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岛人群前列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俞加法;陈炳;张小荣

关键词:海岛人群, 前列腺癌,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
摘要:目的 探讨海岛人群前列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前列腺癌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舟山医院就诊的50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病例组,选取同期在舟山医院体检的50名健康人员纳入对照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对海岛人群前列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前列腺癌家族史、前列腺疾病史、性交频率、运动锻炼、饮食习惯是影响海岛人群前列腺癌的主要因素(OR=1.218、3.767、6.730、5.608、0.129、0.077,P<0.05).结论 前列腺癌的发病受多种因素作用,医疗机构应加强海岛人群的健康宣教,提高海岛人群对前列腺癌的关注度,并定期体检,进而降低前列腺癌风险.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MSCT在膝关节外伤后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适合膝关节外伤后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方法连续选入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外伤疑似胫骨近端骨折患者69例纳入本研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31例;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39.2±8.8)岁.中位数39岁.均接受MRI,MDCT和DR 3种检查方式,通过对比各种检查方式的检验效能以及MRI和MDCT之间一致性.结果 经检查,所有患者DR片上未见异常;有46例患者经MDCT检查后可以诊断为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MDCT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为14.3%、特异度为100%,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0.099;49例患者经MRI检查后可以诊断为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MRI诊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1.000.两种诊断方式一致性检验Kappa=1.000.结论 对于膝关节外伤后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DR片不能做出诊断,MRI检查和MDCT比较差异不大,但考虑到经济性和节约时间,MDCT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冬冬;白莉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3%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水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3%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颅内压监护下对13例患者使用3%的高渗盐水脱水治疗,与同期15例使用甘露醇脱水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6小时内,连续监测患者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脑灌注量(CPP).记录起效时间以及治疗后至ICP恢复用药前水平所间隔的时间.结果 3%高渗盐水的脱水效果与甘露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及死亡率相当.结论 3%的高渗盐水脱水效果确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作为临床一线脱水药物.

    作者:金杭煌;金涌;毛天明;陈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病理分型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急性阑尾炎病例91例,对照术后病理结果 ,计算不同CT征象在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中的发生率.结果阑尾增粗、阑尾壁增厚及阑尾腔内粪石大小在不同类型阑尾炎中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阑尾腔内积液、阑尾周围脂肪间隙改变在急性单纯阑尾炎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之间及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阑尾腔外游离气体及腔外粪石,阑尾周围脓肿在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与其他两型阑尾炎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不同CT征象对急性阑尾炎进行术前分型能有效提高准确率,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诊断准确度97.8%,敏感度90.5%,特异度100%;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诊断准确度94.4%,敏感度100%,特异度88.4%;对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诊断准确度94.5%,敏感度79.2%,特异度100%.术前明确分型可为临床确定手术方案及改善治疗结果提供很大帮助.

    作者:喻浔;陶春燕;邹永平;顾跃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胫骨高位截骨术的研究进展

    胫骨高位截骨术是通过胫骨近端截骨,纠正下肢力线,使膝关节负重载荷,从退变的内侧间室转移至正常的外侧间室,从而改善膝关节生物力学环境和血液循环,使关节炎的进展得到延缓,并促进内侧间室软骨修复,减轻关节疼痛,逐渐恢复关节活动及功能.本文对目前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综述.

    作者:金成;魏勇;胡继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的术后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的术后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78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39)与对照组(n=39).采用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对对照组进行治疗,采用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对研究组进行治疗,对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安全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94.9%与对照组74.4%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中耳积液时间及完全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纯音听力明显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使患儿听力水平显著恢复,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倪荣华;张成一;林志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极外侧椎间融合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极外侧椎间融合手术(XLIF)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DS)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DS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选择性经椎间孔融合联合后路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X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obb角、胸腰后凸角、侧方移位、Nash-Moe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腰椎前凸角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XLIF可明显缩短DS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VAS、JOA评分、ODI指数及影像学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鑫东;董永强;张伟伟;吕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肛裂患者采用肛裂切除术结合外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肛裂患者采用肛裂切除术结合外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10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肛裂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外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VA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愈合时长短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肛裂患者采用肛裂切除术结合外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术后感染和疼痛.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谢健进;邵春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刀微创技术在颌下腺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刀微创技术在颌下腺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颌下腺良性病变患者43例.用超声刀微创技术行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颌下腺切除术23例为超声刀组,同期传统手术21例(以结扎和缝扎为主要止血方式)为对照组.在同等条件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超声刀组比传统手术组手术短(t=12.04,P=0.000)、术中出血量少(t=13.54,P=0.000)、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1,P=0.271);术后NRS评分轻(t=3.713,P=0.000),术后超声刀组及传统组各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下颌缘支麻痹,口角歪斜,术后5天出院时面神经麻痹已基本恢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超声刀微创技术行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颌下腺切除术方便、安全,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与传统电刀相比具有较大优势.

    作者:胡建道;曹澄;孙红村;邱小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拟于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共计90例.采用随机软件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0.25组)、标准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0.5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患者各30例.D0.25组和D0.5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15分钟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ug/kg.D0.5组患者继续维持右美托咪定剂量为0.5μg/kg/h;D0.25组患者则调整泵注剂量为0.25μg/kg/h.C组患者泵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空白对照.记录三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人数及麻黄碱、阿托品等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人数.记录患者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NV)、寒战、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发生人数.于麻醉诱导前30分钟(T0)、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注射完毕后(T1)、手术开始后1小时(T2)、手术结束即刻(T3)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标本CD3+、CD4+、CD8+、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结果 D0.5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人数及阿托品使用人数显著高于D0.25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0.5组患者拔管时间显著长于D0.25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0.25组和D0.5组患者T2、T3时点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0.25组和D0.5组患者间各时点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25ug/kg/h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免疫功能,并且不影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和术后苏醒,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余德勇;王志杰;项巧敏;陶守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传统开放性手术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传统开放性手术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7月到2017年7月间在本院就诊的23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相关症状,手术前后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大尿流率,以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和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长、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前列腺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与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相关症状,降低出血量,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前列腺症状和尿道狭窄以及并发症情况,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童军福;吕敏;李智尚;陈文军;林杨飞;周方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直肠癌患者行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导致直肠癌患者行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8年3月本院行直肠癌Dixon术式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有24例发生吻合口瘘.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术前相关实验室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手术相关指标(吻合口距肛缘的距离、术前给予辅助性化疗、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行预防性造瘘、病理分期),对这些指标中发生吻合口瘘与未发生吻合口瘘者进行差异性分析.将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代入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发生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①年龄≥70岁与年龄<70岁的患者之间、合并糖尿病与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之间、合并低蛋白血症与未合并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之间、术前行辅助性化疗与未行辅助性化疗的患者之间、吻合口距肛缘≤5cm与吻合口距肛缘>5cm的患者之间,行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吻合口距肛缘的距离均为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吻合口距肛缘的距离≤5cm等是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朱盈锋;叶萍;鲁立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洼田饮水试验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饮食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洼田饮水试验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早期饮食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100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洼田饮水试验来判断咳呛等级.对照组于食管癌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记录两组进食后呛咳情况、进食时间,分别于患者干预前、干预3周后,采用术后出院电话随访登记的形式对出院3周后体重变化及在院期间护理宣教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相比较,P>0.05;干预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但观察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5.26±1.23)天明显早于对照组(7.88±2.02)天,t=7.83,P=0.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χ2=6.62,P=0.03;观察组干预3周后体重(61.78±3.39)kg,明显高于对照组(57.52±3.22)kg,两组干预后体重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洼田饮水试验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饮食,改善其体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祝珠雯;周晓君;郎秀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甲泼尼龙在PKP术中预防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作用

    目的 研究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中,预防性应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来减少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发生.方法 对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行PKP治疗的40例新鲜老年性OVC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在PKP术中骨水泥注入前用2ml生理盐水作对照,共20例;B组用预防性应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共20例.术中观察骨水泥注入前、注入后1、3、5、7、10分钟的桡动脉有创动脉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变量在骨水泥植入前后有明显的变化,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变量在骨水泥植入前后变化较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KP术中,预防性的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能有效的减少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发生,降低术中心血管风险,值得临床深入观察.

    作者:陈建德;樊晓琦;景成伟;周怡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关颅时用头皮夹钳移除头皮夹的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关颅时使用头皮夹钳去除头皮夹对切口出血量、 止血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40例开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用头皮夹钳移除头皮夹法和血管钳撤除头皮夹法进行关颅,测定止血时间、出血量、切口甲级愈合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等指标.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分组因素的影响.以多因素方差回归模型分析头皮夹数量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止血时间(P=0.000)、修正止血时间(P=0.000)、出血量(P=0.000)、修正出血量(P=0.000)、术后24小时皮下引流管引流量(P=0.002)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平均减少止血时间37.22%,平均减少关颅时头皮出血量43.83%,减少术后24小时引流管引流量22.10%.试验组较对照组修正止血时间减少32.18%,修正出血量减少45.33%.头皮夹数量对止血时间(P=0.000)、修正止血时间(P=0.016)、出血量(P=0.000)、术后24小时引流量(P=0.000)、切口感染评分(P=0.007)有显著影响,头皮夹数量对上述指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应常规使用头皮夹钳撤除头皮夹.

    作者:缪建庆;董伟峰;宣宏飞;司赟;陈新治;严肖峰;胡典祥;卢明;高国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移动设备在手术病人术前访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移动设备对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宣教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4月和2017年7月择期开展的手术患者4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0人.对照组由专人在术前1天进行传统的讲解,观察组由相同人员采用装有宣教视频的移动设备进行宣教.手术当天术前准备室利用焦虑自评量表调查记录,术后第2天调查手术病人对手术室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移动设备对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宣教能有效降低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程度,提高手术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张莉敏;沈娟丽;李海珍;周佳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内翻畸形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患者86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行3D打印导板辅助联合膝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行常规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并比较A、B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整体出血量;测量患者术后14天的股、胫骨机械轴夹角(力线角度)、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HSS评分;记录A组患者术前预定及术中实际股骨远端及胫骨平台截骨量、股骨外翻及外旋角度、胫骨后倾角度.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整体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患者(P<0.05);A、B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4天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均明显大于手术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A、B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14天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4天下肢力线角度均明显小于手术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A、B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14天下肢力线角度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3D打印辅助导板联合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其股骨远端截骨量、股骨平台截骨量、股骨外翻角、股骨外旋角、股骨后倾角在手术治疗前定值和术中实际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导板联合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且较常规手术方法优势更为明显,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建孙;赵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应用皮质骨通道置钉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比较腰椎减压融合皮质骨通道(CBT)螺钉固定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病变肥胖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之间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38例,男22例,女1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CBT固定组)和B组(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组).评估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融合率、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A组比B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节点VAS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在各随访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脱发生.结论 对腰椎退行性病变肥胖患者,两种治疗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对肥胖患者采用CBT固定方法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和减少术中出血风险.

    作者:田乃锋;倪文飞;林焱;徐华梓;王向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两种手术方法 对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术后疗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分为两组.其A组40例,行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40例,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A、B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于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后相关资料比较,A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B组患者(P<0.05);术后1年,A、B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中,A组的疼痛、肌力评分均大于B组患者,但A、B两组患者的活动功能、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总体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A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与B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行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除了可以获得与常规切开复位相同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外,还具有创伤度低、骨折愈合时间短的特点,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吴善栋;李纯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月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200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两组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PDCA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的评定与对比.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压疮情况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89.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13.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明显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燕;孟月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海岛人群前列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海岛人群前列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前列腺癌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舟山医院就诊的50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病例组,选取同期在舟山医院体检的50名健康人员纳入对照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对海岛人群前列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前列腺癌家族史、前列腺疾病史、性交频率、运动锻炼、饮食习惯是影响海岛人群前列腺癌的主要因素(OR=1.218、3.767、6.730、5.608、0.129、0.077,P<0.05).结论 前列腺癌的发病受多种因素作用,医疗机构应加强海岛人群的健康宣教,提高海岛人群对前列腺癌的关注度,并定期体检,进而降低前列腺癌风险.

    作者:俞加法;陈炳;张小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