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磊;黄显军;鲍晶晶;周海波;郭征东;盛春华;柳晨希;王晓涛
目的 研究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月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200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两组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PDCA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的评定与对比.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压疮情况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89.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13.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明显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燕;孟月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球囊复位成形术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8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2例的诊疗情况.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例)和对照组(n=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囊扩张成形,硫酸钙注射植骨,微型钢板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86.7%),并发症发生率为9.4%,明显低于对照组(3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膝关节间隙宽度明显小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复位成形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作者:谢秉局;刘敏;王伟良;李长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腰椎减压融合皮质骨通道(CBT)螺钉固定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病变肥胖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之间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38例,男22例,女1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CBT固定组)和B组(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组).评估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融合率、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A组比B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节点VAS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在各随访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脱发生.结论 对腰椎退行性病变肥胖患者,两种治疗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对肥胖患者采用CBT固定方法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和减少术中出血风险.
作者:田乃锋;倪文飞;林焱;徐华梓;王向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高分辨率磁共振(MRI)技术对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前分级、分期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的93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诊断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6人,采用CT扫描分析诊断方式;实验组47人,采用MRI扫描及后处理分析诊断方式.对比两者的诊断性指标,以及在直肠癌各期的诊断准确度.结果 对比两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这3项诊断性能指标,实验组检查的敏感性为89.36%,准确性为93.62%,对照组的敏感性为60.87%,准确性为67.39%,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直肠癌各期诊断准确率,实验组总准确率高达91.5%,而对照组仅为65.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对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前分级分期的诊断效果相较CT扫描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直肠癌各期的诊断准确率都明显高于其他诊断方法,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张洪彬;张静;孟爽;张矗阁;朱渊东;范新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3%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颅内压监护下对13例患者使用3%的高渗盐水脱水治疗,与同期15例使用甘露醇脱水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6小时内,连续监测患者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脑灌注量(CPP).记录起效时间以及治疗后至ICP恢复用药前水平所间隔的时间.结果 3%高渗盐水的脱水效果与甘露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及死亡率相当.结论 3%的高渗盐水脱水效果确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作为临床一线脱水药物.
作者:金杭煌;金涌;毛天明;陈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仪(TEG)在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监测的应用及对临床输血治疗的指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凝血功能检测与输血治疗指导,研究组在次基础上加用TEG检测与输血治疗指导,对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血制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在凝血功能各指标方面,两组患者输血24小时后PT、APTT、TT均较输血前明显降低,FIB明显提高,其中研究组各指标变化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EG参数方面,研究组患者输血24小时后 α角、MA、LY30及CI均较输血前明显提高,R、K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输血24小时后CRBC、FFP、CRYO及PC输注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指导临床输血能够显著改善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在获得理想效果同时能够大程度减少血制品输注量,且能够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其俊;何爱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分析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RLU)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创伤程度.方法 从本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份期间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其中的13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医院的差异,将其分为三组.45例为URL组,44例为RLU组,44例为MPCNL组.对患者治疗后的创伤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URL组患者的一次取石洁净率小于MPCNL组和RLU组;MPCNL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和血清疼痛介质含量高于URL组和RLU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过程中,从创伤程度和效率方面来看,RLU为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毛云锋;洪钟亮;徐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WBC对创伤性肠破裂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40只健康雄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盲肠穿破组、盲肠横断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10只.麻醉后无菌条件下手术制作盲肠穿破(直径0.5 cm)组10只,盲肠横断组10只;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各10只,制模后禁食,自由饮水.制模前、制模后1、3、6、8、12小时采集兔耳静脉血2ml,其中1ml血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行WBC计数,其余血放-70℃冷藏待检,用Elisa法统一检测血清PCT、CRP水平.结果 ①盲肠穿破组、盲肠横断组在制模后血清PCT、CRP和外周血WBC计数值逐渐升高,假手术组及对照组PCT、CRP、WBC值未见明显升高;②盲肠穿破组在制模后PCT、CRP、WBC值升高幅度较低,与盲肠横断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盲肠横断组于制模后6、12小时PCT值较CRP、WBC值上升速度快;③盲肠穿破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兔全部存活,而盲肠横断组兔于24小时内全部死亡.结论 PCT联合CRP、WBC对兔盲肠外伤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能反应出盲肠损伤与腹膜炎的严重程度,并且PCT在盲肠横断组中敏感性要优于其余指标.
作者:高胜特;朱维星;郑翔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移动设备对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宣教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4月和2017年7月择期开展的手术患者4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0人.对照组由专人在术前1天进行传统的讲解,观察组由相同人员采用装有宣教视频的移动设备进行宣教.手术当天术前准备室利用焦虑自评量表调查记录,术后第2天调查手术病人对手术室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移动设备对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宣教能有效降低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程度,提高手术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张莉敏;沈娟丽;李海珍;周佳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医对于老年胆道术并化疗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调理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胆道术并化疗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升阳益胃汤,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胃肠异常情况(腹胀、腹部痉挛性疼痛),检测患者静脉血中胃动素的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研究组胆道术并化疗后患者服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治疗后腹胀和腹部痉挛性疼痛的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胃动素含量开始升高,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胆道术并化疗后患者,加服升阳益胃汤促进胃肠功能较快恢复,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成军;方美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MRI影像学分型对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手术术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于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行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手术的90例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对影像学资料及其所采取的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分析,通过临床疗效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共计90例患者在治疗前进行MRI检查,根据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型后,61例选择微创手术治疗,29例选择病灶清除植骨术进行治疗.术后治愈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3、6个月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仍然相较于术后,治愈率有所上升.结论 通过MRI分型对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手术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微创手术效果较病灶清除植骨术更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丁钟鸣;赵江;赵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比较锁骨肩峰端骨折钩钢板和解剖钢板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72例锁骨肩峰端骨折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以肩关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Lazzcano标准为评判指标.记录患者术后(第3、7、14天)及随访1年的数据.结果 术后患者在第3天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天VAS评分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azzcano标准为评判优良率分别为:91.67%、83.33%.对照组患者在半年后仍存在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不如观察组;随访1年部分对照组患者还是有肩关节活动疼痛现象存在.结论 对照组患者肩关节活动时疼痛为主的并发症在半年后甚至1年后仍然存在,影响患者的生活,对于锁骨肩峰端骨折,可选择解剖钢板内固定为主,临床可以借鉴.
作者:王冠军;陆吴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电视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在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电视胸腔镜手术组(n=40)和开胸手术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电视胸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止痛药物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胸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胸手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4/40)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17.5%(7/40)(P<0.05),但两组患者的死亡率0、2.5%(1/4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较开胸手术在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好.
作者:郑森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法复位联合针灸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6)与对照组(n=46).采用针灸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手法复位联合针灸方式对研究组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症状评分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降低,临床症状JOA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VAS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8.3%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法复位联合针灸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疼痛程度,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金坚;赵玲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改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翼状胬肉5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ID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组患者行改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和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天和7天角膜上皮愈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翼状胬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章小燕;蒋美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极外侧椎间融合手术(XLIF)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DS)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DS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选择性经椎间孔融合联合后路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X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obb角、胸腰后凸角、侧方移位、Nash-Moe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腰椎前凸角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XLIF可明显缩短DS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VAS、JOA评分、ODI指数及影像学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鑫东;董永强;张伟伟;吕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对胫骨螺旋骨折伴后踝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胫骨下段1/3螺旋骨折患者共61例,入院后先行X线检查,共发现12例患者伴有后踝骨折,对未发现后踝骨折剩余患者,在创伤后7天内行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观察并评估多层螺旋CT、磁共振两种检查方法对此类复合骨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结果 对X线检查未显示后踝骨折者的49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检查,检查出后踝骨折者39例,多层螺旋CT检查的敏感度、准确率均小于磁共振检查(P<0.05);通过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所示,49例后踝隐匿性骨折患者中,共有38例骨折累及骨皮质,占77.55%,其中多层螺旋CT检出38例,磁共振检出25例,骨折累及骨皮质方面,检查敏感性、准确率明显高于磁共振检查(P<0.05).结论 对于骨皮质骨折,磁共振检查诊断率低于多层螺旋CT检查,创伤后病人如果临床症状明显,但行X线检查未能确定诊断者,应及时选用磁共振或者CT检查,对于本研究的复合性骨折,应将多层螺旋CT加重建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黄兆海;陈杨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输尿管镜术前预测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初步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方法 收集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及浙江省人民医院进行输尿管镜治疗的210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一般病史资料,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确定输尿管镜术前预测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肾积水程度、结石直径以及菌尿是输尿管镜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预测概率模型,公式为P=1/(1+exp-(3.17+1.88×肾积水程度+1.27×结石直径+1.67×菌尿),其作为预测指标,ROC曲线,曲线下面积约为0.891,灵敏度为84.21%,特异度为82.19%.结论 肾积水程度、结石直径以及菌尿是输尿管镜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这3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输尿管镜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概率模型预测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具有可行性.
作者:兰建宏;袁利荣;俞蔚文;廖国栋;阮磊;鲁来兴;张承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结石过程中的临床疗效与对肝功能、 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就诊的146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机体应激反应指标.结果 予以两种处理方案后,术后,观察组患者的DBIL、TBIL、AST、ALT水平上升明显,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CRP、肾上腺素、BG、TNF-a水平上升明显,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方法效果良好,切口小,安全性高,有益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作者:张英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产后康复治疗延伸对产褥期产妇产后泌乳情况、恶露消失时间和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 基于随机双盲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产褥期妊娠产妇共计7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之后,再使用低频脉冲治疗仪行催乳、促子宫复旧等治疗,并且采取按摩的手法进行形体恢复、改善阴道松弛状况、分清阴道和肛门括约肌的舒缩、子宫卵巢复旧、产后疲劳恢复等产后康复治疗.在完成上述治疗后,观察并记录产妇的泌乳量、母乳喂养情况和恶露情况,并且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 实验组中产妇97.2%的产妇泌乳量充足,对照组94.3%的产妇泌乳充足;实验组产妇恶露消失时间(12.59±3.14)天,对照组产妇恶露消失时间(19.55±5.89)天;实验组产妇满意评分(92.66±7.14),对照组产妇满意评分(82.55±5.89);实验组产妇82.9%能够完全母乳喂养,对照组产妇68.6%可以进行完全母乳喂养;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康复治疗产褥期延伸服务在对于孕产妇的康复应用,有助于促进产后哺乳和产妇康复,对于新生儿和产妇的健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张帆;林特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