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崔晓;张露芬;齐丹丹;张梅;郭孟玮;任晓暄;李晓泓
近年来,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中医药作为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从中医药学术理论与治疗特色、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复方基础研究、中医药临床研究等方面,系统总结了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马超;许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产后妇康方辨证加减联合延长放置宫颈扩张球囊对阴道分娩引产指征孕妇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医院阴道分娩指征的产妇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延长COOK宫颈扩张球囊达16 h左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产后服用红糖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妇康方辨证加减,两组均连续服用7d.记录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7d泌乳、产后7d母乳喂养率及子宫复旧情况,测定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24 h泌乳率为58.10%高于对照组的26.67%,>48 h泌乳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4.76% (P <0.05);观察组产后泌乳充足率和产后7d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6.19%、84.76%高于对照组的58.10%、72.38%(P<0.05);观察组产后7d子宫底高度高于对照组,阴道恶露量少于对照组,恶露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7d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道分娩引产指征孕妇予以延长放置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后,给予妇康方辨证加减治疗,可降低D-D水平,缩短产后泌乳时间,促使子宫复旧.
作者:陈亚宁;陈云燕;陈光盛;李琼删;张检生;王凌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与自噬对于脂质代谢内稳态的调节分属两个理论体系.脂质合成与脂质分解作为脂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及相互转化的关系,与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相一致.脂质合成与脂质分解之间的相互平衡共同调节着机体脂质稳态.在自噬与脂质代谢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已经有研究证实自噬以“噬脂”促进脂质的分解,又通过某种途径参与脂质合成.同时,脂质沉积抑制自噬水平的高低.其三者之间的关系用五行学说解释为:自噬”生“脂质合成”、“自噬”生“脂质分解”、“脂质合成”侮“自噬”.运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探讨脂质代谢及自噬对于脂质代谢的调节关系具有颇为特殊的意义,将为进一步探究其科学内涵提供启示.
作者:王志丹;贾连群;杨关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进行预处理后,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法(ALP)测定细胞分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分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成骨细胞信号转导蛋白Smad2/3表达水平;应用小干扰RNA (siRNA)转染法观察TGF-β1 siRNA对MC3T3-E1细胞增殖及活性的影响,加入抗Smad2/3抗体,探讨Smad2/3在黄芪甲苷介导的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结果:黄芪甲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剂量依赖性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黄芪甲苷处理可诱导TGF-β1蛋白表达,TGF-β1siRNA处理后,黄芪甲苷诱导的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明显下降;此外,黄芪甲苷可显著性诱导Smad2/3表达,经TGF-β1 siRNA处理后,黄芪甲苷诱导的Smad2/3表达显著下降;加入Smad2/3抗体后,黄芪甲苷诱导的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明显下降.结论:黄芪甲苷可通过刺激TGF-β1-Smad2/3通路的活化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有利于骨形成.因此,本研究将为骨折愈合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曹玉净;吕秋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1)通过比较对道地产区和庆元产区浙贝母饮片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差异,揭示不同产地对浙贝母有效成分的影响.(2)通过构建庆元浙贝母总生物碱的化学指纹图谱,确定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为庆元地区浙贝母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1)道地药材浙贝母迁移至庆元产地后对其品质的影响.①采用HPLC-ELSD法,以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作为对照品,研究迁移至庆元产地后对浙贝母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②采用HPLC-ELSD法测定庆元和宁波等地浙贝母饮片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和贝母辛的含量.(2)道地产区和迁移地庆元的浙贝母总生物碱指纹图谱的研究.以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贝母辛为参照物,采用HPLC-ELSD方法建立并研究庆元产区浙贝母饮片总生物碱的指纹图谱,对20批次样品的色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1)通过对道地产区和迁移产区浙贝母饮片的HPLC-ELSD指纹图谱,有效成分含量,浸出物含量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两个产地的浙贝母饮片质量的差异很大,浙贝母迁至庆元,不仅对浙贝母主要有效成分组成产生影响,而且对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贝母辛的含量也产生了巨大影响.(2)建立了18批庆元浙贝母饮片总生物碱的化学指纹图谱,确定了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方法稳定可靠,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结论:(1)浙贝迁至母庆元对浙贝母有效成分的组分及含量产生了影响.(2)本实验构建18批庆元地区浙贝母总生物碱的化学指纹图谱,确定了指纹图谱共有模式.
作者:单云岗;俞忠明;傅跃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膀胱出口梗阻(partial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PBOO)大鼠膀胱功能及逼尿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以及补肾活血方对这些变化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68只,随机选出12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剩余大鼠按后述手术方法复制膀胱出口梗阻(BOO)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只,分别为模型组、补肾活血组、氯化铯组、补肾活血加氯化铯组.于造模成功并分组后第1天起,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生理盐水灌胃、补肾活血方灌胃、生理盐水灌胃+皮下注射氯化铯、补肾活血方灌胃+皮下注射氯化铯,正常组同期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30 d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膀胱测压;然后处死各组大鼠,快速取出膀胱并称取湿重;取逼尿肌组织用于检测MDA、SOD、T-AOC等氧化应激各项指标.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0.01)、氯化铯组(P<0.01)膀胱壁组织中MAD水平明显升高,中药组(P<0.01)及中药加氯化铯组(P<0.01)膀胱壁组织中MAD水平则明显低于模型组.②模型组(P<0.01)、氯化铯组(P<0.05)及中药加氯化铯组(P<0.01)膀胱壁组织中SOD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组.中药组(P<0.01)膀胱壁组织中SOD水平则明显低于模型组.③模型组T-AO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其它各组与正常组相比,其膀胱壁组织T-AOC水平虽然均有所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BOO可以引起膀胱组织总抗氧化能力下降,并终导致氧化应激水平上升.补肾活血方可以明显降低大鼠膀胱组织MAD水平,而其对T-AOC的影响似乎并不显著.氯化铯可以部分阻断补肾活血方降低膀胱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作用.
作者:安文进;孙洁;江少波;裘顺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ERK1/ET1在慢性心肌炎病毒持续感染与纤维化表达及清心Ⅱ号干预作用.方法:150只清洁级体重14 ~ 16 g健康雄性Balb/e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出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140只采用腹腔注射含不同浓度柯莎奇病毒B3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10-5(coxsackie virus B3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50=10-5,CVB3 TCID50=10-5)的病毒液3次,每次每只2 mL,首次1∶2000浓度CVB3病毒液,2周后腹腔接种1∶1600浓度CVB3病毒液,4周后腹腔注射1∶800浓度CVB3病毒液,60天后模型构建成功,存活小鼠94只.随机选取90只,分为清心Ⅱ号高、中、低剂量组各20只,卡托普利组20只,模型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分别给予卡托普利和清心Ⅱ号高中低剂量灌胃.实验结束,摘眼球取血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动物,采集心脏组织液氮速冻.用放射免疫法测各组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um 1,ET1)含量;RT-PCR病毒、P-ERK1基因检测;MASSON染色观察各组纤维化形成情况,并检测胶原阳性面积占测量的面积的百分比的即容积分数.结果:造模后ET1、ERK1、CVB3RNA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MASSON染色后正常组含少量胶原纤维,分布于血管周围;模型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与正常组比较增生明显(P<0.05);治疗后各治疗组ERK1、ET1、CVB3RNA与模型组比较相应均减低(P<0.05),P-ERK1各治疗组均接近正常组(P>0.05),各治疗组胶原纤维较模型组减少(P<0.05),清心Ⅱ号各治疗组随清心Ⅱ号剂量增加ERK1、ET1、CVB3RNA逐渐减少,高剂量组胶原含量接近于正常组(P>0.05),清心Ⅱ号高中低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在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中CVB3RNA持续存在,ET1与ERK1在心肌病毒持续感染及心肌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清心Ⅱ号可显著减少ET1、ERK1在心肌的表达,且具有清除柯莎奇病毒及显著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作者:刘旺;王娟;徐百鸿;程志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系统评价单用蜂针或蜂针联合其他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Data)、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截至2016年3月29日的文献,用Cohrane协作网系统综述手册5.0标准评价文献质量,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篇,共738例;单用蜂针的总有效率高于布洛芬+中药制剂(P<0.05);单用蜂针与甲氨蝶呤、单用蜂针与甲氨蝶呤+塞来昔布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蜂针+甲氨蝶呤与甲氨蝶呤、蜂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美洛昔康与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美洛昔康、蜂针+中药熏洗+芬必得+来氟米特+甲氨蝶呤与芬必得+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蜂针+中药外敷+青霉素+双氯芬酸钠与青霉素+双氯芬酸钠的总有效率均是前者高于后者(P<0.05或P<0.01);蜂针+养血通痹汤与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激素、蜂针+雷公藤与雷公藤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用蜂针或联合蜂针能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但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作者:黄丽军;刘步平;胡秋兰;王丽伟;钱丽欢;李静;李深情;周颖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松萝的急性毒性,为进一步毒理研究及临床安全使用该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给药量法给小鼠灌胃松萝水煎液,于给药前,实验第7、14天分别称量小鼠体质量,并连续14 d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和死亡情况.实验结束后,小鼠眼球取血,离心,取血清,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E)含量;解剖小鼠,对心、肝、脾、肺、肾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并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各脏器病理损伤情况.结果:松萝对小鼠的大给药量为10.4 g/(kg·d),实验期间松萝给药组小鼠一般状况未见异常;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松萝给药组雄性小鼠第14天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其余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松萝给药组(雄性、雌性)肝脏指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他各脏器指数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松萝给药组AST、ALT、BUN、CRE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病理观察发现松萝给药组雌性小鼠肝脏和肾脏有轻微的病理损伤情况.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松萝对小鼠有一定的急性毒性损伤.
作者:朱家丽;贾占荣;曹佳红;涂跃;张雪梅;闫智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利用多种同位素试剂标记蛋白多肽N末端或赖氨酸侧链基团,经高精度质谱仪串联分析,可同时比较多达8种样品之间的蛋白表达量,是近年来定量蛋白质组学常用的高通量筛选技术,正迅速被广大学者所接受.主要从iTRAQ实验技术概要、iTRAQ多重化学标记串联质谱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问题与展望等三个方面进行简要总结.
作者:白龙;乌日罕;孟永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牛蒡子水提取物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对大鼠体内和体外孤立脏器的选择差异.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时间点大鼠灌胃给药后和体外吸收各组织中牛蒡苷、牛蒡苷元的含量,并进行相应处理,比较两者区别.结果: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在大鼠各组织中分布广泛,体内与体外均在肺部分布趋势均较大,其他脏器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结论: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体内与体外分布结果与牛蒡子归肺经相一致,其他脏腑中的分布差异可能与脏腑相互作用有关.
作者:孙艳涛;王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炮制前后白术醇提取物对豚鼠离体肠肌的作用,评价麸炒炮制工艺对白术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离体肠肌实验,经张力换能器和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用炮制前后的白术醇提取物,分别刺激离体肠肌和经1.0 μg/mL乙酰胆碱预处理的离体肠肌,测量肠肌肌张力变化,观察炮制前后白术对离体肠肌张力及幅度的变化,并与阿托品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生白术醇提物及麸炒白术醇提物在0.2 ~ 4.0 mg/mL浓度范围内对离体肠肌具有抑制作用,4.0 mg/mL时抑制作用大,其抑制作用与4.0μg/mL的阿托品相当,且麸炒后抑制作用增强,抑制率为76.5%:生白术醇提物及麸炒白术醇提物对乙酰胆碱所致的肠肌兴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给药浓度为2.0 mg/mL时作用强,麸炒后作用增强,抑制率为49.3%.结论:白术醇提物对肠肌具有抑制作用,麸炒炮制后抑制作用增强.
作者:余平;费莹;李洪玉;王娜妮;寿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从危险因素、病势预测、疗效评价、证型特异性等方面对近十年的同型半胱氨酸与中风相关性研究进行评述,总结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中风发病后的各证型中均显著增高,并与中风病情危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并指出了无法确定与同型半胱氨酸具有特异性的中风证型是现有研究的主要瓶颈.通过分析各证型的发生与加重都存在着邪气亢盛而败坏形体的化毒过程,阐述了同型半胱氨酸与中风证素“毒”的相关性,提出了毒邪炽盛的重症中风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切入点,为指导同型半胱氨酸应用于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付英德;汪振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欢乐宁方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小鼠下丘脑KNDy编码基因及其相关受体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11月龄ICR小鼠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欢乐宁方低、中、高剂量组、补佳乐组,另取2月龄小鼠作为正常组,每组各10只;测定各组小鼠血清E2、LH、FSH水平,检测下丘脑组织KiSS-1、NKB、DYN及相关受体GPR54、NK3和KOR mRNA的表达.结果:围绝经期小鼠血清E2明显降低,血清FSH、LH明显升高;Kiss-1、GPR54、NKB、NK3、DYN、KOR mRNA表达量明显上升.欢乐宁方能明显升高围绝经期小鼠血清E2水平,降低血清FSH、LH水平,能下降下丘脑Kiss-1、GPR54、NKB、NK3、DYN、KOR mRNA的表达,以中高剂量为佳.结论:欢乐宁方能有效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小鼠的性激素水平;欢乐宁方可能通过作用于KNDy神经元,从而影响GnRH的分泌来调节H-P-O轴,这可能是欢乐宁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马娴;傅萍;张国丽;凌博越;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冠心病与抑郁共病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诸多造影正常却反复胸痛患者与心脏X综合征、冠脉慢血流现象、冠脉痉挛的密切关联,证实精神心理因素在冠心痛心绞痛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患者对抑郁状态的主观不认同及药物本身的一些不良反应,抗抑郁药临床处方率低.从中医疏肝解郁角度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的情志障碍,达到调“神”以利血脉的作用.又经典有云:“荣卫不通,血凝不流”,“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予桂、芍之剂调和营卫在冠心病血脉病变中具有确切的理论依据,故从“疏肝气,调营卫”角度入手,结合柴胡桂枝汤的组方特点,古方新用,探讨其“双心同治、心神同调”的机理.
作者:周欢;张军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对中医评论性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是了解中医发展的社会认可情况、探索民众对中医的情感倾向的有效途径.研究基于文本挖掘的情感分析方法,改进了基于词典的中文分词方法,利用基于细粒度词汇权重的情感分析方法进行中医文本情感分析.以典型的中医评论文本为例,进行评论语句的识别解析和情感计算.通过与其它情感分析方法的比较,验证了基于细粒度词汇情感权重算法在中医文本情感分析中的有效性.
作者:窦鹏伟;王珍;佘侃侃;樊文玲;王旭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炎症标记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9例,两组均予常规抗炎、解痉平喘、祛痰治疗,治疗组加用生理盐水250 mL+血必净注射液100 mL 1次/d静脉滴注,疗程为10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PIS评分并检测患者血清中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总数WBC)及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所有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除白细胞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CRP、PCT、CD3、CD4CD8、CD4/CD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协同治疗AECOPD,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席瑞;张邹阳;张亮;曲妮妮;朱明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辨证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黄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冻干粉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用血塞通冻干粉进行临床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5 d.结合放射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d、15 d时的血清hs-CRP水平、IL-1β、IL-6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在梗死7d时为高,随后则逐渐降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相关指标检测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d和15 d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IL-1β、IL-6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够有效地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可以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缺损的神经功能.
作者:杨铭;林海燕;傅志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肾阳虚制作高脂血症模型,观察右归丸对模型大鼠FAS蛋白及其上游LXRd等因子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肾阳虚对模型大鼠甘油三酯(TG)的影响机制.方法:利用大剂量肌注氢化可的松制作肾阳虚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给予右归丸进行干预,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实验大鼠肝组织FAS蛋白、LXRα和SREBP-lc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实验大鼠肝组织FAS蛋白的表达.结果:大剂量肌注氢化可的松成功复制出了肾阳虚高脂血症的模型大鼠,与正常组比较,右归丸组和模型组肾阳虚高脂血症大鼠肝内LXRα、SREBP-lc和FAS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组大鼠肝内LXRα、SREBP-lc和FAS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肌注氢化可的松制造的肾阳虚高脂血症模型可能是上调了LXRα、SREBP-1c和FAS的蛋白的表达而影响了血液中TG的代谢,右归丸可能通过抑制LXRα、SREBP-1c和FAS蛋白的表达来降低模型大鼠TG的含量.
作者:赵敏;徐安莉;陈会敏;周艳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复方皂矾丸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对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血清IL-6、IL-8及G-CS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血液科诊断并治疗的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21例予以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21例予以复方皂凡丸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采血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像状况、血清IL-6、IL-8及G-CSF水平,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7.14%低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5.7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均升高,治疗后血清IL-6、IL-8水平均降低,G-CSF水平均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4.29%(3/21),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19.05%(4/21),两组间不良率无差异(P>0.05).结论:复方皂凡丸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能降低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降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升高G-CSF水平.
作者:庄贤栩;裴仁治;陆滢;张丕胜;刘旭辉;杜小红;陈冬;吴静怡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