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锐;王波;陈洁;孙平;张琍萍;毛小红;朱亚梅;黄燕
目的:优选心脑苏颗粒水提工艺.方法:应用HPLC和正交试验,以心脑苏颗粒中活性成分丹参素、丹酚酸B、原儿茶醛提出量、全方收膏率及抗凝活性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加水量等3个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优选心脑苏颗粒水提工艺.结果:佳水提工艺为加8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心脑苏颗粒的生产制备.
作者:蒋志涛;汪铜芳;李姗姗;番金火;王建春;陈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中药灌肠结合血液透析治疗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联素(ADPN)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8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及血液透析疗法,观察组患者配合给予中药灌肠治疗,4周/1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ELISA法测定血清ADPN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RP、ADPN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指标BUN、SCr及中医症侯积分有明显改善,血清CRP、ADPN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钙、血钠、血钾水平无显著性改变.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CRP、ADPN水平升高,中药灌肠结合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CRP、ADPN水平,促进肾功能恢复.
作者:葛玉英;程亚菲;王秋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建立酸橙枳实药材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方法及同时测定中芸香柚皮苷、柚皮苷、野漆树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川陈皮素6种黄酮类药效组分含量,为完善枳实质量控制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 Extend-C18(4.6mm×250 mm,5μm),乙腈和0.2%冰乙酸水溶液的梯度洗脱系统,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0 nm.结果:建立了酸橙枳实药材HPLC指纹图谱,标识了12个共有色谱峰,指认了6个黄酮类药效组分,分析的10批酸橙枳实药材的相似度均在0.97以上.6个黄酮类药效组分芸香柚皮苷、柚皮苷、野漆树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川陈皮素分别在0.117 4~1.174 μg,0.082 56 ~0.825 6μg,0.020 72~0.207 2 μg,0.103 2~1.032 μg,0.105 8~1.058 μg,0.04096~0.409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6%,97.37%,97.46%,95.58%,96.43%,96.01%,RSD均小于3.0%(n=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酸橙枳实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贾富霞;王秀娟;罗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金英黄归汤中芦丁、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0.4%磷酸(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40℃和;流速为0.8 mL·min-1.结果:芦丁、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分别在350.00 μg·mL-1~21.88 μg·mL-1 (R2 =0.999 8)、245.00μg·mL-1 ~ 15.31 μg·mL-1 (R2 =0.999 9)和240.00 μg·mL-1~15.00μg·mL-1 (R2 =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中间精密度试验RSD分别为1.05%、1.16%和0.50%;稳定性试验RSD分别为2.00、%1.79%和1.60%;重复性试验RSD分别为1.78%、1.23%和1.8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芦丁99.08% (RSD =0.81%),槲皮素100.5%(RSD=1.82%),木犀草素99.92(RSD=1.19%).结论:建立的该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金英黄归汤中芦丁、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周送桂;何琚;王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利用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建立Aβ25-35小鼠痴呆模型,进一步研究温郁金提取物对Aβ25-35所致小鼠阿尔兹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在小鼠侧脑室注射Aβ25-35造模,选取造模成功小鼠进行温郁金提取物连续给药15 d,通过Y迷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研究温郁金提取物对阿尔兹海默病的影响.结果:温郁金提取物对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王雅彬;康凯;齐越;张冰冰;贾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萤火虫荧光素酶标记的小鼠乳腺癌肺高转移细胞4T1 (4T1-luc)接种于小鼠第三对乳房脂肪垫建立乳腺癌肺转移模型;于接种后7d随机分组:NS组、扶正组、解毒组、全方组及环磷酰胺组,每组6只,连续给药21 d.计算肿瘤抑制率,以生物发光成像系统监测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过程,通过肺转移灶定量分析观察小鼠肺转移情况,并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原位瘤中TLR4、NF-κB及IκB等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过21 d给药,除了扶正组小鼠体重变化不明显,其余各组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NS组相比,各用药组瘤体积、肺转移抑制率均有所降低;全方组瘤体积、肺转移抑制率均较扶正组低(P<0.05),与解毒组相比仅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原位瘤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但是与NS组相比,给药组的磷酸化的NF-κB蛋白(p-NF-κB)及磷酸化的IκB蛋白(p-IκB)均有明显降低,且全方组较扶正组、解毒组表达更低.另外,与NS组比较,乳癌术后方全方组及其拆方组IκB蛋白表达均有所上升,而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所下降.结论: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小鼠均有抑瘤和抗肿瘤转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微环境中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盛佳钰;张馨月;李琼;薛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采用人肠内菌体外转化模型对藜芦酸葡萄糖酯的肠内菌转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藜芦酸葡萄糖酯在3h内被完全转化为藜芦酸,而肠内菌增殖的对数生长期为1.5 ~3 h.因此,藜芦酸葡萄糖酯可被人肠内菌转化为藜芦酸,其转化速率与肠内菌的增殖速率呈现正相关.
作者:郭丽娜;郑时奇;王腾宇;师朵芝;乔姗姗;王如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细胞因子/核因子(NF)-κB信号传导通路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瘀状态形成的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A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10、IL-17、核因子激活剂(Act1)、NF-κB抑制蛋白(IκBct)、IkB激酶(IKKβ)、核转录因子(NF-κB)/P65、NF-κB/P50、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12(PGI2)、p-选择素(GMP140或CD62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含量,观察AS患者实验室指标及血瘀症状体征.结果:(1)AS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的TNF-α、IL-1β、IL-17、Act1、NF-κB/P65、NF-κB/P50、IκBα、IKKβ、GMP140、PAF、TXA2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IL-10、PGI2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或P<0.01).AS患者实验室指标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2)相关性分析显示,AS患者关节刺痛、唇色、舌质、脉象、皮下瘀斑、肌肤甲错、善忘及血瘀症状总积分与PLT、FBG、D-D呈正相关(P<0.05或P<0.01);AS患者TNF-α、IL-1β、IL-17、Act1、IKKβ、IκBα、NF-κB/P65、NF-κB/P50、GMP140、PAF、TXA2、ESR、hs-CRP、VAS、BASDAI与PLT、FBG、D-D、血瘀症状总积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IL-10、PGI2与PLT、FBG、D-D、血瘀症状总积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AS患者体内存在血瘀状态形成,且与细胞因子紊乱及NF-κB激活有关.细胞因子紊乱/NF-κB信号通路过度活化可能是AS血瘀状态形成的机制.
作者:方利;刘健;朱福兵;章平衡;谈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血管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再灌注12 h后脑含水量和脑指数、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含量,观察脑皮质病理学的改变及内皮p-选择素和ICAM-1的表达.结果:丹酚酸B可降低脑含水量和脑指数、血浆TXB2含量和TXB2/6-keto-PGF1α比值以及脑皮质血管内皮p-选择素和ICAM-1的表达,缓减了神经元水肿.结论:丹酚酸B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维持血管活性物质TXB2/6-keto-PGF1α平衡及降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改善损伤组织局部血管功能有关.
作者:方蕾;杨美娟;蒋玉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养阴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养阴润肠方干预,对照组予小麦纤维颗粒干预,观察其改善便秘的临床疗效.结果:养阴润肠方和小麦纤维颗粒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便秘状况,养阴润肠方较小麦纤维颗粒具有不良反应小、花费费用少、改善症状明显的优点.结论:养阴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
作者:周青;商洪涛;谷云飞;陈玉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百合知母汤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中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络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百合知母汤中剂量组、百合知母汤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采用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结合孤养的方法制造抑郁症模型,共计21 d;造模结束后,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混悬液(1.8 mg·kg-1)、百合知母汤中、高剂量组给予百合知母汤(1.5 g·kg-1、3.0 g·kg-1),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计28 d;分别于实验前1天、第21天、49天检测各组大鼠糖水偏好度、5 min内悬尾不动的时间;行为学检测完毕后,处死动物,检测肾上腺指数,海马组织HE染色,高倍显微镜下观测各组病理切片神经元细胞形态变化;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BDNF、TrKB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百合知母汤高、中剂量组、氟西汀组大鼠糖水偏好度提高、5 min内悬尾不动的时间降低,肾上腺指数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各给药组海马组织切片中,神经元细胞数量增多、排列结构和层次明显改善;百合知母汤高剂量组中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TrKB mRNA的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百合知母汤能改善抑郁症大鼠的抑郁状态,具有增强海马组织神经元再生和修复的功能,其机制与抑制HPA轴亢进,促进BDNF、TrKB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袁丽;李德顺;吴建红;韩永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白射干素对烟熏及感染后豚鼠咳嗽症状及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烟熏、脂多糖(LPS)溶液滴鼻、枸橼酸雾化诱咳,建立豚鼠感染后咳嗽模型,观察白射干素对豚鼠咳嗽潜伏期、5 min内咳嗽次数及散尽枸橼酸后5 min咳嗽次数的影响;ELISA法检测血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模型组豚鼠咳嗽潜伏期明显缩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5 min内咳嗽次数、5 min后咳嗽次数及10 min总咳嗽次数均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射干素明显延长豚鼠咳嗽潜伏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明显减少5 min内咳嗽次数、5min后咳嗽次数及10 min总咳嗽次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射干素明显降低血细胞因子IL-4与IL-1β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P<0.01).结论:白射干素具有止咳作用,推测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液中的IL-4及IL-1β含量间接发挥作用.
作者:朱竟赫;赵金明;秦文艳;邹桂欣;李国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区经穴反映病症的生物医学基础.阐明经穴效应局部特异性对肝区血流变化与穴位下组织形态改变的影响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和定点低频超声方法对比172例不同健康状态患者的步廊穴对应的肝脏解剖组织结构检出率以及门静脉主干血管内径(DPV)、平均血流速度(VPV),计算门静脉充血指数(CI).依据不同健康状态进行资料分组.统计分析步廊穴下组织形态改变与血液动力学数据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慢乙肝组DPV与CI均高于肺结核患者(P<0.05);疾病组步廊穴下门静脉系统分支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高压患者步廊穴下检出门静脉矢状部比率较其他组升高(P<0.05).结论:肝脏疾病状态中穴位深层解剖结构变异是步廊穴敏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周歆;谷忠悦;安家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C4.5算法是决策树数据挖掘中功能相对比较全面的一种工具.实验对经过预处理后的800例中医胃炎的辨证数据病例采用C4.5算法进行分类,建立中医胃炎辨证分类决策树,并提取决策树中蕴含的分类规则.挖掘出的分类规则基本符合中医胃炎的辨证规律以及名老中医诊治胃炎的诊疗经验.
作者:刘广;孙艳秋;裴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究其与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再生的关系.方法:选用72只体重在200~220 g之间的雄性SD大鼠.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分术后1d、7d、14 d等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有6只.采用改良的Allen法建立大鼠T9~T10段脊髓急性中度损伤模型,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rdU/nestin阳性细胞的共表达,用BBB评分反映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结果:治疗结束后,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BBB评分和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呈逐级增高趋势,其中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BBB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夹脊电针干预后,BrdU/nestin表达增多,BBB评分提高,促进了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何克林;孙连珠;张柳娟;马睿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归脾汤结合耳穴埋豆治疗卒中后失眠的疗效及对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70例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减)+耳穴埋豆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TNF-α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有效率为91.43%(32/35),对照组为71.43% (2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各项指标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及总评分方面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但试验组上升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PSQI评分与患者血清TNF-α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性;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归脾汤结合耳穴埋豆能明显提高卒中后失眠患者临床疗效,较好改善睡眠质量,其机制可能与其能更好地调节血清TNF-α水平有关.
作者:赵娜;胡万华;吴志敏;吴旭杰;周荣;张慧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高萍教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重视中西医结合,病证结合,认为其病因常常由于外感所伤,病机以脾肾两虚,阴阳不和为本,气血两亏、瘀血为标,临床上往往呈现出虚实夹杂之证.用药重视益肾补脾、活血化瘀兼以补气养血,临床上往往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党辉;关徐涛;王冰;王涛;孙士玲;高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对酒精性脂肪肝(AFL)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对小鼠抗氧化应激的影响,旨在探讨人参皂苷干预AFL小鼠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级健康SPF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和人参皂苷大、中、小剂量组,除空白组,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和酒精建立AFL模型,联苯双酯组给予0.9 mg/kg联苯双酯滴丸灌胃,人参皂苷大、中、小剂量组给予人参皂苷灌胃,剂量分别为15 mg/kg、30 mg/kg、60 mg/kg,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4周后,观察小鼠的体质量、肝脏质量、肝脏系数、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全血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水平.结果:①各组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的肝质量、肝脏系数,血清中TC、TG、LDL-C、ALT、AST、Leptin、TNF-α和肝脏MDA明显升高(P<0.01),血清中HDL-C、SOD、GSH-Px、T-AOC水平降低(P<0.01);③与模型组对比,人参皂苷各剂量组的肝脏系数、TC、TG、LDL-C、kp-tin、TNF-α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人参皂苷小剂量组ALT、AST水平降低(P<0.01);人参皂苷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血清SOD、血清GSH-Px水平升高,肝脏MDA水平降低(P<0.01);④与联苯双酯组对比,人参皂苷各剂量组LDL-C水平降低(P<0.01),AST较高(P<0.05或P<0.01);人参皂苷大剂量组小鼠血清Leptin、TNF-α水平降低(P<0.01).结论:人参皂苷对AFL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人参皂苷具有抗氧化、改善血脂和肝功能、抗氧化应激、降低血清TNF-α和Leptin水平有关.
作者:张巧红;徐艳玲;杨靖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亚健康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中医学虽没有亚健康的概念,但“治未病”观念已深入人心.中医学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特点,关注人体的整体生命状态,历经千年实践,形成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医学体系,其中中医药技术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四诊合参”与“辨证论治”充分体现了中医在辨识和诊断亚健康状态的优势,文章通过概述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医证候及体质特征等方面与亚健康状态相关性的研究现状,发掘中医学在亚健康状态辨识研究的巨大潜力,展现其临床应用的广阔发展前景.随着医学模式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变,近些年提出“精准医学”的理念,医学研究的焦点开始聚集个体化诊疗方案,这与中医一贯遵循的辨证论治,三因治宜等治疗原则相契合,可见亚健康状态的辨识及其研究必将为中医学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平台.
作者:陈娉婷;周小青;金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对肝郁脾虚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肠动力、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胃促生长素(Ghrelin)的影响,探讨其治疗FD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12只,雌雄各半)和模型组(M组,36只,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不规则饮食+饮酸+夹尾)复制肝郁脾虚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连续造模14 d后,将M组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B组),莫沙必利组(C组),疏肝和胃组(D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造模完成后,连续给药两周,C组和D组分别给予灌服莫沙必利和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A组和B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给药结束后测定胃内残存率和小肠推进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MTL、GAS、Ghrelin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胃内残存率明显增加,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MTL、GAS、Ghrelin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莫沙必利组与疏肝和胃组均能降低模型大鼠胃内残存率和提高小肠推进率,两药物组均能升高MTL、GAS、Ghrelin水平.结论: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促进胃肠动力和调节MTL、GAS及Ghrelin水平.
作者:龙晓芝;耿耘;曾代文;温珠明;赵治龙;普行艺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