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洼田饮水试验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饮食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

祝珠雯;周晓君;郎秀清

关键词:洼田饮水试验, 食管癌, 术后, 早期饮食
摘要:目的 探讨洼田饮水试验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早期饮食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100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洼田饮水试验来判断咳呛等级.对照组于食管癌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记录两组进食后呛咳情况、进食时间,分别于患者干预前、干预3周后,采用术后出院电话随访登记的形式对出院3周后体重变化及在院期间护理宣教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相比较,P>0.05;干预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但观察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5.26±1.23)天明显早于对照组(7.88±2.02)天,t=7.83,P=0.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χ2=6.62,P=0.03;观察组干预3周后体重(61.78±3.39)kg,明显高于对照组(57.52±3.22)kg,两组干预后体重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洼田饮水试验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饮食,改善其体重,提高患者满意度.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治疗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影响手术治疗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本院并接受了手术治疗的、年龄超过50岁的110例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前80.91%(89/110)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等疾病.95.2%(104/110)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即进行手术治疗.20.90%(23/110)患者预后良好;35.45%(39/110)预后不良.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随访期总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36%、11.82%、25.45%、43.64%.随访结果经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年龄(OR=7.162)、合并心血管疾病(OR=3.018)、合并脑血管疾病(OR=11.352)、合并内科疾病数量(OR=9.115)、再入院或再手术(OR=6.375)分别是影响患者术后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年龄大、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疾病数量严重影响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应在术前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选择适宜手术时机,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的风险性.

    作者:刘其顺;王懿;潘雄;应行;林道超;叶承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术中综合保温干预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对手术患者给予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对患者进行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前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统计并分析患者术中低体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中,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3.2%(2/6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4/62),分别为感染1例、躁动1例、感染2例;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62/62);术后患者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分别为(30.02±5.93)min、(18.11±8.69)min,与以往临床常规手术护理相比明显缩短.结论 对手术患者给予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作用,在稳定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等生命体征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缩短,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旭君;寿秋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内瘘修复术对血透后期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治疗后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内瘘修复术对血透后期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肾内科收治的后期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或者失去功能者158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剥离组70例,行剥离静脉内膜增生物内瘘修复术治疗,重建组88例,行动静脉内瘘重建术治疗.对158例患者均完全进行随访,随访间隔时间为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内瘘通畅情况.结果 本研究对158例患者进行为期4年的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或者失去功能的患者逐渐增多,在完全随访时,剥离组功能异常者7例,失去功能者12例,重建组功能异常者9例,失去功能者14例,剥离组功能正常比例与重建组无明显差异(P>0.05);剥离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内瘘通畅率与重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剥离静脉内膜增生物内瘘重建术在减少损伤血管资源的同时,保证了较好的远期内瘘通畅率,增加了内瘘的应用时间,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黄丽丹;苏震;朱欢杨;徐皖东;单亦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URL、MPCNL、RLU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创伤程度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RLU)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创伤程度.方法 从本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份期间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其中的13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医院的差异,将其分为三组.45例为URL组,44例为RLU组,44例为MPCNL组.对患者治疗后的创伤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URL组患者的一次取石洁净率小于MPCNL组和RLU组;MPCNL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和血清疼痛介质含量高于URL组和RLU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过程中,从创伤程度和效率方面来看,RLU为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毛云锋;洪钟亮;徐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髌骨骨折术后感染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使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用于髌骨骨折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5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间髌骨骨折术后感染Ⅱ期清创后在髌骨前端放置VSD装置和关节腔内灌洗引流治疗15例髌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5~60岁,平均42.3岁;11例为开放性骨折,4例为闭合性骨折.彻底清创后均使用VSD装置和关节腔内灌洗引流,术后使用支具或石膏制动,末次随访根据膝关节功能判定.结果 使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用于髌骨骨折术后感染,治疗10~14天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感染创面控制良好,末次随访膝关节评定:优12例,良2例,可1例.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用于髌骨骨折术后感染,引流充分,促进创面愈合良好,疗效肯定.

    作者:王德宇;张玉明;余得水;李祯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眶上外侧入路在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眶上外侧入路(LSO)对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90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翼点入路(PA)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LS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质缺损面积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SO治疗在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申屠华松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病房创伤后感染并发脓毒症的临床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创伤后感染并发脓毒症的临床因素.方法 对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14例创伤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并发脓毒症情况将这些患者分为并发组(n=84)和未并发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损伤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休克、入ICU1天内液入量、输血、中心置管、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伤口污染程度、ISS评分、NISS评分、SOFA评分、系统功能障碍个数、具体功能障碍系统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重症监护病房创伤后感染并发症脓毒的临床因素包括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入院时SOFA评分、系统功能障碍个数(P<0.05).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创伤后感染并发脓毒症的临床因素包括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入院时SOFA评分、系统功能障碍个数.

    作者:余姚凤;张立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D-二聚体检测在消化性溃疡伴发出血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D-二聚体检测在消化性溃疡伴发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接诊的147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患者的进行研究.研究组73例患者,均为消化道溃疡伴出血且输血的患者;对照组74例患者,均为消化道溃疡伴出血且未经过输血的患者.对所有以上受试者,均在24小时内检测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进行测定与对比,同时行内镜检查.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TT、PT、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的水平能够作为判断消化性溃疡伴发出血患者出血情况的指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王雷;缪心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硬膜外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硬膜外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50例的诊疗及麻醉情况.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1天,研究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粘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纤维蛋白原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骨水泥注入时(T2)、手术结束即刻(T3)、术后24小时(T4)时刻,研究组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有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小华;徐文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直肠癌术前分期应用高分辨率MRI技术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高分辨率磁共振(MRI)技术对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前分级、分期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的93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诊断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6人,采用CT扫描分析诊断方式;实验组47人,采用MRI扫描及后处理分析诊断方式.对比两者的诊断性指标,以及在直肠癌各期的诊断准确度.结果 对比两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这3项诊断性能指标,实验组检查的敏感性为89.36%,准确性为93.62%,对照组的敏感性为60.87%,准确性为67.39%,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直肠癌各期诊断准确率,实验组总准确率高达91.5%,而对照组仅为65.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对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前分级分期的诊断效果相较CT扫描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直肠癌各期的诊断准确率都明显高于其他诊断方法,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张洪彬;张静;孟爽;张矗阁;朱渊东;范新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腹股沟疝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临床路径在基层医院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实施效果及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由住院病历系统随机抽取缙云县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病历,将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2012年6月开始实施)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50例设为临床路径组,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其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前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品费用、平均检查费用、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前住院时间、平均药品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平均检查费用、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患者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3.00%.结论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有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

    作者:陈必成;周文斌;李建辉;张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阑尾炎手术时机选择对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阑尾炎手术时机选择对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的影响,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104例,根据患者发病至手术治疗的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0),B组(n=34)与C组(n=30).A组为发病后至手术治疗的时间≤24小时;B组为24小时<发病至手术治疗的时间≤48小时;C组为48小时<发病至手术治疗的时间≤72小时.对3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手术时间方面,A组时间短,其次为B组、C组,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肠道排气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明显低于B组与C组,B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A组、B组、C组总发生率分别为2.5%、8.8%、13.3%,A组发生率低,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阑尾炎患者实施开放式手术治疗时间越早则能够取得越高的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许明斌;吴伟;封亦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老年患者臂丛神经的阻滞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 拟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时间为2016年1月20日至2016年12月20日,其均接受超声引导下实施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根据其罗哌卡因的浓度进行分组.其中A组浓度为0.250%,B组浓度为0.375%,C组浓度为0.500%,每组罗哌卡因的总容量均为30ml.神经阻滞后对其臂丛神经阻滞的结果 进行观察分析.结果A组老年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长于B组、C组老年患者,其镇痛维持时间明显短于B组、C组(P<0.05).B组、C组老年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相比,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组老年患者之间的麻醉效果相比,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老年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接受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其浓度在0.375%以上可起到较好的效果,其中浓度为0.375%不仅可以对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进行保证,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向智勇;杨凤兰;金从参;金立耸;卢永坚;胡加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兔创伤性肠破裂早期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WBC对创伤性肠破裂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40只健康雄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盲肠穿破组、盲肠横断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10只.麻醉后无菌条件下手术制作盲肠穿破(直径0.5 cm)组10只,盲肠横断组10只;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各10只,制模后禁食,自由饮水.制模前、制模后1、3、6、8、12小时采集兔耳静脉血2ml,其中1ml血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行WBC计数,其余血放-70℃冷藏待检,用Elisa法统一检测血清PCT、CRP水平.结果 ①盲肠穿破组、盲肠横断组在制模后血清PCT、CRP和外周血WBC计数值逐渐升高,假手术组及对照组PCT、CRP、WBC值未见明显升高;②盲肠穿破组在制模后PCT、CRP、WBC值升高幅度较低,与盲肠横断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盲肠横断组于制模后6、12小时PCT值较CRP、WBC值上升速度快;③盲肠穿破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兔全部存活,而盲肠横断组兔于24小时内全部死亡.结论 PCT联合CRP、WBC对兔盲肠外伤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能反应出盲肠损伤与腹膜炎的严重程度,并且PCT在盲肠横断组中敏感性要优于其余指标.

    作者:高胜特;朱维星;郑翔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对增生性胃息肉患者并发症及复发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对增生性胃息肉(HGP)患者并发症及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HGP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无痛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予常规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无痛组在此基础上予无痛处理.结果 无痛组术区视野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无痛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无痛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可改善HGP患者术区视野及减少手术创伤、并发症及复发.

    作者:彭浩;郑卫国;沈迎雁;黄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复杂肾结石行改良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复杂肾结石行改良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复杂肾结石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开放取石治疗方案;观察组行改良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住院情况、结石清除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肾结石行改良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手术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治疗效果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匡家文;贾成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氨甲环酸对预防隐性失血的效果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氨甲环酸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其中44例术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者为观察组,43例术中静脉滴注氯化钠溶液.术后均给予抗凝治疗.记录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补液量、麻醉方式、假体情况,分别记录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分别检测两组术前、术后1、3、7天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情况,记录两组输血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补液量、麻醉方式及假体选择相比较,P>0.05;观察组显性失血量为(236.71±145.49)ml与对照组(243.82±97.63)ml,t=0.267,P=0.790;隐性失血量(472.34±236.17)ml,明显少于对照组(713.18±398.77)ml,t=3.436,P=0.000.两组术后第1、3、7天时Hb、Hct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然组间比较,P>0.05,术后第1天与第3天、第7天比较,P>0.05;术后第3天与第7天间比较,P>0.05.两组输血率及输血量比较,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可较好的预防隐性失血.

    作者:申丽丽;叶克勇;李玉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自控硬膜外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应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 应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ID号尾号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患者术后采取自控硬膜外镇痛.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血清应激激素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2、3天的疼痛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Cor)、醛固酮(ALD)、血浆儿茶酚胺(CA)水平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观察组Cor、ALD、CA水平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取自控硬膜外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控制术后应激反应,降低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胜;兰允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早期气管切开对特重型颅脑损伤防治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早期气管切开对特重型颅脑损伤防治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126例行气管切开治疗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气管切开时间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了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肺部感染情况、感染控制率以及感染控制时间等.结果 两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4.72%和79.6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00%和64.44%,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降低了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感染控制时间.

    作者:叶显文;程林贵;程跃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根治手术方案治疗远端原发性胃癌病人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根治手术方案治疗远端原发性胃癌病人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于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远端原发性胃癌病人作为研究样本,按其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胃癌的治疗方式.对比研究不同治疗手段治疗远端原发性胃癌病人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手术进行时间,清扫淋巴结的个数上不具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手术治疗后的恢复指标,发现观察组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进流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其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营养指标,对照组的血清总蛋白,血清蛋白以及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传统治疗组,其BMI数也明显较高,且差异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方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作者:贺纪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