.以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受试者治疗前和治疗3周之后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和门静脉充血指数(CI)为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配对结果显示,治疗组VPV提升,P<0.05.结论:期门、肝俞、中都穴组实施中药贴敷,具有加快HBV感染患者门静脉血流速度的效应.对慢乙肝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作者:刘宏;谷忠悦;焦倩倩;刘金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乌头属六种有毒中药的本草考证

    目的:毛茛科乌头属AconitumL.植物药材川乌、草乌、附子、关白附、天雄和侧子在本草中记载混淆,市场流通混乱,通过对古代本草考证,探究古代本草中的乌头属六种有毒中药的基原、产地和质量,为研究应用提供指导.方法:查阅古代本草专著,考证乌头属六种有毒中药,进行比较,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进行深入探索.结果:川乌和草乌在古代本草中并称为乌头,附子、天雄和侧子沿用至今,天雄和侧子目前市场流通极少,一般做地方习用药;古代本草中的白附子部分为关白附,部分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故无法做判定,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论:通过对乌头属六种中药进行考证,认清用药历史,避免临床使用出现中毒情况,并且对规范市场流通和统一使用方法奠定基础.

    作者:石达理;许亮;谢明;康廷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