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琴
目的 探讨超声刀微创技术在颌下腺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颌下腺良性病变患者43例.用超声刀微创技术行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颌下腺切除术23例为超声刀组,同期传统手术21例(以结扎和缝扎为主要止血方式)为对照组.在同等条件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超声刀组比传统手术组手术短(t=12.04,P=0.000)、术中出血量少(t=13.54,P=0.000)、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1,P=0.271);术后NRS评分轻(t=3.713,P=0.000),术后超声刀组及传统组各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下颌缘支麻痹,口角歪斜,术后5天出院时面神经麻痹已基本恢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超声刀微创技术行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颌下腺切除术方便、安全,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与传统电刀相比具有较大优势.
作者:胡建道;曹澄;孙红村;邱小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制简易牵引架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30例牵引器辅助下侧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者为实验组,同时收集15例独立牵引架辅助下平卧位PFN-A治疗者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导针插入失败次数及术中透视次数,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平均为(12.6±1.8)个月,评价两组复位质量及肢体功能情况.结果 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导针插入失败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率3.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4/15),χ2=5.512,P=0.018;复位质量及肢体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 相比独立牵引架辅助下平卧位PFN-A来说,采用牵引器辅助下侧卧位PFN-A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降低导针插入失败次数,减少术后并发症,取得较好的复位质量,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因此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倪维玉;林炳剑;王武琦;李小俊;李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 应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ID号尾号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患者术后采取自控硬膜外镇痛.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血清应激激素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2、3天的疼痛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Cor)、醛固酮(ALD)、血浆儿茶酚胺(CA)水平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观察组Cor、ALD、CA水平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取自控硬膜外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控制术后应激反应,降低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胜;兰允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拟于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共计90例.采用随机软件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0.25组)、标准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0.5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患者各30例.D0.25组和D0.5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15分钟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ug/kg.D0.5组患者继续维持右美托咪定剂量为0.5μg/kg/h;D0.25组患者则调整泵注剂量为0.25μg/kg/h.C组患者泵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空白对照.记录三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人数及麻黄碱、阿托品等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人数.记录患者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NV)、寒战、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发生人数.于麻醉诱导前30分钟(T0)、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注射完毕后(T1)、手术开始后1小时(T2)、手术结束即刻(T3)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标本CD3+、CD4+、CD8+、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结果 D0.5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人数及阿托品使用人数显著高于D0.25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0.5组患者拔管时间显著长于D0.25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0.25组和D0.5组患者T2、T3时点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0.25组和D0.5组患者间各时点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25ug/kg/h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免疫功能,并且不影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和术后苏醒,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余德勇;王志杰;项巧敏;陶守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腰椎骨质增生MRI信号类型和CT结构特点间的特点,探讨腰椎骨质增生的检查方案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行腰椎MRI并同时行CT检查的260例受检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CT的结构特点和MRI的信号特点,记录腰椎骨质增生形成情况、骨质增生MRI信号类型和CT表现,记录结果 ,并且进行统计学方法的分析.结果260例受检者的1300个椎体中,331个椎体在影像学图像上有肉眼可见的骨质增生形成,其MRI信号Ⅰ型24个(7.72%)、Ⅱ型43个(13.83%)、Ⅲ型91个(29.26%)和Ⅳ型153个(49.19%);CT骨质增生结构特点A型41个(13.18%)、B型101个(32.48%)和C型169个(54.34%);A型骨质增生MRI信号几乎全为Ⅱ型,其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一致性较好(kappa=0.92),B、C型骨质增生MRI信号多为Ⅳ型,其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一致性中度(kappa=0.56).结论 腰椎骨质增生的同一患者的MRI信号类型和CT结构特点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在选择检查方案的时候,应该结合两种方案的关联性来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检查方案.
作者:伊建勇;倪文彬;应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根治手术方案治疗远端原发性胃癌病人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于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远端原发性胃癌病人作为研究样本,按其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胃癌的治疗方式.对比研究不同治疗手段治疗远端原发性胃癌病人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手术进行时间,清扫淋巴结的个数上不具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手术治疗后的恢复指标,发现观察组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进流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其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营养指标,对照组的血清总蛋白,血清蛋白以及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传统治疗组,其BMI数也明显较高,且差异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方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作者:贺纪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改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翼状胬肉5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ID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组患者行改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和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天和7天角膜上皮愈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翼状胬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章小燕;蒋美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外伤性肝破裂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到2016年12月间在本院就诊的58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变化、肝内血肿变化明显小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与保守治疗相比,肝外伤破裂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恢复较快,治愈率较高,死亡率较低,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郑榜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血清肿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共发生术后血清肿27例,其中Ⅰ型14例、Ⅱ型7例,经理疗、中药外敷治疗后好转;Ⅲ型4例、Ⅳ型2例,经穿刺抽液后恢复良好.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与年龄、合并症、疝分型、术者经验、补片类型等因素相关,围手术期预防措施及术中精细操作可减少其发生率.
作者:陈晓林;周余人;杨卫锋;宋国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应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和BillrothⅠ吻合术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远端胃癌患者92例,将患者资料上传至中央随机系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对照组行BillrothⅠ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和术后情况,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 术中两组患者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数无统计学意(P>0.05);术后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相较于BillrothⅠ吻合术具有出血少、更易于操作、预后好等优点,是适合远端胃癌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霄鹏;徐晓武;林加宝;徐小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子宫捆绑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在剖宫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34)与对照组(n=34).给予对照组常规止血法治疗,给予研究组子宫捆绑术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恶露干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水平方面,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11.8%与对照组35.3%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捆绑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显著,能够使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血常规指标明显改善,且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疗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晶;许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硬膜外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50例的诊疗及麻醉情况.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1天,研究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粘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纤维蛋白原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骨水泥注入时(T2)、手术结束即刻(T3)、术后24小时(T4)时刻,研究组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有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小华;徐文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无保护会阴联合拆台助产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80例产妇进行研究.将产妇随机分为无创助产组、改良组和传统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无保护会阴联合拆台助产、会阴保护联合拆台站立助产和传统的侧面助产.比较3组的会阴结局、 新生儿结局和产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无创助产组和改良组的会阴Ⅰ度裂伤率分别为45.00%和41.67%,显著高于传统组(23.33%),无创助产组的会阴侧切率(20.00%)显著低于改良组(58.33%)和传统组(6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巨大儿及肩难产发生率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助产组的严重疼痛发生率和产褥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改良组和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保护会阴联合拆台助产降低了会阴侧切率和裂伤程度,新生儿结局良好,对产后恢复无不良影响,有助于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范丽娟;范亚君;凌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法复位联合针灸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6)与对照组(n=46).采用针灸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手法复位联合针灸方式对研究组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症状评分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降低,临床症状JOA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VAS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8.3%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法复位联合针灸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疼痛程度,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金坚;赵玲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外侧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36足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外侧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治疗,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优27足,良7足,可2例.术后1例原有糖尿病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1例切口转角处皮缘部分坏死,经换药5周后切口愈合.1例出现距下关节炎,无1例出现腓肠神经损伤.所有患者随访时骨折均正常愈合.结论 外侧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是治疗跟骨骨折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黎高明;倪红联;谢伟;郑建平;邵文飞;吴向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妇科盆腔手术中应用透明质酸对粘连发生及腹腔液粘连相关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行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60例,手术中应用透明质酸干预,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行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60例,手术中应用常规干预,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粘连发生率及手术前后腹腔液粘连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盆腔粘连总发生率方面,研究组3.3%与对照组16.7%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腔液粘连相关指标(LN、PCⅢ、PⅢP及FN)水平方面,研究组手术后7、14、28天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14、28天各指标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盆腔手术中应用透明质酸能够有效控制粘连的发生,降低粘连发生率,且能够显著改善腹腔液粘连相关指标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丹晓;周金榕;陈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置双腔管主动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9例接受负压创面技术联合置双腔管主动引流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再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创面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疤痕面积、VAS评分、Wexne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用负压创面技术联合置双腔管主动引流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创面愈合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盛跃进;郑建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眶上外侧入路(LSO)对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90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翼点入路(PA)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LS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质缺损面积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SO治疗在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申屠华松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影响手术治疗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本院并接受了手术治疗的、年龄超过50岁的110例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前80.91%(89/110)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等疾病.95.2%(104/110)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即进行手术治疗.20.90%(23/110)患者预后良好;35.45%(39/110)预后不良.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随访期总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36%、11.82%、25.45%、43.64%.随访结果经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年龄(OR=7.162)、合并心血管疾病(OR=3.018)、合并脑血管疾病(OR=11.352)、合并内科疾病数量(OR=9.115)、再入院或再手术(OR=6.375)分别是影响患者术后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年龄大、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疾病数量严重影响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应在术前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选择适宜手术时机,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的风险性.
作者:刘其顺;王懿;潘雄;应行;林道超;叶承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择期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麻醉前用药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40)和咪达唑仑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AVA/SAI评分、OAA/S评分、 记忆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的AVA/SAI评分、OAA/S评分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的AVA/SAI评分、OAA/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用药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AVA/SAI评分、OAA/S评分均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记忆率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的记忆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用药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记忆率显著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 择期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较咪达唑仑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保持警觉/镇静,有效提升患者的记忆率,对记忆功能的影响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尤匡掌;应海峰;陈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