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邓铁涛教授健脑1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NMDAR-CaMKⅡ通路的影响

陈婷;梁红梅;吴伟;左强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健脑1方,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2B亚单位, 钙调蛋白激酶Ⅱ
摘要:目的:探讨邓铁涛教授健脑1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海马NMDAR-CaMKⅡ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建立VD动物模型,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给药30天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海马CAl区NR2B及CaMKⅡ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l区NR2B及CaMKⅡ的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高剂量组大鼠海马CAl区NR2B及CaMKⅡ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尼莫地平组大鼠海马CAl区CaMKⅡ表达水平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NMDAR-CaMKⅡ通路在VD的发生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健脑1方可能通过上调VD大鼠海马NR2B及CaMKⅡ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起到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补肾健脾通络汤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疼痛及中医证候改善分析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通络汤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疼痛及中医证候的改善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6年6月接诊的130例骨质疏松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益肾健骨片+钙尔奇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补肾健脾通络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0.78±0.22)g/cm2vs (0.69±0.17)g/cm2](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23±0.20)分vs(3.21±0.28)分](P<0.05);观察组腰酸背痛、腰膝酸软、乏力、下肢痿软、肌肉抽搐、目眩、脊柱压痛、证候总积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38% (62/65) vs81.54% (53/65)](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给予补肾健脾通络汤可提高患者骨密度,缓解疼痛感,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潘永苗;袁临益;卢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文献,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进行数据处理,对筛选出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92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处方,得到了方剂中药物的应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8个,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6个,新处方3个.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并阐明了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组方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劳慧敏;张葆青;李燕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检索式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关于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依据Cochrane协作网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数据提取,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9项RCT,1319例患者.大部分纳入文献研究方法学质量较差,且存在较大的偏倚风险.结论: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比单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优势.联合用药能够降低血清肝纤维化四项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Ⅳ-c),Ⅲ型前胶原蛋白(procollagen type Ⅲ,PCⅢ)水平;在改善肝功能方面,联合用药能够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r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在降低门脉高压方面,联合用药能够降低门静脉内径;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联合用药的有效率大于单独用药组.但在降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球蛋白(serum globulin,GLB),乙型肝炎DNA病毒载量(HBV DNA)含量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由于纳入的试验部分质量较低,故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支持,以期做出更为严谨的系统评价.

    作者:张扬武;罗伟生;黄瑞;谭全肖;段雪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自然衰老法与卵巢去势法建立围绝经期小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自然衰老法与卵巢去势法建立的ICR小鼠围绝经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通过观察阴道脱落细胞,比较自然衰老组及卵巢去势组小鼠的动情周期情况;观察小鼠悬尾活动,比较自然衰老组及卵巢去势组小鼠的情绪状态;测定血清性激素,比较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雌二醇(E2)的含量;测定小鼠下丘脑神经肽,比较下丘脑Kiss-1及其受体GPR54 mRNA的表达.结果:自然衰老组及卵巢去势组小鼠动情周期均紊乱,动情频率均减少;两组小鼠悬尾活动比均显著提高;两组小鼠血清的FSH、LH水平显著上升,E2水平明显降低;两组小鼠的下丘脑Kiss-1及受体GPR54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相比卵巢去势小鼠,自然衰老小鼠动情周期相对延长,动情频率明显减少,血清的FSH、LH水平上升更显著,E2水平降低更显著,KiSS-1/GPR54 mRNA的表达升高更明显.结论:自然衰老法与卵巢去势法均能建立小鼠围绝经期模型,而自然衰老法优于卵巢去势法.

    作者:马娴;傅萍;凌博越;张国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上海市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IL-10启动子rs180087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上海市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炎症因子IL-10启动子区rs 180087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探索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发病的基因遗传变异.方法:收取900例体检老年高血压患者,利用NanoDrop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分析高血压中医证型与IL-10 rs180087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IL-10 rs1800871基因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法则.高血压各中医证型TT、TC、CC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性别分层后,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对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虚实证型变化具有显著影响.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不具有显著差异,虚实证型变化没有显著影响.结论:rs 180087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男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相关,与老年男性高血压虚实辨证相关.

    作者:张少言;林赟霄;赵外荣;刘春燕;袁文涛;陈浩;沈琳;陈昕琳;唐靖一;周端;施锦绣;王佑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邓铁涛教授健脑1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NMDAR-CaMKⅡ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邓铁涛教授健脑1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海马NMDAR-CaMKⅡ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建立VD动物模型,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给药30天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海马CAl区NR2B及CaMKⅡ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l区NR2B及CaMKⅡ的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高剂量组大鼠海马CAl区NR2B及CaMKⅡ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尼莫地平组大鼠海马CAl区CaMKⅡ表达水平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NMDAR-CaMKⅡ通路在VD的发生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健脑1方可能通过上调VD大鼠海马NR2B及CaMKⅡ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起到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作者:陈婷;梁红梅;吴伟;左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补肾中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点为病灶的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目前,临床上对MS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西医主要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中医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加以治疗.根据MS不同的临床表现,中医将MS归属为“痿证”、“痹证”范畴,认为该病病位在“脑与髓”.中医理论认为“肾虚”为本病的根本病因,由于肾主骨生髓,髓汇于脊柱为脊髓、汇于脑为脑髓,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肾虚为本的角度探讨补肾药物对多发性硬化的治疗作用.

    作者:郑娜;王奇;尹琳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消渴平合剂对STZ诱导的DN大鼠血脂及ETS-1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消渴平合剂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血脂及ETS-1的影响,探讨其对DN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构建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和消渴平合剂组各12只.16周时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ETS-1蛋白,荧光定量PCR检测ETS-1 mRNA.结果:消渴平合剂可以改善DN大鼠的一般状况,与模型组比较,消渴平合剂组TC、TG、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显示消渴平合剂可以抑制DN大鼠肾组织ETS-1蛋白表达(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消渴平合剂可以抑制DN大鼠肾组织ETS-1mRNA表达(P<0.05).结论:消渴平合剂可调节糖尿病肾病血脂代谢紊乱,其防治DN机制可能与抑制肾脏ETS-1的表达有关.

    作者:蒋伟萍;辛传伟;杨明华;杨秀丽;李功华;夏仲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Fas与FasL在芪白平肺胶囊含药血清诱导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Fas与FasL在芪白平肺胶囊含药血清诱导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芪白平肺胶囊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的制备.大鼠PASMCs 的培养及a-SMA细胞免疫荧光鉴定.MTT法筛选佳含药血清及佳低氧时间.正式实验根据MTT结果分为常氧对照组,低氧模型组,佳含药血清组,含药血清作用佳低氧时间后,TUNEL-FITC/DAPI法检测各组PASMCs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PASMCs的Fas与FasL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低氧模型组比较,芪白平肺胶囊含药血清可明显促进低氧大鼠PASMCs的凋亡,但细胞内Fas与FasL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芪白平肺胶囊含药血清能有效抑制低氧大鼠PASMCs增殖作用,促进其凋亡,但Fas/FasL死亡受体通路可能不参与芪白平肺胶囊含药血清诱导低氧大鼠PASMCs凋亡的调控.

    作者:童祥丽;朱洁;王浩;陆梅;丁伟伟;李泽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阴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造模思路评析

    阴虚证是许多临床慢性病高发的中医证型,故建立模拟中医阴虚证相关证候的动物模型,对于探讨阴虚证的病理机制及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均有重要意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根据中医阴虚证模型建立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将阴虚证的造模思路分为模拟阴虚证证候特点,模拟阴虚病因病机和模拟临床阴虚证高发病造模.对其造模思路和具体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为建立更加科学、更加符合中医阴虚证特点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作者:史莹;过建春;荀运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四逆散加减对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TGF-β、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四逆散加减对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TGF-β、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在2010年6月-2015年7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口服水飞蓟素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四逆散加减汤剂,水煎煮至200 mL,日1剂,温服.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水平;治疗前后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的变化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5.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BIL、ALT、AST、GGT、AL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均显著改善,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A、PCⅢ、Ⅳ-C、L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均显著改善,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IMP-1、TGF-β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且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加减汤剂在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TGF-β1、TIMPs的表达来发挥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谢激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艾灸对TNBS诱导大鼠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p75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疗法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大鼠结肠组织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p75表达的影v向,探讨艾灸对克罗恩病大鼠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机理.方法:采用Moms的造模方法,将5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和灸组、隔药灸组,每组12只,除了正常组大鼠外,其他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进行灌肠造模.选取双侧天枢穴进行温和灸和隔药灸治疗.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NGF及其受体p75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TNBS诱导大鼠结肠组织存在充血水肿、溃疡形成等组织病理学损伤,肠神经因子GDNF、NGF及其受体p75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温和灸和隔药灸治疗后大鼠结肠病理学损伤得到改善,肠神经因子GDNF、NGF及其受体p75的表达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艾灸能下调CD大鼠肠神经因子GDNF和NGF及其受体p75的表达,提示对肠神经系统的调节可能是艾灸治疗克罗恩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圆圆;刘雅楠;祁琴;金兑垠;吴焕淦;黄儒德;王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VAS和JOA分值改变.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共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7d为1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VAS、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8%,经x2检验,x2=8.05,P=0.018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JOA分数均明显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缓解病情,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作者:谢斌;李慧;傅金汉;胡天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金钗石斛多糖对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金钗石斛多糖对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3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的影响.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扶正化瘀组,石斛多糖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乙醇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8周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药物,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4周.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肝脏TGFβ1、TIMP-1、MMP13 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肝组织内纤维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GFβ1、TIMP-1 mRNA的表达上调(P<0.05),MMP13 mRNA的表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均能降低大鼠肝组织TGFβ1、TIMP-1 mRNA的表达,其中扶正化瘀组、石斛多糖中、大剂量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提高MMP13 mRNA的表达,其中以扶正化瘀组、石斛多糖大剂量为甚(P<0.05).结论:石斛多糖具有下调TGFβ1、TIMP-1 mRNA表达,上调MMP13 mRNA表达,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安祯祥;何远利;王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耳鼻咽喉科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当今主要治疗模式,耳鼻咽喉科学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目标是提高临床疗效,解决单纯用中医或西医不能解决的问题.中西医在耳鼻咽喉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上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临床互补性很强,只有各取所长,融会贯通,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冯文大;蔡文伟;何伟平;阮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葫芦茶苷对肝损伤大鼠肝组织Caspase-3与Caspase-8活性的影响及保肝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葫芦茶苷对四氯化碳(GCl4)诱导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肝组织Caspase-3与Caspase-8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损伤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水飞蓟宾胶囊),葫芦茶苷低中高剂量组(3、6、12 mg·kg-1),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14d,正常组与模型组每天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灌胃给药1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皮下注射CC14原液建立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γ-氨基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检测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肝微粒体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检测肝组织Caspase-3,Caspase-8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葫芦荼苷能降低血清ALT,AST,LDH,y-GT活性及TBA和TBIL含量(P<0.05或P<0.01),升高血清CHE含量;降低肝微粒体NO含量和MDA含量,增加肝组织SOD,GSH-PX活性和GSH含量,并降低肝组织Caspase-3,Caspase-8的活性(P<0.05或P<0.01).结论:葫芦荼苷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以及下调Caspase-3和Caspase-8的活性有关.

    作者:唐爱存;陈兆霓;卢秋玉;梁霜;王明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热毒宁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多重耐药菌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热毒宁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多重耐药菌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5例多重耐药菌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对照组32例患儿子头孢哌酮舒巴坦静点治疗,治疗组33例患儿在此基础上予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3d为1个疗程,两组患儿均治疗1个疗程.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变化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TESS评分来探究热毒宁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多重耐药菌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发热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发热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流涕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流涕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咳嗽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咳嗽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3d后,对照组治愈11例(34.38%),好转13例(40.63%),无效8例(25.00%),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治愈18(56.25%)例好转14 (42.42%)无效1(3.03%),总有效率为90.91%.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较高(P<0.05).在治疗1d时,对照组TESS评分为1.23±0.17,治疗组TESS评分为1.25±0.15,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d时对照组TESS评分为1.32±0.18,治疗组TESS评分为1.34±0.19,两组TE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热毒宁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多重耐药菌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及安全性较好.

    作者:王志刚;朱阿瑾;方霞;张金玉;黄玉焕;徐全晓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血浆中TNF-α、IL-1β及IL-1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中TNF-α、IL-1β及IL-10的表达情况,探讨TNF-α、IL-1β、IL-10与RA疾病活动度指标血浆ESR、CRP水平及DAS28评分的相关关系.方法:30例RA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采集相关临床资料,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等,并进行DAS28评分.ELISA检测血浆中TNF-α、IL-1β及IL-10的表达,分析炎性细胞因子与疾病活动度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RA活动组患者血浆TNF-α、IL-1β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L-10水平有显著下降(P<0.05).RA缓解组TNF-α、IL-10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IL-1β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F-α、IL-1β与ESR、CRP水平及DAS28评分呈正相关(P<0.05),IL-10与ESR、CRP水平及DAS28评分无明显相关.结论:RA患者血浆中TNF-α、IL-1β及IL-10可作为疾病活动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蔡辉;张群燕;郭郡浩;姚茹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电针督脉经穴对大脑中动脉梗阻脑缺血模型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索电针督脉经穴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每组10只.用永久性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脑缺血模型(MCAO).依照实验方案对实验大鼠进行处理后,采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NGF在脑组织内的表达水平.结果:①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的脑梗死体积、梗死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②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能促进大鼠脑组织中NGF的表达(P<0.01);且后两经穴组高于模型组(P<0.01);而督脉经穴组亦明显高于大肠经穴组(P<0.01).结论:电针能减小脑梗死体积和脑梗死率,具有抗神经损伤及神经修复的作用;而电针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NGF的内源性调控机制,促进NGF在脑梗死区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潘江;陈武善;陈成;章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酵母多糖对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酵母多糖对胰岛素抵抗(IR)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根据体质量及基础血液生化指标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给予标准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纯化饲料喂养;阳性药小檗碱组及酵母多糖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同时预防性给药,连续16周.检测血浆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ELISA法测血浆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解剖分离小鼠的肝脏和肌肉,测定组织中脂质含量,分离部分肝脏及附睾周围脂肪组织做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组和酵母多糖组的GLU、TC、TG、LDL-C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P<0.05),血浆胰岛素水平极显著下降;酵母多糖组肝脏、肌肉中的TC、TG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酵母多糖具有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是用于防治糖、脂代谢紊乱的有效物质,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余雪;叶碧娴;荣向路;郭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