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林特
目的 对比带锁髓内钉固定与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80例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随机分成带锁髓内钉固定(A组)与动力加压钢板固定(B组),不同术式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愈合情况以及膝关节恢复情况等.结果 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的少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6个月,A组的HSS和Lysholm评分明显的高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较动力加压钢板固定,带锁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手术过程创伤小,术后骨折愈合快.
作者:吕鹏起;于小中;李继川;吕新建;章沈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 应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ID号尾号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患者术后采取自控硬膜外镇痛.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血清应激激素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2、3天的疼痛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Cor)、醛固酮(ALD)、血浆儿茶酚胺(CA)水平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观察组Cor、ALD、CA水平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取自控硬膜外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控制术后应激反应,降低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胜;兰允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导致直肠癌患者行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8年3月本院行直肠癌Dixon术式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有24例发生吻合口瘘.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术前相关实验室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手术相关指标(吻合口距肛缘的距离、术前给予辅助性化疗、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行预防性造瘘、病理分期),对这些指标中发生吻合口瘘与未发生吻合口瘘者进行差异性分析.将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代入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发生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①年龄≥70岁与年龄<70岁的患者之间、合并糖尿病与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之间、合并低蛋白血症与未合并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之间、术前行辅助性化疗与未行辅助性化疗的患者之间、吻合口距肛缘≤5cm与吻合口距肛缘>5cm的患者之间,行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吻合口距肛缘的距离均为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吻合口距肛缘的距离≤5cm等是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朱盈锋;叶萍;鲁立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外侧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36足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外侧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治疗,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优27足,良7足,可2例.术后1例原有糖尿病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1例切口转角处皮缘部分坏死,经换药5周后切口愈合.1例出现距下关节炎,无1例出现腓肠神经损伤.所有患者随访时骨折均正常愈合.结论 外侧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是治疗跟骨骨折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黎高明;倪红联;谢伟;郑建平;邵文飞;吴向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 拟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时间为2016年1月20日至2016年12月20日,其均接受超声引导下实施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根据其罗哌卡因的浓度进行分组.其中A组浓度为0.250%,B组浓度为0.375%,C组浓度为0.500%,每组罗哌卡因的总容量均为30ml.神经阻滞后对其臂丛神经阻滞的结果 进行观察分析.结果A组老年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长于B组、C组老年患者,其镇痛维持时间明显短于B组、C组(P<0.05).B组、C组老年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相比,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组老年患者之间的麻醉效果相比,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老年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接受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其浓度在0.375%以上可起到较好的效果,其中浓度为0.375%不仅可以对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进行保证,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向智勇;杨凤兰;金从参;金立耸;卢永坚;胡加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给予T1WI、T2WI、STIR以及DWI序列实施MRI检查,对不同序列诊断脊柱损伤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经过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STIR显示损伤椎体内片状高信号135枚;T1WI显示有102枚椎体内条状、 片状低信号;T2WI显示有97枚为椎体内条状、片状高信号;DWI显示有78枚为椎体内片状高信号、34枚条状高信号以及37枚等信号;37例患者存在脊髓损伤,其中颈段22处,胸段7处,圆锥8处;椎体骨折ADC值显著高于正常椎体,脊髓损伤ADC值显著低于正常脊髓(P<0.05),统计学有意义;STIR序列诊断椎体骨折显著优于T1WI、T2WI以及DWI(P<0.05),T2WI、STIR及DWI序列诊断脊髓损伤显著优于T1WI(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诊断急性脊柱损伤可首选STIR扫描序列,DWI可作为辅助序列,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杨娜;王和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D-二聚体检测在消化性溃疡伴发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接诊的147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患者的进行研究.研究组73例患者,均为消化道溃疡伴出血且输血的患者;对照组74例患者,均为消化道溃疡伴出血且未经过输血的患者.对所有以上受试者,均在24小时内检测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进行测定与对比,同时行内镜检查.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TT、PT、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的水平能够作为判断消化性溃疡伴发出血患者出血情况的指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王雷;缪心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中,预防性应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来减少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发生.方法 对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行PKP治疗的40例新鲜老年性OVC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在PKP术中骨水泥注入前用2ml生理盐水作对照,共20例;B组用预防性应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共20例.术中观察骨水泥注入前、注入后1、3、5、7、10分钟的桡动脉有创动脉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变量在骨水泥植入前后有明显的变化,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变量在骨水泥植入前后变化较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KP术中,预防性的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能有效的减少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发生,降低术中心血管风险,值得临床深入观察.
作者:陈建德;樊晓琦;景成伟;周怡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刀微创技术在颌下腺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颌下腺良性病变患者43例.用超声刀微创技术行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颌下腺切除术23例为超声刀组,同期传统手术21例(以结扎和缝扎为主要止血方式)为对照组.在同等条件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超声刀组比传统手术组手术短(t=12.04,P=0.000)、术中出血量少(t=13.54,P=0.000)、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1,P=0.271);术后NRS评分轻(t=3.713,P=0.000),术后超声刀组及传统组各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下颌缘支麻痹,口角歪斜,术后5天出院时面神经麻痹已基本恢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超声刀微创技术行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颌下腺切除术方便、安全,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与传统电刀相比具有较大优势.
作者:胡建道;曹澄;孙红村;邱小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钻孔引流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采用钻孔引流手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钻孔引流手术联合高压氧对观察组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残留血肿吸收时间、吸收情况及脑组织复张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7.6%与对照组63.4%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残留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明显缩短,完全吸收情况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复张方面,观察组总复张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6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钻孔引流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使残留血肿吸收时间明显缩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嵇春峰;李新伟;于林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妇科盆腔手术中应用透明质酸对粘连发生及腹腔液粘连相关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行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60例,手术中应用透明质酸干预,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行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60例,手术中应用常规干预,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粘连发生率及手术前后腹腔液粘连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盆腔粘连总发生率方面,研究组3.3%与对照组16.7%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腔液粘连相关指标(LN、PCⅢ、PⅢP及FN)水平方面,研究组手术后7、14、28天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14、28天各指标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盆腔手术中应用透明质酸能够有效控制粘连的发生,降低粘连发生率,且能够显著改善腹腔液粘连相关指标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丹晓;周金榕;陈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电视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在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电视胸腔镜手术组(n=40)和开胸手术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电视胸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止痛药物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胸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胸手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4/40)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17.5%(7/40)(P<0.05),但两组患者的死亡率0、2.5%(1/4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较开胸手术在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好.
作者:郑森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急性阑尾炎病例91例,对照术后病理结果 ,计算不同CT征象在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中的发生率.结果阑尾增粗、阑尾壁增厚及阑尾腔内粪石大小在不同类型阑尾炎中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阑尾腔内积液、阑尾周围脂肪间隙改变在急性单纯阑尾炎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之间及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阑尾腔外游离气体及腔外粪石,阑尾周围脓肿在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与其他两型阑尾炎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不同CT征象对急性阑尾炎进行术前分型能有效提高准确率,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诊断准确度97.8%,敏感度90.5%,特异度100%;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诊断准确度94.4%,敏感度100%,特异度88.4%;对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诊断准确度94.5%,敏感度79.2%,特异度100%.术前明确分型可为临床确定手术方案及改善治疗结果提供很大帮助.
作者:喻浔;陶春燕;邹永平;顾跃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眶上外侧入路(LSO)对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90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翼点入路(PA)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LS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质缺损面积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SO治疗在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申屠华松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彩色多普勒血管成像技术(CDFI)定位下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自2014年3至2016年12月应用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11例,皮瓣面积6.0cm×9.0cm至9.0cm×22.0cm,5例以膝降动脉主干为蒂,6例以肌皮穿支为蒂.结果 11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2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结论 CDFI定位下膝降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恒定,血管口径大小适中,皮瓣质地厚薄适中,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较适用的方法.
作者:姜磊;黄显军;鲍晶晶;周海波;郭征东;盛春华;柳晨希;王晓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与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结石清除率、VA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术后出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刻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轻度肾积水患者住院时间、血红蛋白降幅、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轻度肾积水患者(P<0.05);观察组中重度肾积水患者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中重度肾积水(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过程中,可明显降低手术出血量,促进患者恢复,缓解术后疼痛,疗效确切,但对于不同程度肾积水患者而言,轻中度肾积水的结石软镜有优势,重度肾积水结石肾镜有优势,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虞学助;张守浩;黄奕良;陈钦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使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用于髌骨骨折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5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间髌骨骨折术后感染Ⅱ期清创后在髌骨前端放置VSD装置和关节腔内灌洗引流治疗15例髌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5~60岁,平均42.3岁;11例为开放性骨折,4例为闭合性骨折.彻底清创后均使用VSD装置和关节腔内灌洗引流,术后使用支具或石膏制动,末次随访根据膝关节功能判定.结果 使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用于髌骨骨折术后感染,治疗10~14天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感染创面控制良好,末次随访膝关节评定:优12例,良2例,可1例.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用于髌骨骨折术后感染,引流充分,促进创面愈合良好,疗效肯定.
作者:王德宇;张玉明;余得水;李祯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早期气管切开对特重型颅脑损伤防治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126例行气管切开治疗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气管切开时间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了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肺部感染情况、感染控制率以及感染控制时间等.结果 两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4.72%和79.6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00%和64.44%,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降低了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感染控制时间.
作者:叶显文;程林贵;程跃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改良后直接前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直接前侧微创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直接前侧微创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对患者的股外侧皮神经功能进行评判;1年后对髋关节的功能进行评判.采用双侧皮节刺激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和Harris评分法为评判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神经传导速度相对于对照组的快,且动作电位峰值稍高、潜伏期相对更短.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判优秀率相当.结论 改良后直接前侧微创入路在术中可以有效的防止股外侧皮神经的受损.
作者:张远;严卫锋;张玉良;王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择期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麻醉前用药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40)和咪达唑仑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AVA/SAI评分、OAA/S评分、 记忆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的AVA/SAI评分、OAA/S评分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的AVA/SAI评分、OAA/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用药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AVA/SAI评分、OAA/S评分均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记忆率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的记忆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用药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记忆率显著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 择期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较咪达唑仑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保持警觉/镇静,有效提升患者的记忆率,对记忆功能的影响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尤匡掌;应海峰;陈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