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分析

蒋建孙;赵友

关键词:内翻畸形, 膝关节骨性关节, 膝关节置换术, 3D打印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内翻畸形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患者86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行3D打印导板辅助联合膝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行常规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并比较A、B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整体出血量;测量患者术后14天的股、胫骨机械轴夹角(力线角度)、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HSS评分;记录A组患者术前预定及术中实际股骨远端及胫骨平台截骨量、股骨外翻及外旋角度、胫骨后倾角度.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整体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患者(P<0.05);A、B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4天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均明显大于手术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A、B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14天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4天下肢力线角度均明显小于手术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A、B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14天下肢力线角度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3D打印辅助导板联合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其股骨远端截骨量、股骨平台截骨量、股骨外翻角、股骨外旋角、股骨后倾角在手术治疗前定值和术中实际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导板联合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且较常规手术方法优势更为明显,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板成形术后应用推拿手法配合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成形术后患者应用推拿手法配合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行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成形术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75)与对照组(n=75),对照组术后给予早期康复训练,研究组术后给予推拿手法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各指标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膝功能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优良率88.0%与对照组优良率50.7%比较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成形术后患者应用推拿手法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龚立君;赵娜;罗士涛;周斌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腰椎骨质增生MRI信号特点与CT结构特点比较的对照研究

    目的 分析腰椎骨质增生MRI信号类型和CT结构特点间的特点,探讨腰椎骨质增生的检查方案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行腰椎MRI并同时行CT检查的260例受检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CT的结构特点和MRI的信号特点,记录腰椎骨质增生形成情况、骨质增生MRI信号类型和CT表现,记录结果 ,并且进行统计学方法的分析.结果260例受检者的1300个椎体中,331个椎体在影像学图像上有肉眼可见的骨质增生形成,其MRI信号Ⅰ型24个(7.72%)、Ⅱ型43个(13.83%)、Ⅲ型91个(29.26%)和Ⅳ型153个(49.19%);CT骨质增生结构特点A型41个(13.18%)、B型101个(32.48%)和C型169个(54.34%);A型骨质增生MRI信号几乎全为Ⅱ型,其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一致性较好(kappa=0.92),B、C型骨质增生MRI信号多为Ⅳ型,其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一致性中度(kappa=0.56).结论 腰椎骨质增生的同一患者的MRI信号类型和CT结构特点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在选择检查方案的时候,应该结合两种方案的关联性来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检查方案.

    作者:伊建勇;倪文彬;应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月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200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两组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PDCA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的评定与对比.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压疮情况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89.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13.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明显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燕;孟月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两种手术方法 对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术后疗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分为两组.其A组40例,行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40例,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A、B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于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后相关资料比较,A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B组患者(P<0.05);术后1年,A、B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中,A组的疼痛、肌力评分均大于B组患者,但A、B两组患者的活动功能、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总体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A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与B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行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除了可以获得与常规切开复位相同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外,还具有创伤度低、骨折愈合时间短的特点,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吴善栋;李纯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性阑尾炎患者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对血清PCT、CRP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PCT、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接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ID号进行随机编号分组,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观察组则采用单孔腹腔镜实施手术.比较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VAS疼痛分值及住院的时间以及血清PCT、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VAS疼痛分值明显要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血清PCT、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5天,两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PCT、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手术能够减轻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愈合恢复,减轻炎症降低血清中的PCT、CRP水平,值得在临床实施推广.

    作者:葛湘军;陈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直接前(DAA)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经直接前(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入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分为经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组(30例)、经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组(30例),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DAA入路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9.31±1.23)cm、手术时间为(110.64±14.63)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18.13±101.54)ml,术后引流量为(86.25±1.36)ml,下床行走时间为(2.65±1.02)天,住院时间为(7.22±1.85)天,均优于经后外侧入路组,P<0.05.且DAA入路组患者术后6周的Harris评分为(75.97±5.63)分,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为(87.97±3.24)分,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为(92.97±2.24)分均较经后外侧入路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但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与经后外侧入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DAA入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经后外侧入路组,P<0.05.结论 经DAA入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与经后外侧入路相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脱位率低、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李哲明;王庆丰;武理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血清肿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共发生术后血清肿27例,其中Ⅰ型14例、Ⅱ型7例,经理疗、中药外敷治疗后好转;Ⅲ型4例、Ⅳ型2例,经穿刺抽液后恢复良好.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与年龄、合并症、疝分型、术者经验、补片类型等因素相关,围手术期预防措施及术中精细操作可减少其发生率.

    作者:陈晓林;周余人;杨卫锋;宋国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肛裂患者采用肛裂切除术结合外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肛裂患者采用肛裂切除术结合外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10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肛裂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外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VA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愈合时长短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肛裂患者采用肛裂切除术结合外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术后感染和疼痛.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谢健进;邵春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80例,年龄65~79岁,ASA分级Ⅰ~Ⅱ级.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软件随机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各4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30分钟(T1)、麻醉后60分钟(T2)及拔管即刻(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评估患者术后6、12、24、48小时静止和活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48小时内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嗜睡、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组患者T1~T3时点MAP和HR均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术后6、12、24小时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术后嗜睡、PONV、皮肤瘙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髂筋膜间隙阻滞能够在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中发挥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还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

    作者:张琴;钱家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硬膜外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硬膜外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50例的诊疗及麻醉情况.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1天,研究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粘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纤维蛋白原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骨水泥注入时(T2)、手术结束即刻(T3)、术后24小时(T4)时刻,研究组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有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小华;徐文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在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 对比电视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在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电视胸腔镜手术组(n=40)和开胸手术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电视胸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止痛药物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胸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胸手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4/40)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17.5%(7/40)(P<0.05),但两组患者的死亡率0、2.5%(1/4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较开胸手术在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好.

    作者:郑森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老年喉癌患者保留喉功能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老龄喉癌患者保留喉功能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2例行喉部分切除术的65岁以上老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无院内死亡,心肺疾病较术前无明显加重.术后94.7%的患者成功拔除鼻饲管.术后97.4%患者成功拔除气管套管.2年生存率为74.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3%.结论 老龄喉癌患者术前准备充分,手术方式选择得当,行保留喉功能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惠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US-CNB)对乳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结节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US-CNB)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医院就诊的80例单发乳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行彩色超声、US-CNB检查,将检查结果 与手术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次穿刺成功率为100.0%,穿刺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且未遗留瘢痕.乳腺癌超声影像特征:形态不规则且表现为低回声、边缘不光滑且呈毛刺状、微小钙化、丰富血运等.US-CNB检查病理结果显示为乳腺癌者56例(70.00%)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3例、导管原位癌5例、恶性叶状肿瘤3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黏液癌2例、实体性乳头状癌1例;乳腺良性结节为23例(28.75%),其中纤维腺瘤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硬化性腺病5例,良性叶状肿瘤4例,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2例,1例误诊(1.25%),US-CNB检查结果为硬化性腺病伴导管上皮增生,术后病理诊断为导管原位癌.US-CNB检查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8.75%.US-CNB检查灵敏度、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彩超检查,P<0.05;误诊率明显低于彩超检查,P<0.05.结论 采用US-CNB定性诊断乳腺结节具有一定安全性,且准确,因此对临床医师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黄飞;钱立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内瘘修复术对血透后期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治疗后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内瘘修复术对血透后期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肾内科收治的后期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或者失去功能者158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剥离组70例,行剥离静脉内膜增生物内瘘修复术治疗,重建组88例,行动静脉内瘘重建术治疗.对158例患者均完全进行随访,随访间隔时间为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内瘘通畅情况.结果 本研究对158例患者进行为期4年的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或者失去功能的患者逐渐增多,在完全随访时,剥离组功能异常者7例,失去功能者12例,重建组功能异常者9例,失去功能者14例,剥离组功能正常比例与重建组无明显差异(P>0.05);剥离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内瘘通畅率与重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剥离静脉内膜增生物内瘘重建术在减少损伤血管资源的同时,保证了较好的远期内瘘通畅率,增加了内瘘的应用时间,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黄丽丹;苏震;朱欢杨;徐皖东;单亦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泌尿外科日间手术采用BlockBuster喉罩和Proseal喉罩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对比泌尿外科日间手术采用BlockBuster喉罩和Proseal喉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泌尿外科日间手术患者137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69)、对照组(n=68).麻醉诱导之后,对照组患者置入Proseal喉罩,观察组患者置入BlockBuster喉罩.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喉罩置入情况、不同时刻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并发症情况.结果 在本试验中,观察组患者换管或插管率和喉罩置入之后15min Ppeak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置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反流误吸、咽痛和声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Proseal喉罩相比,泌尿外科日间手术采用BlockBuster喉罩能提高一次成功置入率,降低换管或插管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陈永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早期气管切开对特重型颅脑损伤防治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早期气管切开对特重型颅脑损伤防治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126例行气管切开治疗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气管切开时间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了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肺部感染情况、感染控制率以及感染控制时间等.结果 两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4.72%和79.6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00%和64.44%,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降低了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感染控制时间.

    作者:叶显文;程林贵;程跃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宫腔镜下刮匙刮除和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使用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和电切除术的效果及其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本院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8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步骤,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观察组实行宫腔镜下电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复发情况、妊娠情况与不孕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半年月经量和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经过手术后,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妊娠情况与不孕情况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厚度均薄于对照组,且复发例数少于对照组,复发时间间隔长,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宫腔镜下电切除术应用在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可有效降低子宫内膜厚度,且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张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盲肠、阑尾化脓性炎致成人肠套叠1例

    目的 提高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治认识.方法 对1例盲肠、阑尾化脓性炎引起成人肠套叠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盲肠、阑尾化脓性炎引起成人肠套叠在临床上罕见,手术获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成人肠套叠多继发于恶性疾病,本文1例为炎性病变,说明成人肠套叠病因的多样性,其治疗以手术为主.

    作者:池峰;江良县;董米连;毕铁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改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改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翼状胬肉5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ID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组患者行改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和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天和7天角膜上皮愈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翼状胬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章小燕;蒋美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保守手术与开腹手术对于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术后生育结局的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腹腔镜保守手术与开腹手术对于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术后生育结局,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40例)与开腹组(4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电话随访,随访期为2年.比较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2年内的怀孕率、术后6个月的受孕率和术后2年内再次宫外孕发生率.结果 ①腹腔镜组患者术后2年内怀孕者33例占82.50%,开腹组患者术后2年内怀孕者24例占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腹腔镜组患者术后6个月受孕者9例占22.50%,开腹组患者术后6个月受孕者2例占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腹腔镜组患者术后2年内再次发生宫外孕者2例占5.00%,开腹组患者术后2年内再次发生宫外孕者3例占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与开腹手术相比,术后2年内的怀孕率较高,6个月受孕率较高,术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术后再次宫外孕的发生率.

    作者:邱淑芬;王芸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