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试验疗效与不良事件的期中分析

李慧;符文彬;梁伟雄;欧爱华;朱晓平

关键词:条件概率法, α消耗函数法, 临床试验, 期中分析
摘要:目的:根据临床试验前期病例纳入情况,结合灵活性较强的适应性设计方法,观察干预方案的主要疗效指标与不良事件情况.方法:采用条件概率法、α消耗函数法进行主要结局指标(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次要结局指标(McGill疼痛量表、SF-36量表)的期中分析,并进行不良事件的观察分析.结果: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组间比较的早期终止概率和早期接受概率Pr分别为:0.0052、0.001 97,0.001 97、0.0045(治疗后);0.003 5、0.021 2,0.551 7、0.017 4(随访3个月);McGill疼痛量表、SF-36量表各观察时点组间差异无显著性;3例不良事件判定为轻度不良反应.结论:主要、次要结局指标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尚不能早期结束临床试验;针灸治疗具有较好安全性,应进一步规范穴位压豆治疗的操作.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动物模型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妇科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生殖内分泌疾病,临床上以雄激素过高的临床或生化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样变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1].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建立有效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利用其进行PCOS相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以肾虚为主的PCOS造模方法以及中医药对模型动物干预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吕宣宣;傅萍;邢佳;陈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比单纯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YMDD变异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将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比单纯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阴转、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及YMDD变异率进行分析.方法:收集CNKI、CBM、维普、万方、Pubmed数据库(2015年11月以前)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比单纯苦参素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RCT试验资料,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文章的偏倚进行评价.利用RevMan 5.3软件对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分析.结果:一共纳入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示: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与苦参素相比,HBeAg阴转率:RR=2.00,95%Cl为[1.37,2.93] (P =0.000 4),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疗效是苦参素组的2倍.HBeAg血清转换率:RR =2.24,95% Cl为[1.56,3.21] (P <0.000 1),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疗效是苦参素组的2.24倍.HBV DNA阴转率:RR=1.76,95% Cl为[1.24,2.50] (P =0.002),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比苦参素干预增加了76%的HBV DNA阴转率.YMDD:RR =4,95% Cl为[0.46,34.54],无统计学意义(P=0.21),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组和苦参素组无明显差别.结论: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在改善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较好,且未使YM-DD基序变异率增加,但纳入文献质量不高,需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三盲试验支持.

    作者:王晓彤;林海雄;马延怀;金远林;张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白术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白术多糖对单纯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4周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在造模第9周起,随机分为模型组、白术多糖组和罗格列酮对照组,灌胃给药6周.观察:(1)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2)肝组织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的变化;(3)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出现显著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空泡样变,肝组织TG、FFA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ALT、AST活性较正常组亦明显升高(P<0.01).白术多糖的上述病理改变显著减轻,肝组织TG、FFA含量及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白术多糖具有良好的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药效学效应.

    作者:车财妍;李红山;应豪;周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对脾虚痰浊动脉硬化巴马猪水液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脾虚痰浊动脉硬化(AS)巴马小型猪水液代谢的变化及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的作用.方法:将20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组,正常组、模型组、益气健脾组及益气健脾祛痰化瘀组各5头.以高脂饮食、跑步劳倦结合冠脉球囊拉伤法制备脾虚痰浊AS病证结合模型至24周.正常组巴马小型猪喂正常饲料,模型组巴马小猪行冠脉球囊拉伤后予高脂饲料结合跑步过劳制备脾虚痰浊AS模型.益气健脾组及益气健脾、祛痰化瘀组在模型组制备基础上,于高脂饲料中添加相应的中药颗粒剂.观察48周后各组巴马小猪的血清钾、钠、氯、尿素氮、肌酐的含量,血清水液代谢调节激素精氨酸加压素(AVP)、心房利钠肽(ANP)、醛固酮(ALD)以及肾组织水通道蛋白(AQP)1、2、3、4、钠钾ATP酶蛋白(Na+-K+-ATPase)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钾、钠、氯、尿素氮、肌酐水平无变化(P>0.05),ANP、AVP上调(P<0.05),ALD有上调趋势(P>0.05),模型组肾组织AQPI、2、3及钠钾ATP酶蛋白表达下调(P<0.05),AQP4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健脾、祛痰化瘀组ANP下调(P<0.05),AVP、ALD下调(P>0.05),益气健脾组AVP下调(P>0.05);益气健脾组及益气健脾、祛痰化瘀组肾组织AQP1、2、3表达均上调(P<0.05),AQP4表达下调;益气健脾组钠钾ATP酶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脾虚痰浊AS模型未见血清离子紊乱,但水液代谢调节激素中ANP、AVP、ALD有上调,肾组织AQP1、2、3下调,下调,AQP4表达上调;益气健脾及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可上调肾组织AQP1、2、3,下调AQP4.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可下调水液代谢调节激素,益气健脾法可上调钠钾ATP酶.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在恢复水液代谢调节激素方面优于益气健脾组.

    作者:石月萍;贾连群;宋囡;刘晶晶;杨关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重楼皂苷Ⅲ人工抗原的合成、鉴定及抗血清的制备

    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分别合成重楼皂苷Ⅲ的免疫抗原(POL Ⅲ-BSA)和包被抗原(POL Ⅲ-OVA).通过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光谱鉴定人工抗原偶联成功,并用POL Ⅲ-BSA免疫小鼠,使小鼠体内产生抗重楼皂苷Ⅲ(polyphylin Ⅲ,POL Ⅲ)的抗体,效价1∶16 000以上,线性范围为1 ng·L-1~ 100 μg· L-1,并测定了POL Ⅲ与重楼皂苷Ⅰ (POL Ⅰ)、重楼皂苷Ⅱ(POL Ⅱ)、重楼皂苷Ⅶ(POL Ⅶ)的交叉反应.实验成功合成了POL Ⅲ的人工抗原,为制备POL Ⅲ的单克隆抗体以及建立快速、便捷的免疫分析方法奠定基础.

    作者:秦高凤;成金俊;屈保平;曾文浩;刘姝晨;孔慧;屈会化;赵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基于CONSORT+STRICTA评价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国内RCT的报告质量研究

    目的:采用CONSORT和STRICTA标准评价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RCT中文文献的报告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VIP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有关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RCT.由两位评价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进行筛选,并采用CONSORT声明的拓展版和STRICTA标准进行报告质量评价.结果:终纳入RCT41篇.根据CONSORT条目,10(24.39%)篇提及产生分配序列的方法;3(7.31%)篇具体描述了分配方案隐藏方法;2(4.88%)篇采用单盲法;5(12.20%)篇提及随访与失访;仅1(2.44%)篇有样本量的估算;所有文献都没有试验注册.根据STRICTA评价,其中大部分文献对针刺种类、针刺数目、治疗场所相关信息和针灸师资历报道不充分,仅有5(12.20%)篇完整报道了针刺细节.结论:目前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RCT质量偏低.今后临床试验应严格执行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对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规范报告.

    作者:徐桂兴;黄志军;熊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愈溃膜中丹皮酚、靛玉红、龙脑体外释放机制比较

    目的:研究生物黏附制剂愈溃膜中有效成分丹皮酚、靛玉红、龙脑的体外释放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愈溃膜中丹皮酚、靛玉红的体外释放度,气象色谱(GC)测定龙脑的体外释放度,并将累积释放数据分别用零级方程、一级方程、Higuchi方程、Retiger-Peppas(R-P)方程拟合,分析三者的体外释药模式;采用相似因子法(f2)评价三者能否达到均衡释放.结果:丹皮酚的体外释放曲线接近R-P方程,靛玉红和龙脑的体外释放曲线接近一级方程;愈溃膜中丹皮酚与靛玉红、龙脑与丹皮酚、龙脑与靛玉红的相似因子均大于50%.结论:愈渍膜中有效成分丹皮酚、靛玉红和龙脑能够达到均衡释放.

    作者:段晓颖;贾庆涵;郝亚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UFLC法同时测定黄芩中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超快速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Pack XR-ODS柱(75 mm×3.0 mm,2.2 μm);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1 min,35% ~41%B;11~12 min,41% ~35% B),平衡时间2 min;流速为0.4 mL·min-1;检测波长为275nm;柱温为30 ℃.结果: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分别在20~200 μg·mL-1(r=0.999 6)、4.0~ 40μg·mL-1(r=0.999 5)、0.1~1.0μg·mL-1(r =0.999 3)和0.4 ~4.0 μg·mL-1(r =0.999 6)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2%,98.2%,98.7%和99.1%.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可用于黄芩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关皎;朱鹤云;王佳林;姜吉;郝乘仪;郭淑英;冯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泻肺化瘀法对痰瘀阻肺型高原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泻肺化瘀法治疗痰瘀阻肺型高原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及对肺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观察组60例,用前列地尔治疗14 d+泻肺化瘀类中药治疗28 d;对照组58例,单用前列地尔治疗14 d,停中药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肺血管活性因子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7.59%;观察组IMD、ADM、ET-1及mPAP下降更显著,观察组CRP、IL-6、TNF-a、5-HT及AT-Ⅱ下降更显著.结论:泻肺化瘀类中药可提高体内PaO2水平,并可降低IMD、ADM、ET-1、CRP、IL-6、TNF-a、5-HT及AT-Ⅱ等因子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表达,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星海霞;姚惠青;赵永祥;吕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血必净对卵清蛋白诱导哮喘小鼠上气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血必净在OVA诱导的小鼠哮喘模型中的抗氧化损伤作用以及它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关系,探讨血必净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建立OVA诱导的小鼠哮喘模型,用血必净(1 mL·kg-1·d-1)及地塞米松(3 mg·kg-1·d-1)进行气道雾化干预,对照组用PBS(pH 7.4)代替.ELISA检测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IgE、OVA特异性IgE及炎症因子;双氢罗丹明(DHR)-123试剂盒检测BALF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分别使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Assay,TAOC)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BALF中SOD、GSH、CAT和TAOC的水平;HE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的炎症浸润及形态学变化;依文思蓝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的干湿比重;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HO-1的表达.结果:病理研究结果显示血必净明显减轻了哮喘小鼠气道上皮纤毛脱落、杯状细胞增生、肺组织中黏液产生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相对于OVA诱导组,血必净处理组明显降低了小鼠BALF中总IgE、OVA特异性IgE及IL-4、IL-5的表达水平,降低了BALF中ROS含量;提高BALF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和和抗氧化能力;明显诱导肺组织HO-1表达,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血必净可明显抑制ROS的产生、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上气道氧化损伤,对哮喘小鼠有治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HO-1的表达有关.

    作者:牛英豪;刘刚;冯青;于磊;王建涛;宋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分阶段辨证联合针灸、心理干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阶段辨证联合针灸疗法、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20例纳入本项研究,使用随机方法按照1∶1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片抗病毒治疗,治疗6个月.对照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综合治疗组在口服恩替卡韦治疗基础上用分阶段辨证施治联合针灸疗法、心理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四项及B型超声指标(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结果:综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综合治疗组治疗后中医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B型超声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辨证联合针灸疗法、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方法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助于延缓肝纤维化进程,改善肝功能.

    作者:陈婧;张天洪;万雪梅;钟森;扈晓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紫癜康颗粒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多个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应用紫癜康颗粒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观察骨髓细胞中细胞因子,如IL-3、IL-6、IL-11、TPO含量及其mRNA相对含量的变化,探讨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模型小鼠骨髓细胞中IL-3、IL-6、IL-11、TPO含量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以上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骨髓细胞中IL-3、IL-6、IL-11含量及其mRNA相对含量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O含量及其mRNA相对含量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过程中,很多细胞因子,如IL-3、IL-6、IL-11、TPO等参与其中,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紫癜康颗粒通过调控外周血及骨髓中的IL-3、IL-6、IL-11、TPO等细胞因子含量来达到有效治疗该疾病.

    作者:郝颖;初杰;范颖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基于thermoTRP对骨癌痛大鼠模型虚寒型冷痛的机理研究

    目的:基于观察肿瘤骨转移大鼠转移灶周围骨组织TRPA1和TRPM8表达变化以及冷刺激缩足阈值改变,阐释骨癌痛虚寒型冷痛病机.方法:健康4月龄SD雄性大鼠45只,体质量440 ~ 470 g,随机分成模型组(仅造模,无药物干预)、模型-通道阻滞剂干预组(造模2周后应用TRPA1、TRPM8拮抗剂干预的大鼠);空白组(正常健康大鼠,无药物干预).分别于造模前1周、造模后2、4、6、8周,在3组中随机选择5只大鼠,测定冷缩足潜伏期;并在造模后8周处死大鼠,取转移灶周围骨组织样本,观察组织病理切片形态,并检测TRPA1、TRPM8基因量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2周,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冷刺激痛敏,至造模后8周其冷刺激痛阈仍维持较低水平,应用TRPA1、TRPM8通道阻断剂后,骨癌痛大鼠的冷刺激痛阈能显著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TRPA1、TRPM8通道蛋白表达的上调参与构建了骨癌痛大鼠虚寒型冷痛的病机基础.

    作者:邢润麟;徐波;赵凌睿;李晓辰;茆军;张农山;王培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生川乌片炮制过程中生物碱含量随炮制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

    目的:探寻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的适宜炮制方法和加热时间.方法:按照药典方法,以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采用HPLC法,检测蒸制1~8h和煮制1~6h(间隔为1h)的制川乌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等6种生物碱的含量,分析制川乌片中单、双酯型生物碱的总量随炮制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生川乌片制备的制川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均在炮制1h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不超过0.040%的限量要求,且内无白心,但此时麻舌感强烈,随炮制时间延长,麻舌感逐渐减弱.蒸2~8h制品单酯型生物碱含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0.070% ~0.15%的含量要求,在蒸5h达高,较生品升高约142%;煮制品均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含量范围.结论:以制川乌传统质量和生物碱含量要求为指标,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选用蒸法炮制4~6h为宜.

    作者:张先灵;秦语欣;王蕾;王鑫;张语凡;李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从《丹溪心法》的配伍和炮制特点谈黄连的用法

    目的:从配伍规律与炮制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丹溪心法》中黄连的用法,为客观评价朱丹溪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黄连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丹溪心法》中含有黄连的内服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利用方荆分析功能,分析朱丹溪应用黄连的配伍规律;同时分析《丹溪心法》中黄连的炮制方法,结合文献研究,探讨黄连临床应用的炮制特点.结果:共纳入方剂147首,除黄连外,涉及中药175味.频次≥10次的药物有30味;发现95组常用药物组合,涉及20味药,86组关联规则;黄连的核心配伍中药有甘草、黄芩、陈皮、当归、白术、半夏、人参、芍药、生姜.黄连的炮制方法有用吴茱萸、生姜、酒、益智仁、土炮制以及蒸、炒.结论:《丹溪心法》应用黄连注重配伍和炮制,讲究寒温同用、攻补兼施.经配伍与炮制后,黄连可广泛应用于“气、血、痰”诸证的治疗.现代临床亦应充分重视配伍和炮制的重要作用,以全方位把握中药性能和功效,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张琴;佟旭;孟庆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儿童肺炎病证结合疗效评价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目的:评价儿童肺炎病证结合疗效评价量表的信度效度.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及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300例为试验组,同时选取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参加伏九贴敷的30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运用“儿童肺炎病证结合疗效评价量表”的临床调查表进行信息采集,通过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反应度等统计方法对其进行考评.结果:共纳入试验组有效病例280例;对照组有效人数301例,量表各领域的重测信度为0.780~0.886,分半信度为0.727 ~0.912,克朗巴赫系数为0.609~0.899,因子分析结果表所包含的条目存在试验前所预想的逻辑关系.本量表能够区别健康儿童和肺炎患儿,且能反应肺炎患儿经治疗后的证候积分变化.结论:儿童肺炎病证结合疗效评价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及反应度,可尝试用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价.

    作者:王雪峰;陈新林;马融;李新民;闫慧敏;申昆玲;邓力;何春卉;吴振起;王子;魏巍;马韩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甘木通总黄酮对乳鼠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甘木通总黄酮(TFCD)对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建立H/R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FCD组(75、150、300μg/mL)及地奥心血康阳性药物对照组.采用MTT法测定TFCD对心肌细胞的存活率;Hoechest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含量;荧光法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TFCD可显著提高H/R损伤心肌细胞内SOD的活性,能显著抑制LDH、CK的活性、MDA的生成以及细胞内钙浓度.结论:TFCD对乳鼠H/R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和减轻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作者:聂阳;李博;朱俊访;黄海潮;方春生;陈新颖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舒血宁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联合宁心益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6月之间到医院心内科就诊的6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纯西医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基础上,使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开始治疗前的肌酸磷酸激酶(以下简称CK)和肌酸磷酸激酶的同工酶(以下简称CK-MB)在开始治疗前的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856,0.140,P>0.05),在经过治疗后,两个组别的CK和CK-MB均出现了降低,而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299,21.489,7.118,14.181,P<0.05),对治疗后的数据比较结果发现,两组的CK和CK-MB均为观察组的低于对照组的,而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09,7.314,P<0.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0.63%,两个组别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30,P=0.030).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联合宁心益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够对心肌细胞产生保护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将临床治愈率提高,值得在更大的临床范围内推广.

    作者:叶珊珊;李雪;黄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维生素D与“肾藏精主生殖”的功能探讨

    随着对人体生殖功能与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之间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维生素D除了调节钙磷代谢的功能外,与人类生殖也具有密切关系.维生素D缺乏会出现两性生殖功能异常.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殖,生殖功能异常与肾虚证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对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与肾藏精主生殖的相关性研究予以阐述和探讨.

    作者:管连城;高洁;柴艺汇;秦忠;李文;陈伟;王焕珍;陈云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小鼠肝细胞对黄连粉末中小檗碱、药根碱及单体化合物的吸收

    黄连临床上用于消渴症治疗已有2千余年历史,其治疗2型糖尿病(T2D)的疗效获得实验和RCT临床研究的支持.古人应用黄连治疗糖尿病多以粉末形式如丸剂入药,前期研究表明,黄连粉末中有效成分小檗碱(BER)及药根碱(JAT)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及降低血糖血脂药理活性较其单体化合物具有明显优势.鉴于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以肝细胞为研究对象,从体外探讨肝细胞对黄连粉末中有效成分BER和JAT与各单体化合物的摄取差异,将药物与肝细胞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h,单体化合物组及黄连粉末组BER和JAT浓度分别为10、5、1μmol·L-1及2.5、1.25、0.25 μmol·L-1,肝细胞经过洗涤、灭活及提取,提取液采用HPLC测定药物含量.结果表明肝细胞对BER和JAT均有一定程度摄取,且黄连粉末中BER和JAT摄取量明显高于单一化合物,提示黄连用于治疗T2D选用粉末形态具有一定科学依据,黄连活性成分与肝细胞的特异性结合提示在研究其降糖活性时应关注其对肝脏的影响.

    作者:魏世超;邹欣;姜淑君;李井彬;徐丽君;陆付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