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张霄鹏;徐晓武;林加宝;徐小盛

关键词:胃癌, 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 腹腔镜
摘要:目的 评价应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和BillrothⅠ吻合术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远端胃癌患者92例,将患者资料上传至中央随机系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对照组行BillrothⅠ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和术后情况,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 术中两组患者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数无统计学意(P>0.05);术后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相较于BillrothⅠ吻合术具有出血少、更易于操作、预后好等优点,是适合远端胃癌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对近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近视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近视患者1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观察组行SMILE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UCVA),眼压改变率、角膜厚度改变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1周、1、6个月UCV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眼压及角膜厚度改变率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6个月眼压及角膜厚度改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1、6个月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及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1周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及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1、6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周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及内皮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MILE能有效提高近视患者UCVA,降低眼压、角膜厚度改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且不造成角膜伤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红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调理老年胆道术并化疗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临床作用

    目的 探讨中医对于老年胆道术并化疗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调理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胆道术并化疗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升阳益胃汤,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胃肠异常情况(腹胀、腹部痉挛性疼痛),检测患者静脉血中胃动素的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研究组胆道术并化疗后患者服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治疗后腹胀和腹部痉挛性疼痛的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胃动素含量开始升高,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胆道术并化疗后患者,加服升阳益胃汤促进胃肠功能较快恢复,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成军;方美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卵巢(良性)肿瘤术后康复路径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良性)肿瘤术后康复路径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术后康复路径护理.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治疗费用和护理前后的SAS评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的S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10.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81.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良性)肿瘤术后康复路径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蕾;陈美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移动设备在手术病人术前访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移动设备对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宣教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4月和2017年7月择期开展的手术患者4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0人.对照组由专人在术前1天进行传统的讲解,观察组由相同人员采用装有宣教视频的移动设备进行宣教.手术当天术前准备室利用焦虑自评量表调查记录,术后第2天调查手术病人对手术室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移动设备对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宣教能有效降低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程度,提高手术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张莉敏;沈娟丽;李海珍;周佳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持续压榨方案在PPH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压榨方案在PPH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行PPH手术的痔病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PPH手术方法基础上采用持续压榨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PPH手术.对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吻合口出血、吻合口加针数、吻合口狭窄等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等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压榨方案应用于PPH手术中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等手术并发症,操作简单,适合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鲁立峰;邹德胜;刘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硬膜外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硬膜外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50例的诊疗及麻醉情况.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1天,研究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粘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纤维蛋白原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骨水泥注入时(T2)、手术结束即刻(T3)、术后24小时(T4)时刻,研究组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有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小华;徐文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DFI定位下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目的 探索彩色多普勒血管成像技术(CDFI)定位下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自2014年3至2016年12月应用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11例,皮瓣面积6.0cm×9.0cm至9.0cm×22.0cm,5例以膝降动脉主干为蒂,6例以肌皮穿支为蒂.结果 11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2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结论 CDFI定位下膝降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恒定,血管口径大小适中,皮瓣质地厚薄适中,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较适用的方法.

    作者:姜磊;黄显军;鲍晶晶;周海波;郭征东;盛春华;柳晨希;王晓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80例,年龄65~79岁,ASA分级Ⅰ~Ⅱ级.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软件随机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各4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30分钟(T1)、麻醉后60分钟(T2)及拔管即刻(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评估患者术后6、12、24、48小时静止和活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48小时内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嗜睡、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组患者T1~T3时点MAP和HR均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术后6、12、24小时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术后嗜睡、PONV、皮肤瘙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髂筋膜间隙阻滞能够在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中发挥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还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

    作者:张琴;钱家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刀微创技术在颌下腺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刀微创技术在颌下腺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颌下腺良性病变患者43例.用超声刀微创技术行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颌下腺切除术23例为超声刀组,同期传统手术21例(以结扎和缝扎为主要止血方式)为对照组.在同等条件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超声刀组比传统手术组手术短(t=12.04,P=0.000)、术中出血量少(t=13.54,P=0.000)、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1,P=0.271);术后NRS评分轻(t=3.713,P=0.000),术后超声刀组及传统组各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下颌缘支麻痹,口角歪斜,术后5天出院时面神经麻痹已基本恢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超声刀微创技术行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颌下腺切除术方便、安全,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与传统电刀相比具有较大优势.

    作者:胡建道;曹澄;孙红村;邱小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自控硬膜外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应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 应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ID号尾号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患者术后采取自控硬膜外镇痛.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血清应激激素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2、3天的疼痛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Cor)、醛固酮(ALD)、血浆儿茶酚胺(CA)水平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观察组Cor、ALD、CA水平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取自控硬膜外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控制术后应激反应,降低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胜;兰允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改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改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翼状胬肉5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ID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组患者行改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和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天和7天角膜上皮愈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翼状胬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章小燕;蒋美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传统开放性手术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传统开放性手术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7月到2017年7月间在本院就诊的23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相关症状,手术前后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大尿流率,以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和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长、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前列腺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与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相关症状,降低出血量,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前列腺症状和尿道狭窄以及并发症情况,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童军福;吕敏;李智尚;陈文军;林杨飞;周方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应用皮质骨通道置钉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比较腰椎减压融合皮质骨通道(CBT)螺钉固定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病变肥胖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之间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38例,男22例,女1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CBT固定组)和B组(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组).评估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融合率、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A组比B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节点VAS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在各随访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脱发生.结论 对腰椎退行性病变肥胖患者,两种治疗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对肥胖患者采用CBT固定方法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和减少术中出血风险.

    作者:田乃锋;倪文飞;林焱;徐华梓;王向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腹股沟疝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临床路径在基层医院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实施效果及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由住院病历系统随机抽取缙云县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病历,将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2012年6月开始实施)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50例设为临床路径组,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其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前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品费用、平均检查费用、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前住院时间、平均药品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平均检查费用、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患者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3.00%.结论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有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

    作者:陈必成;周文斌;李建辉;张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对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对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将老年骨科患者分为3组,A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B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C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3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 与麻醉前相比,麻醉即刻及麻醉后30分钟,3组患者的SBP、DBP及HR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C组患者较A组和B组患者SBP、DBP及HR均有显著升高(P<0.05);术后30分钟时,与A组相比,B组及C组血浆中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C组含量低;术后6小时,与A组患者相比,B组及C组患者的MMSE显著增加(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抑制术中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能够减轻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董芸;应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涡轮机微创手术在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涡轮机微创手术在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入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手术拔除下颌埋伏阻生齿的患者184例,根据不同拔牙方法分为对照组(传统凿骨劈冠法)和观察组(涡轮机微创拔除术),每组92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拔牙时间、拔牙窝完整性得分、疼痛评分、骨愈合时间及PoSSe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除下颌埋伏阻生牙,手术时间短、创口损伤轻、愈合快,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TAPP在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技术(TAPP)在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OTFH)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TAP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疼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PP可改善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情况,减轻患者疼痛,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姚武根;金国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兔创伤性肠破裂早期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WBC对创伤性肠破裂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40只健康雄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盲肠穿破组、盲肠横断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10只.麻醉后无菌条件下手术制作盲肠穿破(直径0.5 cm)组10只,盲肠横断组10只;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各10只,制模后禁食,自由饮水.制模前、制模后1、3、6、8、12小时采集兔耳静脉血2ml,其中1ml血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行WBC计数,其余血放-70℃冷藏待检,用Elisa法统一检测血清PCT、CRP水平.结果 ①盲肠穿破组、盲肠横断组在制模后血清PCT、CRP和外周血WBC计数值逐渐升高,假手术组及对照组PCT、CRP、WBC值未见明显升高;②盲肠穿破组在制模后PCT、CRP、WBC值升高幅度较低,与盲肠横断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盲肠横断组于制模后6、12小时PCT值较CRP、WBC值上升速度快;③盲肠穿破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兔全部存活,而盲肠横断组兔于24小时内全部死亡.结论 PCT联合CRP、WBC对兔盲肠外伤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能反应出盲肠损伤与腹膜炎的严重程度,并且PCT在盲肠横断组中敏感性要优于其余指标.

    作者:高胜特;朱维星;郑翔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栓弹力图仪在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监测的应用及对临床输血治疗的指导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仪(TEG)在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监测的应用及对临床输血治疗的指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凝血功能检测与输血治疗指导,研究组在次基础上加用TEG检测与输血治疗指导,对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血制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在凝血功能各指标方面,两组患者输血24小时后PT、APTT、TT均较输血前明显降低,FIB明显提高,其中研究组各指标变化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EG参数方面,研究组患者输血24小时后 α角、MA、LY30及CI均较输血前明显提高,R、K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输血24小时后CRBC、FFP、CRYO及PC输注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指导临床输血能够显著改善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在获得理想效果同时能够大程度减少血制品输注量,且能够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其俊;何爱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产后康复治疗延伸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产后康复治疗延伸对产褥期产妇产后泌乳情况、恶露消失时间和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 基于随机双盲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产褥期妊娠产妇共计7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之后,再使用低频脉冲治疗仪行催乳、促子宫复旧等治疗,并且采取按摩的手法进行形体恢复、改善阴道松弛状况、分清阴道和肛门括约肌的舒缩、子宫卵巢复旧、产后疲劳恢复等产后康复治疗.在完成上述治疗后,观察并记录产妇的泌乳量、母乳喂养情况和恶露情况,并且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 实验组中产妇97.2%的产妇泌乳量充足,对照组94.3%的产妇泌乳充足;实验组产妇恶露消失时间(12.59±3.14)天,对照组产妇恶露消失时间(19.55±5.89)天;实验组产妇满意评分(92.66±7.14),对照组产妇满意评分(82.55±5.89);实验组产妇82.9%能够完全母乳喂养,对照组产妇68.6%可以进行完全母乳喂养;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康复治疗产褥期延伸服务在对于孕产妇的康复应用,有助于促进产后哺乳和产妇康复,对于新生儿和产妇的健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张帆;林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