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内镜下经海绵窦内侧壁途径切除海绵窦区转移瘤1例

冯玛静;吕中华;刘新兵;王伟

关键词:神经内镜, 海绵窦区转移瘤, 颈内动脉, 超声多普勒, 颅底重建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海绵窦内侧壁途径切除海绵窦区转移瘤的手术方式.方法 术中多普勒定位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行走,磨除蝶窦后壁骨质,暴露垂体及海绵窦内侧壁结构,准确定位海绵间窦,经海绵窦内侧壁途径切除海绵窦区肿瘤,术后多重颅底重建.结果 术后常规病理转移性肝细胞性肝,免疫组化ck-p(+)、cd34(管+)、AFP(+)、cg-A(-)、ki-67(>5%)、HMB45(-)、syn(-)、p53(+).术后MR加增强提示海绵窦区转移瘤全切,术后随访3个月无脑膜脑膨出和脑脊液漏.结论 神经内镜下结合术中超声多普勒经海绵窦内侧壁途径是处理海绵窦区病变的良好手术方式.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板成形术后应用推拿手法配合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成形术后患者应用推拿手法配合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行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成形术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75)与对照组(n=75),对照组术后给予早期康复训练,研究组术后给予推拿手法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各指标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膝功能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优良率88.0%与对照组优良率50.7%比较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成形术后患者应用推拿手法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龚立君;赵娜;罗士涛;周斌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血清肿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共发生术后血清肿27例,其中Ⅰ型14例、Ⅱ型7例,经理疗、中药外敷治疗后好转;Ⅲ型4例、Ⅳ型2例,经穿刺抽液后恢复良好.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与年龄、合并症、疝分型、术者经验、补片类型等因素相关,围手术期预防措施及术中精细操作可减少其发生率.

    作者:陈晓林;周余人;杨卫锋;宋国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内瘘修复术对血透后期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治疗后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内瘘修复术对血透后期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肾内科收治的后期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或者失去功能者158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剥离组70例,行剥离静脉内膜增生物内瘘修复术治疗,重建组88例,行动静脉内瘘重建术治疗.对158例患者均完全进行随访,随访间隔时间为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内瘘通畅情况.结果 本研究对158例患者进行为期4年的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或者失去功能的患者逐渐增多,在完全随访时,剥离组功能异常者7例,失去功能者12例,重建组功能异常者9例,失去功能者14例,剥离组功能正常比例与重建组无明显差异(P>0.05);剥离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内瘘通畅率与重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剥离静脉内膜增生物内瘘重建术在减少损伤血管资源的同时,保证了较好的远期内瘘通畅率,增加了内瘘的应用时间,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黄丽丹;苏震;朱欢杨;徐皖东;单亦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病房创伤后感染并发脓毒症的临床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创伤后感染并发脓毒症的临床因素.方法 对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14例创伤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并发脓毒症情况将这些患者分为并发组(n=84)和未并发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损伤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休克、入ICU1天内液入量、输血、中心置管、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伤口污染程度、ISS评分、NISS评分、SOFA评分、系统功能障碍个数、具体功能障碍系统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重症监护病房创伤后感染并发症脓毒的临床因素包括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入院时SOFA评分、系统功能障碍个数(P<0.05).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创伤后感染并发脓毒症的临床因素包括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入院时SOFA评分、系统功能障碍个数.

    作者:余姚凤;张立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应用皮质骨通道置钉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比较腰椎减压融合皮质骨通道(CBT)螺钉固定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病变肥胖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之间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38例,男22例,女1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CBT固定组)和B组(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组).评估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融合率、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A组比B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节点VAS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在各随访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脱发生.结论 对腰椎退行性病变肥胖患者,两种治疗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对肥胖患者采用CBT固定方法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和减少术中出血风险.

    作者:田乃锋;倪文飞;林焱;徐华梓;王向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关颅时用头皮夹钳移除头皮夹的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关颅时使用头皮夹钳去除头皮夹对切口出血量、 止血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40例开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用头皮夹钳移除头皮夹法和血管钳撤除头皮夹法进行关颅,测定止血时间、出血量、切口甲级愈合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等指标.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分组因素的影响.以多因素方差回归模型分析头皮夹数量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止血时间(P=0.000)、修正止血时间(P=0.000)、出血量(P=0.000)、修正出血量(P=0.000)、术后24小时皮下引流管引流量(P=0.002)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平均减少止血时间37.22%,平均减少关颅时头皮出血量43.83%,减少术后24小时引流管引流量22.10%.试验组较对照组修正止血时间减少32.18%,修正出血量减少45.33%.头皮夹数量对止血时间(P=0.000)、修正止血时间(P=0.016)、出血量(P=0.000)、术后24小时引流量(P=0.000)、切口感染评分(P=0.007)有显著影响,头皮夹数量对上述指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应常规使用头皮夹钳撤除头皮夹.

    作者:缪建庆;董伟峰;宣宏飞;司赟;陈新治;严肖峰;胡典祥;卢明;高国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TAPP在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技术(TAPP)在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OTFH)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TAP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疼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PP可改善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情况,减轻患者疼痛,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姚武根;金国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术中综合保温干预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对手术患者给予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对患者进行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前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统计并分析患者术中低体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中,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3.2%(2/6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4/62),分别为感染1例、躁动1例、感染2例;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62/62);术后患者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分别为(30.02±5.93)min、(18.11±8.69)min,与以往临床常规手术护理相比明显缩短.结论 对手术患者给予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作用,在稳定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等生命体征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缩短,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旭君;寿秋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D-二聚体检测在消化性溃疡伴发出血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D-二聚体检测在消化性溃疡伴发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接诊的147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患者的进行研究.研究组73例患者,均为消化道溃疡伴出血且输血的患者;对照组74例患者,均为消化道溃疡伴出血且未经过输血的患者.对所有以上受试者,均在24小时内检测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进行测定与对比,同时行内镜检查.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TT、PT、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的水平能够作为判断消化性溃疡伴发出血患者出血情况的指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王雷;缪心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外侧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治疗跟骨骨折32例

    目的 探讨外侧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36足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外侧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治疗,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优27足,良7足,可2例.术后1例原有糖尿病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1例切口转角处皮缘部分坏死,经换药5周后切口愈合.1例出现距下关节炎,无1例出现腓肠神经损伤.所有患者随访时骨折均正常愈合.结论 外侧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是治疗跟骨骨折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黎高明;倪红联;谢伟;郑建平;邵文飞;吴向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对近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近视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近视患者1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观察组行SMILE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UCVA),眼压改变率、角膜厚度改变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1周、1、6个月UCV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眼压及角膜厚度改变率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6个月眼压及角膜厚度改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1、6个月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及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1周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及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1、6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周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及内皮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MILE能有效提高近视患者UCVA,降低眼压、角膜厚度改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且不造成角膜伤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红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月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200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两组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PDCA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的评定与对比.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压疮情况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89.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13.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明显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燕;孟月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Nesfatin-1早期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Nesfatin-1浓度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Nesfatin1、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浓度,统计分析血浆Nesfatin-1浓度与伤情程度、上述炎症指标血浆浓度、30天死亡、6个月死亡和6个月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的关系.结果 脑外伤患者血浆Nesfatin-1、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血浆Nesfatin-1浓度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上述炎症指标血浆浓度显著相关性(均P<0.01).血浆Nesfatin-1是脑外伤患者30天死亡、6个月死亡和6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血浆Nes-fatin-1浓度对上述预后不良因子的预测价值超过血浆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浓度(均P>0.05),但相似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P<0.05).结论 Nesfatin-1参与脑外伤后炎症反应,其升高的水平与脑外伤严重度及预后显著相关.

    作者:过宓;吕庆伟;张浛;杨松斌;沈良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对缓解其肩部疼痛及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目的 探讨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方法 将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行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肩关节活动功能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87.5%(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26/4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下降,观察组VA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肩关节活动功能各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可较好的缓解患者肩部疼痛,改善其肩关节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江暄;蔡鑫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刀微创技术在颌下腺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刀微创技术在颌下腺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颌下腺良性病变患者43例.用超声刀微创技术行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颌下腺切除术23例为超声刀组,同期传统手术21例(以结扎和缝扎为主要止血方式)为对照组.在同等条件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超声刀组比传统手术组手术短(t=12.04,P=0.000)、术中出血量少(t=13.54,P=0.000)、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1,P=0.271);术后NRS评分轻(t=3.713,P=0.000),术后超声刀组及传统组各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下颌缘支麻痹,口角歪斜,术后5天出院时面神经麻痹已基本恢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超声刀微创技术行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颌下腺切除术方便、安全,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与传统电刀相比具有较大优势.

    作者:胡建道;曹澄;孙红村;邱小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栓弹力图仪在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监测的应用及对临床输血治疗的指导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仪(TEG)在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监测的应用及对临床输血治疗的指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凝血功能检测与输血治疗指导,研究组在次基础上加用TEG检测与输血治疗指导,对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血制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在凝血功能各指标方面,两组患者输血24小时后PT、APTT、TT均较输血前明显降低,FIB明显提高,其中研究组各指标变化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EG参数方面,研究组患者输血24小时后 α角、MA、LY30及CI均较输血前明显提高,R、K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输血24小时后CRBC、FFP、CRYO及PC输注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指导临床输血能够显著改善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在获得理想效果同时能够大程度减少血制品输注量,且能够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其俊;何爱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腹股沟疝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临床路径在基层医院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实施效果及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由住院病历系统随机抽取缙云县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病历,将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2012年6月开始实施)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50例设为临床路径组,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其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前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品费用、平均检查费用、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前住院时间、平均药品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平均检查费用、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患者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3.00%.结论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有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

    作者:陈必成;周文斌;李建辉;张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拟于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共计90例.采用随机软件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0.25组)、标准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0.5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患者各30例.D0.25组和D0.5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15分钟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ug/kg.D0.5组患者继续维持右美托咪定剂量为0.5μg/kg/h;D0.25组患者则调整泵注剂量为0.25μg/kg/h.C组患者泵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空白对照.记录三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人数及麻黄碱、阿托品等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人数.记录患者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NV)、寒战、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发生人数.于麻醉诱导前30分钟(T0)、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注射完毕后(T1)、手术开始后1小时(T2)、手术结束即刻(T3)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标本CD3+、CD4+、CD8+、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结果 D0.5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人数及阿托品使用人数显著高于D0.25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0.5组患者拔管时间显著长于D0.25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0.25组和D0.5组患者T2、T3时点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0.25组和D0.5组患者间各时点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25ug/kg/h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免疫功能,并且不影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和术后苏醒,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余德勇;王志杰;项巧敏;陶守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尿道损伤患者行输尿管镜微创术治疗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分析尿道损伤患者行输尿管镜微创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本院治疗的尿道损伤患者20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行开放性尿道吻合术,观察组行输尿管镜微创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大尿流量(MF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对照组患者尿道狭窄、勃起障碍和尿失禁发生率明显比观察组高(P<0.05).结论 尿道损伤患者采用输尿管镜微创术进行治疗,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清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钻孔引流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钻孔引流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采用钻孔引流手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钻孔引流手术联合高压氧对观察组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残留血肿吸收时间、吸收情况及脑组织复张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7.6%与对照组63.4%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残留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明显缩短,完全吸收情况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复张方面,观察组总复张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6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钻孔引流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使残留血肿吸收时间明显缩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嵇春峰;李新伟;于林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