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极外侧椎间融合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临床效果分析

何鑫东;董永强;张伟伟;吕炳

关键词:退行性脊柱侧凸, 极外侧椎间融合手术, 椎间孔融合术, 影像学指标
摘要:目的 分析极外侧椎间融合手术(XLIF)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DS)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DS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选择性经椎间孔融合联合后路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X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obb角、胸腰后凸角、侧方移位、Nash-Moe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腰椎前凸角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XLIF可明显缩短DS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VAS、JOA评分、ODI指数及影像学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负压创面技术联合置双腔管主动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置双腔管主动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9例接受负压创面技术联合置双腔管主动引流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再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创面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疤痕面积、VAS评分、Wexne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用负压创面技术联合置双腔管主动引流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创面愈合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盛跃进;郑建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方案.观察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以及X线椎体前缘高度水平变化.结果 术前0.5小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3天以及30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改善,较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以及术后30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伤椎节段站立位与平卧位X片椎体前缘高度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伤椎节段站立位与平卧位X片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缓解患者疼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宇达;徐荣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自制简易牵引架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简易牵引架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30例牵引器辅助下侧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者为实验组,同时收集15例独立牵引架辅助下平卧位PFN-A治疗者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导针插入失败次数及术中透视次数,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平均为(12.6±1.8)个月,评价两组复位质量及肢体功能情况.结果 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导针插入失败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率3.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4/15),χ2=5.512,P=0.018;复位质量及肢体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 相比独立牵引架辅助下平卧位PFN-A来说,采用牵引器辅助下侧卧位PFN-A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降低导针插入失败次数,减少术后并发症,取得较好的复位质量,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因此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倪维玉;林炳剑;王武琦;李小俊;李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钻孔引流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钻孔引流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采用钻孔引流手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钻孔引流手术联合高压氧对观察组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残留血肿吸收时间、吸收情况及脑组织复张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7.6%与对照组63.4%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残留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明显缩短,完全吸收情况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复张方面,观察组总复张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6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钻孔引流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使残留血肿吸收时间明显缩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嵇春峰;李新伟;于林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自控硬膜外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应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 应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ID号尾号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患者术后采取自控硬膜外镇痛.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血清应激激素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2、3天的疼痛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Cor)、醛固酮(ALD)、血浆儿茶酚胺(CA)水平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观察组Cor、ALD、CA水平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取自控硬膜外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控制术后应激反应,降低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胜;兰允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调理老年胆道术并化疗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临床作用

    目的 探讨中医对于老年胆道术并化疗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调理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胆道术并化疗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升阳益胃汤,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胃肠异常情况(腹胀、腹部痉挛性疼痛),检测患者静脉血中胃动素的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研究组胆道术并化疗后患者服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治疗后腹胀和腹部痉挛性疼痛的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胃动素含量开始升高,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胆道术并化疗后患者,加服升阳益胃汤促进胃肠功能较快恢复,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成军;方美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价值对比

    目的 探究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给予T1WI、T2WI、STIR以及DWI序列实施MRI检查,对不同序列诊断脊柱损伤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经过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STIR显示损伤椎体内片状高信号135枚;T1WI显示有102枚椎体内条状、 片状低信号;T2WI显示有97枚为椎体内条状、片状高信号;DWI显示有78枚为椎体内片状高信号、34枚条状高信号以及37枚等信号;37例患者存在脊髓损伤,其中颈段22处,胸段7处,圆锥8处;椎体骨折ADC值显著高于正常椎体,脊髓损伤ADC值显著低于正常脊髓(P<0.05),统计学有意义;STIR序列诊断椎体骨折显著优于T1WI、T2WI以及DWI(P<0.05),T2WI、STIR及DWI序列诊断脊髓损伤显著优于T1WI(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诊断急性脊柱损伤可首选STIR扫描序列,DWI可作为辅助序列,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杨娜;王和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内瘘修复术对血透后期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治疗后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内瘘修复术对血透后期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肾内科收治的后期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或者失去功能者158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剥离组70例,行剥离静脉内膜增生物内瘘修复术治疗,重建组88例,行动静脉内瘘重建术治疗.对158例患者均完全进行随访,随访间隔时间为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内瘘通畅情况.结果 本研究对158例患者进行为期4年的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或者失去功能的患者逐渐增多,在完全随访时,剥离组功能异常者7例,失去功能者12例,重建组功能异常者9例,失去功能者14例,剥离组功能正常比例与重建组无明显差异(P>0.05);剥离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内瘘通畅率与重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剥离静脉内膜增生物内瘘重建术在减少损伤血管资源的同时,保证了较好的远期内瘘通畅率,增加了内瘘的应用时间,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黄丽丹;苏震;朱欢杨;徐皖东;单亦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神经内镜下经海绵窦内侧壁途径切除海绵窦区转移瘤1例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海绵窦内侧壁途径切除海绵窦区转移瘤的手术方式.方法 术中多普勒定位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行走,磨除蝶窦后壁骨质,暴露垂体及海绵窦内侧壁结构,准确定位海绵间窦,经海绵窦内侧壁途径切除海绵窦区肿瘤,术后多重颅底重建.结果 术后常规病理转移性肝细胞性肝,免疫组化ck-p(+)、cd34(管+)、AFP(+)、cg-A(-)、ki-67(>5%)、HMB45(-)、syn(-)、p53(+).术后MR加增强提示海绵窦区转移瘤全切,术后随访3个月无脑膜脑膨出和脑脊液漏.结论 神经内镜下结合术中超声多普勒经海绵窦内侧壁途径是处理海绵窦区病变的良好手术方式.

    作者:冯玛静;吕中华;刘新兵;王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Miles手术治疗直肠癌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Miles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的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为低位直肠癌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保肛手术组和Miles手术组,每组各40例,保肛手术组采取保肛手术,Miles手术组采取Miles手术.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后患者的术后情况、并发症情况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结果 经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肛手术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与Miles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肛手术组术后生存质量评价高于Miles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肛手术对于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亚光;黄天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拟于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共计90例.采用随机软件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0.25组)、标准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0.5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患者各30例.D0.25组和D0.5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15分钟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ug/kg.D0.5组患者继续维持右美托咪定剂量为0.5μg/kg/h;D0.25组患者则调整泵注剂量为0.25μg/kg/h.C组患者泵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空白对照.记录三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人数及麻黄碱、阿托品等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人数.记录患者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NV)、寒战、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发生人数.于麻醉诱导前30分钟(T0)、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注射完毕后(T1)、手术开始后1小时(T2)、手术结束即刻(T3)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标本CD3+、CD4+、CD8+、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结果 D0.5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人数及阿托品使用人数显著高于D0.25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0.5组患者拔管时间显著长于D0.25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0.25组和D0.5组患者T2、T3时点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0.25组和D0.5组患者间各时点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25ug/kg/h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免疫功能,并且不影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和术后苏醒,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余德勇;王志杰;项巧敏;陶守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球囊复位成形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球囊复位成形术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8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2例的诊疗情况.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例)和对照组(n=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囊扩张成形,硫酸钙注射植骨,微型钢板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86.7%),并发症发生率为9.4%,明显低于对照组(3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膝关节间隙宽度明显小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复位成形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作者:谢秉局;刘敏;王伟良;李长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高血压基底节出血不同术式的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内镜手术治疗的氧化应激状况、 炎症改善及预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给予内镜下经额中回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术后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氧化应激指标、炎症状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7%)与对照组(72.2%)相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丙二醛(MDA)、(SOD)及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DA、AOP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IL-6及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IL-6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6%)与对照组(27.7%)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经额中回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对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氧化应激状况,降低炎症指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伟军;聂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氨甲环酸对预防隐性失血的效果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氨甲环酸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其中44例术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者为观察组,43例术中静脉滴注氯化钠溶液.术后均给予抗凝治疗.记录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补液量、麻醉方式、假体情况,分别记录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分别检测两组术前、术后1、3、7天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情况,记录两组输血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补液量、麻醉方式及假体选择相比较,P>0.05;观察组显性失血量为(236.71±145.49)ml与对照组(243.82±97.63)ml,t=0.267,P=0.790;隐性失血量(472.34±236.17)ml,明显少于对照组(713.18±398.77)ml,t=3.436,P=0.000.两组术后第1、3、7天时Hb、Hct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然组间比较,P>0.05,术后第1天与第3天、第7天比较,P>0.05;术后第3天与第7天间比较,P>0.05.两组输血率及输血量比较,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可较好的预防隐性失血.

    作者:申丽丽;叶克勇;李玉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盲肠、阑尾化脓性炎致成人肠套叠1例

    目的 提高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治认识.方法 对1例盲肠、阑尾化脓性炎引起成人肠套叠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盲肠、阑尾化脓性炎引起成人肠套叠在临床上罕见,手术获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成人肠套叠多继发于恶性疾病,本文1例为炎性病变,说明成人肠套叠病因的多样性,其治疗以手术为主.

    作者:池峰;江良县;董米连;毕铁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血清肿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共发生术后血清肿27例,其中Ⅰ型14例、Ⅱ型7例,经理疗、中药外敷治疗后好转;Ⅲ型4例、Ⅳ型2例,经穿刺抽液后恢复良好.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与年龄、合并症、疝分型、术者经验、补片类型等因素相关,围手术期预防措施及术中精细操作可减少其发生率.

    作者:陈晓林;周余人;杨卫锋;宋国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D-二聚体检测在消化性溃疡伴发出血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D-二聚体检测在消化性溃疡伴发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接诊的147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患者的进行研究.研究组73例患者,均为消化道溃疡伴出血且输血的患者;对照组74例患者,均为消化道溃疡伴出血且未经过输血的患者.对所有以上受试者,均在24小时内检测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进行测定与对比,同时行内镜检查.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TT、PT、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的水平能够作为判断消化性溃疡伴发出血患者出血情况的指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王雷;缪心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兔创伤性肠破裂早期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WBC对创伤性肠破裂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40只健康雄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盲肠穿破组、盲肠横断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10只.麻醉后无菌条件下手术制作盲肠穿破(直径0.5 cm)组10只,盲肠横断组10只;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各10只,制模后禁食,自由饮水.制模前、制模后1、3、6、8、12小时采集兔耳静脉血2ml,其中1ml血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行WBC计数,其余血放-70℃冷藏待检,用Elisa法统一检测血清PCT、CRP水平.结果 ①盲肠穿破组、盲肠横断组在制模后血清PCT、CRP和外周血WBC计数值逐渐升高,假手术组及对照组PCT、CRP、WBC值未见明显升高;②盲肠穿破组在制模后PCT、CRP、WBC值升高幅度较低,与盲肠横断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盲肠横断组于制模后6、12小时PCT值较CRP、WBC值上升速度快;③盲肠穿破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兔全部存活,而盲肠横断组兔于24小时内全部死亡.结论 PCT联合CRP、WBC对兔盲肠外伤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能反应出盲肠损伤与腹膜炎的严重程度,并且PCT在盲肠横断组中敏感性要优于其余指标.

    作者:高胜特;朱维星;郑翔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外侧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治疗跟骨骨折32例

    目的 探讨外侧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36足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外侧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治疗,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优27足,良7足,可2例.术后1例原有糖尿病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1例切口转角处皮缘部分坏死,经换药5周后切口愈合.1例出现距下关节炎,无1例出现腓肠神经损伤.所有患者随访时骨折均正常愈合.结论 外侧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是治疗跟骨骨折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黎高明;倪红联;谢伟;郑建平;邵文飞;吴向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锁骨肩峰端骨折钩钢板和解剖钢板临床疗效的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锁骨肩峰端骨折钩钢板和解剖钢板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72例锁骨肩峰端骨折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以肩关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Lazzcano标准为评判指标.记录患者术后(第3、7、14天)及随访1年的数据.结果 术后患者在第3天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天VAS评分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azzcano标准为评判优良率分别为:91.67%、83.33%.对照组患者在半年后仍存在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不如观察组;随访1年部分对照组患者还是有肩关节活动疼痛现象存在.结论 对照组患者肩关节活动时疼痛为主的并发症在半年后甚至1年后仍然存在,影响患者的生活,对于锁骨肩峰端骨折,可选择解剖钢板内固定为主,临床可以借鉴.

    作者:王冠军;陆吴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