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调理老年胆道术并化疗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临床作用

姜成军;方美灵

关键词:中医, 术后, 胃肠道功能, 调理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对于老年胆道术并化疗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调理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胆道术并化疗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升阳益胃汤,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胃肠异常情况(腹胀、腹部痉挛性疼痛),检测患者静脉血中胃动素的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研究组胆道术并化疗后患者服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治疗后腹胀和腹部痉挛性疼痛的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胃动素含量开始升高,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胆道术并化疗后患者,加服升阳益胃汤促进胃肠功能较快恢复,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复杂肾结石行改良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复杂肾结石行改良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复杂肾结石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开放取石治疗方案;观察组行改良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住院情况、结石清除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肾结石行改良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手术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治疗效果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匡家文;贾成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直肠癌术前分期应用高分辨率MRI技术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高分辨率磁共振(MRI)技术对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前分级、分期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的93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诊断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6人,采用CT扫描分析诊断方式;实验组47人,采用MRI扫描及后处理分析诊断方式.对比两者的诊断性指标,以及在直肠癌各期的诊断准确度.结果 对比两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这3项诊断性能指标,实验组检查的敏感性为89.36%,准确性为93.62%,对照组的敏感性为60.87%,准确性为67.39%,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直肠癌各期诊断准确率,实验组总准确率高达91.5%,而对照组仅为65.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对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前分级分期的诊断效果相较CT扫描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直肠癌各期的诊断准确率都明显高于其他诊断方法,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张洪彬;张静;孟爽;张矗阁;朱渊东;范新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拟于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共计90例.采用随机软件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0.25组)、标准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0.5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患者各30例.D0.25组和D0.5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15分钟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ug/kg.D0.5组患者继续维持右美托咪定剂量为0.5μg/kg/h;D0.25组患者则调整泵注剂量为0.25μg/kg/h.C组患者泵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空白对照.记录三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人数及麻黄碱、阿托品等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人数.记录患者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NV)、寒战、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发生人数.于麻醉诱导前30分钟(T0)、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注射完毕后(T1)、手术开始后1小时(T2)、手术结束即刻(T3)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标本CD3+、CD4+、CD8+、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结果 D0.5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人数及阿托品使用人数显著高于D0.25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0.5组患者拔管时间显著长于D0.25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0.25组和D0.5组患者T2、T3时点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0.25组和D0.5组患者间各时点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25ug/kg/h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免疫功能,并且不影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和术后苏醒,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余德勇;王志杰;项巧敏;陶守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MRI与多层螺旋CT对胫骨下1/3螺旋骨折伴后踝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对胫骨螺旋骨折伴后踝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胫骨下段1/3螺旋骨折患者共61例,入院后先行X线检查,共发现12例患者伴有后踝骨折,对未发现后踝骨折剩余患者,在创伤后7天内行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观察并评估多层螺旋CT、磁共振两种检查方法对此类复合骨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结果 对X线检查未显示后踝骨折者的49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检查,检查出后踝骨折者39例,多层螺旋CT检查的敏感度、准确率均小于磁共振检查(P<0.05);通过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所示,49例后踝隐匿性骨折患者中,共有38例骨折累及骨皮质,占77.55%,其中多层螺旋CT检出38例,磁共振检出25例,骨折累及骨皮质方面,检查敏感性、准确率明显高于磁共振检查(P<0.05).结论 对于骨皮质骨折,磁共振检查诊断率低于多层螺旋CT检查,创伤后病人如果临床症状明显,但行X线检查未能确定诊断者,应及时选用磁共振或者CT检查,对于本研究的复合性骨折,应将多层螺旋CT加重建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黄兆海;陈杨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35例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泪膜功能情况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糖尿病患者伴发翼状胬肉后泪膜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翼状胬肉伴有糖尿病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分为两组,其中单纯组35例,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联合组35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观察记录并比较单纯组、联合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手术治疗前后裸眼视力情况以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结果 单纯组、联合组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0.3、0.4~0.8、>0.8的裸眼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而各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2个月裸眼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单纯组、联合组手术治疗前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指标、泪膜破坏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组术后12个月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指标、泪膜破坏时间明显小于联合组患者(P<0.05);组内比较,联合组术后12个月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指标、泪膜破坏时间明显高于手术治疗前(P<0.05),而单纯组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12个月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指标、泪膜破坏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组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为(5.83±1.06)天,联合组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为(4.21±0.89)天,联合组伤口愈合时间少于单纯组(P<0.05),术后单纯组有5例患者复发,联合组无患者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糖尿病患者伴发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更佳,且联合手术对恢复病人泪膜功能作用更好,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陈志丽;余亚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洼田饮水试验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饮食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洼田饮水试验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早期饮食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100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洼田饮水试验来判断咳呛等级.对照组于食管癌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记录两组进食后呛咳情况、进食时间,分别于患者干预前、干预3周后,采用术后出院电话随访登记的形式对出院3周后体重变化及在院期间护理宣教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相比较,P>0.05;干预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但观察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5.26±1.23)天明显早于对照组(7.88±2.02)天,t=7.83,P=0.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χ2=6.62,P=0.03;观察组干预3周后体重(61.78±3.39)kg,明显高于对照组(57.52±3.22)kg,两组干预后体重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洼田饮水试验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饮食,改善其体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祝珠雯;周晓君;郎秀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应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和BillrothⅠ吻合术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远端胃癌患者92例,将患者资料上传至中央随机系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对照组行BillrothⅠ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和术后情况,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 术中两组患者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数无统计学意(P>0.05);术后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相较于BillrothⅠ吻合术具有出血少、更易于操作、预后好等优点,是适合远端胃癌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霄鹏;徐晓武;林加宝;徐小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Nesfatin-1早期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Nesfatin-1浓度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Nesfatin1、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浓度,统计分析血浆Nesfatin-1浓度与伤情程度、上述炎症指标血浆浓度、30天死亡、6个月死亡和6个月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的关系.结果 脑外伤患者血浆Nesfatin-1、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血浆Nesfatin-1浓度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上述炎症指标血浆浓度显著相关性(均P<0.01).血浆Nesfatin-1是脑外伤患者30天死亡、6个月死亡和6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血浆Nes-fatin-1浓度对上述预后不良因子的预测价值超过血浆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浓度(均P>0.05),但相似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P<0.05).结论 Nesfatin-1参与脑外伤后炎症反应,其升高的水平与脑外伤严重度及预后显著相关.

    作者:过宓;吕庆伟;张浛;杨松斌;沈良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MSCT在膝关节外伤后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适合膝关节外伤后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方法连续选入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外伤疑似胫骨近端骨折患者69例纳入本研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31例;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39.2±8.8)岁.中位数39岁.均接受MRI,MDCT和DR 3种检查方式,通过对比各种检查方式的检验效能以及MRI和MDCT之间一致性.结果 经检查,所有患者DR片上未见异常;有46例患者经MDCT检查后可以诊断为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MDCT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为14.3%、特异度为100%,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0.099;49例患者经MRI检查后可以诊断为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MRI诊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1.000.两种诊断方式一致性检验Kappa=1.000.结论 对于膝关节外伤后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DR片不能做出诊断,MRI检查和MDCT比较差异不大,但考虑到经济性和节约时间,MDCT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冬冬;白莉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arpentier成形术与De vega成形术、Kay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反流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Carpentier成形术与De Vega成形术、Kay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三尖瓣反流患者143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C组47例,行Carpentier成形环术治疗,D组38例,行De vaga成形术治疗,K组58例,行Kay成形术治疗;观察3组术前、术后术后1周、术后4个月、术后8个月的心功能评分、三尖瓣瓣口面积、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内径、右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指标及末次随访的反流程度.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整体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将患者术后8个月时与术前心功能分级的差值作为心功能改善程度进行比较,3组组间心功能分级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周、术后4个月、术后8个月的三尖瓣瓣口面积、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内径、右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K组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4个月、术后8个月的三尖瓣瓣口面积、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内径、右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C组在术后1周、术后4个月、术后8个月的三尖瓣瓣口面积、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内径、右心房内径均显著小于D组和K组(P<0.05);C组在术后4个月、术后8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D组和K组提高(P<0.05).结论 Carpentier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反流整体临床效果优于De Vega成形术、Kay成形术,适合临床医师及患者适当选择应用.

    作者:陈阳;杨泽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无保护会阴联合拆台助产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无保护会阴联合拆台助产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80例产妇进行研究.将产妇随机分为无创助产组、改良组和传统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无保护会阴联合拆台助产、会阴保护联合拆台站立助产和传统的侧面助产.比较3组的会阴结局、 新生儿结局和产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无创助产组和改良组的会阴Ⅰ度裂伤率分别为45.00%和41.67%,显著高于传统组(23.33%),无创助产组的会阴侧切率(20.00%)显著低于改良组(58.33%)和传统组(6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巨大儿及肩难产发生率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助产组的严重疼痛发生率和产褥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改良组和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保护会阴联合拆台助产降低了会阴侧切率和裂伤程度,新生儿结局良好,对产后恢复无不良影响,有助于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范丽娟;范亚君;凌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US-CNB)对乳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结节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US-CNB)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医院就诊的80例单发乳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行彩色超声、US-CNB检查,将检查结果 与手术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次穿刺成功率为100.0%,穿刺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且未遗留瘢痕.乳腺癌超声影像特征:形态不规则且表现为低回声、边缘不光滑且呈毛刺状、微小钙化、丰富血运等.US-CNB检查病理结果显示为乳腺癌者56例(70.00%)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3例、导管原位癌5例、恶性叶状肿瘤3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黏液癌2例、实体性乳头状癌1例;乳腺良性结节为23例(28.75%),其中纤维腺瘤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硬化性腺病5例,良性叶状肿瘤4例,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2例,1例误诊(1.25%),US-CNB检查结果为硬化性腺病伴导管上皮增生,术后病理诊断为导管原位癌.US-CNB检查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8.75%.US-CNB检查灵敏度、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彩超检查,P<0.05;误诊率明显低于彩超检查,P<0.05.结论 采用US-CNB定性诊断乳腺结节具有一定安全性,且准确,因此对临床医师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黄飞;钱立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卵巢(良性)肿瘤术后康复路径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良性)肿瘤术后康复路径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术后康复路径护理.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治疗费用和护理前后的SAS评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的S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10.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81.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良性)肿瘤术后康复路径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蕾;陈美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在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 对比电视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在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电视胸腔镜手术组(n=40)和开胸手术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电视胸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止痛药物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胸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胸手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4/40)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17.5%(7/40)(P<0.05),但两组患者的死亡率0、2.5%(1/4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较开胸手术在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好.

    作者:郑森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内翻畸形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患者86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行3D打印导板辅助联合膝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行常规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并比较A、B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整体出血量;测量患者术后14天的股、胫骨机械轴夹角(力线角度)、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HSS评分;记录A组患者术前预定及术中实际股骨远端及胫骨平台截骨量、股骨外翻及外旋角度、胫骨后倾角度.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整体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患者(P<0.05);A、B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4天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均明显大于手术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A、B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14天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4天下肢力线角度均明显小于手术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A、B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14天下肢力线角度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3D打印辅助导板联合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其股骨远端截骨量、股骨平台截骨量、股骨外翻角、股骨外旋角、股骨后倾角在手术治疗前定值和术中实际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导板联合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且较常规手术方法优势更为明显,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建孙;赵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本院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P)、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经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大体积前列腺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并对比三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TUPKP组和TURP组相比,PKEP组患者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的临床效果较好,术中出血量较少,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承广;谷陈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术中综合保温干预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对手术患者给予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对患者进行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前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统计并分析患者术中低体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中,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3.2%(2/6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4/62),分别为感染1例、躁动1例、感染2例;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62/62);术后患者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分别为(30.02±5.93)min、(18.11±8.69)min,与以往临床常规手术护理相比明显缩短.结论 对手术患者给予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作用,在稳定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等生命体征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缩短,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旭君;寿秋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月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200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两组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PDCA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的评定与对比.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压疮情况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89.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13.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明显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燕;孟月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老年患者臂丛神经的阻滞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 拟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时间为2016年1月20日至2016年12月20日,其均接受超声引导下实施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根据其罗哌卡因的浓度进行分组.其中A组浓度为0.250%,B组浓度为0.375%,C组浓度为0.500%,每组罗哌卡因的总容量均为30ml.神经阻滞后对其臂丛神经阻滞的结果 进行观察分析.结果A组老年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长于B组、C组老年患者,其镇痛维持时间明显短于B组、C组(P<0.05).B组、C组老年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相比,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组老年患者之间的麻醉效果相比,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老年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接受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其浓度在0.375%以上可起到较好的效果,其中浓度为0.375%不仅可以对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进行保证,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向智勇;杨凤兰;金从参;金立耸;卢永坚;胡加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海岛人群前列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海岛人群前列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前列腺癌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舟山医院就诊的50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病例组,选取同期在舟山医院体检的50名健康人员纳入对照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对海岛人群前列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前列腺癌家族史、前列腺疾病史、性交频率、运动锻炼、饮食习惯是影响海岛人群前列腺癌的主要因素(OR=1.218、3.767、6.730、5.608、0.129、0.077,P<0.05).结论 前列腺癌的发病受多种因素作用,医疗机构应加强海岛人群的健康宣教,提高海岛人群对前列腺癌的关注度,并定期体检,进而降低前列腺癌风险.

    作者:俞加法;陈炳;张小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