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辉;关徐涛;王冰;王涛;孙士玲;高萍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配合骨水泥型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采用骨水泥型长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治疗,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检测治疗后患者血清中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B-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的含量,观察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无人工关节脱位、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 20个月,平均13.3个月,无关节脱位,无人工假体松动、下沉及断裂情况发生.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有显著性降低(P<0.05);且治疗组骨折治疗后优良率也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提高(P<0.05),同时治疗组的PINP及β-CTX的含量较对照组低,对骨关节的良好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中医综合疗法配合骨水泥型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法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陈皓;许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蒙药蓝刺头对去卵巢大鼠血清血清碱性磷酸酶及白细胞介素-1的影响.方法:取8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己烯雌酚组、骨疏康组、蒙药蓝刺头高、中、低剂量组7组,每组12只.造模成功后,饲养90d,开始灌胃90 d后,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及白细胞介素-1.结论:蒙药蓝刺头能够降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的含量,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
作者:高小明;关利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细胞因子/核因子(NF)-κB信号传导通路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瘀状态形成的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A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10、IL-17、核因子激活剂(Act1)、NF-κB抑制蛋白(IκBct)、IkB激酶(IKKβ)、核转录因子(NF-κB)/P65、NF-κB/P50、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12(PGI2)、p-选择素(GMP140或CD62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含量,观察AS患者实验室指标及血瘀症状体征.结果:(1)AS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的TNF-α、IL-1β、IL-17、Act1、NF-κB/P65、NF-κB/P50、IκBα、IKKβ、GMP140、PAF、TXA2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IL-10、PGI2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或P<0.01).AS患者实验室指标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2)相关性分析显示,AS患者关节刺痛、唇色、舌质、脉象、皮下瘀斑、肌肤甲错、善忘及血瘀症状总积分与PLT、FBG、D-D呈正相关(P<0.05或P<0.01);AS患者TNF-α、IL-1β、IL-17、Act1、IKKβ、IκBα、NF-κB/P65、NF-κB/P50、GMP140、PAF、TXA2、ESR、hs-CRP、VAS、BASDAI与PLT、FBG、D-D、血瘀症状总积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IL-10、PGI2与PLT、FBG、D-D、血瘀症状总积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AS患者体内存在血瘀状态形成,且与细胞因子紊乱及NF-κB激活有关.细胞因子紊乱/NF-κB信号通路过度活化可能是AS血瘀状态形成的机制.
作者:方利;刘健;朱福兵;章平衡;谈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养阴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养阴润肠方干预,对照组予小麦纤维颗粒干预,观察其改善便秘的临床疗效.结果:养阴润肠方和小麦纤维颗粒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便秘状况,养阴润肠方较小麦纤维颗粒具有不良反应小、花费费用少、改善症状明显的优点.结论:养阴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
作者:周青;商洪涛;谷云飞;陈玉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基于有毒中药半夏的古今方剂组成统计数据,探讨其减毒增效配伍方法,为探索半夏的临床配伍规律、揭示其控毒机理、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构建半夏方药数据库分析平台,利用SPSS17.0多元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考察半夏与各药物(组)间的配伍关系.结果:频数统计显示,各类药物与半夏配伍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理气药、止咳化痰平喘药、解表药等;单味药与半夏配伍所占比例居前者依次为甘草、陈皮、茯苓、人参、白术等.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20个对半夏功效或毒性影响较大的药物(组).结论:通过以甘缓毒、以润制燥、以寒制热、相杀制毒等配伍,可减半夏之毒;通过同类相从、异类相使、相反相成等配伍可增其效.
作者:张义敏;张玉修;王均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清上蠲痛合剂对偏头痛大鼠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尾部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8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剂量:与等效剂量等容积),模型组(生理盐水剂量:与等效剂量等容积),清上蠲痛合剂l预防组[等效剂量,7.46g/(kg·d)],清上蠲痛合剂高、中、低剂量治疗组[等效剂量,7.46 g/(kg·d)],舒马普坦组[等效剂量,4.5 mg/(kg·d),浓度是1 mL/mg],每组12只,采用硝酸甘油(GTN)皮下注射法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预防组连续给药6天后造模用药.观察挠头、爬笼出现时间,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三叉神经脊束核尾部C-fos蛋白表达.结果:治疗组(高)30 min、60 min、90 min和120 min挠头次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60 min和120 min挠头次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治疗组(低)60 min和120 min挠头次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治疗组(高)30 min、90 min和120 min爬笼次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30 min、90 min和120 min爬笼次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阳性组、清上蠲痛合剂预防组、高、中剂量治疗组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阳性细胞数相对模型组有显著下降(P<0.05);清上蠲痛合剂预防组、治疗组高、治疗组中、阳性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上蠲痛合剂能明显预防和改善大鼠偏头痛发作,可能与抑制三叉神经脊束核尾部C-fos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李婧辉;徐鸿雁;周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桔芩汤对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痰热壅肺证诊断标准的11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桔芩汤治疗,疗程均为30 d.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指数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在降低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痰血咯血、胸脘胀满、舌红苔黄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实验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9.09%,对照组为70.90%,实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X2=5.68,P<0.05).实验组治疗后肺通气功能(FVC% pred、FEV1% pred、FEV1/FVC)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EV1% pred、BODE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桔芩汤配合常规治疗支气管扩张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孙锦贤;余静珠;屠春林;胡建荣;席明健;朱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归脾汤结合耳穴埋豆治疗卒中后失眠的疗效及对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70例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减)+耳穴埋豆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TNF-α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有效率为91.43%(32/35),对照组为71.43% (2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各项指标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及总评分方面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但试验组上升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PSQI评分与患者血清TNF-α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性;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归脾汤结合耳穴埋豆能明显提高卒中后失眠患者临床疗效,较好改善睡眠质量,其机制可能与其能更好地调节血清TNF-α水平有关.
作者:赵娜;胡万华;吴志敏;吴旭杰;周荣;张慧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中药灌肠结合血液透析治疗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联素(ADPN)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8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及血液透析疗法,观察组患者配合给予中药灌肠治疗,4周/1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ELISA法测定血清ADPN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RP、ADPN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指标BUN、SCr及中医症侯积分有明显改善,血清CRP、ADPN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钙、血钠、血钾水平无显著性改变.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CRP、ADPN水平升高,中药灌肠结合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CRP、ADPN水平,促进肾功能恢复.
作者:葛玉英;程亚菲;王秋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采用人肠内菌体外转化模型对藜芦酸葡萄糖酯的肠内菌转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藜芦酸葡萄糖酯在3h内被完全转化为藜芦酸,而肠内菌增殖的对数生长期为1.5 ~3 h.因此,藜芦酸葡萄糖酯可被人肠内菌转化为藜芦酸,其转化速率与肠内菌的增殖速率呈现正相关.
作者:郭丽娜;郑时奇;王腾宇;师朵芝;乔姗姗;王如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建立不同等级延胡索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和紫堇碱6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对不同等级延胡索药材质量进行研究.方法:对延胡索药材等级分类,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μm×250 mm,5μm),乙腈-0.6%醋酸溶液(pH5.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对10批3个等级延胡索药材进行测定,运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A版进行评价,并对6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含量测定条件通过方法学验证,精密度、线性关系、准确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建立了延胡索生物碱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结论:该法所建立的延胡索生物碱类成分指纹图谱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结合6个生物碱含量测定可更好地控制其质量,对延胡索等级分类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者:岳显可;朱涛;顾超;吴瑶;凌珏;杜伟锋;葛卫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利用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建立Aβ25-35小鼠痴呆模型,进一步研究温郁金提取物对Aβ25-35所致小鼠阿尔兹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在小鼠侧脑室注射Aβ25-35造模,选取造模成功小鼠进行温郁金提取物连续给药15 d,通过Y迷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研究温郁金提取物对阿尔兹海默病的影响.结果:温郁金提取物对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王雅彬;康凯;齐越;张冰冰;贾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血管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再灌注12 h后脑含水量和脑指数、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含量,观察脑皮质病理学的改变及内皮p-选择素和ICAM-1的表达.结果:丹酚酸B可降低脑含水量和脑指数、血浆TXB2含量和TXB2/6-keto-PGF1α比值以及脑皮质血管内皮p-选择素和ICAM-1的表达,缓减了神经元水肿.结论:丹酚酸B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维持血管活性物质TXB2/6-keto-PGF1α平衡及降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改善损伤组织局部血管功能有关.
作者:方蕾;杨美娟;蒋玉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优选心脑苏颗粒水提工艺.方法:应用HPLC和正交试验,以心脑苏颗粒中活性成分丹参素、丹酚酸B、原儿茶醛提出量、全方收膏率及抗凝活性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加水量等3个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优选心脑苏颗粒水提工艺.结果:佳水提工艺为加8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心脑苏颗粒的生产制备.
作者:蒋志涛;汪铜芳;李姗姗;番金火;王建春;陈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白射干素对烟熏及感染后豚鼠咳嗽症状及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烟熏、脂多糖(LPS)溶液滴鼻、枸橼酸雾化诱咳,建立豚鼠感染后咳嗽模型,观察白射干素对豚鼠咳嗽潜伏期、5 min内咳嗽次数及散尽枸橼酸后5 min咳嗽次数的影响;ELISA法检测血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模型组豚鼠咳嗽潜伏期明显缩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5 min内咳嗽次数、5 min后咳嗽次数及10 min总咳嗽次数均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射干素明显延长豚鼠咳嗽潜伏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明显减少5 min内咳嗽次数、5min后咳嗽次数及10 min总咳嗽次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射干素明显降低血细胞因子IL-4与IL-1β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P<0.01).结论:白射干素具有止咳作用,推测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液中的IL-4及IL-1β含量间接发挥作用.
作者:朱竟赫;赵金明;秦文艳;邹桂欣;李国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盆腔脓肿清除术联合中药应用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接诊的68例盆腔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盆腔脓肿清除术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切口裂开未愈合情况,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治疗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4.17±10.18) min、术中出血量(20.38±6.95)mL、症状好转时间(4.35±1.12)d、住院时间(3.96±0.84)d、切口裂开未愈合0.00%(0/34)均小于对照组(97.33±15.34)min、(56.73±11.83)mL、(7.27±2.32)d、(9.41±1.96)d、14.70%(5/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82% (3/34)小于对照组41.17% (1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11% (32/34)优于对照组76.47%(26/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盆腔脓肿清除术联合中药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治疗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陈星;吴锦红;陈珊珊;孙伊娜;尚贤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头针“额旁1线”对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针防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IR组)、电针治疗组(EA组),每组8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5 min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延髓头端腹外侧区nNOS表达水平、左交感神经放电活动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观察指标.结果:IR组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nNOS降低,左交感神经放电活动明显增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EA组大鼠与IR组比较,延髓头端腹外侧区nNOS表达显著上调,左交感神经放电活动明显减弱,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调整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nNOS表达水平,从而降低左交感神经放电活动,发挥其抗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李美平;孙国杰;尤行宏;沈峰;吴丰华;姚小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萤火虫荧光素酶标记的小鼠乳腺癌肺高转移细胞4T1 (4T1-luc)接种于小鼠第三对乳房脂肪垫建立乳腺癌肺转移模型;于接种后7d随机分组:NS组、扶正组、解毒组、全方组及环磷酰胺组,每组6只,连续给药21 d.计算肿瘤抑制率,以生物发光成像系统监测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过程,通过肺转移灶定量分析观察小鼠肺转移情况,并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原位瘤中TLR4、NF-κB及IκB等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过21 d给药,除了扶正组小鼠体重变化不明显,其余各组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NS组相比,各用药组瘤体积、肺转移抑制率均有所降低;全方组瘤体积、肺转移抑制率均较扶正组低(P<0.05),与解毒组相比仅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原位瘤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但是与NS组相比,给药组的磷酸化的NF-κB蛋白(p-NF-κB)及磷酸化的IκB蛋白(p-IκB)均有明显降低,且全方组较扶正组、解毒组表达更低.另外,与NS组比较,乳癌术后方全方组及其拆方组IκB蛋白表达均有所上升,而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所下降.结论: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小鼠均有抑瘤和抗肿瘤转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微环境中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盛佳钰;张馨月;李琼;薛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究其与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再生的关系.方法:选用72只体重在200~220 g之间的雄性SD大鼠.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分术后1d、7d、14 d等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有6只.采用改良的Allen法建立大鼠T9~T10段脊髓急性中度损伤模型,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rdU/nestin阳性细胞的共表达,用BBB评分反映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结果:治疗结束后,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BBB评分和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呈逐级增高趋势,其中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BBB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夹脊电针干预后,BrdU/nestin表达增多,BBB评分提高,促进了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何克林;孙连珠;张柳娟;马睿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百合知母汤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中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络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百合知母汤中剂量组、百合知母汤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采用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结合孤养的方法制造抑郁症模型,共计21 d;造模结束后,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混悬液(1.8 mg·kg-1)、百合知母汤中、高剂量组给予百合知母汤(1.5 g·kg-1、3.0 g·kg-1),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计28 d;分别于实验前1天、第21天、49天检测各组大鼠糖水偏好度、5 min内悬尾不动的时间;行为学检测完毕后,处死动物,检测肾上腺指数,海马组织HE染色,高倍显微镜下观测各组病理切片神经元细胞形态变化;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BDNF、TrKB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百合知母汤高、中剂量组、氟西汀组大鼠糖水偏好度提高、5 min内悬尾不动的时间降低,肾上腺指数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各给药组海马组织切片中,神经元细胞数量增多、排列结构和层次明显改善;百合知母汤高剂量组中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TrKB mRNA的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百合知母汤能改善抑郁症大鼠的抑郁状态,具有增强海马组织神经元再生和修复的功能,其机制与抑制HPA轴亢进,促进BDNF、TrKB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袁丽;李德顺;吴建红;韩永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